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吴艳霞 审核:汪林霞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季是草木生长旺盛的季节,天气愈热,万物愈加生机勃发。在山里,这种蓬勃的生命力达到了高潮,仿佛有看不见的通道,将所有饱满的、热烈的色彩汇聚起来,如涓涓细流般不声不响,却鲜翠得几乎要__①__(yì)出来。在一片翠绿之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块块金黄的色彩,颜色稍微跳脱,但并不显得突元。这便是山里的麦田。山里不比平地,没有 ② 的土地,也没有如黑土地般膏腴的土壤,不过,勤劳的山里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去创造出耕地。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拣尽石块,清除荒草,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于是,山间就有了耕田。
    1. 文中加点字“缀”的读音正确的是( )
    A. chuòB. zuìC. zhuìD. duō
    2. 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 )
    A. 益B. 缢C. 逸D. 溢
    3.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
    A. 一望无际B. 一泻千里C. 一览无遗D. 一衣带水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次次弯腰,一次次挥锄,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肥沃、松软。
    B. 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C. 一趟趟担肥,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肥沃、松软。
    D. 一次次挥锄,一趟趟担肥,一次次弯腰,他们清除石块,拣尽荒草,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
    5. 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的一项是( )
    你可曾听说这样一个人:_____你可曾听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周游列国来践行仁政与大爱,即使他常遭遇困境。他,就是至圣先师——孔子。
    A. 他即使曾一贫如洗,也要用一生时光来宣讲学说与真理。
    B. 他用一生时光来宣讲学说与真理,难道他曾一贫如洗?
    C. 不论生活是否一贫如洗,他都要用一生时光来宣讲学说与真理!
    D. 他用一生时光来宣讲学说与真理,即使他曾一贫如洗。
    6. 学校开展“以和为贵”综合实践活动。小乐同学为了印证“和而不同”,他在演讲词中列出了下列语句,请你帮他找出其中不适合的一句是( )
    A.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B.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C.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每小题2分,共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忆邢惇夫①
    (宋)黄庭坚②
    诗到随州更老成,江山为助笔纵横。
    眼看白璧埋黄壤,何况人间父子情。
    【注释】①邢惇夫:原名邢居实,字惇夫,河南阳武人。曾随父居随州,年十九而卒。后人赞其“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②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与邢居实为忘年之交。
    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首句是写邢惇夫在随州生活时诗歌创作艺术更为成熟。
    B. 第二句写随州的大好河山激发了邢惇夫的激情,其创作更加自如。
    C. 第三句中的“白璧埋黄壤”暗指邢惇夫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
    D. 第四句意思是我们要珍爱生命,珍惜友情、亲情。
    8.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与晏子游于少海①,登柏寝②之台而还望其国曰:“美哉!后世将孰有此?”晏子对曰:“其田成氏乎!”景公曰:“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晏子对曰:“夫田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杀一牛,取一豆肉,馀③之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④焉,馀以衣士。君重敛,而田成氏厚施。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不可胜数也,父子相牵而趋田成氏者,不闻不生。故曰:‘其田成氏乎!’”公泫然⑤出涕曰:“寡人有国而田成氏有之,今为之奈何?”晏子对曰:“君何患焉?若君欲夺之,则近贤而远不肖,治其烦乱,缓其刑罚,振贫穷而恤孤寡,行恩惠而给不足,民将归君,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注释】①少海:地名。②柏寝:春秋齐台名。③馀(yú):剩下。④二制:七丈二尺。⑤泫然:眼泪汪汪。
    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对( ) (2)衣( ) (3)涕( )
    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寡人有此国也,而曰田成氏有之,何也?
    (2)则虽有十田成氏,其如君何?
    11. 通读全文可知,晏子与齐景公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三)默写。(6分)
    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常发出感叹:世上不是缺乏人才,而是缺乏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韩愈《马说》里的句子填空)。
    (2)《卖炭翁》中用简练的笔触勾勒人物外貌,体现出卖炭翁生计不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集中表现作者心境孤独、志趣高洁、坚守本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阅读下面的游记,完成下面小题。
    花山记
    胡竹峰
    ①一路徐行,渐近自然,到达花山时,已过黄昏,人在树下穿梭,周围黑黢黢一片。虫声像潮水,星火繁茂,灯光倒显得暗淡了,朦胧中只觉得那山清秀平缓,山林的野气澎湃而来,深吸一口气,有蔬笋瓜果风味,内心欢喜。
    ②群鸟未眠,鸣声自山间传来。泡了杯碧螺春,靠窗坐定,茶味、夜色与山风,似乎还有花香与新鲜的草木生气飘进室内,人也欣欣。鸟像知道有人在偷听其鸣,叫声越发高调,时近时远,彼此相和着。有鸟得意,有鸟得闲,有鸟得趣,有鸟得伴,有鸟得宠,有鸟得益,有鸟得食。听着听着,心里生出静气缓缓流动,那静气像雾,又像花山的夜的况味。
    ③后半夜权起雨,雨丝落在树叶上,如春蚕食桑;顺着屋檐打在芭蕉上,清脆如啄木。一股清凉包裹着身心,渐渐地,心已不知何时不知何处,更不知有我。
    ④鸟鸣唤醒了客居的人,也唤醒了花,一山翠微一山鸟鸣,还有风吹树木的声音,间或有大吠有人语,虫子或许累了也或许沉睡未醒。
    ⑤石路自脚下蜿蜒向上,遁迹树林。入眼皆绿,青冈栎、橡树、棒树、三角槭、翠柏的绿,还有流水的绿,青苔的绿,水流的哗然与绿色的鲜亮把人撩拨得浮想联翩。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也是青翠的,满眼青翠,满耳青翠,满鼻青翠,满心青翠。
    ⑥花山的水干净。远看是一道晃动着的清亮的白光,走近才知道是澄澈的一泓山泉。掬得满满一捧山泉,双手一凉,然后是湿润的舒爽。
    ⑦走得深了,树叶在四周哗动,风吹来深幽的鸟鸣,越发显得山中幽静。
    ⑧花山长满了树,纤细瘦长,树龄多不长,枝叶鲜亮,姿态温柔,让山体多了舒缓。更奇的是或仄或卧或立的老树,遮天蔽日,藏匿山中,像隐逸的僧人。
    ⑨不独树多,石头也多。苏州产美石,太湖石褶、漏、瘦、透之美迷倒众生。花山的石头却厚朴,满山散落的石头,颜色苍茫古旧,不像太湖石以白娱人。一些石头上凿有字,或写景或抒情或言志或警世,几百处楷行隶草篆石刻,写着“山种”“隔凡”“吞石”“坠宿”“渴龟”“花山鸟道”“凌风栈”“布袋石”“皆大欢喜”……
    ⑩最喜欢两方石刻。一方是“坠宿”,圆润的团石,说是天上落下的星宿,心想这或许是文曲星,希望赐我辈长远的文气与勃勃生机。还有一方石头刻有“且坐坐”,忍不住上前摩挲。
    ⑪在花山住过几回,见过春晴,见过夏雨,见过秋风,见过冬意。阴晴风雨,花山无恙,此刻,雨下大了,窗外灰白的云雾如厚絮,山却格外透看绿。
    ⑫天下处处有河有山,此处山以花为名,这是山的幸事。一时倒羡慕那些近山而居的人了。
    ⑬花山,在苏州城西。
    (摘自《光明日报》)
    13. 请根据作者的游踪和所见所闻,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一路徐行,到达花山(动人的声音、清新的气味)→①_____②(_________→深入幽静山中(③________)→窗外(雨雾、绿山)
    14.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⑤段中画横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入了绿野婆娑之地,人也是青翠的,满眼青翠,满耳青翠,满鼻青翠,满心青翠。
    15. 文章第⑨⑩两段中大量介绍石刻的文字是否多余?请简述理由。
    16. 你从这篇游记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祜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率。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 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 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 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18. 全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三)(6分)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在我国,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的输电技术。1000千伏输电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约为现有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的4—5倍,输电距离增加了2—3倍,电阻损耗只有其25%—40%,而且可节约线路走廊土地资源约2/3,具有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占地少等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特高压已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材料二:
    特高压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效益明显。与输煤输电相比,西部北部大型煤电基地的电力通过特高压输送到东中部负荷中心,到网电价比当地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低0.06—0.13元/千瓦时。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特高压投运至今,充分验证了特高压的安全性,在特高压电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另外,特高压输电工程的电磁环境指标均符合国标要求,噪声明显低于500千伏输电工程。
    材料三:
    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公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自称“电工班班长”的刘振亚亮出“高招”:建设“电力高速公路”——特高压电网。未来特高压的发展将有良好的前景,对减少装机容量、节约电源建设投资等起到明显效果。
    材料四:
    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开发。
    19. 下列各句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特高压可以更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要,将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
    B. 从2009年至今,在特高压电网有力支撑下,我国电网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型电网。
    C. 我国存在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
    D. 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20.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
    四、名著阅读(10分)
    21.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小说。
    B. 司马迁创作的《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
    C. 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朱赫来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 保尔邀请丽达参加共青团会议,因其打扮、言辞和众人格格不入,保尔意识到他们思想差距太大,阶级立场不同,最终选择与她分道扬镳。
    22. 请简要概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艺术特色。
    23. 班级正以“理想使人奋勇向前”为主题进行阅读展示活动,你认为下面哪部名著中哪个人物适合展示?请结合原著中的人物及相关情节说说理由。
    《西游记》(唐僧)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五、写作(50分)
    24. 笔墨人生、缤纷世界,有多少认知是需要我们再次思考的。重新定义坚强,我们汲取精神力量;重新定义友情,我们获得宝贵养料;重新定义那个目光、那抹微笑、那次相遇、那句话语……我们心有所动,情有所感,爱有所向。
    请以“重新定义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