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21,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将装订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危险化学品必须贴警示标志。下列化学品与所贴的警示标志不相符的是
A. 爆竹B. 氢氧化钠
C. 酒精D. 白磷
【答案】C
【解析】
【详解】A、爆竹具有爆炸性,属于爆炸性物质,所贴警示标志相符,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性物质,所贴警示标志相符,不符合题意;
C、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所贴警示标志不相符,符合题意;
D、白磷着火点较低,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温度逐渐达到着火点而发生自燃,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所贴警示标志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的PHB. 用橡皮塞塞紧试管
C. 熄灭酒精灯D. 点燃镁条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测pH值的方法:将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而不可以直接将pH试纸放在溶液中,故操作不正确;
B、用橡皮塞塞紧试管时,左手拿试管,右手拿橡皮塞,旋转即可,故操作正确;
C、吹灭酒精灯的做法可能会引发燃烧或爆炸,故操作不正确;
D、点燃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故操作不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作灭火剂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影响地球环境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物光合作用会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维持氧气含量的平衡,选项正确;
B、稀有气体虽然化学性质稳定,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但在空气中含量非常少,无法大量使用用于灭火,选项错误;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全球变缓,选项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可用于食品防腐,选项正确;
故选:B
4. 分类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氯酸钾:氧化物B. 火碱:碱
C. 空气:化合物D. 液氮: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 错误;
D、液氮是液态的氮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 硒元素被称为“生命的火种”,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其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硒原子序数为34B. 硒原子核外有45个电子
C. 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金属元素D. 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答案】A
【解析】
【详解】A、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如图,硒原子序数为34,选项正确;
B、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中电子数,故硒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选项错误;
C、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故元素符号为Se,硒元素的偏旁是石字旁,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1”,选项错误;
故选:A
6. 如图所示的Y型管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此现象说明
A. 分子体积很小B. 分子间有间隔
C. 分子可以再分D.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遇到酚酞试液中的水形成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D。
7. 科学家发现树木纤维素可以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微粒Y
A. 只含 B. 一定含
C. 一定含 D. 一定含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含有 三种元素,反应前已知物中含有 一种元素, 故Y中一定含有 两种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故选:B。
8.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 牛奶B. 玉米糊C. 碘酒D. 冰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不属于溶液,故A错误;
B、玉米糊是不溶性的固体小颗粒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不属于溶液,故B错误;
C、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9.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一些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锹生锈B. 棉纱织布C. 葡萄酿酒D. 烟花燃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锹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棉纱织布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烟花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0. 下列各选项中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的是
A.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B. CaCl2和CaCO3
C. 硫酸钠和无水硫酸铜D. 氯化钠和硫酸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用水鉴别:
A、硝酸铵溶解吸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二者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二者溶解性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C、硫酸钠溶于水溶液为无色,无水硫酸铜溶于水溶液为蓝色,二者所得溶液颜色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硫酸钠均溶于水,溶液均为无色、且无吸放热现象,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故选:D。
11. 2023年7月17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 废弃塑料直接焚烧处理B. 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 将废旧电池深埋在地下D.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A不符合题意;
B、工业废水含有污染物,不能直接灌溉农田。B不符合题意;
C、将废旧电池深埋在地下,会污染土壤。C不符合题意;
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污染。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12. 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商业航班首飞,C919采用了铝锂合金、钛合金、超高强度钢等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只有金属与金属之间才能形成合金B. 纯金属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C. 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高D. 超高强度钢属于铁合金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是铁的合金,钢中含有铁元素、碳元素,其中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选项错误;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B选项正确;
C、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也更好,因此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高,C选项正确;
D、钢是铁的合金,超高强度钢属于一种铁合金,D选项正确。
故选:A。
13. 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改进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甲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D. 甲乙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A不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那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那端产生氢气,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甲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端相连,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正确;
C、电解水时,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那端产生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那端产生氢气,甲注射器与电源正极端相连,收集的气体是氧气,乙注射器与电源负极端相连,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所以甲乙注射器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是1:2。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4. 化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下列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合理的是
A. 用工业盐腌制食品
B. 用食醋除去烧水壶内的水垢
C. 在室内放一盆清水防止煤气中毒
D. 火力发电厂采取加高烟囱的办法减少大气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用盐往往含有亚硝酸盐,有毒,不能食用,因此不能用工业盐腌制食品,故A不合理;
B、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可以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以及氢氧化镁反应,从而达到除垢的目的,故B合理;
C、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C不合理;
D、火力发电厂采取加高烟囱的方法会将污染物排放到高空,并没有减少污染物的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故D不合理;
故选:B。
15. 把CO、H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后,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为
A. N2和H2B. CO和N2C. N2和CO2D. 只有N2
【答案】D
【解析】
【详解】把CO、H2、N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再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钙产生和水,冷却至室温,剩余气体只有N2;
故选:D。
16. 酸、碱、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B. 利用食盐腌制食品延长保存期
C. 用纯碱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D. 农业生产用氢氧化钠中和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能够和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故A正确;
B、食物用食盐腌渍时,使外部环境中食盐浓度大于细菌内部溶液浓度,而产生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从而延长保存期,故B正确;
C、纯碱是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所以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错误。
故选D。
17.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C.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产生白雾,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正确;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的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放出热量,错误。
故选B。
18. 在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m的值为3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A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反应过程中C、D变化的质量比为5:2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3g+25g+15g+5g=48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m+34+0+11=48,则m=3。B、D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C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则该反应可表示为:
【详解】A. m的值为3,故A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为一变多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选项错误;
C.由题目信息可知,A物质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但不能确定A的化学性质在该反应前后是否改变,也不能确定A是否改变了C的反应速率,所以不能确定A是否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故C选项正确;
D. 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中C、D变化的质量比为15g:6g=5:2,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C. 单质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pH>7,但碳酸钠为盐,故A选项错误;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按化学变化中的元素守恒可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故B选项正确;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就属于混合物,但它们也只含有一种元素,故C选项错误;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碳酸氢盐、活泼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也会放出气体,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0. 图像能直观表达各种变化关系。下列有关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加热高锰酸钾
B. 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
C. 一定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D. 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发生分解,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溶液始终显酸性,溶液的pH逐渐增大,最终无限接近于7,不可能大于或等于7,故B正确;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并且该反应也放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溶质析出,则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故C错误;
D、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因此向CaCl2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第21小题6分,第22小题5分,第23小题5分,第24小题5分,第25小题6分,第26小题8分,共35分)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三个氯原子______。
(2)两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
(3)一个铁离子______。
(4)两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5)标出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6)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
【答案】21. 3Cl
22. 2SO2 23. Fe3+
24.
25.
26. CH4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三个氯原子表示为:3Cl;
【小问2详解】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两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为:2SO2;
【小问3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该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一个铁离子表示为:Fe3+;
【小问4详解】
数字在离子符号前表示离子个数,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两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
【小问5详解】
物质中元素化合价标在化学式该元素正上方,正负在左,数字在右,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表示为:;
【小问6详解】
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22. 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______。
(2)打开汽水瓶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______而减小。
(3)在轿车的车箱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减少车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
(4)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利用了汽油对油污的______作用。
(5)鸡蛋、花生、白菜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
【答案】22. 金刚石
23. 压强的减小 24. 吸附性
25. 溶解 26. 白菜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小问2详解】
打开汽水瓶,瓶中压强减小,汽水自动喷出来,则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小问3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在轿车的车箱内放入几包活性炭减少车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小问4详解】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
【小问5详解】
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花生中富含蛋白质和油脂,白菜中富含维生素。
23. 铁、锌、铜、铝等金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
(2)铁、锌、铜三种金属,其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______,请写出能和稀硫酸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3)仅用下列试剂验证铝、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硫酸铝溶液B. 硫酸亚铁溶液C. 硫酸铜溶液
【答案】23. 延展性
24. ①. 铜## ②. ## 25. B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具有延展性,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故填:延展性;
【小问2详解】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铜位于氢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故填:铜(或);
②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薪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或);
【小问3详解】
A.铁和铜都不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铁和铜都排在铝的后面,但是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顺序,故A错误;
B.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铝在铁的前面,铜不与硫酸亚铁反应,说明铁在铜的前面,能证明铝、铁、铜的顺序,故B正确;
C.铝和铁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铝和铁在铜的前面,但是不能说明铝和铁的顺序,故C错误;
故选:B。
24. 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2)可采用______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
(3)将50℃的NaCl和KNO3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NaCl______KNO3(选填“>”“ (4)不饱和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25℃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溶解度相等
【小问2详解】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降温结晶会使硝酸钾大量析出,因此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
【小问3详解】
将50℃的NaCI和KNO3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由于两种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都会析出固体,析出固体后仍然都是饱和溶液,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NaCl>KNO3;
【小问4详解】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其质量分数为,故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25. 星期天小明与同学们决定骑自行车郊外露营,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到达了露营地,大家共同搭建好帐篷。下列用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做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尼龙篷布B. 钢制撑杆C. 羊毛毯子
(2)小明在露营地被蚊虫叮咬(蚊虫分泌出蚁酸),他需要涂抹物质______(选填“食盐水”“肥皂水”或“食醋”)以减轻痛痒。
(3)野营结束后,为防止引发火灾,大家用沙土将所有火源盖灭。他们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4)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生活常态。小明同学捡到如下垃圾:废纸、铝制易拉罐、废电池、矿泉水瓶、骨头,其中废电池应投入______垃圾箱(选填字母)。
A. B.
C. D.
(5)自行车的车链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______发生了缓慢氧化而造成的,为了防止车链生锈小明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A (2)肥皂水
(3)隔绝氧气或空气 (4)B
(5) ①. 氧气##O2 ②. 向链条上涂油(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A、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正确;
B、钢是一种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羊毛属于天然纤维,属于天然材料,故错误;
故选:A;
【小问2详解】
若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选用碱性物质涂抹以减轻痒痛,其中食盐水显中性,肥皂水显碱性,食醋显酸性,所以需要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小问3详解】
野营结束后,为防止引发火灾,用沙土将所有火源全部盖灭,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小问4详解】
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有害垃圾,故选:B;
【小问5详解】
自行车的车链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实质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而造成的;
为了防止车链生锈,可向链条上涂油(合理即可),隔绝氧气和会,达到防锈的目的。
26. 下面框图是初中化学部分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B是金属氧化物,无色气体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H是蓝色沉淀。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E______,F______。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
(3)D加足量水生成E,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
(4)B和稀硫酸反应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写出A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
【答案】(1) ①.
②.
③.
(2)过滤 (3)化合反应
(4)
(5)常用作建筑材料(或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或用作补钙剂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无色气体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C为二氧化碳;C由A高温反应得到,则推测A为碳酸钙,D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则E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F为氢氧化钠;H为蓝色沉淀,则H为氢氧化铜,B为金属氧化物,由图示转化可知B中含有铜元素,则B为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G为硫酸铜;综合分析,将各物质代入图示转化关系,符合转化关系。故:A为碳酸钙;B为氧化铜;C为二氧化碳;D为氧化钙;E为氢氧化钙;F为氢氧化钠;G为硫酸铜;H为氢氧化铜。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E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F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过滤是将不溶性的固体从溶液中分离的一种方法,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要得到F溶液,需要过滤,故填:过滤;
【小问3详解】
D为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小问4详解】
B为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
【小问5详解】
A为碳酸钙,常用作建筑材料,或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或用作补钙剂等,故填:常用作建筑材料(或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或用作补钙剂等)(答案合理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第27小题7分,第28小题5分,第29小题8分,共20分)
27. 实验室中可用KClO3,在MnO2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并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回收,实验部分操作如图所示(MnO2难溶于水)。
(1)写出E图中X仪器的名称:______。
(2)A装置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
(3)用装置B收集氧气时,当水槽中的导管口有______时即可开始收集,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选填“正放”或“倒放”)在实验桌上。
(4)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气体从导管______(选填“a”或“b”)进入。
(5)装置D出现的明显错误是______。
【答案】27. 蒸发皿
28. ①. ②. 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炸裂试管
29. ①. 连续、均匀的气泡放出 ②. 正放
30. a 31. 缺少玻璃棒引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X的名称是蒸发皿;
【小问2详解】
试管口无棉花,反应原理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小问3详解】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水槽中的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即可开始收集气体;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实验桌上;
【小问4详解】
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为了使气体与浓硫酸充分接触,气体应从导管a端通入;
【小问5详解】
图中D装置进行过滤,装置中的明显错误是:未用玻璃棒引流待滤液体。
28. 如图为某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反应一段时间后,紫色石蕊变______,澄清石灰水处的现象是______。
(3)烧杯中蜡烛的实验现象为______,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______。
【答案】28
29. ①. 红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0. ①. 自低而高依次熄灭 ②.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该微型装置中,试管内发生反应为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还发生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的反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也发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征,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该实验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稀盐酸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问3详解】
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则可观察到烧杯中的蜡烛自低而高依次熄灭。
29. 在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后,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对氢氧化钠溶液与下表中的四种化合物的溶液之间能否发生反应作出判断,并进行实验验证:
(1)判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依据是生成物中有______生成。
(2)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减少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提出问题】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向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进行了如下分组实验:
(4)若开始时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得的稀硫酸的pH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请你判断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理由是______。
(6)第3小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分析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从多个角度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
(7)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再向其中加入______,有气泡产生,即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答案】29. 硫酸钠
30.
31.
32. 偏大 33. ①. 不正确 ②. Na2SO4与Ba(NO3)2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34. 无明显现象 35. 足量稀盐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水本身存在,因此需要通过生成物中硫酸钠的存在验证反应的发生;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氨气,因此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硫酸钠,硫酸钠溶于水解离出钠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结合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沉淀不溶于水,无法解离出铜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与铜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减少的离子是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分别为 、;
【小问4详解】
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稀硫酸的pH,蒸馏水将稀硫酸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测出的稀硫酸的pH会偏大,故填:偏大。
【小问5详解】
①②第2小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因为硝酸钡不仅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也能够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故答案为:不正确;
【小问6详解】
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碳酸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少量稀硫酸中逐滴加入过量NaOH溶液,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如果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稀硫酸,进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能够反应,故答案为:无明显现象;
【小问7详解】
向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够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所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故答案为:加入足量稀盐酸。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30. 氢气作为燃料具有热值高无污染的优点,但制备成本高。可用废旧黄铜(铜锌合金)和100g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图1),恰好完全反应,天平的示数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仪器质量不计算在内)。请计算:
(1)生成氢的质量为______g;
(2)该废旧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0.2 (2)解:设废旧黄铜中锌的质量为x。
x=6.5g
废旧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答:该废旧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解析】
【小问1详解】
黄铜(Cu-Zn合金)和100g稀硫酸为原料制备氢气,锌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120g-119.8g=0.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
25
15
5
反应后的质量/g
m
34
0
11
物质
稀硫酸
NaCl溶液
NH4Cl溶液
CuSO4溶液
能否反应
能
不能
能
能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刺激性气味
产生蓝色沉淀
组号
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用PH试纸测定实验前后溶液的PH
pH由1变至9
能反应
2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NO3)2溶液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反应
3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K2CO3溶液
______
能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分类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