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7: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7: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7: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7: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7: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7: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翻译句子,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
    (2)无他,但手熟尔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康肃笑而遣之
    2.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句中“睨”字有何表达效果?
    (二)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欧阳修《卖油翁》,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尔安敢轻吾射
    (3)但微颔之
    6.翻译句子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7.文章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三) (2023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肃王和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②,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使虏:出使北方的金国。②偶俪:对仗工整。
    8.借助本学习文言学习的积累,和小瑞填写下面的词义疏通表:
    9.小瑞在梳理时,发现古今文本阅读方法,皆有相通之处,并分享以下学习单,请你参与完成。
    (四)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①。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②。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③高若讷④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⑤、武成节度判官⑥。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⑦。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⑧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戏答元珍⑨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⑩,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⑪。曾是洛阳花下客, 。
    【注释】①西京推官:宋代官名。②③⑤⑥⑦皆为官名。④高若讷:人名,北宋大臣。⑧饶州:地名。⑨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⑩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⑪物华:自然景物的美好。
    10.阅读上文并根据提示,推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修 贻 书 责 之 谓 其 不 复 知 人 间 有 羞 耻 事 若 讷 上 其 书
    12.请结合《欧阳修传》和链接材料,说说欧阳修的“不朽”体现在哪些地方。
    链接材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其中的“立德”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立功”即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立言”即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
    13.根据欧阳修的生平经历与精神风貌,推测《戏答元珍》中所缺失的诗句,并结合诗歌二、三两联阐明理由。
    A.野芳虽晚不须嗟 B.野芳未发只因寒
    缺失的诗句是( ),理由:_______
    (五)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骤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取而疾走________
    ②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 ________
    ③反长安 ________
    15.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16.“/”线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责 往 田 则 携 至 田 畦 踞 高 阜 而 诵
    17.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小敏:元镇这种迫切学习知识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啊。
    小宇:热爱学习是好事,但是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偷窃。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2023春·浙江金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翁
    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④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⑤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子不语》)
    【注释】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晚生:年轻人。⑤纵:放开。
    1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哀 求 良 久 老 人 鼓 腹 纵 之 已 跌 出 一 石 桥 外 矣。
    20.“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1.选文中的杨二相公与《卖油翁》中陈尧咨的共同特点是(1)________。他们两人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2)______道理。
    (七) (2023春·浙江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武夷山盆景
    [明]谢肇淛①
    吾闽穷民有以淘沙为业者,每得小石,有峰峦岩穴者,悉置庭中,久之,甃土为池②,砌砺房为山,置石其上,作武夷九曲③之势,三十六峰,森列相向,而书晦翁④《棹歌》于上,字如蝇头,池如杯碗,山如笔架,水环其中。蚬蛳⑤为之舟,琢瓦为之桥,殊肖也。
    余谓仙人在云中,下视武夷,不过如此。以一贱佣⑥乃能匠心经营以娱耳且若此,其胸中丘壑,不当胜纨绔子十倍邪?
    【注释】①谢肇淛(zhè):明代文学家。②(zhòu)土为池:用泥土砌成四周有壁、中间低洼的池子。③九曲:福建武夷山有九曲溪,乘竹筏沿溪浏览,山光水色,别有情趣。④晦翁:宋代理学家朱熹。⑤蚬(xiǎn)蛳:螺蛳。⑥佣:雇工。
    22.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以一贱佣乃能匠心经营以娱耳目若此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悉置庭中
    ②书晦翁掉歌
    ③余谓仙人在云中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胸中丘壑,不当胜纨子十倍邪?
    25.淘沙为业者只是贫穷的雇工,却能匠心独运,用小石等制作了精致雅观的武夷山盆景,你获得了什么启发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释。
    (八) (2023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27.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虚词的表达效果。(二选一作答)
    (1)叟能如是乎
    (2)晚生知罪矣
    我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下是几位同学对文中画线句的阅读感受。你赞同谁的看法?
    我赞同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灵想把这篇课外文章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她简述推荐理由。
    (九) (2023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②,膂力③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④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⑤,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⑥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曹操之子。②御:骑马。③膂(lǚ)力:手力。④课:督促。⑤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⑥被:通“披”,穿。
    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太祖尝抑之曰( )
    (2)而好乘汗马击剑( )
    (3)彰谓左右曰( )
    (4)将十万骑驰沙漠( )
    3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被 坚 执 锐 临 难 不 顾 为 士 卒 先 赏 必 行 罚 必 信
    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33.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进步巨大,作者给予他由衷的钦佩与赞美;曹操劝学,曹彰却不为所动。小文觉得《三国志·魏书》的作者在批评曹彰不思进取,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十)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3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朕少好弓矢( )
    (2)朕问其故( )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4)朕以弓矢定四方( )
    35.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动 而 发 矢 不 直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37.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王。
    方法
    词义疏通
    课内外迁移
    ①“欲矜其敏”的“矜”与“以此自矜”的“矜”同义,解释为______。
    组词补充
    ②书毕,肃王视之 书:______。
    查阅词典
    ③凡阙十四字 阙: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词典释义】]A.过失;疏失。B.空缺;缺少,同“缺”。C.通“掘”,挖。D.削减;毁坏
    语境推测
    ④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
    请结合语境推测“馆”的释义,并说说自己推测的理由。
    馆: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第一单元导语)
    例句
    赏读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重音);肃王且听且行(语气舒缓),若不经意。
    (1)小瑞在进行朗读设计时,对例句中的加点词做了以上处理,你认为是否合理。
    【原句】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改句】书毕,肃王视之,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无矜色。元用骇服。
    (2)小瑞在对文章进行圈点批注时,认为文中画线句中的副词过于累赘,并进行了删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同为写人记事的文章,选文和《卖油翁》在塑造人物上有何共通处,请结合两文,任选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联系成语法
    诲人不倦
    亲诲之学(1)__
    查阅字典法
    游①游玩②交往③游说
    始从尹洙游(2)___(写序号)
    课内迁移法
    公亦以此自矜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3)___
    联系语境法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
    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4)__
    方法借鉴
    文言语句
    字词释义
    课内迁移法:“老人徐徐负蒜而归”中的“徐”,根据《卖油翁》中“徐以勺酌油沥之”的“徐”,可理解为“慢慢地”的意思
    旁睨而揶揄之
    睨:①_______
    成语推断法:“咳嗽不绝声”的“绝”,可依据成语“滔滔不绝”中的“绝”推测为“停,停止”的意思。
    但见杨双膝跪地
    但:②________
    语境推断法:“能以一死成君之名”中的“名”,根据前文“垂死之年”和后文“死亦何怨”可推断,“名”是“名声”的意思。
    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③________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旁睨而揶揄之
    字源推测法:,从目儿声,本义指儿童以单纯好奇、清澈明亮的眼睛东张西望,后词义缩小,多用引申义。
    (1)__________
    垂死之年
    查阅字典法:①边疆,边境。又写作“陲”②垂挂。③垂落,落下。④流传。⑤临近。⑥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
    (2)__________
    (填选项)
    老人自缚于树
    勾连成语法:作茧自缚
    (3)__________
    但见杨双膝跪地
    课内迁移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__________
    专题07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2023春·浙江嘉兴·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欧阳修《卖油翁》,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康肃公善射
    (2)无他,但手熟尔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4)康肃笑而遣之
    2.翻译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句中“睨”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1.(1)擅长(2)同“耳”,相当于“罢了”。(3)放下(4)打发 2.(1)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2)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3.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睨”表示斜眼看,表现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并不在意,同时也表现了卖油翁对自己技艺的胸有成竹。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陈康肃公善射”的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善:擅长。
    (2)“无他,但手熟尔”的意思是: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 “罢了”的意思。
    (3)“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的意思是: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释:放下。
    (4)“康肃笑而遣之”的意思是: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遣:打发。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发矢(射出的箭)、但(只,只是)、颔(点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忿然(恼怒的样子)、尔(你)、安(怎么)、轻(轻视)”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子“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意思是: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以杓酌油沥之”是写卖油翁连续做的三件事,中间应该句读;“自钱孔入”的主语是“油”;“而钱不湿”上一句是转折关系,且主语是“钱”。根据句意及之间的关系可知,正确的句读是: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作答。语句“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中的“睨之”描写的是卖油翁斜着眼看陈尧咨射箭时的神态,通过这一神态描写,写出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的射艺既不钦佩,也无赞叹,知道这不过是“手熟尔”;同时也表现了卖油翁对自己酌油技艺的胸有成竹。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二)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欧阳修《卖油翁》,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尔安敢轻吾射
    (3)但微颔之
    6.翻译句子
    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7.文章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
    【答案】5.(1)夸耀 (2)怎么 (3)点头 6.(卖油翁)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 7.为了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突出了卖油翁沥油技艺的高超,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以理服暴,用事实说明熟能生巧。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根据语境可作答。
    (1)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
    (2)句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安:怎么。
    (3)句意:只是对此微微点头,颔:点头。
    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时要注意关键词的解释。
    注意句中“以(用)、覆(覆盖)、徐(慢慢地)、以(用)、杓(同‘勺’,勺子)、酌(舀取,指倒油)、沥(注入)”等字词的翻译。
    7.本题考查文章构思。
    文章题目是“卖油翁”,详细刻画他“酌油”的场面可以正面衬托他倒油水平的高超,文章还有一个人叫作陈尧咨,他经常凭借自己高超的射箭本领自夸,通过卖油翁的故事告诉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倒油凭借手熟,那么他射箭也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以此来反面衬托卖油翁为人低调、做事谦虚、沉着冷静、以理服人等优秀品质,可以让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了文章中心。
    【点睛】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三) (2023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肃王和沈元用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②,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信不诬也。
    (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使虏:出使北方的金国。②偶俪:对仗工整。
    8.借助本学习文言学习的积累,和小瑞填写下面的词义疏通表:
    9.小瑞在梳理时,发现古今文本阅读方法,皆有相通之处,并分享以下学习单,请你参与完成。
    【答案】8.夸耀 写,书写 B 寄住 因前文叙述肃王与沈元用一同出使使金国,而后文介绍了燕山愍忠寺,及在寺中看到一碑文,故推测“馆”应为寄住之义。 9.(1)我认为合理,“朗诵一再”重音,描绘了沈元用边走边诵记的情形,突出其记忆向来超群,而在诵读“且听且行”时语气舒缓则能再现肃王边听边走,自在悠然的情态。同时也与后文肃王修正沈元用的记录的碑文形成反差,突出肃王记忆更胜前者,且为人内敛谦和。
    (2)我认为不应该删去。因为副词在细节描写中雕琢出色,能为人物塑造增色不少。句中“即”字,描绘肃王在沈元用刚置笔,便能补其缺漏,可见其反应敏捷,记忆非凡;而“又”字更是突出其不仅记忆非凡,观察更是细致入微;“略”无,即为全无之意,肃王在裨补阙漏之后,置笔与人讨论其他事情毫无骄傲之色。这三个副词,巧妙地强化了人物细节突出了人物肃王的谦和,反衬了沈元用的浅薄。
    (3)①两文在塑造人物上都采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卖油翁》一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呈现了才智过人、文武双全但又恃才傲物、骄矜暴躁的陈康肃公和平静沉稳,充满自信的卖油翁。选文中同样通过对比和衬托,分别塑造了谦和内敛的肃王和记忆超群却恃才骄矜的沈元用。
    ②两文中都采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卖油翁》一文中对卖油翁的动作进行了精巧细腻的刻画。“释担而立”,“释”而“立”,既是久挑油担后的一种难得歇息,又是出于好奇的驻足观看。两个动词刻画出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者形象。选文中对肃王和沈元用同样采用了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如:语云:“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一句中,“休”“更多”等将人物的谦和之色跃然纸上。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以此自矜”句意: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有“夸耀”之意。验证:“欲矜其敏”意思是,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正确。
    ②组词法:“书”组词为“书写”,有“写”的意思。验证:“书毕,肃王视之”意思是,(沈元用)写完了,肃王来看;正确。
    ③根据【词典释义】代入验证,B项合适。验证:“凡阙十四字”意思是,一共缺了十四个字。“阙”同“缺”缺少;空缺;正确。
    ④语境:“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意思是,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因为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出使金国,后文介绍了燕山愍忠寺,未提及两人回去,故推测“馆”有“寄住”之意。
    9.(1)本题考查朗读语气。
    明确观点:我认为合理。联系“元用素强记”“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可知,重读“朗诵一再”一方面表现了沈元用边走边诵记的认真,凸显其记忆力超群,一方面为后文写沈元用为了夸耀自己做铺垫;“且听且行”用舒缓的语气读,表现了肃王边听边走的悠闲自在,情态悠然;联系后文“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可知,重读“朗诵一再”,缓读“且听且行”能够更好的为后文做铺垫,将专心识记碑文的沈元用与情态悠然的肃王的识记效果进行对比,突出肃王记忆更胜前者(肃王记的快且准),更突出肃王为人内敛谦和。
    (2)本题考查副词的使用。
    明确观点:我认为不应该删去。“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没有遗漏的地方)”中的“即”有“就”的意思,联系“书毕,肃王视之”可知,沈元用刚写完放下笔,肃王就能立即拿笔将补充沈元用未写的内容,好像都没有思考,“即”字体现了肃王反应机敏,识记内容全面,记忆力超凡。“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中的“又”有“再”的意思,写肃王在补充完沈元用所写的内容后,紧接着对沈元用所写内容中的错误加以修正,更加突出肃王记忆力超凡,观察细致入微。“略无矜色”中的“略”有“无,完全”之意,肃王放下笔后就和其他人谈论事情,神情没有改变(毫无骄傲之色),与沈元用“矜其敏”的想法完全不同,表现了肃王为人内敛谦和。副词的使用使文章语意连贯,更能细致的刻画人物,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肃王的谦和,反衬了沈元用的浅薄。
    (3)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①两文在塑造人物上都采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卖油翁》中的陈康肃公射箭本领天下无双,此时他凭借自己的射箭本领自夸,面对卖油翁的“微颔之”,陈尧咨便忿然怒对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表现了才智过人、文武双全但又恃才傲物、骄矜暴躁的陈康肃公;而卖油翁不急不躁“钱孔沥油”,点明“惟手熟尔”的道理,体现了卖油翁的平静沉稳,自信满满,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本文则将“朗诵一再”的沈元用却“凡阙十四字”“谬误四五处”与“且听且行”的肃王却“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略无矜色”,将专心识记碑文的沈元用与情态悠然的肃王的识记效果进行对比,分别塑造了记忆超群却恃才骄矜的沈元用和谦和内敛的肃王。
    ②两文中都采用了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卖油翁》中的卖油翁看到陈康肃公院中射箭,卖油翁“释担而立”,边歇脚边驻足观看;面对陈康肃公的质问“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向其展示了“钱孔沥油”之技,刻画了勤劳朴实又充满智慧的劳动者形象。文中采用多种描写方法,细致的刻画人物,如运用动作描写,刻画“朗诵一再”的沈元用,“且听且行”的肃王;运用语言描写,如“休夸我能胜人,胜如我者更多(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通过沈元用的反思、感悟来展现肃王的谦和;运用神态描写,“略无矜色”,表现肃王为人内敛谦和。
    【点睛】参考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的金国,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空闲时间无事可做,就一同游览寺院,偶然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于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着一边走着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纸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缺着,一共缺了十四个字。(沈元用)写完了,肃王看后,就随即拿起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没有遗漏的地方。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后)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肃王说道:“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其可信度一点也不虚假。
    (四)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欧阳修传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①。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②。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③高若讷④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⑤、武成节度判官⑥。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⑦。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⑧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戏答元珍⑨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⑩,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⑪。曾是洛阳花下客, 。
    【注释】①西京推官:宋代官名。②③⑤⑥⑦皆为官名。④高若讷:人名,北宋大臣。⑧饶州:地名。⑨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治所在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⑩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⑪物华:自然景物的美好。
    10.阅读上文并根据提示,推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修 贻 书 责 之 谓 其 不 复 知 人 间 有 羞 耻 事 若 讷 上 其 书
    12.请结合《欧阳修传》和链接材料,说说欧阳修的“不朽”体现在哪些地方。
    链接材料:《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其中的“立德”即修养完美的道德品行;“立功”即建立伟大的功勋业绩;“立言”即确立独到的论说言辞。
    13.根据欧阳修的生平经历与精神风貌,推测《戏答元珍》中所缺失的诗句,并结合诗歌二、三两联阐明理由。
    A.野芳虽晚不须嗟 B.野芳未发只因寒
    缺失的诗句是( ),理由:_______
    【答案】10.教导 凭借 因为 降职,罢免 11.修 贻 书 责 之 /谓 其 不 复 知 人 间 有 羞 耻 事/ 若 讷 上 其 书 12.①立德方面:(示例一)幼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以荻画地学书”,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后考中进士,欧阳修在逆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意志让人叹服。
    (示例二)为官时,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范仲淹因言事被贬,而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黜除。欧阳修当即写信责骂高若讷。欧阳修这种美好的道德品行(凛然正气),堪称“不朽”。
    ②立功方面:做谏员时,就国家大事向皇帝进谏,从每次欧阳修进见,宋仁宗就“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可以看出他为国家做出不小的贡献。欧阳修的功勋业绩堪称“不朽”。
    ③立言方面:欧阳修向宋仁宗多次进言,其所写的《朋党论》还提出“天下大治”的关键在于人君要“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的论断。这样的言论,独到而深刻,堪称“不朽”。 13.示例一:选A 残雪之下,橘果显露着新颜;寒雷声中,竹笋蕴藏着生机。夜不能寐,卧听雁鸣,勾起无尽的乡思。诗人虽身体抱恙,但毕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年头,感受到自然万物的无穷美好。而此时诗人遭遇贬谪,内心不免有迷惘、落寞、凄凉之感,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颓废,仍然对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而A句的“野花虽晚不须嗟”意为野花虽然开放较晚,但又有什么可叹息伤感的呢?此句诗正符合欧阳修积极乐观的心态。
    示例二:选B。本诗是作者被贬夷陵时所写,他在久病不愈、思归不得之际,看到了早春残雪压枝的情景,又想到曾经在洛阳时志得意满的生活已不复存在,内心势必充斥着无尽的失意落寞、无奈凄凉之感。而B句中的一个“寒”字正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悲愤之情。
    【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结合整句话意思和前面的方法作答。
    (1)句意: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诲:教导;
    (2)句意: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游:交往;
    (3)句意:从此因为文章名扬天下,以:因为;
    (4)句意: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黜:降职。
    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句意、结构、语法等判断。
    句意: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谓”是对……说,“若”是高若讷,人名,两者前面都要停一下。
    故停顿为: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可知欧阳修从小家境贫寒,但是他坚持学习,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与名人交,拓展自己的眼界。结合“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③高若讷④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可知当他为官时,不畏权贵,仗义执言,这都体现了他“立德”方面,即有着高尚的品德;
    结合“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可知欧阳修为政期间深受皇帝信任,经常问他实事,他也毫不保留地向皇帝进谏,足见他爱国的品质,可以看出他为国家做出不小的贡献,体现他“立功”方面,功绩不朽;
    结合“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可知他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区分君子和小人,还说天下大治,可见他的站位非常高,体现“立言”,独到而深刻,堪称“不朽”。
    据此可概括作答。
    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
    二三两句诗意: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结合甲文可知,他更多地表现出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所以用“虽晚”体现欧阳修的乐观豁达。故A更符合。
    本诗是作者被贬夷陵时所写,他在久病不愈、思归不得之际,看到了早春残雪压枝的情景,又想到曾经在洛阳时志得意满的生活已不复存在,内心势必充斥着无尽的失意落寞、无奈凄凉之感,一个“寒”字更能体现他当时的情景,故B更符合。
    言之有理即可,但B与欧阳修“乐观豁达”的形象稍有偏颇。
    【点睛】参考译文:
    [甲]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因为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当宋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粥、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朝廷增加了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第一个在入选的行列。他每次进见,宋仁宗都拿治国理政的事向他请教询问,咨询他哪些措施应该施行。
    当初,范仲淹被贬去饶州时,欧阳修与尹洗、余靖都因范仲淹事而被斥退,他们被世人看作“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宋仁宗。大概说:“君子和君子是因为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党,小人和小人则是因为利益相同而结为朋党,这是自然的道理。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链接材料]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三大不朽”。
    (五)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骤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取而疾走________
    ②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 ________
    ③反长安 ________
    15.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公亦以此自矜
    C.徐以杓酌油沥之D.投以骨
    16.“/”线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责 往 田 则 携 至 田 畦 踞 高 阜 而 诵
    17.小敏和小宇对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小敏:元镇这种迫切学习知识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啊。
    小宇:热爱学习是好事,但是他这种做法根本就是偷窃。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4.跑 放下 同“返”,返回 15.B 16.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7.示例1:我同意小宇的说法,爱读书固然是好事,但他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错误的。元镇因为自己家贫无书就去偷邻家孩子和自己外家的书,这是不可取的。偷窃是道德问题,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偷窃的借口,学知识之前先要学会做人。
    示例2:我同意小敏的看法,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元镇的好学,虽然他当时有偷书的行为,但他是为了学习,而且他的家庭也确实非常贫困,偷窃别人的书也是万般无奈下的行为,真的情有可原。而且他后来的成就也非常大,这完全可以让我们忽略他以前犯下的小小错误。
    【解析】14.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同“返”,返回;“走”是古今异义词,“跑”的意思。
    15.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是“用”的意思。
    选项ACD都是“用”的意思;
    B.“公亦以此自矜”的“以”是“凭借”。
    故选B。
    16.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的意思是:督促他到田地里去,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据此,正确的句读是: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17.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同意任意一位同学的观点,若同意小敏的说法,可从“偷书的目的是为了阅读”的角度来谈自己的观点;若同意小宇的说法,可从“偷窃是错误行为”的角度来谈自己的观点。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不出现错字和病句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元镇是长安人,家里贫穷,不能够拜师读书,又没有书籍,有时拿邻居家孩子的书,躲着人偷偷地诵读。从表兄那里得到了一本《书经》,书的四角已经磨灭变得模模糊糊了,而且也没有划分句读,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十岁,在邻居家药笼中见到《诗经》,拿着就快速地跑了。父亲看见了,很生气地大声斥责,督促他到田地里去,他就把《诗经》带到了田地里,蹲在高的土山上吟咏《诗经》,只听到他的读书声不断,于是终身都没有忘记。很久以后,返回长安,凭借八股文而闻名天下。他从小到老都是手不放下书卷,出门就用骡马驮着书跟随自己,回家就秉烛夜读一直到天亮。他的勤奋就是这样,让人都为之赞叹。
    (六) (2023春·浙江金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翁
    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④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⑤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子不语》)
    【注释】①堵:墙。②睨:斜着眼睛看。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④晚生:年轻人。⑤纵:放开。
    18.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
    1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哀 求 良 久 老 人 鼓 腹 纵 之 已 跌 出 一 石 桥 外 矣。
    20.“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1.选文中的杨二相公与《卖油翁》中陈尧咨的共同特点是(1)________。他们两人的经历,让我们懂得了(2)______道理。
    【答案】18.斜着眼看 只 最终 19.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20.“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这句话意为“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以此突出杨二相公拳艺之精,为下文杨二相公与卖蒜翁的较量做铺垫。 21.目中无人,骄傲自满,咄咄逼人 技艺无止境(或“即使你技艺精湛,也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根据课内迁移法,依据《卖油翁》中“睨之久而不去”的“睨”,可理解为“斜着眼看”的意思。“旁睨而揶揄之”句意为: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睨:斜着眼看。
    ②根据成语推断法,成语“但求无过”意为:只求没有过错,但,只。句意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但:只。
    ③根据语境推断法,前文提到“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可推知,此处的“卒”意为最终,句意为: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卒:最终。
    19.本题考查给文言语句断句。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判断句子的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可据此断句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20.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作用。
    “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这句话意为:每天到演武场传授枪棒技法,观看的人十分多,像一堵墙一样。以观众人数众多来衬托杨二相公拳艺之精,武艺之高超,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也为后文杨二相公与卖蒜翁的较量这一内容作铺垫,从而更能突出卖蒜翁的人物形象。
    21.本题考查人物评价和见解阐述。
    从《卖油翁》中“公亦以此自矜”“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等语句能看出陈尧咨凭借自己的精湛箭术而轻视别人,恃技骄横;从“能如是乎”“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等语句也能看出杨二的骄横和目中无人。
    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能领会这样一个道理:千万不要因为有一点成绩,有一些人夸奖你,你就以为自己当世无双了。要时刻虚心求教,不要目中无人。要知道,强中自有强中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可骄傲自大,要时刻记住只有不断努力才会战胜别人。可简单概括为:即使你技艺精湛,也要保持谦虚,低调做人。
    【点睛】参考译文:
    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七) (2023春·浙江台州·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武夷山盆景
    [明]谢肇淛①
    吾闽穷民有以淘沙为业者,每得小石,有峰峦岩穴者,悉置庭中,久之,甃土为池②,砌砺房为山,置石其上,作武夷九曲③之势,三十六峰,森列相向,而书晦翁④《棹歌》于上,字如蝇头,池如杯碗,山如笔架,水环其中。蚬蛳⑤为之舟,琢瓦为之桥,殊肖也。
    余谓仙人在云中,下视武夷,不过如此。以一贱佣⑥乃能匠心经营以娱耳且若此,其胸中丘壑,不当胜纨绔子十倍邪?
    【注释】①谢肇淛(zhè):明代文学家。②(zhòu)土为池:用泥土砌成四周有壁、中间低洼的池子。③九曲:福建武夷山有九曲溪,乘竹筏沿溪浏览,山光水色,别有情趣。④晦翁:宋代理学家朱熹。⑤蚬(xiǎn)蛳:螺蛳。⑥佣:雇工。
    22.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以一贱佣乃能匠心经营以娱耳目若此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悉置庭中
    ②书晦翁掉歌
    ③余谓仙人在云中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其胸中丘壑,不当胜纨子十倍邪?
    25.淘沙为业者只是贫穷的雇工,却能匠心独运,用小石等制作了精致雅观的武夷山盆景,你获得了什么启发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阐释。
    【答案】22.以一贱佣/乃能匠心经营/以娱耳目若此。 23.①全,都;②写;③我 24.他的心胸和生活情趣,不应当比那些纨垮子弟强十倍吗? 25.参考示例1:文中的淘沙者善于发现,精于创造,让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这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勇于追求和创造,让生活更精彩。
    示例2:淘沙者所制作的微景观具体而微,形神兼备,令人赞叹,这启发我们:做事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止于至善”的指引下,努力发展,让青春闪光。
    【解析】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凭借低贱的雇工的身份,却能独具匠心地创造出这样的景观来愉悦身心。
    据此断句为:以一贱佣/乃能匠心经营/以娱耳目若此。
    2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就都把它们放到院子里。悉:全,都。
    ②句意为:还把朱熹的《棹歌》题在山峰之上。书:写。
    ③句意为:我认为仙人在云海之中。余:我。
    2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
    其,代词,他。丘,山丘。壑,山沟。丘壑,比喻心中的意境、志趣等。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梳理语段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即可。
    根据“吾闽穷民有以淘沙为业者……琢瓦为之桥,殊肖也”“余谓仙人在云中,下视武夷,不过如此”“其胸中丘壑,不当胜纨绮子十倍邪”等语句,从“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事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等角度来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示例:选文中的淘沙者他们能够把普通的石子雕刻成各种形态的景致,化腐朽为神奇。这启示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积极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点睛】参考译文:
    我们福建这个地方,有个以淘沙子为业的穷苦人。每次得到形状像山峰、岩石、洞穴的石子,就都把它们放到院子里,时间久了,他用泥土砌成四周有壁、中间低洼的池子,用这些石子堆砌成高山,把石子放在上面,做成武夷山有九曲溪的模样,三十六座山峰巍峨耸立,还把朱熹的《棹歌》题在山峰之上,这些字像苍蝇的头一样小,池塘像酒杯和碗,小山像笔架,流水环绕着这些山。用螺蛳做成小船,用瓦片做船,外形特别像。
    我认为仙人在云海之中俯瞰武夷山的感觉,也就像这样一样。凭借低贱的雇工的身份,却能独具匠心地创造出这样的景观来愉悦身心,他的心胸和生活情趣,不应当比那些纨绮子弟强十倍吗?
    (八) (2023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蒜老叟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①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清·袁枚《子不语·卷十四·卖蒜叟》,有删改)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2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27.文言虚词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虚词的表达效果。(二选一作答)
    (1)叟能如是乎
    (2)晚生知罪矣
    我选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以下是几位同学对文中画线句的阅读感受。你赞同谁的看法?
    我赞同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灵想把这篇课外文章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她简述推荐理由。
    【答案】26.斜着眼看 ⑤ 绑或束缚 只 27. 选(1), “乎”字在疑问句句末,具有一种反问语气。文中杨二在大怒中展示出自己的拳术,对老叟问话中展示出他对老叟的轻视,态度的傲慢,目中无人,年少轻狂。[选(2),“矣”用于陈述句尾,有渲染和加强的语气的作用,句中结尾的“矣”强调出杨二冒犯老人,自取其辱后的羞愧。也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老叟深藏不露,武功高强的赞叹之情。] 28.示例:赞同小灵, 从老叟在文中观看杨二拳术时“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可见,老叟已经探得杨二的拳术水平。以及后文中老叟轻松制服杨二来看,老叟早已成竹在胸,稳 操胜券。所以当杨二发出挑战时,他从容微笑,丝毫不把嚣张的杨二放在眼里,这是冷静的, 自信的微笑。(示例:赞同小溪,从前文中,老叟观看杨二拳术时,早已知道他功夫不过如此,完全不是 自己的对手。所以用“咳嗽”“旁睨”“揶揄”,来表示对杨二的不满。当不知天高地厚的杨二,还敢向老叟宣战,态度极其不敬时,他对年少无知,自不量力的杨二充满嘲笑。) 29.我认为小灵的推荐是合理的。因为两文内容相似、写法相近。内容上,都是写深藏不露的民间高手老人,用实力教育了那些有了一点功夫就夜郎自大,目空一切的年轻人。写法上,刻画卖油翁与卖蒜叟的形象时,既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正面)直接刻画,又运用(侧面描写)反衬手法来间接刻画。在思想上,都教育年轻人技艺无止境,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苦心研习,要做一个德艺双馨的大家。但是,两文在道理上稍有不同,《卖蒜叟》是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可狂妄自大。而《卖油翁》说的是熟能生巧,通过努力,大家都能做到。因此,通过本文拓展,由课内勾连课外,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还能拓宽视野。
    【解析】2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结合提示方法“东张西望”可知,“睨”有“用眼睛看”的意思,此处应指卖蒜叟在旁边斜着眼睛看,表示一种轻蔑的态度。故答案为:睨,斜着眼看。
    (2)“垂死之年”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垂”应为动词,文中应表示将要死亡的年龄。故答案为:垂,临近。故选⑤。
    (3)“作茧自缚”是比喻弄巧成拙,自作自受。这里用勾连成语法,故“老人自缚于树”的“缚”与此相同,答案为:缚,绑或束缚。
    (4)利用课内迁移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但”是指“只,仅仅”之意,故答案为:但,只。
    27.本题考查品析文言虚词的表达效果。首先,表明观点,二选一;其次,阐明理由。
    (1)“叟能如是乎”的意思是: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这句话是反问语气,“乎”作反问语气助词,再结合文中“杨大怒”“以拳打砖墙”“傲之曰”等词句可知,这里表达了杨二对老叟的轻视及杨二的骄傲自大。
    (2)“晚生知罪矣”的意思是:晚辈知道错了。这是一个陈述句,其中“晚生”是谦辞,是后辈对前辈自谦之称。“矣”用于陈述句尾,结合文中“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可知,杨二已经看到老人深藏不露、身怀绝技,远远超过自己,这样用“矣”更加强调杨二的羞愧和知错。
    2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句子的看法。首先,表明观点态度;其次,阐明理由。
    如果赞同小灵,结合“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可知,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在旁边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因为老叟心中有数,已知晓杨二的底细。再结合“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可知,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而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这些情节都表明老叟确实有能力制服杨二。故他的笑是“冷静的微笑”。
    如果赞同小溪,可以结合“睨”“揶揄”两个词语分析,“睨”是斜视,有轻视之意。“揶揄”就是嘲弄之意。老人之所以有这些举动,是因为他心中有数,老叟认为杨二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由此可知是对杨二的嘲笑。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写法的比较分析。
    两文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卖油翁》中“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可知,陈尧咨擅长射术;《卖蒜老叟》中“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可知,杨二擅长拳法。且两者都因为自己的特长而轻视别人,两人最终都自讨苦吃。由《卖油翁》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和《卖蒜老叟》中“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可知,两文中的卖油翁和卖蒜老叟都是深藏不露的高人,用实力教育了骄傲自满的年轻人。
    其次,写法上,由《卖油翁》中陈尧咨与卖油翁的对话以及“睨之”“忿然”“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等和《卖蒜老叟》中杨二和卖蒜老叟的对话以及“旁睨而揶揄”“奋拳击之”“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等句子可知,两文都有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正面)直接刻画,也有通过年轻人的傲慢与老人的深藏不露、身怀绝技相对比。
    再次,《卖蒜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有一些长处,也不能骄傲,一定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卖油翁》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勤学苦练,熟能生巧,才能有所成就。因此,可以将这篇课外文章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卖油翁》的拓展性材料。
    【点睛】【参考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人,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来围观的人非常多,像一堵墙一样。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老态龙钟且驼背,不停地咳嗽,在旁边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如果我死了能够成全你的名声,死了也没什么可怨恨的?”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他)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背着他的蒜走了,始终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九) (2023春·浙江温州·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②,膂力③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④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⑤,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⑥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曹操之子。②御:骑马。③膂(lǚ)力:手力。④课:督促。⑤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⑥被:通“披”,穿。
    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太祖尝抑之曰( )
    (2)而好乘汗马击剑( )
    (3)彰谓左右曰( )
    (4)将十万骑驰沙漠( )
    3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被 坚 执 锐 临 难 不 顾 为 士 卒 先 赏 必 行 罚 必 信
    3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
    33.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进步巨大,作者给予他由衷的钦佩与赞美;曹操劝学,曹彰却不为所动。小文觉得《三国志·魏书》的作者在批评曹彰不思进取,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30.(1)曾经 (2)喜爱 (3)对……说 (4)统领,率领 31.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32.(曹彰)少年的时候善于射箭骑马,手力超过一般人,徒手搏斗猛兽,不回避困难艰险。 33.作者对曹彰持肯定赞扬的态度。①曹彰的志向是做一个出色的将军,他不采纳曹操劝学的建议,认为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对梦想非常执着。②太祖制止曹彰的原因是不希望他做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可是从“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中看出曹彰虽然好武,但有治军的策略。③文章的最后,曹操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大笑封侯,也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其言行的赞许。
    【解析】3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曹操见此,曾经教训他说。尝:曾经;
    (2)句意为:只喜欢骑马击剑。好:喜爱;
    (3)句意为:曹彰对左右说:。谓:对……说;
    (4)句意为: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场。将:统领,率领;
    3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不迟疑,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故可断句为: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32.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善”,善于;“射御”,射箭骑马;“过”,超过;“格”,搏斗。
    3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首先明确小文的认识是错误的。作者对曹彰持肯定赞扬的态度。然后根据文本内容写出理由即可。
    根据“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分析,曹彰的志向是做一个出色的将军,他不采纳曹操劝学的建议,认为大丈夫应该建功立业,对梦想非常执着。根据“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分析,曹彰虽然好武,但有治军的策略。
    根据“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分析,文章的最后,曹操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大笑封鄢陵侯,也从侧面体现了作者对其言行的赞许。
    据此分析,作者对曹彰持肯定赞扬的态度。
    【点睛】参考译文: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仰慕追求圣贤治国的道理,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凡夫而已,又怎么能达到尊贵的程度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向左右说:“大丈夫一律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场,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怎么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什么,让其各言其志。曹彰说:“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不迟疑,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建安二十一年,被封为封鄢陵侯。
    (十) (2023春·浙江绍兴·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唐太宗论弓矢
    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
    3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朕少好弓矢( )
    (2)朕问其故( )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 )
    (4)朕以弓矢定四方( )
    35.用“/”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动 而 发 矢 不 直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
    37.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王。
    【答案】34.喜欢,爱好 原因 才 用 35.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动 而 发 矢 不 直 36.(唐太宗)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进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 37.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自省;善于纳谏的君主。(需要结合文本分析,满分至少需要回答两点)
    【分析】3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1)句意:我小时候喜好弓箭。好:喜欢、爱好;
    (2)句意:我就问他原因。故:原因;
    (3)句意: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始:才;
    (4)句意:我用弓箭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以:用。
    3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有三层意思,“木心不直”导致“脉理皆邪”,也是“发矢不直”的根本原因,“木心不直”后面应该停顿;“脉理皆邪”是“发矢不直”的直接原因,后面应该停顿。所以,正确的停顿应为: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
    36.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数(多次)”“延(邀请)”“见(进见)”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7.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并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从文中“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可以看出唐太宗非常明智,善于自省;从文中“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关心民间疾苦,善于治理国家,善于纳谏的君主。
    【点睛】参考译文:皇上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瑀说:“我小时候喜好弓箭,拥有好弓十几把,自己觉得没有比这些再好的了,近来把它给造弓的工匠看,工匠却说‘都不是好弓’,我就问他原因。他说:‘木心不是直的,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即使弓有力但射出的箭也不会直。’我才想到熟悉的东西也不能分辨出好坏。我用弓箭平定四方统一全国,但都不能做到十分了解,况且天下事物,岂能全都知道?”于是命令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住在中书省,多次邀请(这些官员)觐见,问他们民间的疾苦,政治上的得与失。
    方法
    词义疏通
    课内外迁移
    ①“欲矜其敏”的“矜”与“以此自矜”的“矜”同义,解释为______。
    组词补充
    ②书毕,肃王视之 书:______。
    查阅词典
    ③凡阙十四字 阙:_______。(填写字母序号)
    【词典释义】]A.过失;疏失。B.空缺;缺少,同“缺”。C.通“掘”,挖。D.削减;毁坏
    语境推测
    ④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
    请结合语境推测“馆”的释义,并说说自己推测的理由。
    馆: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精读,要在通览全篇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第一单元导语)
    例句
    赏读
    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重音);肃王且听且行(语气舒缓),若不经意。
    (1)小瑞在进行朗读设计时,对例句中的加点词做了以上处理,你认为是否合理。
    【原句】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改句】书毕,肃王视之,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无矜色。元用骇服。
    (2)小瑞在对文章进行圈点批注时,认为文中画线句中的副词过于累赘,并进行了删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同为写人记事的文章,选文和《卖油翁》在塑造人物上有何共通处,请结合两文,任选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联系成语法
    诲人不倦
    亲诲之学(1)__
    查阅字典法
    游①游玩②交往③游说
    始从尹洙游(2)___(写序号)
    课内迁移法
    公亦以此自矜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3)___
    联系语境法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
    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4)__
    方法借鉴
    文言语句
    字词释义
    课内迁移法:“老人徐徐负蒜而归”中的“徐”,根据《卖油翁》中“徐以勺酌油沥之”的“徐”,可理解为“慢慢地”的意思
    旁睨而揶揄之
    睨:①_______
    成语推断法:“咳嗽不绝声”的“绝”,可依据成语“滔滔不绝”中的“绝”推测为“停,停止”的意思。
    但见杨双膝跪地
    但:②________
    语境推断法:“能以一死成君之名”中的“名”,根据前文“垂死之年”和后文“死亦何怨”可推断,“名”是“名声”的意思。
    卒不肯告人姓氏
    卒:③________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旁睨而揶揄之
    字源推测法:,从目儿声,本义指儿童以单纯好奇、清澈明亮的眼睛东张西望,后词义缩小,多用引申义。
    (1)__________
    垂死之年
    查阅字典法:①边疆,边境。又写作“陲”②垂挂。③垂落,落下。④流传。⑤临近。⑥敬词。表示对方高于自己。
    (2)__________
    (填选项)
    老人自缚于树
    勾连成语法:作茧自缚
    (3)__________
    但见杨双膝跪地
    课内迁移法: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6: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6:诗词鉴赏(原卷版+解析),共2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5:名著导读(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浙江专用)专题05:名著导读(原卷版+解析),共37页。

    【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6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zip:

    这是一份【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 专题06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试卷.zip,文件包含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6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原卷版docx、期中真题广东专用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真题分类专题汇编专题06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