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练习含答案
-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2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3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4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5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6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1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1练习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下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史记》记载,有学者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巩固
1.(2023浙江嘉兴第一学期期末)《中华文明史》中写道:“这种体制能够把政权和族权乃至神权巧妙地结合起来,既能保证中央和地方政权的巩固,又能够照顾到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这种体制”是(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2023浙江绍兴高一上期末)成语“摩肩接踵”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描绘了齐国都城临淄繁荣的景象。如果你来到那个时代的临淄,你可能会遇到( )
A.一代霸主齐桓公B.孔子周游至齐国
C.田间在使用铁犁D.五铢钱流通广泛
3.(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二下期末)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与该思想家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A.荀子B.墨子C.老子D.韩非
4.(2023浙江杭州“六县九校”联盟高一下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述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新皇帝推行的制度( )
A.为后世长期沿用B.由秦始皇首创
C.官员世代承袭D.削弱了中央集权
5.(2023浙江杭州八县区高二下期末)下图所示是出土于山东的汉代官印。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下部铸有“右盐主官”四个大字。这反映汉代( )
A.打击豪强地主B.改革选官制度
C.推行盐业官营D.削弱地方权力
6.中华典籍浩如烟海,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有一部著作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该著作中不能查阅到的是( )
A.《陈涉世家》B.《殷本纪》
C.《蔡伦传》D.《五帝本纪》
能力提升
7.(2023浙江强基联盟高一下5月统测)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墓地和祭坛,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以各种玉器为主,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同时也发现了大型城址,城墙环绕古城四周且外围还有类似于护城河的水沟。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①“蛋壳陶”是其代表器物 ②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③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④已经出现部落间的纷争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8.(2023浙江温州高一下学考模拟)《史记》记载:“(魏)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传统秩序破坏B.三家大夫分晋
C.早期国家形成D.兵家必争徐州
9.有学者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重农抑商B.奖励耕织
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
10.(2023浙江宁波九校高一下联考)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有一流派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主张( )
A.法治管理B.无为而治
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
11.(2023浙江温州高一上期末)云梦秦简《效律》规定:“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黄金衡羸(累)不正,半朱(铢)以上,赀各一盾。”这反映了秦朝( )
A.严格推行度量衡统一B.颁行的法律条文繁杂
C.民众赋税负担沉重D.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12.(2023浙江学考模拟)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13.(2023浙江学考适应性考试)《汉书·景帝纪》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下列项中,有关汉初“与民休息”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旨在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 ②减轻赋税、徭役、刑罚 ③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 ④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2023浙江湖州高一上期末)交流是中华民族发展和文化繁盛必不可少的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其公族原出东夷,西迁后长期与戎狄杂处,被目为戎狄。“好马及畜,善养息之”,传到襄公时,以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而受封为诸侯,并授之周人的故土——“岐以西之地”。到秦穆公之时,国势强盛,取得了“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霸业。此时的秦穆公,在与戎王使者由余对话时,俨然“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的中国自许。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
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敦煌便是国际文化进入的大门……从地理上看,天山东部像一座半岛,遥遥相望的敦煌犹如一座灯塔,为“日款于塞下”的商胡贩客领航、指路……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唐代敦煌的变化更为深刻……在丝绸之路上的作用已不亚于国都。……敦煌不仅是发号施令的行政中心、国际贸易市场,也是佛门圣地……更为精彩的是,壁画和塑像反映出不同文明在碰撞中悄悄地改变着。
——摘编自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1)春秋战国时期,各少数民族出现华夏认同观念。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国这一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秦朝建立后顺应这一观念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采取的措施。
(2)观察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敦煌所在位置的数字标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敦煌开始成为“发号施令的行政中心”的相关史实,并概述敦煌凸显的“华戎所交”产生的积极影响。
训练1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是分封制,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故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2.C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策》记述的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此时铁犁已经逐渐得到运用,故C项正确;齐桓公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排除A、B两项;五铢钱在汉代出现,排除D项。
3.D 解析 材料中“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指治理国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属于法家思想,其中韩非是其代表人物,故D项正确。
4.A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郡县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故A项正确;郡县制在秦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出现,排除B项;郡县制下的官员由皇帝任命,排除C项;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政策,加强了对经济领域的控制,因此材料“印面上部铸有兽形凹纹,寓意国家盐法的威严”反映的是盐铁官营,故C项正确;材料与打击豪强地主和削弱地方权力无关,排除A、D两项;改革选官制度与察举制有关,排除B项。
6.C 解析 根据材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著作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其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蔡伦传》与东汉的蔡伦有关,C项正确;《陈涉世家》记载的是陈胜,《殷本纪》记载商朝历史,《五帝本纪》记载五帝历史,都能在《史记》中查到,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7.B 解析 “蛋壳陶”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与题干所指的良渚文化不符,故①错误;由“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小型墓葬”“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可知,良渚文化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故②正确;良渚文化属于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故③错误;良渚遗址有护城河式水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部落纷争,故④正确;故B项正确。
8.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诸侯进行兼并战争,周天子势力衰微,题干所述诸侯称王进一步冲击了分封制,破坏了传统秩序,故A项正确;三家分晋是卿大夫取代了诸侯,排除B项;早期国家形成是指夏、商、西周的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指的是材料的表面现象,而不是实质,排除。
9.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过程中实行奖励军功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原来的贵族和平民一起竞争,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故D项正确。
10.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和“恶”,“善”和“不善”是可以转化的,这是道家思想,其主张无为而治,故B项正确;A项属于法家、C项属于儒家、D项属于墨家,故排除。
11.A 解析 从云梦秦简《效律》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秦朝严格推行度量衡统一,A项正确;仅从度量衡的处罚规定无法反映秦朝颁行的法律条文繁杂,排除B项;赋税负担问题和铸币权问题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D两项。
12.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费正清认为,秦朝的灭亡是多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项正确。
13.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年受战乱影响,社会经济凋敝,统治者减轻赋税、徭役、刑罚和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主要是为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是在汉武帝时期,③错误,排除A、B、C三项。
14.参考答案 (1)原因:受封诸侯;各民族的往来与交流(或“各民族共同生产与生活”)。
措施: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并在当地设立郡县。
(2)标号:③。
史实:西汉设立敦煌郡。
影响:①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或“巩固了边疆”,或“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交融”)。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或“保持丝绸之路的畅通”“传播了佛教文化”“传播了异域文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18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17练习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20年9月列宁说,日本史学家入江昭指出,列宁在一次演讲中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考复习专题16练习含答案,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