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第1页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第2页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1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该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约400千米高度的轨道上。据此完成1~2题。
    1.与“地球—‘天和’核心舱”天体系统同一级别的是(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河外星系
    2.“天和”核心舱运行在( )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大气层外
    《汉书》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下图是该种太阳活动相对数统计。据此完成3~4题。
    3.该太阳活动发生在( )
    A.日冕层B.色球层C.光球层D.日核层
    4.据图推测,受此太阳活动影响,2025年前后最可能( )
    A.极光现象较少B.全球农业增产
    C.短波通信平稳D.极端天气较少
    2023年10月15日,发生了被称为“金指环”的天象奇观(如图1所示),即日环食现象。读图,完成5~6题。
    图1
    图2
    5.此次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可能位于图2轨道上的位置是( )
    A.①B.②C.③D.④
    6.在月球上的夜晚能观察到( )
    A.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
    B.流星在天空一闪而逝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D.土星在小行星带中穿梭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火山活动的主要动力
    B.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C.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D.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8.我国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是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B.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C.纬度偏高D.晴天多
    下图为某时期地质年代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两个地质年代依次是( )
    A.元古宙、中生代B.太古宙、中生代
    C.古生代、中生代D.古生代、新生代
    10.乙的末期( )
    A.原始哺乳动物灭绝B.恐龙灭绝
    C.被子植物繁盛D.蕨类植物繁盛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目前最早的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右图为最早真兽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复原图,下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科学家研究认为该古生物具有体覆毛发、食虫、擅攀爬等特点。由此推测其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
    A.浩瀚的海洋B.茂密的丛林
    C.干旱的沙漠D.寒冷的冰原
    12.我国科学家用发现化石的地区和地层对该古生物进行命名,其最可能的命名是( )
    A.辽宁新生兽B.东北白垩兽
    C.中华侏罗兽D.亚洲三叠兽
    近年来,在俄罗斯、加拿大等地不断发现已灭绝的哺乳类动物猛犸象遗骸,其中部分还保留完好的血液、毛发和肌肉组织。读猛犸象复原图,完成13~14题。
    13.猛犸象活跃于( )
    A.元古宙B.古生代
    C.中生代D.新生代
    14.据图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 )
    A.雨林茂密B.寒冷多风
    C.炎热干燥D.温和湿润
    下图是我国广西某地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地形数据由航天飞机利用地形雷达扫描采集。据此完成15~16题。
    15.关于该地地表形态的描述,最确切的是( )
    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B.地表崎岖,峰林遍布
    C.地面坦荡,一望无际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16.该地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川侵蚀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厚田沙漠位于江西省,多沙山和沙洲,有“江南第一沙漠”之称,是当地热门旅游景点。厚田沙漠砂砾较粗大,平均粒径为0.35毫米(西北干旱地区平均粒径为0.016~0.24毫米),起动风速达8米/秒(起动风速指能使地面沙粒开始移动的风速,西北干旱地区的起动风速平均为4.5米/秒)。下图为厚田沙漠所在地及厚田沙漠景观图。读图,完成17~18题。
    图1
    图2
    17.关于厚田沙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组成沙山和沙洲的物质来源地一致
    B.形成沙山和沙洲的外力作用一致
    C.当地气候湿润,厚田沙漠不久将消失
    D.当地过度开发导致沙漠形成
    18.厚田沙漠地区沙粒起动风速更大,是由于该地( )
    A.植被覆盖率较西北高
    B.气候较西北地区湿润
    C.颗粒粒径较西北更小
    D.距离西北风源地更远
    在埃及有一片神奇的白沙漠,在白沙漠中,高耸的蘑菇状白色岩石为白垩纪时期形成的石灰岩。据此完成19~20题。
    19.与蘑菇状岩石成因最相似的地貌是( )
    A.喀斯特地貌B.海岸沙滩
    C.雅丹地貌D.新月形沙丘
    20.白垩纪时期该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可能为( )
    A.温暖的浅海B.寒冷的苔原
    C.炎热的雨林D.干燥的沙漠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为某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据图推测,该地( )
    A.太阳辐射强B.降水丰富
    C.昼夜温差大D.植被茂密
    22.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D.冰川堆积
    地震灾害往往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右图为川西地区某次地质灾害引发其他灾害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
    B.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
    C.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D.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震
    24.在防灾减灾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能( )
    A.对灾情的数据进行迅速采集和分析
    B.快速确定受灾范围,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C.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据此完成25~26题。
    25.主要由冰川作用形成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6.与④具有相同成因的地貌有( )
    A.峡湾B.角峰
    C.溶斗D.地下河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2分)
    27.(22分)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到福建沿海某地研学,出行前准备的主要物品有温度计、盐度计、单反相机、望远镜、夜间反光风向标及随身日常物品等。结合场景完成下列各题。
    场景1:某同学用单反相机拍到如下3张海岸地貌景观,大家对3处景观的成因及其发展演化展开了探究。
    (1)3种地貌的共同成因是 ,形成图示地貌的海岸一般是 (填“基岩”“泥沙”或“生物”)海岸,a、b、c三种地貌景观的形成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为 。(6分)
    场景2:研学期间,同学们发现海边的昼夜风向存在明显的转换。联系热力环流知识,大家绘制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2)同学所绘的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虚线代表等压面)正确的有 、 。(4分)
    场景3:为了调查近岸和远海海水盐度的差异,研学小组成员跟随渔船从河口码头出发驶向大海,每隔一段距离对海水进行取样,测量海水的盐度。
    (3)由近岸到远海,测得的海水盐度变化趋势是 (填“变大”或“变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
    场景4:随船返航途中,同学们从老乡口中得知,每年夏秋季节,当地河口附近洪涝灾害多发。
    (4)简要分析河口附近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8分)
    28.(2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太阳活动示意图
    图2 地理模型示意图
    图3 地貌类型示意图
    (1)图1所表现的太阳活动是 ,主要发生在太阳外部大气的 层,其数目的变化大体以 年为周期。(6分)
    (2)若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若图2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不连续界面是 。(6分)
    (3)图3中地貌类型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图中A地的海拔比B地 (填“高”或“低”),其颗粒物质B地比A地 (填“粗”或“细”)。(8分)
    阶段检测卷(一) 宇宙中的地球和地球表面形态
    1~2.1.A 2.C 解析 第1题,“天和”核心舱绕地球运转,“地球—‘天和’核心舱”天体系统属于地球与其卫星组成的地月系天体系统,级别低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该组合体运行在距离地面约400千米高度的轨道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和”核心舱运行在高层大气,但并未位于大气层之外,C正确,D错。对流层位于平流层之下,平流层位于高层大气之下,“天和”核心舱并未位于对流层或平流层,A、B错。故选C。
    3~4.3.C 4.B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可知,该太阳活动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并非色球层或日冕层,更没有位于日核层。故选C。第4题,读图,2014年前后为此太阳活动极大值年,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所以2025年前后也为此太阳活动的极大值年,极光现象增多,A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的峰年,全球农业倾向于增产,B正确。太阳活动峰年,地球电离层受干扰强,短波通信受干扰强,C错。太阳活动峰年,全球极端天气相对较多,D错。故选B。
    5~6.5.A 6.C 解析 第5题,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故选A。第6题,火星位于地球公转轨道之外,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因此在月球上的夜晚看不到火星经过太阳的表面,A错误;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中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月球没有大气层,因此看不到流星现象,B错误;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时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因此土星不会在小行星带中穿梭,D错误;月球为地球的卫星,位于银河系中,因此会看到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C正确。故选C。
    7~8.7.C 8.D 解析 第7题,产生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的影响,不是太阳辐射的作用,B错误;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所以太阳辐射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D错误;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A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第8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昼夜长短(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纬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与德国、日本相比,我国上海纬度偏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另外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晴天相对较多。
    9~10.9.C 10.B 解析 第9题,读图可知,甲时代出现的动物有三叶虫、脊椎动物、两栖动物,因此甲代表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乙时代是恐龙的时代,因此乙时代是中生代。故选C。第10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的末期出现哺乳动物,而不是哺乳动物灭绝,A错误;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B正确;中生代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C错误;蕨类植物繁盛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B。
    11~12.11.B 12.C 解析 第11题,在茂密的森林中,多高大树木,故该动物擅长攀爬;同时体表毛发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森林中昆虫类动物众多,为该动物提供了食物。故选B。第12题,由材料可知,该古生物生活在距今约1.6亿年,比此前发现的白垩纪哺乳动物早大约3 500万年。结合地质年代表,可知该古生物生存于侏罗纪,因此其命名应为中华侏罗兽。故选C。
    13~14.13.D 14.B 解析 第13题,猛犸象属于哺乳动物,活跃于新生代,D正确,A、B、C错。故选D。第14题,俄罗斯、加拿大等地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气候寒冷多风,结合其形体特征可知,B正确。俄罗斯、加拿大等地降水较少,缺少雨林分布,气候寒冷干燥,A、C、D错。故选B。
    15~16.15.B 16.D 解析 第15题,结合图示信息以及地理位置“广西”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峰林遍布,B正确。该地海拔不高,未呈现“雪峰连绵,冰川广布”的特点,A错。该地地形崎岖,并非“地面坦荡,一望无际”,C错。“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多形容黄土地貌,D错。故选B。第16题,喀斯特地貌多是可溶性的石灰岩受流水侵蚀形成,D正确。与冰川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等无关。故选D。
    17~18.17.A 18.B 解析 第17题,组成沙山和沙洲的物质都来自赣江,A正确;形成沙山的外力是风力,形成沙洲的外力是流水,B错误;赣江挟带的泥沙是从上游搬运而来,与当地是否湿润无关,也不是当地过度开发导致的,C、D错误。故选A。第18题,厚田沙漠也是沙漠,植被稀少,A错误;气候湿润,土壤含水量高,不容易被风吹走,B正确;由题干可知,厚田沙漠砂砾较西北地区粗大,C错误;沙粒起动风速与距西北风源地远近无关,D错误。故选B。
    19~20.19.C 20.A 解析 第19题,根据图片分析,该蘑菇状白色岩石为风蚀蘑菇地貌。其主要是强风卷起沙尘,不断撞击和摩擦岩石表面,使岩石发生缺损而逐渐形成的,是一种风力侵蚀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故选C。第20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主要为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多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故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其远古时期可能为海洋,A正确。在寒冷的苔原、炎热的雨林和干燥的沙漠中,均无法形成大量的碳酸钙,也就无法形成石灰岩,B、C、D错误。故选A。
    21~ 22.AB 解析 第21题,该景观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其气候干旱,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植被稀疏,A、C正确,B、D错。故选A、C。第2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貌属于风力侵蚀地貌,同时,该地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明显,加速了该地貌的形成,A、B正确,C错。与冰川堆积无关,D错。故选A、B。
    23~ 24.BD 解析 第23题,读图可知,暴雨指向乙、丙、丁,则乙、丙、丁的形成与暴雨有关。结合选项可知,乙、丙、丁为崩塌、泥石流、滑坡之一,甲为地震,泥石流与地震关系不大,故丙为泥石流。则乙和丁为崩塌或滑坡。故选A、C。第24题,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故可快速确定受灾范围,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故选B、D。
    25~ 26.CD 解析 第25题,①图中砾石多呈棱角状,层理不清,常呈块状,砾石排列极为紊乱,远处有雪山,应该是高山上的冰川砾岩堆积形成的砾岩滩,A正确。②是流水沉积的河漫滩及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B错误。③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刃脊、角峰,C正确。④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峰丛地貌,是喀斯特地貌,D错误。故选A、C。第26题,④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峰丛地貌,是喀斯特地貌,溶斗、地下河是喀斯特地貌,C、D正确。峡湾、角峰是冰川地貌,A、B错误。故选C、D。
    27.答案 (1)海浪侵蚀 基岩 c、b、a
    (2)① ④
    (3)变大 地表径流(河流)
    (4)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夏秋季节多台风,多暴雨;海水顶托,流速缓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解析 第(1)题,a为海蚀柱,b类似于海蚀拱桥,c为海蚀穴,均属于海浪侵蚀地貌;形成这种地貌的海岸一般为基岩海岸。受海水侵蚀作用,在基岩海岸一般先形成海蚀穴,随着海蚀穴规模的扩大,海蚀穴被掏空,形成海蚀拱桥,随着海浪进一步侵蚀和重力崩塌等因素的影响,拱桥上部岩石脱落,逐渐形成海蚀柱,所以其顺序是c、b、a。第(2)题,白天,陆地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为低压,海洋近地面为高压,高空气压分布相反,海洋高空为低压,陆地高空为高压。夜晚,陆地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为高压,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气压分布相反,海洋高空为高压,陆地高空为低压。高压处等压线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①④正确,②③错。第(3)题,由近岸到远海,海水受陆地径流的稀释作用减弱,盐度变大。第(4)题,注意时间“夏秋季”和地点“福建沿海河口地区”。福建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同时,夏秋季台风多发,台风雨较多。其次,沿海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较强,加之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排水不畅,河口附近水位易上涨,造成洪涝灾害多发。
    28.答案 (1)太阳黑子 光球 11
    (2)中生 地壳 古登堡面
    (3)冲积扇(洪积扇) 流水沉积 高 细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这就是太阳黑子。平均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含有化石的岩层为沉积岩,裸子植物出现的年代大约在中生代,地幔上部是地壳,而地幔下部有不连续的古登堡面。第(3)题,由图可知,山麓地区呈扇形的地方是冲积扇,由于河流挟带泥沙,到达山麓,地形平坦,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沉积,并且海拔从山麓到冲积扇边缘泥沙沉积的量不同,导致从A到B海拔逐渐降低,颗粒物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所以B处颗粒物比A处要细。
    植物界
    菌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动物界
    脊椎动物
    两栖动物
    地质年代





    距今年数(亿年)
    主要生物发展阶段
    动物
    植物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0.026
    人类时代
    被子植物时代
    新近纪
    0.23
    哺乳动物时代
    古近纪
    0.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
    物时代
    裸子植物时代
    侏罗纪
    2.01
    三叠纪
    2.52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6产业区位选择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6产业区位选择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5人口与地理环境、城镇和乡村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5人口与地理环境、城镇和乡村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4地球的自然环境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考复习阶段检测卷4地球的自然环境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