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5分)聪明的古人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计时方式,下列( )不是古代的计时方式。
A.一盏茶的时间B.日晷
C.机械表
2.(1.5分)哺乳动物是一种需要靠母体哺乳长大的动物。下列属于生活在北极的哺乳动物是( )
A.企鹅B.北极熊C.袋鼠
3.(1.5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下面关于鸟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鹅会游泳,它不属于鸟类
B.长有翅膀且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
C.蝙蝠会飞但不属于鸟类
4.(1.5分)馒头是北方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在蒸馒头时加入酵母菌,面团就会“长大”。原因是( )
A.产生热量,面团热胀冷缩就“长大”了
B.酵母菌使面粉变多了
C.酵母菌将面团中的一部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机构
5.(1.5分)在探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中,把烧瓶内部的水染成红色的原因是( )
A.红色的水便于观察
B.红色的水更容易热胀冷缩
C.红色的水不容易渗漏
6.(1.5分)技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下面属于通信技术产品的是( )
A.北京大兴国际机场B.港珠澳大桥
C.手机
7.(1.5分)拧的太紧的瓶盖不好打开,只要( ),瓶盖就容易拧开了。
A.放入热水中B.放入冷水中
C.静止一会儿
8.(1.5分)一天当中最高温度通常出现在( )
A.中午11时B.下午14时C.中午12时
9.(1.5分)在海边,白天的风是从_____吹向_____。( )
A.陆地、海洋B.海洋、陆地C.海洋、海洋
10.(1.5分)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保护珍稀动物势在必行,下面( )
A.保护环境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健全法律法规
11.(1.5分)下面( )不是发酵食品。
A.牛奶B.红茶C.酸奶
12.(1.5分)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下面( )不属于降水。
A.雾霾B.雪C.冰雹
13.(1.5分)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胀冷缩程度最明显。
A.液体B.气体C.固体
14.(1.5分)科学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A组同学们用自制的风向标去操场上观测风向。此时发现风向标指向南,说明此时刮( )
A.南B.北C.东
15.(1.5分)洗过后的湿衣服挂在阳台上会慢慢变干,是因为衣服中的水“跑”到( )去了。
A.地上B.河里C.空气中
16.(1.5分)水温计是用来测量水的温度的仪器,在读数时眼睛应与液柱顶端( )
A.低于液柱B.高于液柱C.相平
17.(1.5分)自行车的刹车片系统的制动部分的工作原理是( )
A.减小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
C.增大弹力
18.(1.5分)把一瓶未开封的水放到冰箱里冷冻后,会发现水的体积( )
A.不变B.变大C.变小
19.(1.5分)冬季流感高发期,口罩成了我们的必需品之一。小明发现戴着口罩时,眼镜片上很容易起“雾”( )现象。
A.水蒸气遇冷凝结B.水蒸气受热凝结
C.水蒸气受热蒸发
20.(1.5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玩意在游动,就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原因是( )
A.飞行员反应敏捷
B.飞行员手劲比较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二、实验探究(每空4分,共20分)
21.(20分)科学课上同学们正在探究“如何让水蒸发得更快”。
第一组的同学将两块布放入水中,取出后拧干(两块布的干湿程度一样)。然后将两块布展开,另一块自然放置。观察到 先干。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第二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杯等量且温度相同的水,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另一杯不加热。实验发现被加热的水蒸发的更快 有关。
第三组的同学准备两块干湿程度相同的布,一块布展开放,一块布折叠放, 先干。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跟 有关。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四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5分)聪明的古人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计时方式,下列( )不是古代的计时方式。
A.一盏茶的时间B.日晷
C.机械表
【分析】计时仪器有太阳钟和机械钟两类。太阳钟是以太阳的投影和方位来计时,分别以土圭、圭表、日晷为代表。由于地球轨道偏心率以及地球倾角的影响,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是不一致的,机械钟应运而生,代表有水钟、香篆钟、沙漏。
【解答】A.古代缺少精确的计时工具,很多普通家庭没有计时工具、“一袋烟的功夫”,故A不符合题意;
B.我国古代,人们发明了日晷、圭表等等计时工具;
C.机械表是现代人发明的计时工具,古代没有机械表。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计时仪器,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1.5分)哺乳动物是一种需要靠母体哺乳长大的动物。下列属于生活在北极的哺乳动物是( )
A.企鹅B.北极熊C.袋鼠
【分析】像猫、兔这样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
【解答】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北极熊;企鹅不属于哺乳动物。北极熊属于生活在北极的哺乳动物。
故选:B。
【点评】了解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1.5分)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下面关于鸟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企鹅会游泳,它不属于鸟类
B.长有翅膀且会飞的动物都是鸟类
C.蝙蝠会飞但不属于鸟类
【分析】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鸡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解答】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企鹅会游泳,属于鸟类,不具有鸟类动物的特征;长有翅膀且会飞的动物不一定都是鸟类、蝴蝶长有翅膀且会飞,属于昆虫。
故选:C。
【点评】了解鸟类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1.5分)馒头是北方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在蒸馒头时加入酵母菌,面团就会“长大”。原因是( )
A.产生热量,面团热胀冷缩就“长大”了
B.酵母菌使面粉变多了
C.酵母菌将面团中的一部分糖发酵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机构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能繁殖等,使面团形成膨大、蜂窝状的机构。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特征,运用所学,准确作答。
5.(1.5分)在探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中,把烧瓶内部的水染成红色的原因是( )
A.红色的水便于观察
B.红色的水更容易热胀冷缩
C.红色的水不容易渗漏
【分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解答】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在探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中,红色的水便于观察。
故选:A。
【点评】了解在探究“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中,把烧瓶内部的水染成红色的原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1.5分)技术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下面属于通信技术产品的是( )
A.北京大兴国际机场B.港珠澳大桥
C.手机
【分析】科技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古今中外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解答】现代通信发展日新月异,通信领域中的新技术、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手机。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是交通技术产品。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技术产品,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7.(1.5分)拧的太紧的瓶盖不好打开,只要( ),瓶盖就容易拧开了。
A.放入热水中B.放入冷水中
C.静止一会儿
【分析】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热胀冷缩”。
【解答】一般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只要把瓶盖部分放入热水中,瓶盖就容易拧开了。
故选:A。
【点评】了解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1.5分)一天当中最高温度通常出现在( )
A.中午11时B.下午14时C.中午12时
【分析】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测量的温度数据不同,一般在午后2点左右气温最高,而不是在12点。一天中,早晚温度较低,午后温度较高。
【解答】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日出之后气温升高,之后气温下降。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9.(1.5分)在海边,白天的风是从_____吹向_____。( )
A.陆地、海洋B.海洋、陆地C.海洋、海洋
【分析】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的地方温度高,有的地方温度低。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补充过来,空气不停地流动,就形成了风。
【解答】根据海陆风形成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产生空气流动。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故选:B。
【点评】正确理解掌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风的形成原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0.(1.5分)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濒危动物种类较多的国家。保护珍稀动物势在必行,下面( )
A.保护环境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健全法律法规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植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
【解答】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珍稀动物、植物,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建立濒危物种的种子库(植物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健全法律法规。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珍稀动物,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1.(1.5分)下面( )不是发酵食品。
A.牛奶B.红茶C.酸奶
【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解答】发酵食品是指人们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利用植物的发酵作用可以制作各种发酵食品,常见的发酵食品有泡菜、馒头、豆腐乳、食醋,牛奶不是发酵食品。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发酵食品,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
12.(1.5分)降水是指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的水。下面( )不属于降水。
A.雾霾B.雪C.冰雹
【分析】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降水有许多种形式,除降雨、降雪外,有时还会降冰雹。
【解答】降水是大气中落到地面的固体或液体形式的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除雨和雪外、冻雨,雾霾不属于降水。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降水,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3.(1.5分)气体、液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热胀冷缩程度最明显。
A.液体B.气体C.固体
【分析】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
【解答】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最明显,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最不明显。
故选:B。
【点评】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1.5分)科学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A组同学们用自制的风向标去操场上观测风向。此时发现风向标指向南,说明此时刮( )
A.南B.北C.东
【分析】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
【解答】风向是指风吹过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科学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此时发现风向标指向南。
故选:A。
【点评】了解判断风向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1.5分)洗过后的湿衣服挂在阳台上会慢慢变干,是因为衣服中的水“跑”到( )去了。
A.地上B.河里C.空气中
【分析】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解答】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洗过后的湿衣服挂在阳台上会慢慢变干,水“跑”到空气中去了。
故选:C。
【点评】了解水的蒸发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1.5分)水温计是用来测量水的温度的仪器,在读数时眼睛应与液柱顶端( )
A.低于液柱B.高于液柱C.相平
【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
【解答】水温计是用来测量水的温度的仪器。水温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水温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用水温计测水温时,不能接触水银部分。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和温度计,在此基础上分析作答。
17.(1.5分)自行车的刹车片系统的制动部分的工作原理是( )
A.减小摩擦力B.增大摩擦力
C.增大弹力
【分析】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大小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解答】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自行车刹车系统的制动部分在刹车时,从而增大摩擦力使自行车停下来。
故选:B。
【点评】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1.5分)把一瓶未开封的水放到冰箱里冷冻后,会发现水的体积( )
A.不变B.变大C.变小
【分析】水结冰后,体积增大。
【解答】水结冰后,体积增大,水由液体变成固体。
故选:B。
【点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1.5分)冬季流感高发期,口罩成了我们的必需品之一。小明发现戴着口罩时,眼镜片上很容易起“雾”( )现象。
A.水蒸气遇冷凝结B.水蒸气受热凝结
C.水蒸气受热蒸发
【分析】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如果把水加热至摄氏一百度,水便会沸腾,迅速变成水蒸气了。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小水滴。
【解答】冬天,小明发现戴着口罩时,这是因为呼吸时,形成大量的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水的形态变化,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20.(1.5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个小玩意在游动,就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原因是( )
A.飞行员反应敏捷
B.飞行员手劲比较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
【分析】根据当两个运动的物体相对静止时,这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应该相同,这样它们之间的位置才能不发生变化来分析此题。
【解答】子弹在飞行员身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若不是子弹与飞行员速度相近,飞行员反应再敏捷,也难以抓到高速飞行的子弹。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注意两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保持相对静止,这两个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都相同。
二、实验探究(每空4分,共20分)
21.(20分)科学课上同学们正在探究“如何让水蒸发得更快”。
第一组的同学将两块布放入水中,取出后拧干(两块布的干湿程度一样)。然后将两块布展开,另一块自然放置。观察到 放在小风扇下吹的 先干。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与 空气流动 有关。
第二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杯等量且温度相同的水,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另一杯不加热。实验发现被加热的水蒸发的更快 温度 有关。
第三组的同学准备两块干湿程度相同的布,一块布展开放,一块布折叠放, 展开放的 先干。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跟 蒸发面积 有关。
【分析】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
【解答】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水蒸发得越快。
第一组的同学将两块布放入水中,取出后拧干(两块布的干湿程度一样),其中一块布放在小风扇下吹。实验中空气流动的快慢不同。实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有关。
第二组的同学准备了两杯等量且温度相同的水,一杯水用酒精灯加热。实验中温度不同,说明水蒸发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第三组的同学准备两块干湿程度相同的布,一块布展开放,实验中蒸发面积的大小不同展开放的先干。
故答案为:放在小风扇下吹的;空气流动;展开放的。
【点评】了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4/1/23 9:34:34;用户:马文丽;邮箱:17854331063;学号:4330164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市市北区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