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2022_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B. 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C. 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 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结构层次。
【详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本的生命系统,A正确;
B、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B正确;
C、动物体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体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C正确;
D、生态系统属于生命系统层次的范畴,生态系统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和生物群落,说明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故选D。
2. 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测到保卫细胞位于视野右下角,欲在高倍镜视野下进一步清晰观察该细胞,下列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A. 移动载玻片B. 调节粗准焦螺旋
C. 换为高倍镜D. 调节细准焦螺旋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详解】A、换到高倍镜前,需要先移动载玻片,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A正确;
BD、在高倍镜下要清晰的观察该细胞,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B错误,D正确;
C、要进一步清晰观察该细胞,应该换为高倍镜,C正确。
故选B。
3. “NDM1超级耐药菌”并不是一种细菌,而是指一类细菌,这类新型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具有抗药性,病死率很高,下列有关“NDM1超级耐药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NDM1超级耐药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耐药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 “NDM1超级耐药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 “NDM1超级耐药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等。
【详解】A、“NDM1超级耐药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A正确;
B、“NDM1超级耐药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耐药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正确;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NDM1超级耐药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NDM1超级耐药菌”是原核细胞,与人体细胞(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错误。
故选D。
4.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下列生物与麻风杆菌结构最相似的是()
A. 黑藻B. 大肠杆菌C. 草履虫D. 艾滋病病毒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如麻风杆菌。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详解】A、C、黑藻和草履虫都是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二者的结构与由原核细胞构成的麻风杆菌的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A、C 错误;
B、大肠杆菌和麻风杆菌都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二者的结构最相似,B正确;
D、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麻风杆菌是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D错误。
故选B。
5. 为确定某水体发生的水华是由蓝细菌而非绿藻引起的(不考虑水面其他生物),下列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①有核糖体②有细胞壁③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④含有藻蓝素
A. ①②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单细胞藻类,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同点有: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DNA等;原核生物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部分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详解】①②蓝细菌和绿藻都有核糖体和细胞壁,故核糖体和细胞壁的有无不能作为判断某生物是否为蓝细菌的依据,①②符合题意;
③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绿藻是真核生物,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故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的有无可以作为判断某生物是否为蓝细菌的依据,③不符合题意;
④蓝细菌含藻蓝素,绿藻不含藻蓝素,故藻蓝素的有无可以作为判断某生物是否为蓝细菌的依据,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对下列生物分类错误的是()
①颤蓝细菌;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HIV;⑦大肠杆菌;⑧新冠病毒;⑨肺炎链球菌;
A. 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B. 具核膜的生物有②③④⑤
C. ①⑦⑨有核糖体,有染色体D. ①④⑤是自养型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①颤蓝细菌、⑦大肠杆菌和⑨肺炎链球菌都属于原核生物,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和⑤水绵都属于真核生物,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⑥HIV和⑧甲型H1N1流感病毒都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详解】A、核糖体普遍分布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⑥HIV和⑧新冠病毒都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核糖体,因此无核糖体的生物是⑥⑧,A正确;
B、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因此具核膜的生物有②酵母菌、③变形虫、④小球藻和⑤水绵,B正确;
C、①颤蓝细菌、⑦大肠杆菌和⑨肺炎链球菌是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但没有染色体,C错误;
D、①颤蓝细菌、④小球藻和⑤水绵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D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A. 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
B. 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cm
C. 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32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8个
D.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观察不到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1、在使用高倍显微镜时,首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将要观察的物体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在移动的过程中要在哪朝哪移),然后再换用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载玻片与物镜的距离缩短。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详解】A、显微镜下呈倒立的虚像,故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A正确;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0.5cm,因为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越长,B错误;
C、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32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32÷4=8个,C正确;
D、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正确。
故选B。
8.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比利时科学家维萨里利用解剖学方法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C. 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了不同形态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细胞
D.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英国的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许多规则的“小室”并命名为细胞;(2)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了活细胞;(3)德国的施莱登、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建立者;(4))德国的魏尔肖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
【详解】A、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显微镜下观察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A正确;
B、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研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B正确;
C、英国的罗伯特虎克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为之命名,C错误;
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对细胞学说补充,D正确。
故选C。
9. 生物界的细胞既具有细胞统一性又具有多样性,下列对其表述错误的是()
A. 由于细胞分化导致同一多细胞个体其细胞也呈现多样性
B. 细胞都有核膜
C. 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 不同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即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分化,细胞呈现多样性,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组成不同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相差很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结合各项分析作答。
【详解】A、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于细胞分化,细胞呈现多样性,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A正确;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B错误;
C、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细胞的统一性说明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C正确;
D、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正确层次的是()
①肺②胃黏膜③神经元④酵母菌⑤细胞内的蛋白质等化合物⑥HIV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⑧地球上的所有生物⑨一片果园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⑧⑨B. ③②①④⑦⑨⑧
C. ③②①④⑦⑧⑨D. 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详解】①肺属于呼吸器官;
②胃黏膜属于上皮组织;
③神经元属于细胞;
④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又是一个个体;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⑥HIV是病毒,不具备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⑦同一片草地上(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山羊(同一物种)属于种群;
⑧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⑨一片果园,包括其中全部的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③②①④⑦⑧⑨。
故选C。
11. 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B. “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中提出来的
C. 施旺和施莱登运用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细胞学说不仅可以解释个体发育,也为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A、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B、“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是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在细胞学说的修正发展中提出来的,B正确;
C、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不仅可以解释个体发育,也为后来生物进化论的确立埋下了伏笔,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事实或证据不是支持细胞是基本生命系统这一观点的是()
A. 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
B. 离体的线粒体在一定条件下会释放CO2
C. 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D. 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靠一个个细胞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A、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生命系统的形成、维持和运转都是以细胞为基础,A不符合题意;
B、离体的线粒体是细胞器,不是细胞,所以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符合题意;
C、细胞呼吸可以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可以利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说明细胞是基本生命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靠一个个细胞(各种分化的细胞)完成的,说明细胞是基本生命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用一台装有5×目镜和10×物镜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A. 24mm2B. 8mm2C. 36mm2D. 400mm2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描述的是“长度”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放大倍数。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即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0倍,这是对边长的放大倍数。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mm,放大50倍后边长为0.4×50=20(mm),所以放大后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mm×20mm=400mm2,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 对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动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 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①中b物镜离载玻片的距离比a近,这说明b的放大倍数大于a;③是植物细胞;④放大400倍后,能够观察的细胞个数为64÷42=4个。
【详解】A、图①中的a、b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错误;
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则向左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B错误;
C、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虚像,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是顺时针,则实际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
D、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④视野中的64个组织细胞将变为64× (1/4)2 =4个,D正确。
故选D。
15.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大熊猫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体内各种细胞的密切合作
B. 竹茎、竹笋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C. 大熊猫的成熟红细胞和发菜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D. 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多细胞生物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依赖体内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详解】A、大熊猫是多细胞动物,需要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A正确;
B、竹茎、竹笋属于植物的器官,植物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C错误;
D、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故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正确。
故选C。
16.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经过提纯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这说明细胞膜的成分包括()
①蛋白质②糖类③脂肪④无机盐
A. ①③B. ①②C. ①④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详解】(1)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该成分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说明其含有蛋白质,①正确;
(2)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该成分加入斐林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还原糖,②正确。
综合以上可知,该成分中有蛋白质与糖类(还原糖)。
故选B。
17. 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 Fe、Mn、Zn、MgB. Zn、Cu、Mn、Ca
C. Zn、Cu、B、MnD. Mg、Mn、Cu、M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
【详解】A、在生物体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为微量元素,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
B、Ca属于大量元素,B错误;
C、Zn、Cu、B、Mn均属于微量元素,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C正确;
D、Mg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18. 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然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这可以通过下列哪个实例得到验证()
A. 缺Mg时叶片变黄B. 缺P会影响ATP的合成
C. 油菜缺B时只开花不结果D. 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太低会抽搐
【答案】C
【解析】
【分析】1、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缺少Mg会使叶片发黄。
2、P是构成膜结构和核酸、ATP、辅酶Ⅱ的重要元素。
3、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详解】A、Mg是构成叶绿素的元素,缺少Mg会使叶片发黄,但Mg不属于微量元素, A错误;
B、P是构成膜结构和核酸、ATP、辅酶Ⅱ的重要元素,但P不属于微量元素,B错误;
C、B作为微量元素之一,B促进花粉管的萌发和花粉形成,如果缺少B油菜只会开花不结果,C正确;
D、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Ca2+的含量太低,动物会出现抽搐等症状,但Ca2+不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19. 研究表明动物的定位和导航能力与大脑中“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有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位置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
B. “网格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
C. 上述两种细胞鲜重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
D. P和S分别是“位置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为最基本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详解】A、细胞鲜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O,A错误;
B、细胞干重中质量百分比最高的元素是C,B错误;
C、细胞鲜重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水中原子数量最多的元素均是H,C正确;
D、P和S都属于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20. 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细菌)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C. 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D. 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绿藻真核生物,而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绿藻是真核生物,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B正确;
C、绿藻和螺旋藻的细胞结构中都含有核糖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即二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C正确;
D、螺旋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藻含有叶绿体,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这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错误;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神经元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②正确;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但还有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③正确;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 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堆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A. 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昆虫B.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鳕鱼
C. 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D. 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段朽木及其上面生活的生物,既包括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详解】A、一段朽木表示生命系统层次中的生态系统,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昆虫,包括多种生物,为多个种群,A不符合题意;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为一个种群,B不符合题意;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C不符合题意;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既包括大棚里的所有生物,又包括无机环境,故为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该菌中有一种结合蛋白称为菌紫质,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菌紫质由染色质上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
B. 嗜盐菌的线粒体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嗜盐菌的细胞膜外侧具有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
D. 嗜盐菌中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嗜盐菌是一种能在高浓度盐溶液中生长的细菌”可知,该菌是原核生物,只有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其他的细胞器。
【详解】A、嗜盐菌是原核生物,不含染色体,A错误;
B、嗜盐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B错误;
C、嗜盐菌为原核生物,细胞膜外侧具有由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C错误;
D、菌紫质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可能存在功能上类似于蓝藻细胞光合膜的结构,D正确。
故选D。
24.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为了使高倍物镜下的视野更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应先在低倍物镜下找到物像,至物像清晰并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物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2、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详解】A、藓类叶片大,也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A错误;
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B正确;
C、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C错误;
D、因为显微镜成的是倒像,所以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把载玻片向图2中丙方向移动,D错误。
故选B。
25. 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这是由于( )
A. 反光镜末调好
B. 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 细准焦螺旋末调好
D. 显微镜物镜损坏
【答案】B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需要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会变暗,物像会变模糊,此时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同时还需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光圈使视野变亮。
【详解】A、反光镜与视野的亮暗有关,与物像的清晰与否无关,A错误;
B、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较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说明这与标本切得厚薄不均有关,B正确;
C、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部分细胞较清晰,说明不是细准焦螺旋的问题,C错误;
D、显微镜的物镜损坏时,观察不到物像,D错误。
故选B。
【点睛】
26. 近期,曲“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将致幻毒菇毒蝇伞推向网络热搜,鹅膏蕈碱是毒蝇伞中所含有的主要致幻毒物之一,它是一种环状八肽。下列关于毒蝇伞及板(木材)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或多肽)和淀粉的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在四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B. 鉴定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
C. 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或多肽)时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原理基本相同
D. 鉴定的都是细胞中的化学成分,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详解】A、在四个实验中,只有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其他三个实验都不需要加热,A正确;
B、四个实验鉴定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B正确;
C、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和蛋白质,都使用NaOH和CuSO4溶液,前者先混合后使用,后者先加NaOH溶液,形成碱性环境,后滴加CuSO4溶液,所以原理不同,C错误;
D、在四个实验中,鉴定的都是细胞中的化学成分,所以一般应先提取组织样液或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细胞中的物质出来,D正确。
故选C。
27. 热带非洲地区的光棍树,无刺无叶,它茎干中的白色乳汁可以制取石油。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蛋白质B. 葡萄糖C. 核酸D. 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占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因此,光棍树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故选D。
28. 如图为生物种类的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B. a—原核生物、b—细菌、c—大肠杆菌
C. a—真核生物、b—植物、c—蓝细菌
D. a—真核生物、b—真菌、c—大肠杆菌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染色体,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其所在区域叫拟核。原核细胞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增殖的最小原核生物。蓝藻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
B、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大肠杆菌是细菌,B正确;
C、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真菌,蓝细菌是细菌,C错误;
D、真核生物主要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大肠杆菌是细菌,D错误。
故选B。
29. 新冠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病原体。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D.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一般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具有严谨的结构,营寄生生活,通过浸染宿主细胞增殖,离开活细胞后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A正确;
B、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不能在餐桌上增殖,B错误;
C、手可能接触到病毒,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降低感染风险,C正确;
D、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D正确。
故选B。
30. 下列元素中占玉米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氢B. 碳C. 氧D. 氮
【答案】C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其中C、H、O、N是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C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因为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详解】组成玉米细胞的化合物中淀粉较多,淀粉属于糖类,此类化合物由C、H、O组成,故玉米细胞干重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黄河故道横贯曹县东西,全长74公里。故道东段的野鸭湖是平原地区少有的万亩天然湖泊;中段的界牌集水库,碧波万顷,鱼虾肥美,万亩芦苇,千亩桃花,景色宜人;西段的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花海、万亩森林,是故道的三大美景,被誉为黄河故道休闲旅游的三颗明珠。以下是黄河故道中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结合生物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属于___________层次,大明湖畔的一棵垂柳属于___________层次。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而酵母菌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
(3)图中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的结构最相似的生物是___________。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___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___组成。
【答案】(1) ①. 群落 ②. 个体
(2) ①. 大肠杆菌 ②. 拟核 ③. 细胞核
(3) ①. 衣藻 ②. 没有细胞结构 ③. 核酸和蛋白质
【解析】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拟核,除核糖体外,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
【小问1详解】
群落是指一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大明湖中生活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大明湖畔的一棵垂柳属于个体层次。
【小问2详解】
图中只有大肠杆菌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小问3详解】
图中衣藻含有叶绿体、细胞壁,与绿色开花植物细胞结构最相似;脊髓灰质炎病毒与上述生物相比,最典型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2. 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为______。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还表现在DNA的存在形式,甲无______而乙有;甲只有______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2)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当一次食用大量糖时,尿液中是否可能有葡萄糖的存在?下面利用对照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鉴定。
第一步:取3支洁净的相同的试管,分别编号为1、2、3;其中3号试管为实验研究试管。
第二步:分别向3支试管内加入相应的液体。1号加2mL正常尿液;2号管中加含有葡萄糖的尿液2mL;3号管里加待测尿液2mL。
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好的___________1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并将这3支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水浴加热约2min。
第四步: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①1号试管的现象___________。
②号试管的现象___________。
③号试管若______,说明不含葡萄糖;若______,说明尿液出现了葡萄糖,即出现尿糖。
【答案】(1) ①. 甲 ②. 甲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而乙有 ③. 染色体 ④. 核糖体
(2) ①. 斐林试剂 ②. 无砖红色沉淀 ③. 出现砖红色沉淀 ④. 现象与1号试管相同,无砖红色沉淀 ⑤. 现象与2号试管相同,出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甲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乙是真核细胞。
2、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含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是DNA。真核生物: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有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遗传物质是DNA。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可知,甲具有拟核,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乙具有细胞核,所以甲、乙两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甲;甲、乙两细胞的差异性还表现在甲的DNA并没有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但乙作为真核细胞具有;甲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而乙还有其他细胞器。
【小问2详解】
第三步:本实验需要对尿液中是否可能有葡萄糖的存在进行鉴定,葡萄糖属于还原糖,可以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所以应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刚配好的斐林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第四步:①1号试管加入的是正常尿液,没有葡萄糖,所以不会和斐林试剂反应,无法出现砖红色沉淀。
②2号试管加入的是含有葡萄糖的尿液,会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③3号试管加入的是待测尿液,如果不含葡萄糖,则现象应该和1号试管相同,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如果现象与2号试管相同,出了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尿液出现了葡萄糖。
33. 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总糖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
(2)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补充实验原理;找出实验步骤中的错误之处并更正;写出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Ⅰ: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Ⅱ: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Ⅲ: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在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 ②. 下降 ③. 上升
(2) ①. 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 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③. 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④. 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看出:可溶性糖先上升,后保持相对稳定;蛋白质与总糖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关系,即总糖量下降,而蛋白质的量上升,说明了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总糖含量变化是下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是上升。
【小问2详解】
①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可利用颜色深浅判断蛋白质含量。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0.1 g/mL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均匀,再滴加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故a错误更正为: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不需要进行水浴加热,可以直接观察颜色变化,故b错误更正为:不加热,直接观察颜色变化。
③根据曲线可知萌发9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多,颜色最深,其次是5天,萌发1天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最少,颜色最浅,所以1、2、3号试管中紫色依次加深。
34. 每年的冬季,流感疫情都会进入一个流行期。但由于人们接种了甲流疫苗后,甲型H7N9病毒不再是最占上风的毒株了。请分析回答问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3)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___(填编号)
A. 物镜上B. 目镜上C. 装片上
(4)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
A. 是单个或单层细胞B. 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 是无色透明的D. 是活的细胞
(5)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图中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动物/植物)细胞、将装片向___________方移动可将上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答案】(1) ①. ② ②. 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2) ①. 不能 ②. 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3)B(4)A
(5) ①. 植物 ②. 右上
【解析】
【分析】病毒为专性寄生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所以病毒的起源应在细胞结构形成之后。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不能抑制真菌或病毒的繁殖。
【小问1详解】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代谢和繁殖,因此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顺序应该是先有细胞,后有病毒,即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观点合理。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而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小问3详解】
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装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装片、转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故选B。
【小问4详解】
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原因是因为它们都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故选A。
【小问5详解】
据图分析,图示细胞含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35. 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__,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含有___________。
(2)甲、丙两细胞都具有的是结构___________,由此看出不同种类细胞之间具有___________性;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___________性。
(3)湖泊水体被污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湖中的甲会大量繁殖,形成___________。严重时,湖面漂浮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甲,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___________来判断。
【答案】(1) ①. 乙 ②. 甲 ③. 藻蓝素和叶绿素
(2) ①.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②. 统一 ③. 多样
(3) ①. 水华 ②. 是否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细胞质中有一个拟核区域。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拟核区域中。但是DNA 并没有与蛋白质形成染色体。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小问1详解】
图中乙没有细胞结构,属于病毒;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甲即蓝藻(蓝细菌),因为蓝藻(蓝细菌)具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小问2详解】
甲是蓝藻(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丙细胞是真核细胞,两者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由此看出不同类细胞之间具有统一性;各种细胞结构上的差异性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
【小问3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下列生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眉山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