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共三方面)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共三方面)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共三方面)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共三方面),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历程,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两次工业革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历程
    1.推动近代西欧思想解放的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兴起、东西方文明交流、传统文化传承,科学进步、黑死病
    [解读]近代西欧的思想解放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得益于传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养料。从人性解放到理性苏醒则反映了现实生活危机和科学进步的影响。
    2.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解读]追逐人性,摆脱神性的进程推动了思想解放有利于理性精神建立,为近代科学发展创造了条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对自然界的科学认知,也带来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促进了启蒙运动兴起。
    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具有世俗性,前者是贵族运动,后者追求社会习俗改良。
    [解读]文艺复兴的世俗性强调内容上反对神学束缚,彰显人的本性,范围上也广泛的影响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它是贵族运动则是因为它的主要参与者是上流阶层的贵族和艺术家。宗教改革的世俗讲的是以是普通民众为主要对象,追求的是社会生活的节俭和廉洁教会。
    4.文艺复兴以神为外衣宣传人性,宗教改革以信仰权威反对教会权威。
    [解读]文艺复兴利用神学外衣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宗教改革利用信仰权威反对罗马教廷,是因为马丁路德们本身就是虔诚的教徒,所以新教也没有带来宗教信仰自由。
    5.文艺复兴过度强调人性,启蒙运动过分强调理性。
    [解读]文艺复兴主张释放人的天性,所以对人的欲望强调过度,导致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横行,这在宗教改革以后逐步得到修正。启蒙运动主张平等、制衡等理念,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似,认为人类社会的规律也应该向自然界那样客观和绝对,这显得过分理性,这后来催生了浪漫主义思潮。
    6.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建立;启蒙运动推动了民主建立。两者的都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解读]宗教改革强调王权独立于教权,推动民族语言的广泛应用,这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启蒙运动描绘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蓝图,这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宗教改革的习俗改良和强化王权,使它赢得了普通民众和封建贵族的支持;启蒙的自由民主平等使它得到了除了专制王权和教权以外的几乎所有力量支持,所以说两者的社会基础都比较广泛。
    7.伏尔泰主张开明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前者是专制后者是民主。
    [解读]开明专制是保留君主权力的前提下发挥集体议政的优点,它依然是专制。君主立宪强调的是王在法下,这是对王权来源和范围的重大限制,是民主政治的表现。
    8.古罗马公民身份是特权,近代公民身份是基本人权。
    [解读]古代只有本邦成年男性才能有公民权,近代则逐步实现了普遍公民权。
    9.天赋人权是人的权力来源;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来源;社会契约是政府原则;三权分立约束政府权力。
    [解读]天赋人权包括了人的生存、自由、平等、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力,但是不包括政治权力。人的政治权力是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原则赋予的,所以我们会听说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和死刑,两种不同的表述。人民主权赋予人民管理自己社会的权力,但是由于客观上必须有代表来执行权力,所以人们通过契约建立了政府。三权分立则是这一权力的约束机制。
    二、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1.民主强调选举和主权在民;共和强调分权和废除贵族
    [解读]民主是权力的来源问题;共和是权力的分配问题。有普选和议会立法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但是只有结束了君主专制的国家才是民主共和国。
    2.普选和议会立法是民主核心;权力制衡和政党政治是表现
    [解读]普选的广泛性和立法的独立性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权力制衡的方式和政党的数量反映的是民主的特色差异。
    3.分权制衡既体现为上下制衡(联邦制),也体现为同级制衡(三权分立)
    [解读]联邦制协调的是中央和地方关系,三权分立协调的是同级政府内部关系。
    4.光荣革命转移权力中心,责任内阁制确立虚君政治
    [解读]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的权力中心就转移到了议会,但直到1721年责任内阁制建立国王才失去行政权,而且这并不代表从此国王就都是摆设,20世纪以前国王仍然时常参与国家事务。
    5.议会改革冲击旧贵族地位,文官改革维护基层行政稳定
    [解读]1832年议会改革获利的资产阶级,1918年议会改革才真正废除财产资格限制,使普通民众获得更多权力在,这一过程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步替代旧贵族地位的过程。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贵族和党派更替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和廉洁问题等,最突出的特点是严格保持政治中立。
    6.英国君主立宪进程特征:王权慢慢衰败,议会慢慢成为中心,内阁慢慢强势
    [解读]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具有渐进性和曲折性,国王并非一次性失去权力,议会并非一直都权力至高无上,内阁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权力日益增大。英国王权的发展可分以下四个阶段,一、王权的第一阶段:野蛮人的军事领袖;二、王权的第二阶段:封建贵族中的第一人;三、王权的第三阶段:主权的君主,国家的化身;四、王权的第四阶段:统而不治的虚君。
    7.1787年宪法既加强中央集权,又限制政府权力
    [解读]美国独立后的问题是邦联制不足以维护国家稳定,所以1787年制宪会议的本意是加强中央集权,但是由担心集权过度侵害地方权力,所以设计了联邦制保证州权一定的独立,利用了三权分立体制限制联邦政府。
    8.两院制既平衡了地域,又平衡了阶层,还兼顾稳定和广泛。
    [解读]美国的参众两院利用代表的名额分配不同平衡了大小州的关系,利用代表的产生方式差异平衡了精英和民众,利用任期制度差别维护了政策制定的延续性和民意体系的广泛性。
    9.1861年,俄国没有解决专制问题,美国没有解决种族歧视问题。
    [解读]1861年改革中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和沙皇专制问题都没有解决,大部分农奴解放后依然面临极端贫困。美国同一年爆发的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但是种族歧视问题依然根深蒂固。
    10.法国大革命追求平等,具有曲折性和妥协性。
    [解读]受启蒙思想影响,法国大革命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相对比较激进,所以曲折较多。同时由于法国小农经济稳定,君主专制历史悠久王权强大,革命进程充满妥协。
    11.拿破仑帝国过度扩张,拿破仑法典推动进步。
    [解读]拿破仑的帝国是昙花一现的,拿破仑法典的影响是深刻而悠久的。
    1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诉求,联邦主义反映了德国统一进程的特征。
    [解读]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这和美国南北战争发生的原因相近似。而普鲁士一家独大的局面和多邦国并存的历史决定了德国采取了联邦制的管理方式,而且和美国的各邦平等不同,普鲁士占据绝对优势。
    13.德国君主立宪制落后与进步兼备,造就了独特现代化模式
    [解读]德国君主立宪的落后性主要体现在皇权至上、军国主义,进步性则体现在有民主色彩、适应工业化需要、推动法制和社会福利完善等方面。这是由于历史传统和王朝战争的统一方式所造成的,形成了德国威权主义的独特现代化道路。
    三、两次工业革命
    1.圈地运动建立大土地所有制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
    [解读]大土地所有制在中国被视为土地兼并,看做是激化社会矛盾的元凶。但其实从近代化的角度,土地兼并有利于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近代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资本积累、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2.毛纺织业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金,棉纺织业成为工业革命的阵地。
    [解读]近代前期英国发展最好的是毛纺织业,圈地运动推动的也是毛呢纺织业的发展,但是毛织品价格昂贵,市场狭小不能成为工业革命诞生的行业。棉织品具有物美价廉的特性,市场广阔,这为技术进步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和动力。
    3.市场扩大是工业化的重要动力,工业化提升生产能力是市场进一步扩大的核心原因
    [解读]前工业时代需求创造供给是主要的生产进步动力,而随着工业化进行,市场逐步饱和,供给升级则成为了创造新市场的关键动力。
    4.英国崛起是先发优势,美德崛起是后发优势
    [解读]英国崛起是资金、劳动力、市场、原材料、政策多方面因素耦合的产物,造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同时也桎梏了英国的产业升级。美德崛起的关键则是可以借助英国已有的经验,同时发挥了中央集权政府的支持作用,利用英国的保守心态,进行了换道超车。
    5.工业革命影响分析的主要层次: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变迁——社会结构变迁——社会观念变迁——国际格局变迁
    [解读]生产力发展主要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美德成为新工业中心;生产关系调整主要指的是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垄断的出现;经济结构变迁指的是工业的比重上升;社会结构变迁则包括城乡关系和阶级结构两个方面;社会观念变迁包括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大学的发展、男女平等意识发展、时间观念变迁等多个角度;国际格局则主要指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形成。
    6.自由主义两大体现:废除《航海条例》,废除东印度公司特权
    [解读]《航海条例》和东印度公司都是重商主义的产物,随着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升,英国获得巨大的领先优势,自然希望自由贸易,所以放弃了贸易特权。这是殖民者的贪婪而不是仁慈。
    7.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没有优劣,反映的是国家利益和相对竞争力水平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解读]人们公认的经典经济学理论没有优劣之别,只有适应的时代特征不同。不能说注重自由就是先进,强调贸易保护就是落后,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用怎样的经济理念。
    8.工业革命没有提高女性政治地位,女性获得选举权主要是在20世纪。
    [解读]近代女性地位的提升基本发生在20世纪,是伴随着民主化进程和科技革命改变男女劳动价值差异逐步发展的。18-19世纪女性的主要变化是社会角色,逐步由纯粹的家庭妇女或者农村劳动力,成为近代经济的重要劳动力来源。
    9.工业化时代,农业比重下降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体现。
    [解读]工业产品的制造效率远高于农产品的生产,因而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快速超过农业,这期间农业同样是发展的,只是速度没有工业快。同时农业的就业人口也会随之下降。这些表现都不能叫做农业衰退。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实现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还推动了科技和资本结合。
    [解读]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技术经验的总结,所以发明家多数是一线生产者。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重工业发展,发明的出现大多基于理论突破和前期的反复试验,所以需要资本家和科学家结合。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系列0131( 共二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系列0131( 共二组),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临时约法》的两大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系列0119( 共三组):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系列0119( 共三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皇权三重约束,威胁古代统治的三大因素,理学是精神贵族化,对象平民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共两组28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常考命题点和易错点解读(共两组28条),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早期文明主要特征,商代更重视神意,西周更重视民意,早期政治的基本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