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宁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量, 该段山地坡向及M植被类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彩虹是阳光射入空气中的小水滴后经色散和反射而成的一种光学现象。只要空气中有一定数量的水滴,而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在较暗的背景下便可能观察到彩虹。元旦节北京时间14:00左右,小明在武汉(30°N,114°E)江滩边欣赏喷泉时有幸看到喷泉上形成了彩虹。小明想提前与纽约(49°N,75°W)的朋友约好后,第二天将此彩虹美景直播分享给他。下图示意武汉江滩喷泉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小明当时是站在M处看到的彩虹,彩虹最可能被清晰看到的位置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 下列北京时间中,最适宜小明为他在纽约的朋友直播分享喷泉彩虹的是( )
    A. 6:00B. 10:00C. 14:00D. 18:00
    3. 如果小明7月初故地重游,并希望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与元旦节大致相同的位置,那么小明观看时间和站立地点应( )
    A. 白天任何时刻都可,地点变换B. 时间比原时刻推迟,地点不变
    C. 保持原时刻不变化,地点不变D. 时间需提前至早上,地点变换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彩虹要被清晰观测到的条件是空气中有小水滴,且阳光正在观察者的背后以低角度照射,并在较暗的背景下。此时为元旦1月1日北京时间14点,武汉位于东八区,因此此时此地太阳方位大致位于西南方,据图中方向标可知,人站在M处应该面朝东北方(背光站立)观测即可能看到彩虹,AB错误;丙地刚好位于M的东北方,且丙后面背景为树林,树林颜色较深较暗利于观测彩虹,C正确;丁地背景为空旷明亮的天空,不利于清晰看到彩虹,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于相约时间为1月2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武汉位于东八区,太阳晚于6点日出,早于18:00日落,因此6:00和18:00都没有太阳不会出现彩虹,AD错误;北京时间14:00彩虹能够出现;但此时纽约地方时大概为凌晨1:00(武汉和纽约大致相差13小时),因此朋友已经睡觉不方便,C错误;北京时间10:00大致是纽约时间21点,比较方便看直播,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彩虹要在太阳高度角较小的条件下才容易形成并被观测,A错误;要想暑假再次看到大致相同的彩虹出现在丙处,两次观察时的太阳高度角应大致相同,而观测地点应随着太阳方位的变化而变化。暑假7月初与元旦节同时刻相比,太阳高度角要大很多,因此观测时间应该比14点推迟,太阳方位大致位于偏西方,此时若想背对着太阳还在丙处发现彩虹,则人站立的地点应该变换到丙处西侧树林,B错误;若是14点不变,则太阳高度角较大,不利于形成彩虹或者形成相同的彩虹,C错误;将时间提前到早上,太阳高度角才大致与元旦节14:00类似,但此时太阳方位位于偏东方的位置,则人要观察彩虹应将站立地点变换到沿江大道上才行,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视运动规律: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南升,西南落;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东北升,西北落。
    石嘴山河道是黄河上游一处峡谷型河道,河岸顺直,河宽变化不大,河床为沙质岩体,断面最深处一直靠近左岸。图示意1981年该河道汛前、汛期、汛后3次实测河床断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该河道河床断面最深处一直靠近左岸的原因可能是左岸( )
    ①存在断裂构造②岩性与右岸不同③河流下蚀强烈④河流侧蚀强烈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
    5. 该年此段河道汛前、汛期、汛后的河床断面变化过程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
    C. 乙→丙→甲D. 丙→乙→甲
    6. 导致该年汛期距测绘起点200米与300米两处河床断面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侵蚀强度不同B. 河水流速不同
    C. 沉积物厚度不同D. 沉积物粒径大小不同
    【答案】4. D 5. B 6. C
    【解析】
    【4题详解】
    河道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一直靠近左岸,表明左岸可能存在断裂构造,岩石较破碎,流水下蚀变深。①正确;河床为沙质岩体,岩性与右岸差异不大,②错误;③河床断面最深处位置主要与河流下蚀有关,与河流侧蚀关系不大,③正确,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在汛期时,河流流量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河床海拔降低,对应丙。在汛期后,流量减小,但由于河流在汛期时的输沙量较大,汛期后河流含沙量依然较大,由于流量减小,泥沙淤积,河床高度升高,对应乙,但由于汛期整体河流流量大,侵蚀力强,汛期后的河床海拔应较汛期前低,所以汛期前河床断面曲线对应甲。所以该河道汛前、汛期、汛后的河床断面变化过程是甲→丙→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河床为沙质岩体,岩性差异不大,侵蚀强度差异不是很大,A错误;同一次汛期时,两地地理位置相距不是很远,流速和沉积物的粒径大小等差异不大,BD错误;读图,距测绘起点300米坡度大,河床泥沙本身淤积量较小,且泥沙不易在汛期后淤积,河床海拔变化不大;而距测绘起点200米坡度相对平缓,汛期前期本身的淤积量相对较大,松散的淤积物在汛期时易被流水侵蚀,从而导致河床海拔降低,汛期后泥沙易淤积,河床海拔较汛期时又有所升高,所以两处河床断面变化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坡度所引起的沉积物厚度的差异所导致,C正确。故选C。
    【点睛】河流地貌一般分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如“V形谷”,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如山前洪积扇(或称为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江心洲、三角洲等。
    植被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气候因子,气候变暖导致植被热量指标发生变化并在某时间点发生突变。下图为气候变暖模式下植被热量指标发生突变(2001年)前后秦岭山地陕西段某坡植被潜在分布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段山地坡向及M植被类型为( )
    A. 南坡常绿阔叶林B. 南坡落叶常绿混交林
    C. 北坡落叶阔叶林D. 北坡落叶常绿混交林
    8. 据表推断秦岭山地陕西段植被潜在分布区垂直变化为( )
    A. 低海拔区上移高海拔区下移B. 低海拔区下移高海拔区上移
    C. 各植被类型潜在分布区都上移D. 各植被类型潜在分布区都下移
    9. 推测气候变暖模式下未来几十年秦岭山地南北坡均有可能出现的潜在分布区为( )
    A. 热带季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亚热带草原D. 亚热带荒漠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岭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其以北为暖温带,以南为亚热带。气候变化前该坡向基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因此该段山地坡向为北坡;气候变暖前,该坡向M植被类型缺失,气候变暖后M植被类型才出现,因此M植被类型应为落叶常绿混交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由表可知,在不受人为干扰的情况下气候变暖,会使热量条件变好,自然带平均海拔会整体上移,秦岭山高坡陡,由于山体海拔越高,山体表面积越小(同宽度),高海拔区自然带整体上移后分布面积会减小,低海拔区自然带上限上移,下限几乎不变,植被面积变化较小,故可推知高海拔、低海拔地区植被类型潜在分布区均上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在气候变暖模式下一定时间后,我国亚热带季风区北界可能会北移至秦岭以北,届时秦岭南北坡山麓自然带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在现有全球变暖趋势下,未来几十年秦岭附近不可能出现热带季雨林,A错误;全球变暖后秦岭附近依然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不会出现亚热带草原和亚热带荒漠,CD错误。故选B。
    【点睛】随着全球变暖,各地热量条件渐好,各植被带会向高纬度或高海拔方向移动。
    经济联系强度是用来衡量区域城市间经济联系程度大小的指标,受城市GDP总量、城市总人口及城市间经济联系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渤海跨海通道位置及建设前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两大区域间部分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渤海跨海通道建成前,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经济联系最强的城市分别是( )
    A. 大连烟台B. 沈阳济南C. 沈阳威海D. 营口烟台
    11. 渤海跨海通道建设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促进区域产业要素均衡化B. 促进区域产业政策一致化
    C. 促进区域资源配置均衡化D. 促进区域产业空间协同化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渤海跨海通道建成前,辽东半岛经济联系最强的城市是沈阳,其次是大连;山东半岛经济联系最强的城市是济南,其次是潍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经济联系强度受城市GDP总量、城市总人口及城市间经济联系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渤海跨海通道建设缩短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城市间经济联系距离,增强了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促进了区域资源和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并非均衡化),增强了发展活力,促进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D正确,AC错误;不同城市应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确定发展方向,B错误。故选D。
    【点睛】跨海通道建设的意义:缩小交通距离和时间,加快区域之间的联系,完善交通网,改善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秘鲁鲲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中上层海水中(下左图),其资源丰度与表层海水温度、风速和海水上涌强度等因素有关。当秘鲁上升流偏弱或过强时,秘鲁鲲资源丰度降低。下右图示意2010~2022年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170°W~120°W,5°S~5°N)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值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正常年份相比,2022年1月秘鲁鲲分布海域( )
    A. 潮汐减弱B. 暴雨增多C. 信风减弱D. 上升流增强
    13. 与2016年1月相比,2022年1月秘鲁鲲的分布( )
    A. 向北偏移B. 向南偏移C. 更近海岸D. 范围缩小
    【答案】12. D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与正常年份相比,2022年1月的水温低于多年平均值,说明这时的上升流增强,东南偏风增强,D正确,C错误;潮汐不受水温影响,主要受月球和太阳引力影响,A错误;水温降低,降水减少,B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2016年1月高于平均值,水温过高,秘鲁鲲分布于靠近南部水温较低的区域;2022年1月水温低于平均值,水温低,秘鲁鲲分布靠近北部水温较高的区域,因此,可推断,2022年1月秘鲁鲲的分布位置向北偏移,A正确;B错误;海岸上升流更强,水温更低,不适合其生长,C错误;范围大小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A。
    【点睛】秘鲁鲲,鲲属的一种鱼类,分布于东南太平洋区的秘鲁海域,栖息深度3-80米,本鱼体细长,吻部突出,背部亮蓝色或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具一条银色条纹,随年龄成长而逐渐消失,体长可达20公分,栖息沿海、河口,会进行洄游,以浮游生物为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
    城市经济韧性是城市应对经济冲击、从中恢复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转型的综合衡量标准。湖北省大冶市是中国著名的矿冶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图示意2000—2018年大冶市主要工业行业产值占比及不同阶段的经济韧性,完成下面小题。
    14. 形成Ⅰ阶段大冶市经济韧性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产业基础差B. 工业惯性大C. 技术水平低D. 劳动力素质低
    15. 大冶市经济转型成效较为凸显的年份是( )
    A. 2009年B. 2012年C. 2015年D. 2018年
    16. 大冶市经济转型给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启示是( )
    A.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多样化B.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规模化
    C. 调整工业布局,引导工业分散化D. 加大科技投入,确保产品智能化
    【答案】14. B 15. D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Ⅰ阶段为2009年以前,此时大冶市矿物采选、洗选业和冶金业在主要工业行业中产值占比过大,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惯性大,经济韧性较低,B对;此阶段虽然产业结构单一,但有一定产业基础,A错;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对Ⅰ阶段大冶市经济韧性的作用不显著,CD错。故选B。
    【15题详解】
    从选项中四个年份看,2009年、 2012年、 2015年中,家居、文娱、化工、医药制造业比重始终较低,农副产品加工、纺织等制造业比重停滞不前,甚至还有回落年份,经济转型成效不突出,A、B、C错;2018年上述产业出现明显增长,矿产相关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经济转型成效较为凸显,D对。故选D。
    【16题详解】
    资源枯竭型城市一般产业结构单一,工业惯性大,经济韧性较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逐步完善产业结构,可以进一步增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韧性,A正确;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已不能支撑经济继续发展,整合现有资源作用不大,B错误;工业分散化、智能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发展作用较小,CD错。故选A。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措施有:①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②减少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③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转型。
    二、非选择题:17—20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斯卡迪亚为世界著名的跨国城市群,1991年建立太平洋西北经济区,2006年建立跨境州身份证,2008年签署“太平洋海岸合作”协议。该城市群南起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向北经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直到加拿大的温哥华,人口约900万,年经济产出约为600亿美元,与瑞士相当。波特兰科研实力雄厚,西雅图创新企业云集,温哥华金融市场活跃。卡斯卡迪亚城市群实现了大都市的跨境辐射,并联合向西重点开拓亚太市场。下图示意卡斯卡迪亚城市群位置和范围。
    (1)简述卡斯卡迪亚城市群实现跨境辐射的有利条件。
    (2)分析卡斯卡迪亚城市群的企业重点开拓亚太市场的原因。
    (3)从区域协同角度,为卡斯卡迪亚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位于太平洋沿岸,且有主干道和外界联系,海陆交通便利;波特兰科研实力雄厚,城市群技术水平高;温哥华金融市场活跃,便于实现和外界的商品和金融交易;西雅图创新企业云集,可以实现和外界创新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2)亚太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亚太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一定的能力接受卡斯卡迪亚城市群的产业扩散。
    (3)应围绕波兰特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围绕西雅图发展创新型产业;围绕温哥华发展金融产业;不同城市之间要围绕各自的区位优势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类型,将自身区位优势发挥至最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斯卡迪亚跨国城市群为背景,涉及城市群实现跨境辐射的必备条件、产业扩散的原因、产业空间布局的原则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卡斯卡迪亚城市群之所以能够实现跨境辐射,主要是由于其位于太平洋沿岸,同时又有多条交通干线与外界相连,海陆交通便利;材料显示卡斯卡迪亚城市群内部波特兰科研实力雄厚,西雅图创新企业云集,温哥华金融市场活跃,表明该城市群技术水平高,对外界的技术辐射能力较强;金融市场活跃,表明其可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便于实现和外界的商品和金融交易;创新企业云集利于世界创新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便于实现该城市群的跨境辐射。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地区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大,市场广阔;欧洲地区经济、科技水平高,欧洲市场和卡斯卡迪亚城市群部分企业存在重叠竞争,因此开拓欧美市场难度较大,而亚太地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企业迁入的区位条件优越,因此便于接受卡斯卡迪亚城市群的产业扩散。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城市群内部在进行产业的空间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协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波特兰科研实力雄厚,因此可以围绕波兰特布局技术导向型产业;西雅图创新企业云集,因此可以布局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的产业,便于实现产业协作和接受创新思想;温哥华金融市场活跃,金融服务业较为发达,因此可以围绕温哥华发展金融产业;不同城市之间要依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类型,以便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坐落于日本本州岛上的富士山经历多期次的喷发过程,其雏形小御岳山目前已经不可见。富士山锥形形态完美,不同坡向外观相似。左图示意富士山多期次喷发过程,右图为富士山景观图。

    (1)描述富士山的多期次喷发过程。
    (2)目前小御岳山完全不可见,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富士山锥形形态完美的原因。
    【答案】(1)早期,小御岳山和爱鹰山喷发,形成规模相当的两座火山;中期,富士山喷发,熔岩流尚未溢流到爱鹰山,爱鹰山已经停止发育;晚期,富士山继续大规模喷发,且熔岩流覆盖爱鹰山的低山地带。
    (2)富士山喷发的位置与小御岳山距离较近;富士山喷发规模大,其形成的火山锥超过小御岳山,小御岳山成为富士山山体的一部分。
    (3)岩浆多期次喷发补充熔岩物质;外力风化、侵蚀使得山坡内部地势起伏减小;当地夏季风、冬季风都来自海上,不同方向降水量都较大,不同方向侵蚀强度相似。
    【解析】
    【分析】本题以富士山多期次喷发过程和富士山景观图为载体,主要涉及内外力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以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信息可知,早期,小御岳山和爱鹰山喷发,形成规模相当的两座火山;根据图中信息,中期,富士山喷发,熔岩流尚未溢流到爱鹰山,爱鹰山已经停止发育,但小御岳山被熔岩覆盖;晚期,富士山继续大规模喷发,且熔岩流覆盖爱鹰山的低山地带。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富士山喷发的位置与小御岳山距离较近;根据材料,富士山经历多期次的喷发过程,且富士山喷发规模大,熔岩等喷发物覆盖了小御岳山,使得小御岳山成为富士山山体的一部分。
    【小问3详解】
    富士山锥形形态的内力作用是岩浆的喷发,而外力作用是风化、侵蚀。根据材料,富士山经历多期次的喷发过程。所以从内力作用看,富士山是岩浆多期次喷发补充熔岩物质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富士山锥体经风化、侵蚀使得山坡内部地势起伏减小;当地为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且都来自海上,不同方向降水量都较大,不同方向侵蚀强度相似。所以使得富士山锥形形态完美。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洲西海岸附近每年夏季常出现南北走向的低压槽,槽线的形成与热力有关,往往自西向东移动,在登陆前后形成,当远离海岸带后逐渐消失。珀斯夏季多晴天,海陆风环流显著,但每当西海岸低压槽来临时,珀斯的海陆风环流减弱。下图示意某日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的环流形势。
    (1)分析澳大利亚西海岸夏季多晴天的原因。
    (2)指出西海岸低压槽控制前后珀斯风向的变化。
    (3)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珀斯海陆风环流减弱,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受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气流干燥;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缺乏高大山脉抬升。
    (2)控制前:东南风(偏东风)。控制后:西南风(偏南风)。
    (3)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来自较高纬度海面的西南风为珀斯降温,海陆温差减小;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增大(甚至产生降水),太阳辐射减弱;西海岸低压槽带来的更强的辐合风系干扰海陆风环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的环流形势图为材料,涉及等压线判读、近地面风向判读以及热量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夏季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澳大利亚西海岸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受东南信风控制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气流性质干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附近海域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显著;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势平坦,缺乏高大山体的阻碍抬升作用,以晴朗天气为主。
    【小问2详解】
    该地位于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西海岸在低压槽控制前,位于低压槽的左侧,为东南风(偏东风);西海岸在低压槽控制后,盛行西南风(偏南风)。
    【小问3详解】
    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珀斯盛行西南风,风由较高纬度的海洋吹向陆地,温度较低,降温作用显著,使得珀斯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压差减小,海陆风环流减弱;受低压槽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凝结,云量较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近地面气温较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受低压槽控制时,近地面为辐合气流,且气压差较大,辐合气流风力较大,对海陆环流的干扰较强,导致海陆环流不明显。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韩江为潮汕平原最大河流,其入海口处发育了特殊的沙垅地貌(图1)。移民先后到此定居,将村落建于沙垅之上,为抵御频发的风灾,当地居民在村落布置了防风林。在滨海沙垅地貌上进行土地开发,历史上曾出现过水坦利渔、草坦宜织(种植咸草编席)、围田促耕等农业发展方式。上个世纪60年代,甲镇居民利用滨海沙土摊上自然生长的咸草为原料手工编织草席,织席工序繁多考究,一度享誉海内外,此后织席业日渐息微。沙垅顶部的土壤为粒径较大的沙田,而平原处的土壤则为粒径较小的泥田。沙垅—鸿湖平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图2)。
    (1)分析沙垅顶部和平原土壤差异的原因。
    (2)推测甲镇手工织席业日渐息微的原因。
    (3)甲镇在东南和西北方向建有防风林,说明两个方位建设防风林的理由。
    【答案】(1)沙垅形成过程中,海浪作用将颗粒大的沙石搬运到沙垅顶部;颗粒小的沙砾则沉积在沙垅底部的平原。
    (2)海岸的围垦使得咸草生长面积减少,导致织席业原料减少;织席手工制作效率低、成本高、价格贵;新技术冲击下,出现了更多草席代替品的竞争,草席需求市场萎缩;手工草席工序繁多,劳作强度大,技艺传承者少导致手工织业衰落。
    (3)夏秋季从海上登陆的台风,一般为东南风,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冬春季从内陆吹来的西北风,会将滨海地区的沙质化土地吹起,使村镇被沙尘笼罩。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工业区位的变化,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题干信息材料“沙垅顶部的土壤为粒径较大的沙田,而平原处的土壤则为粒径较小的泥田”,说明颗粒大的沙石在沙垅顶部,而当地地处沿海地带,搬运沙石的动力应是海浪作用,是海浪作用将颗粒大的沙石搬运到沙垅顶部;沙垅底部的平原位于内陆一侧,受海浪作用较小,海浪搬运能力较弱,所以颗粒小的沙砾则沉积在沙垅底部的平原。
    【小问2详解】
    手工织席业以滨海沙土摊上自然生长的咸草为原料,结合材料“历史上曾出现过水坦利渔、草坦宜织(种植咸草编席)、围田促耕等农业发展方式”可知,海岸的围垦使得咸草生长面积减少,导致织席业原料减少。结合材料“织席工序繁多考究”,该手工织席业的产品为手工编织,其制作效率低,成本高,价格昂贵,导致其竞争力下降。同时,由于其制作工序繁多,劳作强度大,在收益降低的背景下,也会导致其技艺传承者减少,手工编织业衰落。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出现了更多草席的替代品,使得该手工织席的产品市场需求萎缩。
    【小问3详解】
    当地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时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季风从内陆吹来,将滨海地区的沙质化土地吹起,使得沙尘天气较多,使村庄被沙尘笼罩,所以在村落的西北方向应布置防风林;当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多台风,风向一般为东南风,对沙垅破坏较大,所以应在村落的东南方向应布置防风林。
    植被类型
    M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变化前面积
    0
    6559.5
    4668.5
    953.8
    293
    变化后面积
    547.6
    7044.6
    4135.9
    563.6
    183.2
    变化面积
    547.6
    485.1
    ﹣532.6
    ﹣390.3
    ﹣109.8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休闲绿道的配套,体现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