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西省2024届赣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省2024届赣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江西省2024届赣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江西省2024届赣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2024届赣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2024届赣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请概括小说标题“向导”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顶: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普通人也具有类似于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思维。不过,要把它变成艺术呈现出来是有技术门槛的。但随着人工智能(A1)绘画工具的出现,输入我们设定的提示词,无论写实还是抽象,就能生成相应的图像,使各种风格的艺术产品瞬间量产。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AI绘画工具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可使创作者本人不必为得到某种风格效果而必须掌握某种艺术技巧。如此,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就将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
    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为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艺术家须执着于技巧的训练和完善,而AI已使许多艺术效果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建立在习得经验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对人工智能而言,就是一个数据、运算和生成的问题。在AI成为创意工具之后,创造性活动不再需要大量脑力、体力和时间,艺术创作变得简单可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后,曾经意义上的艺术家的艺术该当何为呢?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已开始向人类的想象力、审美层面延伸,在音乐、美术、设计、电影等广泛艺术创造领域发挥过去只能由人发挥的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工具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其大语言模型正在不断深入到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枢,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主体性价值,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造的主体将由“人”变为“人和高度智能化的拟人”的结合,那创造艺术的艺术家又是谁呢?
    在艺术教育层面,面对人工智能,艺术院校教什么、怎么教将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已成为艺术创作的一个有力工具,然而这种人脑与人工智能的捆绑很容易造成人脑“搭便车”现象,从而导致大脑创造力的退化。相对于大学,艺术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碰到的挑战越发明显。以往注重技巧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艺术职业教育中教授的插图、建模、设计软件操作等职业技能,更多可使用人工智能来完成,未来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前途都必须重新思考。以往更强调应用能力的职业教育,或许符合手工或机械化大生产的要求,却不一定符合智能时代的要求。当大家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那些具有一定重复性的某种技艺技巧,或许已经远远落伍。 (摘编自周博《人工智能:带给艺术的困境与挑战》)
    材料二:
    创造性不是艺术家和作家的专属,而是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方面。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人类往往是通过所谓的灵感进行创作,而AI绘画工具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用AI进行艺术创作,是关于数据、算法和编程的创造性表达,所以AI必然会给艺术带来更多可能。而且,AI的介入使得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人类角色和创造力变得更加复杂,艺术家可能不再是作品的唯一创造者,而是与AI合作的指导者或协作者。这种变化重新定义了艺术家的角色和艺术作品的本质。这给艺术的定义、功能和社会意义,都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中央美术学院率先使用AI开展的艺术和设计的实验探索,其中一些典型例子可见AI给艺术带来的创新。
    该院系统整理了存世宋画的数字资料,从宋画的布局构图、笔墨特征、物象分类等方面进行数据标记,先形成了一个有体系的庞大数据集。在审美上,人的作用是告诉人工智能“美”的定义是什么。然后用宋画审美的特征来训练人工智能,让它习得中国人对自然物象特有的抽象意识,并与AI绘画工具协作,最后“画”出具有宋代味道的个性化作品。
    永乐宫壁画始于元朝,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和增补。这些壁画长期缺乏维护,出现过许多破损、遗失以及不符合原笔原意的修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一套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图像重建、深度学习风格,再到专家验证和AI模型调参优化的工作流程。具备这套工作流程的AI图像修复技术与手工修复技术相比更高效,这种技术应用到复现古代壁画风貌上将大有作为。
    艺术创作和语言文本关系密切。先用算法提取《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各自的文字特征,包括词频、句子结构、句式复杂度、语法特点和情感表达,再训练一个AI模型,它基于文字特征来区分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实验结论是前80回和后40回不是同一人所写。
    AI降低专业设计的门槛后,更多普通人也能享受高质量的设计服务。中国农村宅基地总量巨大,村民需在宅基地上盖房。是否可以通过人工智能为村民设计结构专业、性能优良、风貌体面、价格适当的房子?在人工智能时代,这显然是可行的。
    我国有巨大的数据资源,有优质的信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有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有海量的可供采集训练的人工智能数据集,当然也具备丰富的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艺术应用场景。未来在艺术方面也许挑战的正是人类想象中的极限和可能。 (摘编自李世奇《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更多创新和可能》)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AI成为创意工具之后,艺术创作就变得简单可行,从而导致人类大脑创造力的退化。
    B.在复现古代壁画风貌上,具备特定工作流程的AI图像修复技术比手工修复技术效率更高。
    C.周博认为,AI的诞生和不断发展,给艺术家的艺术、身份等会带来巨大的困境和挑战。
    D.李世奇认为,AI绘画工具强大的深度学习能力给艺术生产带来了更多创新和可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执着于技巧训练和完善才可以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然而人工智能则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许多的艺术效果。
    B.AI要画出有个性化笔墨的山水画,先要形成存世山水画的有体系的庞大数据集,再用山水画审美特征训练AI,并与AI绘画工具协作。
    C.用算法提取《论语》所有文字总体特征,包括词频、句子结构、情感表达等,再训练一个AI模型,它就能辨出哪些章节是孔子写的,哪些是弟子写的。
    D.未来人工智能不仅在艺术方面或许可以挑战人类想象中的极限和可能,在其他领域,如经济、军事、交通,或许同样也可以挑战人类想象中的极限和可能。
    3.下列“图”与“文”构成的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图1)用数据标记王羲之的存世墨迹,让人工智能学习他的笔法节奏、结构疏密,可以“写”出带有王羲之韵味的“书法”。
    B.(图2)这是名为“铜几”的人工自然家具,人工自然家具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技术和精密数字制造技术创造的新中式家具。
    C.(图3)通过训练机器人模拟人类的社交行为,输入各种情境指令,它可以在特定环境中与人进行口语交流,适应社交环境。
    D.(图4)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分门别类地学习苗族纹样的视觉特征,制作出若干人工智能小模型,可生成特定品类的苗族纹样。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二中人工智能给艺术带来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向导 孙犁
    11月“反扫荡”。我当了机关里的一个小组长,村长给我们分配了向导,指示了打游击的地势。别的组都集合起来出发了,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看看太阳就要下山,很是着急。我跑向村长家去,在山坡上一家门口遇见他。村长也是跑得呼哧呼哧,看见我就笑着说:
    “男的分配完了,给你找了一个女的!”
    “怎么搞的呀?村长!”我急了,“女的能办事吗?”
    村长笑着,“一样能完成任务,是一个女自卫队的队员!”
    “女的就女的吧,在哪里呀?”我说。
    一个女孩子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
    我赶紧下去带队伍。女孩子站在小河路口上还在整理她的挂包,望望我来了,她一跳两跳就过了河。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
    “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在识字班里念书的吴召儿。
    神仙山也叫大黑山,是阜平最高最险的山峰。她领我们走的是东山坡一条小路。靠这一带山坡,沟里满是枣树,枣叶黄了,叙落着,树尖上还留着不少的枣儿,经过风霜,红得越发鲜艳。
    “你们跟着我,有个好处。我们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她说,“你看前头树上那颗冬儿多么大!”我抬头一望,她飞起一块石头,许多枣儿就落在前面地下了。
    “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看着大家都捡了枣,她也捡起几颗枣儿,放到嘴里去,“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
    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一望这座山,我们的腿都软了,我们不知道它有多么高。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①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
    等我爬到山半腰,实在走不动,找见一块平放的石头,就倒了下来,喘息了好一会儿,天上已经出了星星。“离这不远,我姑父的羊圈就在那,我姑父会守住他的羊群的。”她说。
    “我们就在这里过一夜吧!”我说,“我的同志们恐怕都不行了。”
    “不能。”她说,“就快到顶上了,只有顶上才保险。你看那上面点起灯来的,就是我姑家。”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门口。一开门,就有一股暖气,扑到我们身上来。一位老婆子赶紧说:“快进来,外头的山风冷。先上炕吧,我给大伙点火做饭。”
    第二天,我们休息了一天。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她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少见阳光、阴湿寒冷的地方,庄稼长得那样青翠,那样坚实。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这两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
    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天上的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从山顶可以看见山西的大川,河北的平原,十几里、几十里的大小村镇全可以看清楚。
    这天晚上下起大雨来,吴召儿紧拉着我爬到大石的下面。我们紧挤着躺在下面,听到四下里山洪暴发的声音,雨水像瀑布一样,从平石上流下,我们像钻进了水帘洞。她不紧不慢地说:
    “这是暴雨,一会儿就晴的,你害怕吗?”
    “要是我一个人我就怕了,”我说,“你害怕吧?”
    “我一点儿也不害怕,我常在山上遇见这样的暴雨,今天更不会害怕。”她说。
    “为什么?”
    “领来你们这一群人,②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
    一清早我们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自信地说:
    “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
    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他们从吴召儿姑父的羊圈那边翻下,转到大黑山来。我们看见老汉仓皇地用大鞭把一群山羊打得四散奔跑,一个人登着乱石往山坡上逃。她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
    “你去集合人,叫姑父带你们转移,我去截兔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
    我喊:“红棉袄不行啊!”
    “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跟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祥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
    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
    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村长给“我”这个组分配了女向导时,我有点急了,在村长一番解释之后,又看见她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我”就放心出发了。
    B.到山顶放哨时,因长年被雨水冲洗得光亮又滑润的山石不好爬,吴召儿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敌人的举动。
    C.清早,我们看见一路的村庄在着火冒烟,敌人从山脊梁上朝我们进逼,在安排好我们的撤退路线后,吴召儿去截击敌人,壮烈牺牲了。
    D.小说以点带面,对村长、姑姑和姑父这三人的描写,着墨不多,但他们的言行富有个性,写出了老百姓对我党领导下的抗战的大力支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处“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与《百合花》中“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主人公的形象美。
    B.②处“身上负着很大的责任呀,我也顾不得怕了”,既体现了吴召儿作为一个自卫队员的责任是一定要消灭敌人,也体现出一个女性面对危险时的勇敢。
    C.小说与王愿坚的《党费》都以“我”的视觉来展开叙述,“我”在小说中不仅是一个叙事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角色之一。
    D.文中“经风霜红得鲜艳”的枣儿、“绿得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的玉蜀黍和扁豆角,画面感强,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有特定的象征意味。
    8.请概括小说标题“向导”的含义。(4分)
    9.小说写“我们”到了山顶之后的情节张弛有度;《荷花淀》中写水生嫂等妇女到马庄找丈夫未果后,划船回家途中捞菱角等情节及突遇日本船后躲避的情节也张弛有度。这种张弛有度刻画了两篇小说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宗御两仪殿,谓公曰:“朕比未所行得失、所布政化,何如昔年?”对曰:“若威之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始,不可等级而论;若德义潜通,人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亦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朝,应由德义所加。德义不如昔时,功业何以得益?”公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今以海内无虞,渐更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是不如往时。”太宗曰:“今所行与往前何以为异?”公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以后,见人谏争,悦而从之;四年以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终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公遂指陈之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罪死,孙伏伽谏曰:‘法不至死,无容滥加。’遂赐兰陵公主园,准钱百万。或曰:‘所言寻常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徐州司户参军柳雄于隋资妄加等级,人有言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当与死罪。遂固言是真,竟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少卿戴胄奏云:‘法止合徒①。’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但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法不合死,不敢酷滥。’陛下作色而遣杀胄争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欣然赦之。往者,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有忤圣者,陛下以为讪谤,臣奏言:“昔贾谊当汉文帝上书云:‘可为痛哭者三,长太息者五。’自古上书,率多激切。激切即似讪谤,惟陛下详其可否。”太宗曰:“非公无能道此者。”令赐德参帛二十段。
    (王方庆《魏郑公谏录》,有删改)
    材料二:
    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事,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②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节选自曾巩《书魏郑公传》)
    [注]①徒,刑罚名,将罪犯拘禁在某场所,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②指魏徵的谏书。
    10.原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陛下作色A而遣杀B胄C争之D不已E至于四五F然后G欣然H赦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御,指皇帝到某处去,与《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中“御”词义不相同。
    B.无虞,此处指天下太平无事;虞,忧虑,与“尔虞我诈”中“虞”词义不相同。
    C.寻常,指一般、普通,与《乌衣巷》“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寻常”词义相同。
    D.称,为被动用法,与《六国论》“洎牧以谗诛”中的“诛”字在用法上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徵从多方面通过今昔对比,让唐太宗明白了仁德和道义的重要性;不仅如此,魏徵还指出唐太宗当今骄奢自满与四年以来不悦人谏的事实。
    B.太宗即位初年,元律师被判死罪,孙伏伽向太宗进谏,认为依法不该判死罪,太宗重奖进谏者,太宗这样做是为了“恐人不言,导之使谏”。
    C.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朝廷,太宗认为他毁谤,魏徵援引贾谊上奏汉文帝事来替他解脱,最后太宗称颂魏徵,还下令赏赐皇甫德参帛布二十段。
    D.曾巩认为唐太宗常能听从群臣的意见,魏徵这些人对此感到高兴,不管大事小事,没有不进谏的,之所以他们会这样,是因为这些人的忠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比来所行得失、所布政化,何如昔年?(4分)
    (2)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4分)
    14.唐太宗称颂及疏远魏徵的原因各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日出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①,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战?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②!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③何德,驻景挥戈?
    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④同科!
    [注]①隈(wēi):山曲处。②羲和:传说为日神驾车的人。③鲁阳:《淮南子》说鲁阳公与韩酣战,时已黄昏,鲁援戈一挥,太阳退三舍。④溟涬(xìng):元气,自然之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七句写太阳东升西落的事实,“安在”“安得”两个问句是对一些人认识的怀疑。
    B.“草不谢”四句由草木荣枯引出谁主宰四季轮回的设问,诗人的回答显得十分肯定。
    C.最后九句通过典故及问句,极力称颂了驾驭太阳的羲和与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
    D.本诗以七言为主,多用杂言,这与《将进酒》相似,这种句式使诗的节奏徐疾多变。
    16.诗写日行现象,包含了诗人怎样的认识?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为迎见多年不见的好友,刘老师引用杜甫《客至》中“______,______”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热情欢迎的心情。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国风》与《小雅》后,接着用“______,______”两句来评价《离骚》。
    (3)时值中秋,在外工作的小李想起了远在家中的亲人,他想用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两句诗可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芋螺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海螺, ① ,因此被称为“鸡心螺”。地纹芋螺,外号“杀手芋螺”,它发起攻击时释放的毒液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芋螺虽有很强的毒性,却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通常情况下,芋螺会使用毒针、毒雾、“迷魂剂”等手段来捕捉猎物。
    科学家们分析芋螺毒液时非常吃惊: ② 。芋螺属大约有500多个物种,几乎每种芋螺都有自己独特的毒素配方。每种芋螺的毒素也都是由50—200种成分混合成的,这些复杂的成分对人类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药物大宝库。
    芋螺的毒素中含有一种能够阻断神经信号通路的成分,这种成分只要合理使用,就能成为止痛剂, ③ 会比吗啡要好上千倍,而且还不会让人产生依赖性。郁金香芋螺能释放出类胰岛素成分,在此成分基础上,科学家们可能会研制出新的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此外,还有一些芋螺的毒素可以用来治疗癫痫、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症等病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19.简述材料后面两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25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这间老堂屋铺地砖的边角都磨圆了,而且特别容易返潮。天将下雨,砖地上就是潮乎乎的。若遇连阴天,地面简直像涂了一层油,滑的。我很小就知道“( )”。用不着看柱石,从正堂屋砖地,就知道雨一时半会晴不了。一想到正堂屋,总会想到下雨,有时接连下几天,真是烦人。雨老不停,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的纸人贴在墙上,风一吹,就摇动起来,叫“扫晴娘”。也真奇怪,扫晴娘扫了一天,第二天多少会放晴。
    正堂屋对面,是穿堂。祖父过六十岁的头年,把东边的房屋改建了一下,穿堂加大了,还盖了一个“敞厅”。敞厅对面,是花园。花园原来没有园名,祖父命之曰“民圃”,因为他字铭甫。祖父六十大寿时自撰了一副长联,末署“民圃叟六十自寿”。
    树外,是一座船亭。这是祖父六十大寿头年盖的。船头向东,两边墙上各开了海棠形的窗户。祖父盖船亭,是为了“无事此静坐”,但是他只未坐过几次,平常不来,经常锁着。隔着正面的玻璃隔扇,可以看到里面铁梨木琴几上摆着几件彝器,几把檀木椅子,萧萧爽爽。
    20.下列词句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扑地烟,雨连天B.咸物返潮天必雨
    C.础润而雨D.云绞云,雨淋淋
    21.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从这里走过去,那就是他的学校。
    B.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学好。
    C.他们一个学期考两次,我们一个月就考两次。
    D.少点就少点吧,总比没有好。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习俗也在变化。你家乡的习俗有着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与个人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从你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习俗中选择一种来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赣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A强拉因果关系,“人类大脑创造力的退化”是“人脑*搭便车'现象”造成的。
    2.C“所有文字总体特征”错,根据《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各自的文字特征便知。
    3.C不是艺术范畴。
    4.①先总述人工智能(AI)给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带来困境和挑战;②再具体从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三方面阐述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每点2分,共4分。第①点答到,第②点分三小点――先从艺术家的艺术,再从身份,最后从艺术教育一一这样来答,也给满分)
    评分细则:
    ①先总述(或者:提出中心论点、主张)(1分)Al给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带来困境和挑战(或者:“AI给艺术带来困境和挑战”)(1分);如果只写出“先提出论题”的,本点不给分,如果其后接着说到了“主张”观点”见解”之类表明是“论点”的,正常给分;
    ②再具体从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三方面阐述(分析、解说)其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三个方面概括全面得2分,概括不全得1分)
    注:原则上要按照逻辑顺序答题,答题杂乱无章、不分要点的酌情扣分。
    5.①能识别出人类可能忽略或根本意识不到的模式或联系;②给艺术的定义、功能和社会意义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③给艺术和设计的实验探索,带来创新。(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只从典型例子归纳三点,按一点给分)
    补充答案:
    第一点若学生答出“Al会给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这句话也可给分,这两句话均表达同一层意思。
    6.D(A项错在“看见她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我'就放心了”,B“长年被雨水冲洗得光亮又滑润的山石”是山顶上的石头,“不好爬”的不是此石头;C“壮烈牺牲”于文无据。
    7.B“责任是一定要消灭敌人”错,应是吴召儿作为一个向导,她的责任是保护机关的同志安全转移,即使有危险也要掩护机关同志们。
    8.①向导即是领路人,小说是指以吴召儿为代表的村民为机关的同志安全转移的领路人。②暗指在抗战中思想先进、英勇抗战、舍己为人的革命战士,也暗指拥护、支持抗战的革命群众。③传达出党领导下的广大群众对抗日的拥护与支持。(每点2分,只要答对两点即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答案:
    表层含义:向导是指带领“我们”安全转移的吴召儿或是带路人;(2分)
    9.①《向导》:吴召儿先是平静放松,有压力却无畏,再是镇定、自信与蔑视敌人的心理。从“不紧不慢”的说话,可见她心里平静,从她说的“责任”和“顾不得怕”,可见其有压力却不畏惧;当敌人出现后,吴召儿的言行十分镇定、自信并蔑视敌人。②《荷花淀》:先是失望、悠闲,再是紧张、镇定。未找见丈夫时的失望,回家途中捞菱角时的悠闲;当突遇日本船后,水生嫂等人躲避时紧张却不慌乱,显得镇定。补充答案:
    (每点3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补充答案:《向导》:当敌人出现后,吴召儿临危不惧、勇敢、冷静
    《荷花淀》:未见到丈夫时失落、遗憾、担忧;捞菱角时从容、放松;躲避时沉着、冷静(写到以上心理都可给分)
    评分建议:
    1.写的不是心理的,不得分
    2.《向导》《荷花淀》各3分:心理概括得当一点1分,错写不扣分。概况的心理没有
    体现张弛有度,两篇文章各扣1分。
    3.只概括心理,没有结合文本分析,《向导》、《荷花淀》一篇文章扣1分。
    4.只分析,但心理概括不当,不给分。
    5.同一情境下,用多个相近的词语描写心理,得1分。例:看到敌人后,吴召儿镇定、冷静、临危不惧(1分)。
    10.BEF(原句:陛下作色而遣杀, 胄争之不已, 至于四五, 然后欣然赦之。) (每涂对1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D都是被动用法。
    12.D“是因为这些人的忠诚”以偏概全,还有明君的因素(知遇之恩)。
    13.(1)我近年来治政的得失,所颁布的政令教化,与往年比怎么样?
    (赋分点:比、行、布、何如,各1分,共4分)
    评分细则:
    比:译为“近年来”,“近来”,“近段时间”给1分;
    行:译为(动词)“治政”,“行事”,“治理”,“执政”,“施政”给1分;译为“推行的政策*做事”
    “所做的事”可以给1分;译为“行为”不准确,“行为”是名词,不给分;
    布:译为(动词)“发布”,“颁布”,“实施”,“实行”,“施行”,“推行”给1分;
    何如:译为“怎么样?”“与相比怎么样?”,“ 比怎么样?”“如何?”“与相比如何?**比哪个更好?”“与相比哪个更好?”给1分。
    (2)那么,我未曾不反复叹惜,遗憾太宗没有慎重思考,却更明白魏徵的贤能了。(赋分点:未尝、嗟惜、恨、益,各1分,共4分)
    评分细则:
    未尝:译为“不曾*未曾”没有一次”或者把“未尝不”联合起来意译为“没有不的”给1分;译为“怎能”(反问句)“不是没有”从来没有”不给分。
    嗟惜:译为“叹惜”“感(嗟)叹、惋惜”给1分;译为“叹息”婉(字错)惜”不给分。
    “恨”译为“遗憾对感到遗憾”给1分;译为“痛恨”“怨恨”“埋怨”不给分。
    “益”:译为:“更加”“越发”“愈加”给1分;译为“又” 不给分。
    14.(一)称颂原因:魏徵善于(敢于)进谏。(1分)(二)疏远原因:①魏徵把自己进谏的事交给史官写进了史册;②太宗骄奢自满。(2分)
    评分细则:
    (一)称颂原因:魏徵善于(敢于)进谏(劝谏、诤谏)。或:魏征敢于当面指出唐太宗(李世民)的过失(错误)/魏征进谏时能旁征博引,用时事来进谏。(1分)能根据原文概括出体现“善于”敢于”进谏的方法均可,但是必须有能体现“进谏”“诤谏”的关键词。
    不得分:魏征能明辨是非/魏征所言有理,头头是道,条理分明/魏徵让唐太宗明白了仁德和道义的重要性(原因:没有答道关键词“进谏”)。
    (二)疏远原因:①魏徵把自己进谏的事交给史官写进了史册;(1分)②太宗骄奢自满。(1分)
    不得分:如,魏征将诤谏的事宜推广到史官/魏征过于直言,到了后面太宗觉得很丢面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唐太宗亲到两仪殿,对魏徵说:“我近年来治政的得失与施政的教化,与往年比怎么样?”魏徵回答说:“如果说所加的声威,远方外族的朝贡,与贞观之初相比,不可同等相论;如果说用仁德和道义来潜移默化,使人心悦诚服,和贞观之初相比,相差也是很远。”唐太宗说:“远方外族来朝见,应是朝廷对他们施加仁德和道义的结果。仁德和道义不如当初,功业凭什么能扩大呢?”魏徵说:“从前,天下没有平定,您常把仁德、道义放在心上;现在您认为天下太平无事,所以就渐渐骄奢自满了。所以功业虽然隆盛,终究是不如往时。”唐太宗说:“现在所做的与从前的有什么差异呢?”魏徵说:“贞观之初,陛下您担心没人进谏,劝导他们让他们进谏;三年以后,看见人们进谏,十分高兴并接受他们的谏言;四年之后,却不喜欢人们来进谏,虽然勉强接受人们的进谏,可最终露出为难的脸色。”唐太宗说:“从什么事可以看出这些?”魏徵就指出陈述这些事说:“陛下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进谏说:依法不至于治他死罪,不允许滥用酷刑。'(陛下接受他的进言),还赐给他兰陵公主园,准许给他钱百万。有人说:“孙伏伽的进言一般,可得到的赏赐太丰厚了。'陛下您回答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进谏的人,因此就赏赐了他。'徐州司户参军柳雄私自加高在隋朝时的官阶,有人告发这事,陛下让他自首,如果不自首就判为死罪。柳雄于是坚持说官阶属实,竟不肯自首。大理寺审查他官阶作假,将要处他死罪,少卿戴胄上奏说:依法只应判徒刑。陛下却说:‘我已经给他决断了案子,应当给他判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是这样,却又交给我依法处置,依法他不该处死罪,我不敢滥用酷刑。’陛下变了脸色并派人杀他,戴胄不停地据力争,一直争了四五次.这样最后陛下高兴地赦兔了他的死罪。从前,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忤逆了皇上,陛下认为他诽谤,我上奏说:“当年贾谊对着汉文帝上书说: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三项,可以大声叹息的事有五项。'自古以来上书的人,大多像贾谊上书所说言辞激切。言辞激切就说像诽谤,希望陛下清楚知道这样的对错。”唐太宗说:“不是您,没有谁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下令赏赐皇甫德参帛布二十段。
    材料二:
    我看到唐太宗常委屈自己来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非常高兴能逢到唐太宗这样做,感激唐太宗的知遇之恩,无论大事小事,没有不谏诤的,虽是由大臣忠诚所至,也是因为能遇到这样的明君。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能出现大平盛世,唐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而前代君主比不上唐太宗,这根本原因都出在这里。能知道这些情形,是因为有魏徵这样的谏书。等看到魏徵因为把谏诤的事交史官褚遂良记在史册,结果唐太宗对这事非常愤怒,从此减轻了对魏徵的恩宠礼遇,丧失了始终如一的群臣道义,那么,我未曾不反复叹惜、遗憾太宗没有慎重思考,却更明白魏徵的贤能了。
    15.C“极力称颂”不准确,是对其质疑。
    16.①人的个体生命是短暂的。②不要夸大人的作用(面对自然,人显得渺小)。③人应顺应(不能违逆)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人是自然一部分)。(每点2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16题补充答案:
    ①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万物的兴盛和衰败,都有其自然规律)(2分)
    ②坦然面对人生的盛衰荣辱。(1分)
    评分建议:
    1.写太阳是东升西落的,不得分
    2.答成作者情感的,不得分
    3.答用典等修辞手法的,不得分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2)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评分细则:
    17(1)“蓬”字易写错
    17(2)容易漏掉“若”字,“矣”字易写错,《离骚》需有 书名号,不写符号或写成引号都不给分。
    17(3)此题“时值中秋”是一个状语,是情感的触发点,重点在后面“想起了远在家乡的亲人”。
    中秋常赏月寄相思,故综合考虑为:含“月”(含别称)这个意象的思乡或思亲的诗句。(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要有月,要表达思乡或思亲)
    示例: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⑤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⑦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8.①长得像鸡心/外形像鸡心②它的毒素极其复杂③这种止痛剂的止痛效果(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第①题基本能填对。关键词为“像鸡心”。
    第②题,得分关键词在“毒素”和“复杂”。如主语写成“它的毒液”扣1分,“复杂”写成了“丰
    富”“繁多”扣一分,写成“各不相同”不得分。
    第③题,得分关键词在“止痛效果”,如写“效果*使用效果”功效*作用”等扣1分;没有主语扣1分。
    19.示例:①芋螺既是用毒高手,也是治病良医。②芋螺的毒素既复杂,又有益于人类。(并列关系3分,内容各1分,共5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评分细则】
    ①并列关系3分:这个部分主要的问题在于“并列”关系的词语使用不当,失分较为严重。要有明显表示并列的词语,比如:并且,和,同时,也,又,还,要么要么..较多学生用表递进的词语,如“不但而且”“不仅也”答表示递进的词语一律不给分!
    ②内容2分:
    第二段的核心词是“毒素”,写到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
    第三段的核心意思是“有益”,写到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都可给分)
    示例(5分)芋螺毒液有复杂的毒素成分,并有人类治病的优良功效。
    示例(2分)科学家通过分析芋螺,获取其毒素中复杂成分来调配药物。
    20.C础,垫在房屋柱下的石头。根据语境“用不着看柱石,从正堂屋砖地,就知道..”C项最恰当。
    21.A副词,表示加强肯定。(B副词,表示某种条件下自然怎么样。C副词,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D副词,放在两个相同成份之间,表容忍)
    22.示例1: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纸人贴在墙上这纸人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
    示例2: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纸人,把它贴在墙上,这纸人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
    示例3:我的一个堂姐就会剪一个纸人,这纸人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拿着笤帚,被贴在墙上,
    (一句1分,共3分)
    评分建议:若改成了4个短句,则不给分。
    23.作文(60分)
    【解析】本题目改编于必修(上)“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的内容,测试意图在于考查考生个人的生活体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以“习俗变化”为话题进行思考。
    试题分析:
    1.家乡习俗。要求考生熟悉“家乡的习俗”,“从你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习俗中选择一种来写”,要求能举出家乡具体的习俗,如祭祀习俗中的清明(踏青)扫墓重阳习俗中的登高、年节中的守岁,等等。如借《边城》端午节抓鸭子习俗、《百合花》中秋送干菜饼及跳唱“月亮堂堂”习俗,视为没扣住“家乡”一词。
    2.具体变化。与昔日相比,你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中的某种习俗有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独特思考。①继承与创新性。②适应时代变化的特点。③人们认识的变化。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⑤合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⑥生活态度的变化。⑦该不该有这样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还关涉到其他什么?等等。
    示例1:
    习俗:祭祀(以清明祭扫为例)
    变化:①以前,禁火冷食三日甚至更多天,只重视家族祭扫,放鞭炮,男丁到墓前铲草添土,设置供品,燃香奠酒,烧送纸钱,等等。②现在,废除冷食,不放鞭炮,不烧纸钱燃香烛,提倡鲜花祭扫,重视祭扫英烈,还出现了网络祭奠,等等。
    思考:禁火冷食对人们身体不利;崇敬家乡英雄烈士,有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放鞭炮,不燃香烛,网上祭奠,更文明;淡化亲情,家庭(家族)凝聚力会削减;等等。
    示例2:
    习俗:婚嫁
    变化:①昔日,或指腹为婚,或通过媒人介绍,然后结婚成家,同姓不婚,陪嫁物多为单车手表收音机,等等。②今日,多自由恋爱,然后结婚成家,同姓亦婚,陪嫁物多为房子车子票子,等等。
    思考: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思想自由;重情感,追求志同道合;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等等。
    示例3:
    习俗:端午
    变化:①昔日,挂菖蒲,插艾草,喝雄黄酒,划龙舟,吃粽子,粽子多为自己动手包的,等等。②今日,也划龙舟,吃粽子,粽子品种丰富,有商业化特点,不喝雄黄酒,也很少挂菖蒲插艾草,等等。
    思考:念先贤,寄哀思;不喝雄黄酒,不相信驱邪避灾的迷信;重实质;简化形式;等等。
    示例4:
    习俗:年节
    变化:①昔日,腊货与果品大多自己动手;年夜饭大多自己动手,特别重视闹年夜;用流水席来待客,特别热闹;重视各种祭祀;舞龙灯,等等。②现在,腊货与果品大多购买,商品气息浓;年夜饭有包席现象;很难看到流水席待客现象;淡化祭祀活动;等等。
    思考:有利于商业发展;亲情渐淡,人际关系疏远;城市人口膨胀,村落文明渐渐衰落;个人参与意识不强;不利于培养小孩动手能力;等等。
    【参考立意】新时代,新习俗;祭祖先,新风尚;新时代下的婚嫁观;婚嫁习俗之流变;重阳登高,时代进步;守年岁,守平安;等等。
    作文评分细则:
    阅卷中强调四个点:一是看论据的选择与使用。看论据是否与观点联系紧密;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者扣分。二是文风是否端正。以下文风都要降档处理:不求甚解,生搬硬套,古今杂乱,卖弄论据;标新立异,不可捉摸,故弄玄虚,不说人话;“杜撰”名言;三是抄袭试卷阅读材料,一律判5分;
    四是写记叙文的要符合记叙文的特点,再从完成写作任务方面评分。
    一类卷(48分)能够满足所有写作任务。
    第一,能够从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习俗中选择一种来写,并写出这习俗的前后变化,然后就习俗的变化去进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文章层次清晰,内容丰富,说理严密,论据充分。(有独特的个人感受,思考深刻,手法多样,逻辑事理强,语言锤炼精美的,可从54分切入。)
    第二,文章应指出变化“是什么”,重点论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第三,应立足自己家乡习俗,将习俗的变化和文化传承,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时代发展等关联起来,或致力于“家乡文化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有身份意识。
    二类卷(42分)能够部分满足写作任务。
    第一,能够从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习俗中选择一种来写,并写出这习俗的前后变化,文章层次较清晰,内容丰富。
    第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较少论述或只是浅层思考,即思考不够深刻。
    第三,没有立足“自己家乡习俗”,身份意识不太清晰。
    三类卷(36分)落实写作任务较差。
    第一,能够从家乡的祭祀、婚嫁、端午、中秋、重阳和年节习俗中选择一种来写, 没有写出这习俗的前后变化。
    第二,没有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来论述,或仅停留于对过去风俗的怀念,内容不够丰富,层次不够清晰。
    第三,没有立足“自己家乡习俗”,完全以“旁观 见者”的身份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类卷补充说明:如果写了两个及以上习俗,或者泛写习俗的,在符合第2、3点的基础上,均从36分切入)
    四类卷(25分)完全没有落实写作任务。
    抛开材料,另立主题,不谈风俗变化,而是写别的东西的变化,如思想变化、观念变化、人际关系的变化等。或者空谈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没有指出具体风俗。
    其他扣分:
    1.无标题,扣2分。
    2.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扣1~2分。
    3.字数不足,视结构完整与否酌情扣分。
    ①600字以上,不足800字,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1分;结构不完整,每少100字扣10分。
    ②600字以下,无论结构是否完整,30分以下给分;400字以下,20分以下给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2分;只写标题的,给2分。
    5.字迹潦草,胡乱涂改,酌情扣分,扣分不超过5分。

    相关试卷

    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请概括小说标题“向导”的含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共11页。

    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江西省赣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使用0,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