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第1页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第2页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提纲】,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4、四大高原是: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是: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三大平原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重点要清楚中国地形图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发育着喀斯特地貌。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2/3 。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吐鲁番 。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划分我国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4、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四个干湿润是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和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1、注意夏季风和冬季风图。
    (1)注意中国气候图。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是雨热同期,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北方的河流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内蒙古河口,中下游的分界是河南孟津。
    48、黄河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1)注意黄河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环境问题和治理办法。
    黄河上游的环境问题是草地退化和荒漠化严重,治理的办法:种树种草
    黄河中游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办法:种树种草
    黄河下游的环境问题是凌汛现象和地上河,治理的办法:疏通河道和加固堤防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湖北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江西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宜宾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注意黄河流域的图和长江流域图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中国陆地面积居和矿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和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
    (2)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 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与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
    65、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秋降水集中,冬春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是兴修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经过西藏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运送。
    (1)注意五纵三横的铁路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民的基础产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1)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我们的工业区有:以重工业为主的辽中南工业区,全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区是沪宁杭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北方最大综合性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长江三角洲)。注意四大工业区在地图上的分布。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为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八年级上册重点问题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点?
    2、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流向、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
    4、治理黄河水患,应当在上、中、下游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5、我国气候的特点是?
    6、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7、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8、不同的干湿区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
    9、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0、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1、“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地理条件?
    12、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相关学案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八月份,雨带随锋面推进到华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常考知识点梳理,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谐音记忆法,精编提纲法,单字记忆法,歌诀记忆法,类似联想记忆法,游戏记忆法,关系联想记忆法,综合记忆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国初中地理概述——2023年会考初中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点:

    这是一份中国初中地理概述——2023年会考初中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点,文件包含专题十五中国地形地势与气候2023年会考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docx、专题十四从世界看中国2023年会考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docx、专题十六中国的河流自然灾害2023年会考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docx、专题十八中国的经济发展2023年会考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docx、专题十七中国的自然资源2023年会考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docx、专题十九中国的地理差异2023年会考地理考前教材梳理必背知识docx等6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