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该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约400千米高度的轨道上。据此完成1~2题。
1.与“地球—‘天和’核心舱”天体系统同一级别的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天和”核心舱运行在( )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大气层外
《汉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下图是该种太阳活动相对数统计。据此完成3~4题。
3.该太阳活动发生在( )
A.日冕层B.色球层C.光球层D.日核层
4.据图推测,受此太阳活动影响,2025年前后最可能( )
A.极光现象较少B.全球农业增产
C.短波通信平稳D.极端天气较少
2023年10月15日,发生了被称为“金指环”的天象奇观(如图1所示),即日环食现象。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此次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可能位于图2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6.在月球上的夜晚能观察到( )
A.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
B.流星在天空一闪而逝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土星在小行星带中穿梭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B.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D.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8.我国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高D.晴天多
下图为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元古宙、中生代B.太古宙、中生代
C.古生代、中生代D.古生代、新生代
10.乙的末期( )
A.原始哺乳动物灭绝B.恐龙灭绝
C.被子植物繁盛D.蕨类植物繁盛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右图为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下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冰原
12.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辽宁新生兽B.东北白垩兽
C.中华侏罗兽D.亚洲三叠兽
近年来,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地不断发现已灭绝的哺乳类动物猛犸象遗骸,其中部分还保留完好的血液、毛发和肌肉组织。读猛犸象复原图,完成13~14题。
13.猛犸象活跃于( )
A.元古宙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14.据图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 )
A.雨林茂密B.寒冷多风
C.炎热干燥D.温和湿润
下图是我国广西某地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地形数据由航天飞机利用地形雷达扫描采集。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该地地表形态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
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B.地表崎岖,峰林遍布
C.地面坦荡,一望无际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6.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多沙山和沙洲,有“江南第一沙漠”之称,是当地热门旅游景点。厚田沙漠砂砾较粗大,平均粒径为0.35毫米(西北干旱地区平均粒径为0.016~0.24毫米),起动风速达8米/秒(起动风速指能使地面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西北干旱地区的起动风速平均为4.5米/秒)。下图为厚田沙漠所在地及厚田沙漠景观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1
图2
17.关于厚田沙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沙山和沙洲的物质来源地一致
B.形成沙山和沙洲的外力作用一致
C.当地气候湿润,厚田沙漠不久将消失
D.当地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形成
18.厚田沙漠地区沙粒起动风速更大,是由于该地( )
A.植被覆盖率较西北高
B.气候较西北地区湿润
C.颗粒粒径较西北更小
D.距离西北风源地更远
在埃及有一片神奇的白沙漠,在白沙漠中,高耸的蘑菇状白色岩石为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石灰岩。据此完成19~20题。
19.与蘑菇状岩石成因最相似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B.海岸沙滩
C.雅丹地貌D.新月形沙丘
20.白垩纪时期该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能为( )
A.温暖的浅海B.寒冷的苔原
C.炎热的雨林D.干燥的沙漠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某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据图推测,该地( )
A.太阳辐射强B.降水丰富
C.昼夜温差大D.植被茂密
22.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D.冰川堆积
地震灾害往往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右图为川西地区某次地质灾害引发其他灾害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
B.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
C.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24.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能( )
A.对灾情的数据进行迅速采集和分析
B.快速确定受灾范围,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C.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据此完成25~26题。
25.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6.与④具有相同成因的地貌有( )
A.峡湾B.角峰
C.溶斗D.地下河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27.(22分)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到福建沿海某地研学,出行前准备的主要物品有温度计、盐度计、单反相机、望远镜、夜间反光风向标及随身日常物品等。结合场景完成下列各题。
场景1:某同学用单反相机拍到如下3张海岸地貌景观,大家对3处景观的成因及其发展演化展开了探究。
(1)3种地貌的共同成因是 ,形成图示地貌的海岸一般是 (填“基岩”“泥沙”或“生物”)海岸,a、b、c三种地貌景观的形成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为 。(6分)
场景2:研学期间,同学们发现海边的昼夜风向存在明显的转换。联系热力环流知识,大家绘制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2)同学所绘的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代表等压面)正确的有 、 。(4分)
场景3:为了调查近岸和远海海水盐度的差异,研学小组成员跟随渔船从河口码头出发驶向大海,每隔一段距离对海水进行取样,测量海水的盐度。
(3)由近岸到远海,测得的海水盐度变化趋势是 (填“变大”或“变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场景4:随船返航途中,同学们从老乡口中得知,每年夏秋季节,当地河口附近洪涝灾害多发。
(4)简要分析河口附近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8分)
28.(2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太阳活动示意图
图2 地理模型示意图
图3 地貌类型示意图
(1)图1所表现的太阳活动是 ,主要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的 层,其数目的变化大体以 年为周期。(6分)
(2)若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若图2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不连续界面是 。(6分)
(3)图3中地貌类型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图中A地的海拔比B地 (填“高”或“低”),其颗粒物质B地比A地 (填“粗”或“细”)。(8分)
阶段检测卷(一)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
1~2.1.A 2.C 解析 第1题,“天和”核心舱绕地球运转,“地球—‘天和’核心舱”天体系统属于地球与其卫星组成的地月系天体系统,级别低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该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约400千米高度的轨道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和”核心舱运行在高层大气,但并未位于大气层之外,C正确,D错。对流层位于平流层之下,平流层位于高层大气之下,“天和”核心舱并未位于对流层或平流层,A、B错。故选C。
3~4.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知,该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并非色球层或日冕层,更没有位于日核层。故选C。第4题,读图,2014年前后为此太阳活动极大值年,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所以2025年前后也为此太阳活动的极大值年,极光现象增多,A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B正确。太阳活动峰年,地球电离层受干扰强,短波通信受干扰强,C错。太阳活动峰年,全球极端天气相对较多,D错。故选B。
5~6.5.A 6.C 解析 第5题,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故选A。第6题,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因此在月球上的夜晚看不到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A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中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看不到流星现象,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土星不会在小行星带中穿梭,D错误;月球为地球的卫星,位于银河系中,因此会看到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正确。故选C。
7~8.7.C 8.D 解析 第7题,产生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的影响,不是太阳辐射的作用,B错误;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所以太阳辐射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D错误;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A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第8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昼夜长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纬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与德国、日本相比,我国上海纬度偏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另外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
9~10.9.C 10.B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甲时代出现的动物有三叶虫、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因此甲代表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乙时代是恐龙的时代,因此乙时代是中生代。故选C。第1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的末期出现哺乳动物,而不是哺乳动物灭绝,A错误;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B正确;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B。
11~12.11.B 12.C 解析 第11题,在茂密的森林中,多高大树木,故该动物擅长攀爬;同时体表毛发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森林中昆虫类动物众多,为该动物提供了食物。故选B。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生物生存于侏罗纪,因此其命名应为中华侏罗兽。故选C。
13~14.13.D 14.B 解析 第13题,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活跃于新生代,D正确,A、B、C错。故选D。第14题,俄罗斯、加拿大等地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气候寒冷多风,结合其形体特征可知,B正确。俄罗斯、加拿大等地降水较少,缺少雨林分布,气候寒冷干燥,A、C、D错。故选B。
15~16.15.B 16.D 解析 第15题,结合图示信息以及地理位置“广西”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峰林遍布,B正确。该地海拔不高,未呈现“雪峰连绵,冰川广布”的特点,A错。该地地形崎岖,并非“地面坦荡,一望无际”,C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多形容黄土地貌,D错。故选B。第16题,喀斯特地貌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D正确。与冰川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无关。故选D。
17~18.17.A 18.B 解析 第17题,组成沙山和沙洲的物质都来自赣江,A正确;形成沙山的外力是风力,形成沙洲的外力是流水,B错误;赣江挟带的泥沙是从上游搬运而来,与当地是否湿润无关,也不是当地过度开发导致的,C、D错误。故选A。第18题,厚田沙漠也是沙漠,植被稀少,A错误;气候湿润,土壤含水量高,不容易被风吹走,B正确;由题干可知,厚田沙漠砂砾较西北地区粗大,C错误;沙粒起动风速与距西北风源地远近无关,D错误。故选B。
19~20.19.C 20.A 解析 第19题,根据图片分析,该蘑菇状白色岩石为风蚀蘑菇地貌。其主要是强风卷起沙尘,不断撞击和摩擦岩石表面,使岩石发生缺损而逐渐形成的,是一种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故选C。第2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多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故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其远古时期可能为海洋,A正确。在寒冷的苔原、炎热的雨林和干燥的沙漠中,均无法形成大量的碳酸钙,也就无法形成石灰岩,B、C、D错误。故选A。
21~ 22.AB 解析 第21题,该景观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植被稀疏,A、C正确,B、D错。故选A、C。第2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同时,该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明显,加速了该地貌的形成,A、B正确,C错。与冰川堆积无关,D错。故选A、B。
23~ 24.BD 解析 第23题,读图可知,暴雨指向乙、丙、丁,则乙、丙、丁的形成与暴雨有关。结合选项可知,乙、丙、丁为崩塌、泥石流、滑坡之一,甲为地震,泥石流与地震关系不大,故丙为泥石流。则乙和丁为崩塌或滑坡。故选A、C。第24题,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故可快速确定受灾范围,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故选B、D。
25~ 26.CD 解析 第25题,①图中砾石多呈棱角状,层理不清,常呈块状,砾石排列极为紊乱,远处有雪山,应该是高山上的冰川砾岩堆积形成的砾岩滩,A正确。②是流水沉积的河漫滩及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B错误。③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刃脊、角峰,C正确。④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峰丛地貌,是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A、C。第26题,④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峰丛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溶斗、地下河是喀斯特地貌,C、D正确。峡湾、角峰是冰川地貌,A、B错误。故选C、D。
27.答案 (1)海浪侵蚀 基岩 c、b、a
(2)① ④
(3)变大 地表径流(河流)
(4)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多暴雨;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 第(1)题,a为海蚀柱,b类似于海蚀拱桥,c为海蚀穴,均属于海浪侵蚀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海岸一般为基岩海岸。受海水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一般先形成海蚀穴,随着海蚀穴规模的扩大,海蚀穴被掏空,形成海蚀拱桥,随着海浪进一步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因素的影响,拱桥上部岩石脱落,逐渐形成海蚀柱,所以其顺序是c、b、a。第(2)题,白天,陆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海洋近地面为高压,高空气压分布相反,海洋高空为低压,陆地高空为高压。夜晚,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气压分布相反,海洋高空为高压,陆地高空为低压。高压处等压线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①④正确,②③错。第(3)题,由近岸到远海,海水受陆地径流的稀释作用减弱,盐度变大。第(4)题,注意时间“夏秋季”和地点“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福建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同时,夏秋季台风多发,台风雨较多。其次,沿海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较强,加之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排水不畅,河口附近水位易上涨,造成洪涝灾害多发。
28.答案 (1)太阳黑子 光球 11
(2)中生 地壳 古登堡面
(3)冲积扇(洪积扇) 流水沉积 高 细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这就是太阳黑子。平均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含有化石的岩层为沉积岩,裸子植物出现的年代大约在中生代,地幔上部是地壳,而地幔下部有不连续的古登堡面。第(3)题,由图可知,山麓地区呈扇形的地方是冲积扇,由于河流挟带泥沙,到达山麓,地形平坦,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沉积,并且海拔从山麓到冲积扇边缘泥沙沉积的量不同,导致从A到B海拔逐渐降低,颗粒物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所以B处颗粒物比A处要细。
植物界
菌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界
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地质年代
甲
乙
宙
代
纪
距今年数(亿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0.026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0.23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0.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
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2.01
三叠纪
2.5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6产业区位选择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5人口与地理环境、城镇和乡村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4地球的自然环境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