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桃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泗阳桃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生命神奇而美丽。下列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灵芝、湖底的淤泥B.蟑螂、雪花
C.水仙、奥密克戎变异株D.鸟、飞机
2.当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当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A.50倍B.40倍C.10倍D.400倍
3.将写有数字“69”的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应该是( )
A.69B.96C.99D.66
4.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请找出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B.C.D.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由小长大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6.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爱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B.湿地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7.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 )
①猫头鹰
②蚯蚓
③青蛙
④蛇
⑤黏虫
⑥水稻
A.①②③B.①③⑥C.①④⑥D.①④⑤
8.一片森林中,对于某一棵树来说,影响它生存的环境是( )
A.阳光、空气和水分B.森林里的所有动物
C.森林里的其他植物D.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
9.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和分解者C.分解者D.消费者
10.同一品种的小麦,在肥沃土壤中的植株生长健壮,在贫瘠土壤中的植株生长瘦弱,说明小麦生长需要( )
A.阳光B.水分C.空气D.无机盐
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能影响草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人
②阳光
③空气
④牛
A.②③B.③④C.①④D.①②
12.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朵朵葵花向太阳C.大树底下好乘凉D.万物生长靠太阳
13.立夏标志着夏天的开始,⟪礼记月令⟫中的解释是,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温度B.空气C.水D.光照
1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下列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此相似的是( )
A.企鹅皮下有厚厚的脂肪B.蚯蚓疏松土壤
C.仙人掌的根系很发达D.鱼儿离不开水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山”中植被丰富,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里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16.胡杨树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这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17.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请据图回答: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C]氧气外,还有( )
A.[B]水B.[A]二氧化碳C.[D]有机物D.阳光
18.在探究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的实验步骤中,图中大烧杯、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分别是( )
A.酒精、酒精B.酒精、清水C.清水、酒精D.清水、清水
19.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水和无机盐B.氧气和水C.无机盐和氧气D.有机肥和氧气
20.下列选项中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蛋白质B.糖类
C.无机盐D.脂类
21.我国政府启动的“酱油补铁工程”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补铁”可以预防( )
A.地方性甲状腺肿B.呆小症C.坏血病D.贫血
22.绿色食品指的是( )
A.绿颜色的食品B.价格高的食品
C.营养价值高的食品D.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23.以下哪种发生变化的食物可以正常食用( )
A.变绿的豆芽B.发霉的花生C.发芽的土豆D.变红的汤圆
24.合理膳食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下列饮食习惯正确的是( )
A.以饮料奶茶代替水
B.常吃煎炸麻辣烫方便面等食品
C.不挑食,不偏食
D.不吃早餐,晚餐多吃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2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对该成语包含的食物链表述正确的是( )
A.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柳树→蝉→螳螂→黄雀
26.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的是( )
A.阳光→草→牛B.草→兔→狼
C.螳螂→蝉→黄雀D.水稻→害虫→真菌
27.谚语“万物生长靠太阳”中,影响生物生长的生态因素是( )
A.水分B.阳光C.温度D.其他生物
28.沙漠上植被稀少,影响植物在沙漠中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29.具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并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30.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饭、面条、馒头、红薯中,含量最多的是( )
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31.下列物质在口腔内就能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的是( )
A.蛋白质B.淀粉C.脂肪D.纤维素
3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太白湖的鲤鱼B.大兴安岭C.长白山D.济宁南池公园
33.下列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的是( )
A.病毒B.细菌和真菌C.小草D.田鼠
34.下图是池塘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其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菖蒲B.鱼C.水草D.太阳
35.植物根的主要功能是( )
A.固着植物体B.吸收水和无机盐C.储藏营养D.繁殖
36.生活在绿草地中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能够改变环境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37.苗苗想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小白菜,可是她不会配置培养液。请帮她在下列4种液体中进行抉择,最适合无土栽培培养液替代品的是:( )
A.自来水B.纯净水C.矿泉水D.土壤浸出液
38.“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是我国2023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下列能体现合理膳食的是( )
A.经常性暴饮暴食B.喝奶茶代替喝水C.不吃早餐吃夜宵D.营养全面不挑食
39.食物链中,最初的生物应是( )
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食草动物
40.植物叶片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 )
A.二氧化碳和水B.淀粉和氧气
C.氧气和水D.二氧化碳和淀粉
二、填空题
41.将下边的食物与右边可预防的疾病相连。
(1)加碘食盐A.骨质疏松症
(2)鱼肝油B.地方性甲状腺肿
(3)谷等杂粮C.夜盲症
(4)猪肝D.脚气病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三、读图填空题
42.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的小型设备(如图1),它可以在短时间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像;图2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__________组成。
(2)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①]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3)结构②分泌的消化液是___________。
(4)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灵芝是真菌,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湖底的淤泥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错误。
B.蟑螂是生物,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雪花是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错误。
C.水仙是植物,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奥密克戎变异株是病毒。水仙和奥密克戎变异株都是生物,C正确。
D.鸟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特征,属于生物,飞机是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当目镜为10×、物镜为40×时,那么当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10×40-400(倍),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析:在一张小纸上写好数字“69”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69”,所以将写有数字“69”的装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应该是“69”。
故选:A。
4.答案:A
解析:A、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CD、生石花、细菌、衣藻都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A。
5.答案:B
解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6.答案:A
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故选:A。
7.答案:C
解析:①水稻,田鼠直接吃水稻,④蛇和⑥猫头鹰都吃田鼠,因此水稻、猫头鹰、蛇是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②虫、③青蛙与田鼠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农田中,对田鼠有直接影响的生物因素是:①猫头鹰、④蛇、⑤水稻。
故选:C。
8.答案:D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A
解析: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身和其他生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肥沃的土壤中无机盐含量高于贫瘠的土壤中,因此,题干信息说明了小麦生长需要无机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结合分析,①人和④牛属于生物因素,②阳光和③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A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A.“春来江水绿如蓝。”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的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做出反应(向太阳),因此葵花朵朵向太阳,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阳光,B不符合题意。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带走大树周围的一些热量,从而降低了大树周围的温度,使得大树底下比较凉爽。这说明大树影响了周围环境的温度,属于生物影响环境。C符合题意。
D、“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立夏以后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影响上述生物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选:A。
14.答案:B
解析:A、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着厚厚的脂肪,是对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A不符合题意。
B、蚯蚓能疏松土壤,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B符合题意。
C、沙漠干旱缺水,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因此“沙漠中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鱼儿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必须生活在水中,离开水就会死亡。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恰当的解释是生物依赖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A
解析:“青山”中植被丰富,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作用。
故选:A。
16.答案:A
解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可见,胡杨树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都能生长,这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故A正确。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C
解析: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大烧杯、小烧杯内盛放的液体分别是清水、酒精,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A
解析:“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农谚说明了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20.答案:C
解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答案:D
解析: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需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可见,缺碘容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A错误。
B.婴幼儿时期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患者身体矮小,有智力障碍,言语不清,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错误。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C错误。
D.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原料,人若缺铁,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会使人患贫血症,建议多食用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补铁”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D正确。
故选D。
22.答案:D
解析: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价格高的、营养价值高的食品,而是对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的总称。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答案:A
解析:A.豆芽见光后变绿,变绿的豆芽可以正常食用,A正确。
B.发霉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黄曲霉能产生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能破坏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可见,发霉的花生不可以再正常食用,B错误。
C.发芽的马铃薯里面含有大量的龙葵素等毒素,如果过量食用,就可能出现中毒现象。发芽的马铃薯即使去掉芽眼也不能食用,C错误。
D.变红的汤圆,其内在的性质、品质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可以再食用,D错误。
故选A。
24.答案:C
解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5.答案:D
解析:
26.答案:B
解析: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阳光属于非生物成分,A错误。
B.草→免→狼,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食物链正确,B正确。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螳螂属于消费者,C错误。
D.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细菌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27.答案:B
解析: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描述的是阳光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故选B。
28.答案:C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地表水分极少,植物的根要伸到地下数米深,才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因此影响沙漠地区植物分布的是水分。
故选:C。
29.答案:C
解析:
30.答案:B
解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米饭、面条、馒头、红薯中等食物中获得。
故选B。
31.答案:B
解析:A.蛋白质在口腔内不能消化,在胃肠处最终消化形成小分子化合物氨基酸,所以错误;
B.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形成小分子的麦芽糖,所以正确;
C.蛋白质在口腔内不能消化,主要在小肠处最终消化形成小分子化合物甘油和脂肪酸,所以错误;
D.纤维素不能被人消化吸收,主要刺激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所以错误。故选:B。
32.答案:A
解析:A.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太白湖的鲤鱼属于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植物,细菌、真菌以及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符合题意。
B.大兴安岭不仅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部分,还具备了水、空气、温度等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长白山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济宁南池公园含了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属于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答案:B
解析:A.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A错误。
B.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B正确。
C.小草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C错误。
D.田鼠是动物,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属于消费者,D错误。
故选B。
34.答案:B
解析:题中太阳属于非生物成分;水草、菖蒲是植物,属于生产者;鱼是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5.答案:B
解析: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可见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根还能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
故选:B。
36.答案:A
解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物体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绿草地中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这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故选:A。
37.答案:D
解析:由于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所以植物可以采取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上述题干中不论自来水、纯净水还是矿泉水都没有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而土壤浸出液有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所以最适合无土栽培培养液替代品的是土壤浸出液,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8.答案:D
解析:A.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合理营养,由于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和含量不同,而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会造成营养过剩或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A不符合题意。
B.奶茶具有高糖分、高脂肪、高咖啡因及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等四大问题,因此用喝奶茶不能代替喝水,B不符合题意。
C.不吃早餐,会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吃夜宵会加重胃肠道负担,C不符合题意。
D.为了做到合理膳食,营养全面,按“平衡膳食宝”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不偏食、不挑食能够保证人体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D符合题意。故选D。
39.答案:A
解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起始点只能是生产者;
故选:A。
40.答案:B
解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照,产物是有机物(如淀粉)和氧气,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1.答案:B;C;D;A
解析:
42.答案:(1)消化腺
(2)食道;胃;小肠
(3)胆汁
(4)⑥
解析:(1)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
(2)消化道的结构依次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①食道→④胃→⑥小肠。
(3)②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具有分泌胆汁,代谢和解毒等功能。
(4)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同时,小肠里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总而言之,⑥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生物试卷(月考),文件包含七年级生物试卷docx、七年级生物答题卡pdf、七年级生物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三余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第二次阶段检测,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