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合集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内能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内能,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网络式”复习法,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梳理错题法,“齐头并进”法,45×103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章、节、标题、要点四个层次对教材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
2.提高“回头率”:为了防止遗忘,就要采用提高“回头率”的`方法,即看完一节、一章、一部分之后,再回头扫视一遍,这样知识得到了系统的巩固,效果很好。
3.“空想法”:所谓空想法就是不看课本回想看过的内容;或看课本的大纲填充细节。
4.树形图:复习时,可以在每门考试科目众多的参考书中,选出一本较有代表性的参考书,通读全书后,理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线索。
5.梳理错题法:把综合复习阶段做过的所有习题重新浏览一遍。把曾经做错并改正后的题重点看一遍。
6.“齐头并进”法:在复习过程中,由于要复习的学科多,所以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学科和学科之间不可偏废。可将每天的时间划分为大致相等的5部分,用于7门课的复习,弱科花的时间稍多一些。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内能
知识点梳理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
①常见的物质是由 或 构成的。
②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带正电)和中子(不带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
(2)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 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例如“墙角放煤,日久变黑”、“酒香不怕巷子深”、“墨水在清水中很快散开”等。扩散现象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越高,扩散现象越 。
①扩散现象等大量事实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
②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③同时也表明分子间有 。如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④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 。如被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很难被分开;分子之间还存在 。如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注:“破镜难重圆”不属于分子间斥力的作用,因为破镜之间的距离对分子而言极大,它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范围。
2.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为焦,符号为J。
(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内能还与物质质量、种类、状态等有关。
(3)改变内能的方法:
(4)温度、热量、内能的辨析:
①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少;
②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可能是做功;
③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可能边吸收热量边对外做功;
④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⑤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融化时分子势能增大,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⑥注意:热量是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传递等,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
3.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强弱的物理量。
(3)单位及符号:单位是 ,符号是 。
(4)比热容的理解: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等无关。
②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比热容 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③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时,比热容 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5)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调节气温(人工湖)、取暖(水做传热介质)、作冷却剂等。
(6)热量的计算:Q= 。
①吸热公式:Q吸=cm(t末−t初)
②放热公式:Q放=cm(t初−t末)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腌制鸭蛋时,鸭蛋逐渐变咸
B.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后,体积变小甚至消失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透过窗户射入的阳光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某同学在教室涂抹风油精时,教室里的同学能闻到刺鼻的风油精的味道
2.如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钻木取火B.双手摩擦生热
C.锯木头时锯子发热D.烧水时水温升高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会议室里贴了如图所示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4.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就增加B.同一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其内能也增加
C.温度为﹣40℃的冰块没有内能D.热传递一定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上
5.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直径为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组成“纳米纸”分子间有引力,也有斥力
C.细菌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D.组成“纳米纸”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6.在一个室温恒为0℃的房间内,将一块较大的﹣12℃的冰块放在一杯盛有大杯的0℃的水的容器中(不计冰的升华和水的蒸发),则容器中的( )
A.冰的内能增加,水的内能不变B.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C.水和冰的量都不变D.冰和水的总内能增加
7.《舌尖上的中国》曾聚焦云南特色美食,让海内外观众再次领略了彩云之南的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凝烹调的四种美食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
A.炸:炸洋芋的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蘑菇的内能增加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汽化放热,把鸡肉蒸熟
D.凝:让煮成液体状的米糊冷却变成块状米粉的过程属于凝固
8.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的损失),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1:2B.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
C.都加热t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D.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A收的热量较多
二、填空题
9.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或原子构成的;通常 (选填“固”、“液”或“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最大,彼此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10.“花气袭人知骤暖”,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闻到花的香气这是 现象;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会粘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 .
11.如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小虎将活塞迅速下压,空气的内能会 (填“增加”或“减少”),筒内的硝化棉由于温度升高到着火点而燃烧,硝化棉的内能是通过 方式改变的。
12.《三国演义》中有“青梅煮酒”的典故,已知酒的比热容是3.4×103J/(kg⋅℃),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一杯酒喝了一半以后,其比热容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3.小虹用热水加热盒装牛奶,5min后牛奶的温度升高了40℃,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内能;已知牛奶的体积为250mL,则牛奶吸收的热量为 J。[ρ牛奶=1.02×103kg/m3,c牛奶=2.5×103J/(kg•℃)]
三、实验探究题
14.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度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其中某时刻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 ;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 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 的吸热能力强。
15.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雅量取了质量相等但初温不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记录如表格所示。
(1)实验中她选用了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a、b两种液体,目的是可以通过比较 来比较a、b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小雅通过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格所示,从开始加热到温度上升到42℃,a、b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a Qb。(填“>”“<”或“=”)。
(3)若不考虑热损失,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通过比较 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强弱。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填“a”或“b”)液体的吸热能力强。若实验中a物质是水,则b物质的比热容cb= J/(kg⋅℃)。[c水=4.2×103J/(kg⋅℃)]
四、计算题
16.热水袋中装有1千克热水,一段时间后水温下降了50℃,求水放出的热量Q.[c水=4.2×103焦/(千克•℃)]
17.质量为500g的某液体放出了3×104J的热量后,温度下降了30℃;若此液体放出的热量有60%被一个质量为2kg的金属球吸收,求:[c金属=0.45×103J/(kg•℃)]
(1)该液体的比热容。
(2)金属球升高的温度。
参考答案
1.C
2.D
3.A
4.A
5.B
6.D
7.D
8.D
9.分子;气
10.扩散;引力
11.增加;热传递
12.1kg的酒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3.4×103J;不变
13.热传递;2.55×104
14.(1)质量
(2)39
(3)加热时间
(4)沙子;水;水
15.(1)加热时间
(2)<
(3)升高的温度;a;2.1×103
16.解: 水放出的热量为:Q放=cm△t=4.2×103J/(kg•℃)×1kg×50℃=2.1×105J。
答:水放出的热量为2.1×105J。
17.(1)解: 由Q放=cmΔt得,该液体的比热容:C液=Q放m液△t=3×104J0.5kg×30°C=2×103J/(kg⋅°C);
答:某液体的比热容为2×103J/(kg•℃);
(2)解:由题意可得,铁球吸收的热量:Q吸=Q放×60%=3×104J×60%=1.8×104J,
由Q吸=cmΔt得,铁球升高的温度:Δt'=Q吸C铁m铁=1.8×104J0.45×103J/(kg⋅°C)×2kg=20℃。
答:铁球升高的温度为20℃。
方式
实质
条件
方向
热传递
能量的
存在温度差
把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做功
能量的
物体对外界做功或外界对物体做功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均选填“增大”或 “减小”)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a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b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 内能的利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网络式”复习法,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梳理错题法,“齐头并进”法,4×106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07 内能、内能的利用(练习),共6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5 内能、内能的利用(测试) (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内能内能的利用测试原卷版docx、专题05内能内能的利用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