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十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团体格局”是不同的。在团体格局里个人间的联系靠着一个共同的架子;先有了这架子,每个人结上这架子,而互相发生关联。在他们,“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是在一个安居的乡土社会,人们并不显著地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中,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我们如果要了解西洋的“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宗教的虔诚和信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团体的象征。在这样的神的观念下,派生出两个重要观念:一是每个个人在神前的平等;一是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与此相反,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已复礼”,“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从已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社会范围是从“己”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孔子曾总结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在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孝、悌、忠、信都是私人关系中的道德要素。但是孔子却常常提到“仁”字,一方面他一再地要给仁字明白的解释,而另一方面却又屡次对这种道德要素“欲说还止”。每当他积极地想要说明仁字是什么时,他却又退到了“克已复礼为仁”“恭宽信敏惠”这一套私人间的道德要素了。孔子的困难是在“团体”组合并不坚强的中国乡土社会中并不容易具体地指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团体”缺乏,“天下归仁”就是一个无法清晰解释的观念。以私人关系维系的社会形态中,仁这个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一切私人关系中道德要素的共相。所以凡是要具体说明时,还得回到“孝悌忠信”那一类的道德要素。
    不但在我们传统道德系统中没有一个像基督教里那样不分差序的爱的观念,而且我们也很不容易找到个人对于团体的道德要素。在西方团体格局的社会中,公务、履行义务,是一更多优质资源可进入 个清楚明白的行为规范,而这在中国传统中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有时把“忠”字抬出来放在这位置上,但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忠君并不是个人与团体的道德要素,而依旧是对君王私人间的关系。团体道德的缺乏,在公私的冲突里更看得清楚,就是负有政治责任的君王,也得先完成他私人间的道德。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要素,因之,传统的道德里不能另找出一个笼罩性的道德观念来,所有的价值标准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了。传统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维系着私人的道德》,有删改)
    材料二: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节选自司徒伟智《“圈子情结”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团体”是现代西洋社会生活的前提,而在一个乡土社会,人们并不需要一个经常的和广被的团体。
    B.孔子多次提及“仁”却难以说明“仁”的普遍性含义,是因为传统的差序格局中缺乏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
    C.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忠”,既指对朋友忠信,又指忠君,虽然也包含私人间的关系,但最接近公共的道德观念。
    D.现代社会是个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打下血缘宗族出身印记的“圈子情结”或许是现代社会的阻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比较了西方社会结构和中国社会结构的不同。
    B.材料一引用孔子的“孝悌忠信”,论证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下的道德体系。
    C.材料二采用斯隆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
    D.材料二表明,“圈子情结”在陌生人社会中虽难有立足之地却依然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差序格局”的概念的是( )(3分)
    A.《故乡》中“我”和玩伴闰土渐行渐远。
    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在我国有随礼的习惯,礼金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随礼的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
    D.在西方英、美等国家,家庭所包含的对象只能有丈夫、妻子以及他们之间未成年的孩子。
    4.请简述材料一在论证上的特征。(4分)
    5.美国警察马修·巴格威尔曾接到举报自己兄弟的电话,经核实后,他秉公逮捕了作为犯罪嫌疑人的兄弟。请结合材料内容,从团体格局和差序格局两种道德观念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发生黑丝(书选)
    冯至
    大历四年的冬天,寒流侵袭潭州,大雪下得家家灶冷,户户衣单。杜甫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旁,已四个多月了。
    左右邻船,都是捕鱼人。相处熟了,大家无话不谈。谈来谈去,总要谈到渔税上来。天寒水浅,渔网常常冻得撒不开,可官家的渔税总是有增无已。听着渔夫们的抱怨,杜甫暗自思忖,十几年来,自己东奔西走,总看见农民身上背着一辈子交不清的赋税;想不到这里的人也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回想今年初入潭州时,但见田园荒芜,柴扉空闭,农具仍在,农民却逃亡得无影无踪。他明白如今渔民走投无路,像农民一样逃亡在外,另谋出路的日子恐怕也快到了。
    渔夫们说完自己的苦楚,看见杜甫的生活比他们更可怜:虽然没有租税负担,却是老病缠身,衣食无着;十六岁的儿子宗武饿得满脸苍白,每天还要用很多的时间读什么《文选》。渔夫们觉得这一家人漂流在外,无亲无友,总要有点打算才好。
    后来渔夫们想出个办法,带着宗武到远方药市上置办一点新药材,逢到市集,让杜甫跟着去鱼市卖药,他们把鱼市上最优越的摊位给杜甫;感觉杜甫疲倦时,就叫宗武跟着去。这样杜甫家里不只有钱买米了,间或还能置办一点酒肉。
    一天,宗武又和渔夫们一起到鱼市上去了。阳光照耀着水上的波纹,江上的船只轻轻地摇来摇去。杜甫靠着长年随身的乌皮几,不由想起许多——
    自己一生饱经忧患,用尽心血,写了两千多首诗,描述了民间的痛苦、时代的艰虞和山川的秀丽;而乾坤莽莽,如今漂泊无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自中年以后,衣食成了问题,谁像这些渔夫那样关心过自己?想不到几个萍水相逢的渔夫,对自己这样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让人感到无限温暖。
    正想着,宗武提着药袋回来了,后边跟着一个客人。
    客人姓苏名涣,是潭州刺史崔瓘幕府里的从事。杜甫以前仿佛听人提到过他。州府里说他是个出没无常的强盗,田野间说他是个杀富济贫的侠士。不久又中了广德二年的进士,充任侍御使。后来,也就很少听人提到了。今天他出现在杜甫面前,杜甫感到无限惊奇。
    苏涣却一见如故,没有丝毫避忌。这时江上风和日暖,像大地将要回春。客人说,过去在巴州的故乡,就仰慕杜甫的大名。最近在崔刺史幕府里的书案上读到《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的名篇,真感到不同凡响,能够与作者生逢同时,是一件大快事。最近潭州居民互相传告,鱼市上有位卖药的叫做杜甫,所以特来拜见。“你老人家可就是这些诗的作者?”说到这里,苏涣的语调转为低沉,杜甫的心里也勾起一缕凄凉的情绪。
    苏涣从怀里取出一个小手卷。他一边打开手卷,一边说,他本来不惯写诗,近些年来,有了不少感触,还是用诗写下来比较合适,因此写了许多首,可是不大讲究格律,现在吟诵几首,请杜甫指教。他用沉重的语调把下边这首诗读给杜甫听:
    毒蜂成一窠,高挂恶木枝;行人百步外,目断魂亦飞。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右手持金丸,引满无所疑。
    一中纷下来,势若风雨随;身如万箭攒,宛转迷所之。
    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
    杜甫一听这首诗,就知道是苏涣从个人失败中得到的教训。诗在艺术上,若拿杜甫平素对诗的要求来衡量,是相当粗糙的。但是它蕴藏着一种新的内容,表现了一种新的风格。杜甫把这首诗吟味了片刻,便兴奋地向他说:“我一向称赞陈子昂的《感遇诗》、李白的《古风》,今天听到你读了这首诗,可以说是陈李以外,又树立了一个新的旗帜。‘徒有疾恶心,奈何不知机’,是你做了一番事业以后得到的经验。我也一向疾恶如仇,可是从中取得这类经验的事业,不用说做,我连想都很少想过呢。”
    邻船上一片人声,渔夫们从鱼市上回来了。苏涣诵诗也戛然停止。他站起身来,和杜甫告辞,并约杜甫有工夫到他的茅斋里去谈。
    杜甫吃过午饭,精神异常兴奋。午睡不成,只是反复吟味着苏涣读给他听的那些诗。诗的功夫并不深,但格调与众不同。李白早已死去了,高适也死了,岑参还在西蜀,却久不通音讯,也没有听说他有什么新作。在难以盼望有什么知音的时刻,竟遇见了这样一个奇人。
    尽管杜甫不能同意苏涣诗中个别的诗句,但是苏涣这个人和他的诗的出现,在杜甫看来,确是一个奇迹。同时他又把邻船上渔夫们的生活、言语、思想、感情认真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一生漂泊,看见的事物不算不多,接触的人不算不广,但究竟世界上还是有许多人和事过去不只没有遇到过,而且也没有想到过。不料在这垂暮之年,眼前又涌现出一些新的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了许多,好像白头发里又生出黑丝。苏涣说,他能和杜甫生逢同时,是一件快事;杜甫今天能遇到苏涣,心里也同样高兴,真好像司马相如遇见了一百年后的扬雄。他情不自禁,提笔写出来这样的诗句:
    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
    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今晨清镜中,白间生黑丝;
    余发喜却变,胜食斋房芝。
    写到这里,江上已是黄昏,暮霭苍茫,两岸人家疏疏落落地升起几缕炊烟。一阵寒风乍起,江水拍击着船身。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杜甫以船为家,泊在湘江岸旁的前四个月心情一直比较沉重,这与漂泊无依、衣食无着以及老病缠身的遭遇有关,也与他看到的农民“被租税压得喘不过气来”的生活有关。
    B. “感到无限温暖”,是杜甫生活境况得到改善后的心理,是萍水相逢的渔夫们给漂泊中的诗人带来的慰藉,含蓄反映了世态。
    C. 苏涣询问杜甫是否是“这些诗的作者”时语调“转为低沉”,反映他对杜甫需要靠摆药摊来解决生计的难以置信及深切的同情。
    D. 苏涣的诗歌艺术精巧,蕴藏着新内容,表现了新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格调,因而使杜甫“精神异常兴奋”并且“反复吟味”。
    7. 关于标题“白发生黑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垂暮之年的杜甫,因感受到新鲜事物,自己也觉得年轻,因而产生白头发里生出黑丝的错觉。
    B. 杜甫在诗中记述自己晨起照镜发现头发白丝间黑的顿变,侧面烘托苏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C. 标题采用联想手法,描写杜甫头发的反常转变,突出苏、杜间的交往对杜甫晚年心境的影响。
    D. 标题中“白”与“黑”的对比,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丰富意蕴。
    小说中完整引用了苏涣的一首诗,这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9. 诗化的语言是冯至历史小说的典型特点,请从意境美、音韵美、含蓄美三个角度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材料二: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尽吾志也[A]而不能[B]至者[C]可以[D]无悔矣[E]其孰能[F]讥之乎[G]此余之[H]所得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中的“以”意义不同。
    B.“是月丁未”和“于是余有叹焉”中的“是”意义相同。
    C.“阳”指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
    D.“王某”指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者在“某”上冠姓,以后在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登泰山记》第一段中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勾画了泰山的总貌。
    B.《登泰山记》第二段中写由山麓到山顶的登山过程,以精简的文字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
    C.王安石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而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D.《游褒禅山记》中作者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达的。只有有力、有物的人才能到达。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4.两篇材料同为游记,请简要分析它们表达方式上的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遂离开成都,此诗约为途中所作。②官应老病休,其实杜甫休官的主要原因是被排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旅途中停泊下来歇息,此时此刻夜晚的微风正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B.“危”意为“高”,第二句写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C.颈联表意含蓄,声名因文章而显著其实不是诗人的心愿,诗人心怀不平。
    D.尾联写水天空阔,人似沙鸥,诗人借景抒情,主要表达了顿觉渺小之感。
    16、颔联“用字巧妙,意境雄浑阔大”,历来为人称道。请据此赏析颔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示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神的两句是“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描绘了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近来“科目三”舞蹈在线上线下走红,越来越多的人被它吸引,这使得该舞蹈迅速从早前的“不入流”“被质疑”而转变升级成为了 ① 的“现象级”舞蹈。
    “科目三”舞蹈较早兴起于广西,“神曲”、极简、百搭、平台四项特质共同促成了“科目三”舞蹈的走红。其一,“神曲”适配使得舞蹈与歌曲之间 ② 。“科目三”舞蹈的经典歌曲是《一笑江湖》,该歌曲的词风表达出面对挫折和失败一笑而过的豪迈、乐观、自信。其二,动作极简催化万众创新。该舞蹈每个动作都非常简单,普通人练习几次即可掌握。其三,百搭造就千变万化。“科目三”舞蹈的表演门槛极为宽松,这为后续的场景转换提供了友好的创作基础。其四,短视频平台赋能持续发展。头部短视频平台,聚合了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整合了金融、技术、文化等诸多资源,打通了互联网内容生产、传播、变现等环节,为“科目三”舞蹈的火爆和走红提供了温润的土壤和适当的机遇。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尽管网络文艺场域呈现出千帆竞发、 ③ 的发展态势,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某些文艺作品生命周期短,甚至“见光死”;一些文艺影视作品业内叫好,市场却反响平平;部分传统优秀文化作品虽仍然具有市场竞争力,但囿于没有适当的传播渠道导致传播受阻。鉴于此,“科目三”舞蹈的持续走红或许能给以上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思路。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0.“科目三”的魔性舞步不仅吸引了中国网友的积极模仿,还走向了世界舞台。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的舞者们在辽宁沈阳盛京大剧院表演完《天鹅湖》后集体加跳“科目三”。现准备在你们学校的体艺馆举办“科目三”舞蹈交流大会,请你设计宣传语。
    要求:主题鲜明,内容恰切,句式对称,不少于14个字。(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0分)
    与屏阅读相比,纸阅读是择善而读、笃神而读,注重阅读的质量和效能,追求内心的和顺充盈。首先,纸阅读能够使知识变得系统深邃而不是零星浅表。美国一项研究成果表明, ① ,其神经活动的激烈程度相当于成年人的三倍,但如果儿童在电子屏幕上浏览,大脑则不会产生相同的活动效果。现代科技虽然可以重构人类的生活模式,但终究改变不了人类的生理结构, ② ,久而久之会导致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退化,就此而言,纸阅读是人类保持自身知识体系的不二选择。其次, ③ 。纸阅读在提升人们文化素质、增强人们认知能力的同时,还使人们变得更加理性、平和、宽容,从这个意义上讲,纸阅读既关乎所获知识的数量和成色,更关乎人的精神品貌。再次,纸阅读不仅使人们获得整体性知识、前瞻性思考和战略性探究,还能够培养人们的专注力、洞察力和擘画力。博大厚重的中华文明一再印证,只有以沉潜之心默诵,才能激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能感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奈怅然,是因为以稳慎之态深思;当你以投入之状诵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你会理解诗句的豪迈自信。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整句。(要求: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为什么要读书?
    有人说:读书是灵魂的壮游,随时可发现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
    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黑塞说: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真正的修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PDF版附答案),共14页。

    2024郴州“十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郴州“十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郴州“十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郴州“十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