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专题: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名称的由来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34339/0-17072054658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专题: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名称的由来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5334339/0-1707205465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专题: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名称的由来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专题: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名称的由来,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沿用古代已有名称,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2近代
为了改变现状,化学家们行动起来了。1782年法国化学家莫尔沃发表了一篇论述统一化学命名法的论文,此文得到拉瓦锡等化学家的支持。拉瓦锡将莫尔沃及其他化学家的想法写成《化学命名法》,于1787年出版。书中指出:每种物质必须有一个固定名称,单质的名称必须尽可能表达出它们的特征,化合物的名称必须根据所含的元素表示出它们的组成,酸和碱用它们所含的元素命名,盐类用构成它们的酸和碱命名等等。1808年,提出原子理论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设计了一整套符号(图3),他认为简单原子都是球形的,所以他的元素符号都是圆圈加上各种线、点和字母,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但这些符号并不好记。
03现代
现代形式的元素符号是瑞典化学家贝采尼乌斯在1813年提出的。他建议用拉丁字母做符号,每个符号由该种元素拉丁文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的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以示区别。
符号与名称相关连,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方便记忆又便于交流。但提议开始未被化学界接受,因为当时没有找到一个确定化合物中原子组成比的合理方法,原子量的测定处于混乱状态,化学符号的应用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处于更混乱的状态。
直到1860年9月3-5日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化学式、原子量和元素符号等议题。从此,贝采尼乌斯的化学符号系统才逐渐被各国化学家接受,世界通用的化学元素符号的制定规则正式诞生。
而作为化学元素的拉丁文名称在命名时也是具有一定含义的,或是纪念发现的地点、或是纪念发现者的祖国,或是纪念科学家,或是借用星宿名和神名,或是为了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
如:镁——拉丁文意为“美格里西亚”(希腊城市);钔——拉丁文意为“门捷列夫”;钒——拉丁文意为“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北方女神);碲——拉丁文意为“地球”;金——拉丁文意为“灿烂”等等。
02元素中文名称的由来
世界通用的化学元素符号系统诞生了,但是每个符号对应的中文名称,还需要我们中国人来解决。
1868年徐寿创译了中文的化学元素符号,他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专门设立了翻译馆,徐寿聚集一批西方学者和略懂西学的人才,年复一年,共同努力,克服语言障碍,翻译了数百种科技书籍。
翻译化学著作时,几乎所有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文字,这是当时他译书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慎重考虑之后,采用的方法是:1、沿用古代已有名称,如:金、银、铜、铁等。2、采用西方第一个音节来造新汉字的原则,绝大多数的金属元素名称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如钠、钾、镁、锌、钙等,这种命名原则沿用至今。
化学学习者会发现,通过汉字的偏旁部首就能区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气体通常是“气”字头,液体通常有“氵”旁;读音通常是读半边,不认识这个字也能读出来。这就是先辈徐寿翻译中文化学元素符号的巧妙之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期中阶段性专题复习--元素符号意义,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正确的是,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请回答下列问题,用所学知识填空,填空,请用化学用语填空,请用化学符号填空,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03 自然界中的水(练透),文件包含专题03自然界中的水讲通练透-教师版docx、专题03自然界中的水讲通练透-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一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03 自然界中的水(讲通),共12页。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