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松陵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松陵一中学化学九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下 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
B.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采用涂油的方法
C.缺钙可能会导致骨骼畸形,需要经常补充金属钙
D.为了提高金属铜的硬度,可加入锌制成黄铜合金
2.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同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
B.C.D.
4.如图所示,在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放入KNO3充分溶解,则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均为饱和溶液B.乙升温至t2℃,溶液质量增加
C.甲、乙、丙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D.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0%
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6.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90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
D.丙一定是催化剂
7.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下列做法与环境保护相违背的是
A.大力倡导植树造林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
D.工厂直接排放有害废气
8.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9.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碘B.面粉C.植物油D.高锰酸钾
10.下 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验满氧气B.液体加热C.量取9.5mL水D.点燃酒精灯
11.2019年11月7日下午,定西市消防支队在龙湾半岛广场举行消防宣传活动。生活中我们也要了解一些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防止危险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晚上在家中闻到煤气泄漏的味道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B.在加油站内玩手机
C.蜂窝煤的煤粉加工车间应紧闭门窗并少开通风设备,防止粉尘污染空气
D.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2.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3.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
A.AB.BC.CD.D
14.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15.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相同质量的铝片和锌粉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C.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片
D.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
(2)B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17.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②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通入,验满的方法是_____;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后发现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一条即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_____
A ①⑦③②⑤④⑥ 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 D ⑦③①②④⑥⑤
(4)常温下,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已知在常温下,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择_____来收集二氧化碳。
(5)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完成有关问题:
(1)写出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装置有一处不足之处是_____;
(2)用装置F收集一瓶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填“a”或“b”)处;
(3)将装置G倾斜使两种药品混合,即可制得气体。下列制取气体的方法可选用装置G的是______;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
C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实验装置组合为______(填序号);
A A和D B A和E C B和E D A和F
(5)如图H所示,由“①处的白磷不燃烧、②处的白磷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6)I图是铁生锈条件的探究,一周后试管①、②中铁钉无明显变化,说明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19.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碳的氧化物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性质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若要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________。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认识物质的制法
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达到_________目的(即该实验装置优点)(如图2所示)。若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8分)取CaCl2和CaCO3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滴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混合物中CaCO3的质量。
21.(8分)小明同学为了测定某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g该溶液与烧杯中,然后将400g澄清石灰水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沉淀的质量与每次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请计算:(1)表中m的值为______。
(2)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2.(9分)为测定经历湿法炼铜后所得固体混合物中铜元素的含量并提纯铜,进行实验如下: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A烧杯中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 (X)的比例式为_____;
(3)所得固体混合物中铜、铁元素质量的最简比为_____;
(4)用16%的硫酸铜溶液配制上述实验中所用的硫酸铜溶液,需加水的体积为_____mL;
(5)将D中滤液蒸发7.2g水,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6)冶炼60t上述所得固体混合物中的铁,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的质量为_____。
23.(10分)水和水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
(1)某自来水厂生产的主要步骤为:河水→A(明矾)→B(沉淀)→C(过滤)→D(加一氯胺)→净水。这一过程中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一氯胺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一种消毒剂,请你写出一氯胺的分子式NH2C1所表示的意义。
宏观: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微观:①_________,②_______。
(2)分离混合物,首先要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是分离___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蒸馏是分离________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
(3)如图是水发生两种变化的微观图示。
①甲、乙两种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甲”或“乙”)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______。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能量。
②图中的化学变化是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C
2、B
3、B
4、C
5、C
6、C
7、D
8、C
9、D
10、B
11、D
12、A
13、A
14、D
15、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17、酒精灯 集气瓶 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A a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b导管口,木条复燃,则满 集气瓶没装满水(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B CaCO3+2HCl=CaCl2+H2O+CO2↑ B或C D或G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18、锥形瓶 A 试管内导管口处未放一团棉花 b AC BD 与O2(或空气)接触 O2、水蒸气(或O2、H2O)
19、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提起棉芯(答案合理即可) 随时控制反应发生与停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10g
21、(1)0.8;(2)10.6%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2、Fe+CuSO4=FeSO4+Cu 8:7 60 10% 428.57t
23、促进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表示一氯胺这种物质 表示一氯胺是由氮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 表示1个一氯胺分子 表示1个一氯胺分子由1个氮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 颗粒大小 沸点 乙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吸收
温度(℃)
t1
t2
KNO3的溶解度(g/100g水)
60
90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质量/g
12
x
10
0
A
B
C
D
X
氧化物
纯净物
分解反应
化石燃料
Y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反应
天然气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4
m
1.0
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州市工业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提出,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振华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葛江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做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