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66499/0-17099407723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66499/0-170994077241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466499/0-17099407724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8,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
展开
这是一份08,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从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则他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 X>Y>(H)>ZB. Y>X>(H)>ZC. X>Z>(H)>YD. Y>(H)>X>Z
【答案】B
【解析】
【详解】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说明金属X、Y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H之前,金属Z处于H之后;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说明金属Y的活动性大于金属X。因此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X>(H)>Z。
故选B。
2. 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环境保护--减少水污染-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 白色污染-合理使用、回收塑料
B. 食品、药品与人体健康—人体缺钙-易患佝偻病 人体缺碘-甲状腺肿大
C. 生活常识--不明洞穴探险-先做灯火实验 防止菜刀生锈-用湿布包
D. 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冶炼金属 氮气性质稳定-作食品包装填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形成赤潮;白色污染是废弃塑料所致,要合理使用并回收利用,故说法正确;
B、钙影响人体发育,缺乏会患佝偻病;碘缺乏患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
C、不明洞穴内氧气的浓度可能偏低,不利于呼吸,可以做进行灯火实验,正确;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用湿布包菜刀使菜刀易生锈,故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氮气很稳定,不能供给呼吸,可用来保鲜,故说法正确。
故选C。
3.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
A. 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B. 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 可得到170g溶液
D. 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有晶体析出,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所以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即60g甲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6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0g+100g=160g,故C错误;
D、比较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要指明温度,且不确定两种溶液是否饱和,则不能比较,故D错误。
故选B。
4. 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元素,它的氧化物 La2O3 所对应的碱 La(OH)3 难溶于水,而LaCl3、La(NO3)3 都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物质能直接反应制得 LaCl3 的是
A. La 与盐酸B. La2O3 与 AgClC. La(OH)3 与 MgCl2D. BaCl2 与 La(NO3)3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La(镧)是一种活动性比锌还强的金属元素,故La能与盐酸反应生成LaCl3和氢气,符合题意;
B、氯化银难溶于水,La2O3与氯化银不反应,无法得到LaCl3,不符合题意;
C、La(OH)3难溶于水,La(OH)3与氯化镁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与硝酸镧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和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不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
②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
③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④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
⑤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斜大约45°
A. ①②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可以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故说法正确;
②用100mL量筒量取不能量取5.26mL的稀硫酸,只能精确到0.1,故说法错误;
③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以防引起火灾,故说法正确;
④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说法错误;
⑤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斜大约45°,增大受热面积,故说法正确。
故选D。
6. 为区别N2、H2、CO2、CH4四种气体,小丽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点燃四种气体,将气体分为可燃性气体和不可燃性气体;
②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
③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气体Ⅲ,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根据实验推断,Ⅰ、Ⅱ、Ⅲ、Ⅳ对应的气体分别是(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可燃性气体火焰上方,分别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的是气体Ⅰ,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气体Ⅰ是CH4;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Ⅱ,气体Ⅱ中无碳元素,气体Ⅱ是H2;将不可燃性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其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气体Ⅲ,气体Ⅲ是二氧化碳;无明显变化的是气体Ⅳ,气体Ⅳ是N2。故选B。
7. 经典永流传。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诗词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C.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D.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答案】B
【解析】
【详解】A、花气袭人知骤暖,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正确;B、烈火焚烧若等闲,含义是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错误;C、尽是沙中浪底来,说明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正确;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正确。故选B。
8. 2020年6月23日我国的北斗导航“收官之星”在西昌发射成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铷单质具有导电性
B. m的值是37,n的值是1
C. 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D.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2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铷属于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普遍具有导电性,选项正确;
B.铷的质子数为37,m表示质子数(核电荷数),则m的值是37,n=37-2-8-18-8=1,选项正确;
C.元素周期表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选项正确;
D.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显+1价,氯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选项不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9.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完全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在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后产生泡沫较少、甚至会有浮渣产生,而在软水中则会产生丰富的泡沫;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羊毛和涤纶,灼烧羊毛后有烧焦的头发味,而灼烧涤纶后有烧纸味,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属于空气污染物;使用无磷洗衣粉可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减少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C、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化学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符合题意;
D、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钾肥使作物抗倒伏,不得“软骨病”;如果混合使用,氯化铵会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水,而氨水易分解、挥发,造成氮肥流失,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
B. 停止加热后,趁装置未冷却马上读数
C. 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D. 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加热铜粉的方法,因为铜粉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铜粉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
【详解】A.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所以不能用碳粉代替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A说法错误;
B.停止加热后,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读数,否则测定结果偏小,选项B说法错误;
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的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和玻璃管内气体体积总和的五分之一,选项C说法错误;
D.足量的铜粉在加热的条件下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考点考查的是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1. 下列图中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 探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 探究水对铁钉生锈影响
D.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A、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试纸不变色,右边集气瓶2试纸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选项A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过程中,左边液面上升,右边液面下降,是因为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锥形瓶中压强减小,选项B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过程中,两边铁钉都不能生锈,不能探究水对铁钉生锈影响,选项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D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雨的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中考自主招生化学模拟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省青岛二中自主招生化学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官方版含答案pdf、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中考二模化学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