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
A.①>②B.②>③C.①=③D.无法比较
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东北航向是②区向③区的最近航线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一个整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不连续也不规则B.②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
C.③圈层由所有生物组成D.④圈层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物质进入②圈层主要依靠水汽输送
B.②圈层通过光合作用为③圈层提供氧气等气体
C.③圈层有机物进入④圈层依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④圈层的矿物质进入①圈层的主要过程是风化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
6.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D.持续不断侵蚀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曲线表示( )
A.臭氧层的高度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8.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D.甲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从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每年初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下图为我国初雷平均月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积雨云、电闪雷鸣等天气现象发生时往往( )
A.大气结构稳定B.导致大气电离
C.对流上升作用强D.逆温现象显著
10.新疆东部和甘肃西北部地区初雷日最晚,主要原因为( )
A.水分缺乏,云量少B.气温高,温差大
C.雨季长,湿度大D.对流旺盛
2022年6月13日,山东烟台市海面上出现罕见的“滚轴云”(下图),并持续十几分钟。“滚轴云”是低空凝结的云在两股相向运动的气团影响下开始滚动,形成看似稳定但云团内部高速转动的云轴,它的出现可作为天气突变的前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滚轴云”形成时,两股相向运动的气团特点分别是( )
A.冷气团快速爬升 暖气团快速下沉B.冷气团缓慢爬升 暖气团缓慢下沉
C.冷气团缓慢下沉 暖气团缓慢爬升D.冷气团快速下沉 暖气团快速爬升
12.“滚轴云”出现后,预示烟台即将出现的天气是( )
A.狂风暴雨B.阴雨连绵C.风和日丽D.大风扬尘
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中水汽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I=P+E-WB.R2=I+R1-O
C.O=I+R2-ED.W=I+E-P
14.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
②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
③本地区蒸发量增加
④水循环速度加快
⑤水汽含量减少
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④
2021年8月23日,云南元江县气象局发出全县强降水天气预警,当地政府及时做好防灾减灾部署,使元江县风险隐患区域182人免受泥石流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实时监测本次泥石流受灾范围,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GIS)B.遥感(RS)
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16.与本次元江县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强的是( )
A.降水强度较大B.岩层结构复杂C.土壤质地疏松D.植被覆盖率高
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B.空间分布总体稠密
C.大多分布在距河7~10km范围内D.距河2km内人口最多
18.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有( )
①水能资源分布
②矿产资源分布
③地形地势状况
④取水便利程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冬小麦在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示意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土壤
20.与M地相比,N地冬小麦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热量充足B.光照充足C.降水丰富D.土壤肥沃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此时P点为正午且太阳高度为0°。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和全球新的一天所占的时间分别为( )
A.冬季 18小时B.夏季 16小时
C.冬季 6小时D.夏季 6小时
22.此时北京时间为( )
A.6时B.10时C.14时D.18时
23.当印度洋某海域上升流(洋流)如下图所示时。读图完成下题。
有关甲海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上升流是向岸风影响形成的B.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
C.此时洋流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D.该地为寒暖流交汇处,形成大渔场
24.下图中曲线示意南半球某区域某季节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分布。完成下题。
若此图示意该区域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里( )
A.我国华北冬小麦迅速返青B.地中海沿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C.加拿大枫林大道层林尽染D.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
26.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植被垂直带谱示意图,山顶上分布着同纬度规模罕见的山地草甸带。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山顶山地草甸带的分布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8.与西坡相比,东坡常绿阔叶林带的上界海拔更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充足B.土壤肥沃C.地势平缓D.人为保护
下图为某区域的典型剖面示意图,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山坡多生长森林,谷地中草甸广泛发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奠定该区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是( )
A.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C.构造运动D.风沙作用
30.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植被变化趋势为( )
A.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上升
B.与地带性植被差异缩小,草甸比例下降
C.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上升
D.与地带性植被差异扩大,草甸比例下降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的发生除满足丰富的水汽、极不稳定大气和强烈的抬升等条件外,还与地表下垫面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雷暴天气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其准确预报是一大难题。海南岛雷暴天气发生极为频繁,夏季的白天多发,但三亚市全年白天雷暴只占38%。下图为海南岛等高线地形图。
(1)从大气运动角度分析海南岛雷暴多发的原因。
(2)从大气运动角度推测三亚市夜间雷暴多发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3)说明雷暴天气难预报的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鄂西南地区是巴楚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目前“宜荆荆恩”(宜昌、荆门、荆州、恩施)四地正着力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宜昌和恩施加强合作,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以促进茶产业健康、科学、生态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宜荆荆恩”城市群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知名茶品牌“恩施玉露”采用传统蒸青技艺,历经十一代人的传承和创新,以其形似松针的外形,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三绿”特征而闻名。然而,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是分散经营的,无力打造自主品牌。
(1)简述宜昌与恩施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业无力打造自主品牌的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宜昌、恩施打造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的地理意义。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纬度相同,面积相等;②区域纬度低于③区域,因此面积比③区域大。故选B。
2.答案:B
解析: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故纬度更高的③区域平均海平面距地心距离稍短;相对方向要用劣弧定向法,经度相隔不能超过180°,故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故③区域位于西半球;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应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故选B。
3.答案:B
解析:依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①圈层为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圈层为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③圈层为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④圈层为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最大的圈层是大气圈。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圈层为水圈,②圈层为大气圈,③圈层为生物圈;④圈层为岩石圈。故选C。
5.答案:D
解析:对比原始河床纵剖面可知,现状河床纵剖面总体海拔高,具有相对淤积的特征,对比横纵坐标数值,可判断当地地势较陡,易发生滑坡、泥石流,造成河流的堵塞,形成阶梯状河床;由图可以看出该河段并不是很长,不会出现明显地质构造的差异;河流的阶段性下切会形成河流阶地,分布于河谷的谷坡之上,而从图中的河床纵剖面形态,无法得出河谷谷坡状况。故选D。
6.答案:A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第Ⅱ段的河床位于该河段的下游,地势起伏较小,泥沙沉积作用显著;且纵剖面①②③河床不断抬升,应该是泥沙逐渐沉积的结果,故该段河床淤积大于侵蚀。故选A。
7.答案:B
解析:由纵坐标可读出该曲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在8-18千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分布高度,B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海拔高度为22-27km,A错误;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升高,图示信息没有体现,因此CD错误。故选B。
8.答案:B
解析:同一纬度,甲位于对流层,乙处位于平流层底部,离直接热源较远,所以乙处气温低于甲处,A错误;地面是对流层的热量和水汽来源,海拔越低水汽和热量越充足,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B正确;甲在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乙在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C错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因此甲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
9.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所以雷电和积雨云发生时,大气对流作用显著,空气快速上升,大气结构稳定、逆温现象不易产生对流,不会产生积雨云、电闪雷鸣,故选C。
10.答案:A
解析:新疆和甘肃初雷日期迟,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不易成云,A对。新疆地区纬度高,气温回升较南部地区晚,初雷晚,B错。新疆降水少,湿度小,C错。对流旺盛容易产生雷电,D错。故选A。
11.答案:D
解析:结合锋面等相关知识可知,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向暖气团下部运动,所以冷气团下沉,暖气团爬升,A、B错。结合“滚轴云”形成可知,“滚轴云”看似稳定但云团内部高速转动,“滚轴云”的出现可作为天气突变的前兆,所以气团运动速度快,应表现为冷气团快速下沉、暖气团快速爬升,C错,D正确。故选D。
12.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冷气团快速下沉,暖气团快速爬升,暖湿气流迅速被抬升,水汽凝结,加之小范围内冷暖气团气压差异大,风力强劲,会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故选A。
13.答案:B
解析:据图示信息,该区域地表水体来自区域外水汽输入(Ⅰ)和流入该区域的径流(R1)。该区域的水体支出主要是流出该区域的径流(R2)和从该区域输出的水汽(O),根据收支平衡原理可知,R2+O=Ⅰ+R1,即R2=I+R1-O,B对。
14.答案:D
解析:外来水汽输送增加,会加大该地降水的概率,①对;流出本地区的径流量增加,会使该地的水体支出增加,不利于该地的降水增多,②错;该地蒸发量增加,会导致该地大气湿度增大,降水概率增大,③对;水循环速度加快,会导致水汽输送的速度加快,水汽含量增多,降水概率增大,④对;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⑤错。故选D。
15.答案:B
解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用来定位的,C、D错误;实时监测本次泥石流受灾范围,主要运用遥感技术(RS),获取实时的影像资料,B正确;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侧重分析,A错误,所以选B。
16.答案:A
解析: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陡峻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和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等3个条件。降水强度较大,关联性强,A正确;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岩层结构复杂,土壤质地疏松与泥石流形成的关联性很小,B、C错误,所以选A。
17.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B错;图中显示,距河1~2km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距河7—10km内人口密度小且变化小,说明该距离内人口分布少,C错D对,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A错;根据图示,人口主要分布在距离河谷较近的河谷低地附近,该处并不一定有矿产资源,说明矿产资源并非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海拔较低处较为温暖且低地建设比较便利,这反映地形是该流域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据此分析③④对,故选B。
19.答案:C
解析:结合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地区为非洲南部,图中M、N两地纬度一致,但两地沿岸分别有暖流和寒流经过,使得M处热量条件更好,则冬小麦生育期较短;由图中高度表可知M、N两地地形差别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处大气环流情况大致相同,而土壤是否存在较大差异无法获知。故选:C。
20.答案:B
解析:结合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示地区为非洲南部,图中M、N两地纬度一致,但两地沿岸分别有暖流和寒流经过,受暖流增温增湿影响,M处水热条件更好;受寒流降温减湿影响,N地降水较少,光照条件更好。故选:B。
21.答案:A
解析: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P点大致位于北极圈附近,此时P点为正午且太阳高度为0°,说明P点刚好出现极夜现象,P点所在纬线及其以北的范围为极夜的范围,因此可以判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日期在12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冬季;因为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P点所在经线与180°经线夹角为90°,且经度向东增大,故判断P点经度为90°E,因为P点处于正午,所以P点地方时为12时,与P点所在经线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为90°W,其地方时为0时;地方时为0时所在的经线和180°经线把全球划分两个日期——今天和昨天,过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向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据此分析,此时全球新的一天范围是90°W向东至180°,约占全球的3/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即约有18小时处于新的一天,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22.答案:C
解析:经度每间隔15°,时间相差1小时,且东边地点时刻早,西边地点时刻晚,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此时P点地方时为12点,且P点经度为90°E,所以北京时间比P点地方时早2小时,即14点,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3.答案:B
解析:此时,东南信风带移动北移至赤道,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北半球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为西南风。对于甲海域,此时吹拂离岸风,引起深部海水上涌,形成上升补偿流,A错误;冬季受到东北信风的控制,吹向岸风,上升补偿流减弱或消失,海洋捕捞业减产,与夏季截然相反,该地海洋捕捞业产量季节差异大,B正确;上升补偿流带来的冷水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C错误;上升补偿流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最终形成大渔场,该地区不是寒暖流交汇处,D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最大之处大约位于35°S,说明此时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因此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我国华北冬小麦迅速返青是在春季,与题意不符,A错误;地中海沿岸冬季处于雨季,森林火险等级较低,B错误;加拿大枫林大道层林尽染是在秋季,与题意不符,C错误;冬季北印度洋的洋流受东北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D正确。故选D。
25.答案:D
解析: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由此判断该界线划分的依据是海拔较高的山脉。故选D项。
26.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存在高校园区,说明该区域有多所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附近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临近飞机场,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电子工业。故选C项。
27.答案:D
解析:注意山地草甸带之下是温性针叶林带,如果按照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一般分布自针叶林再向上水热条件下降应出现的是高山灌丛带或高山灌木林带,由高山灌丛带再向上水热条件递减才是山地草甸带,但本题中的该山有针叶林带向较高海拔直接是山地草甸带,跳过了高山灌丛带,不符合垂直地带分异规律,体现的是地方性分异规律,B错误,D正确;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草甸带不能体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A错误;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带性植被应以森林为主,不应是草甸,不符合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错误。故选D。
28.答案:A
解析:与西坡相比,东坡常绿阔叶林带的上界海拔更高的主要原因是东坡为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降水丰富,水热充足,常绿阔叶林带的分布范围更广,所以常绿阔叶林带的上界海拔更高,A正确;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土壤浅薄,并不肥沃,BC错误;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常绿阔叶林之下是人工植被,说明该山地的自然植被人为保护并不充分,D错误。故选A。
29.答案:C
解析:该区域的基本地貌表现为地壳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故C正确;图中并没有显示冰川作用的痕迹,A错误;流水作用形成山谷中的沉积物,但不是地貌的主要方面,B错误;图中植被较为茂密,风沙作用比较微弱,D错误。故选C。
30.答案:B
解析:由材料“该区域的山坡受流水侵蚀,谷地持续接受沉积”可知,如果地质构造稳定、气候无明显变化,谷地地区沉积物不断增厚,地势抬升,由上题分析可知,地下水水位将会不断下降,土壤水分减少,谷地植被与当地地带性植被差异将会不断缩小,非地带性植被草甸比例下降,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1.答案:(1)位于热带,太阳辐射强,全年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受热带低压(台风)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海岸线漫长,中小尺度海陆风与大范围季风环流叠加,大气运动复杂多变。
(2)夏季。三亚位于山地丘陵南部的海岸线上,夏季夜间山风与陆风叠加形成的干凉的偏北风,与海洋上大范围的湿热夏季风(偏南风)相遇,易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的发生。
(3)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发生的空间尺度较小、影响范围小;影响因素多,突发性强。
解析:(1)由材料可知,雷暴是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海南岛雷暴多发,说明海南岛多强对流天气,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太阳辐射强,太阳高度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全年气温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根据所学可知,海南岛位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移动路径上,极易受台风影响,时间长、范围广;海南岛四周临海,海陆风与季风环流叠加,大气运动状况复杂多变,雷暴天气发生极为频繁。
(2)海南岛四周临海,夜间三亚吹陆风,方向为偏北风:海南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部沿海,夜晚吹山风,方向也是偏北风;夜间山风与陆风叠加形成的偏北风,性质干凉;三亚沿海海洋上有湿热的夏季风,风向为偏南风;偏北风与偏南风相遇,极易形成上升气流,有利于雷暴的发生。
(3)由材料可知,雷暴为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发展迅速,持续时间短,影响范围小,难以准确预报;雷暴的发生除满足丰富的水汽、极不稳定大气和强烈的抬升等条件外,还与地表下垫面的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发生的状况条件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多,难以准确预报。
32.答案:(1)都位于鄂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相邻;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产业基础较好。
(2)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缺乏传统技艺传承人;资金缺乏,难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无法打造自主品牌。
(3)有利于规模化生产,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提高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提高品牌竞争力;有利于扩大茶叶市场,提高茶产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茶农收入;有利于促进两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加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两地环境保护,以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1)读图可知,宜昌和恩施两地地理位置邻近;且当地正着力打造“一小时”生活圈,说明交通等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有利于恩施与宜昌之间进行产业合作交流;两地合作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有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鄂西南地区是巴楚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茶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较好。
(2)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不易形成规模效应;当地知名茶品牌“恩施玉露”采用传统蒸青技艺,历经十一代人的传承和创新,当地的蒸青技艺传承人较少;恩施相当一部分茶企业无力打造自主品牌,说明其发展缺乏资金,缺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3)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等方面来分析。
33.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解析:(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均比较水分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
(2)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物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