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课件ppt
展开1.诵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2.赏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3.结合诗句内容梳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诗歌写法特点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前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期漫游各地,随军出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1)古代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慷慨。某日有道士来饮酒,辛氏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氏盛情,临别时,在墙上画一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重来,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也骑鹤而去。辛氏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2)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纪念费祎,便在这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崔颢中进士做官,从开元年间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始,他一生基本远离京城长安外放做官,他宦游天下,四处漂泊,这一漂泊就是20年。仕途失意、漂泊无依的崔颢登临黄鹤楼,产生了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唱出了这首浑然天成的诗歌,这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任务一:赏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1.分组朗读诗歌前两联,读出情和味,说说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首联:从“去”和“空”入手,黄鹤仙人已去,带走了黄鹤楼的灵气,似乎作者的某种美好的向往也随之而去。“空”的大概也不仅仅是黄鹤楼,还有人心。作者内心的失落、伤感由这二字渗透出来。
颔联: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我从中读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
2.作者登上黄鹤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致有什么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作用: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烘托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提示: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王夫之
明丽的阳光下,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绿树掩映,看上去清晰在目;鹦鹉洲上芳草如茵,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3.本诗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结合诗境具体分析诗人的这一情感。
诗人在最后两句写到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暮霭苍茫,视线阻隔,家乡不见,更增旅人思乡情怀,诗境亦被推至极度苍莽空阔,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情怀。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任务二:结合诗句内容梳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诗歌写法特点
1.结合具体诗句,梳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首联点题,从楼之名开始,借神话生发开来。
颔联承接首联,记叙神话,岁月流转。
颈联转换诗意,由事及景,登高所见。
尾联抒发乡愁,点明题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
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感慨岁月不再。
诗歌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先写黄鹤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自己“愁”的感情的?
尾联以一“愁”字作结,点出了全篇的主旨。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意境相照应,从而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了缠绵的乡愁。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
学习目标回顾:1.诵读诗歌,了解相关文化常识,理解诗歌大意2.赏析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无限怅惘之情3.结合诗句内容梳理诗歌“起承转合”的结构,分析诗歌写法特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1.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完成下列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句子: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抒发了对鹤去楼空、物是人非的强烈感慨。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诗歌首颔两联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唐崔颢,七言律诗,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黄鹤楼故事,崔颢与黄鹤楼,李白搁笔,李白的黄鹤楼情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黄鹤楼教学ppt课件,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黄鹤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