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四)【含答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071626/0-170221063570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四)【含答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071626/0-17022106357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四)【含答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5071626/0-17022106357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四)【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四)【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得分: .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独占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之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看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的: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 )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 )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砍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 )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 )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颗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是被蔑视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用“____”画出与“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相照应的句子。(1分)
3.本文倒数第2自然段中的“本色”指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2分)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9分)
(1)本文第3自然段中的“庞大”主要突出了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3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仙人掌的特点的。
(3)仙人掌是无私的,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句子,注意加点的词,体会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1)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若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强地活上百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桥
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去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路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
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站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烘的还是刚刚哭过。
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蹚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地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我那跟随她转来转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红红的一片,惊问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回答道:“我不小心碰的。”站在一旁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
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年9月 我踏过 母亲桥 去远方上大学 独在异乡漂泊 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 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在文中的“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2.本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表示回忆开始及回忆结束的词语分别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文章题目的深刻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2分)
A.母亲用石块搭起过河的桥。
B母亲用砖头、瓦片、石块搭起过河的桥。
C.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的桥。
D.母亲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和幸福的桥。
4.文章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具体事例?从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阅读全文,体会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 池
古人云:“人在画图中。”我到天池就有这种感觉。这一天之内,我觉得风是蓝的,阳光是蓝的,连我这个人也都为清冷的蓝色所渗透了。
我走到山坡别墅,在洒满阳光的阳台上坐下来,我的面前这时展开整个天池,这不像自然景色,而是一幅油画。你看,这广阔的湖面,被满山云杉映成一片深蓝,这深蓝的湖面之上,又印上雪白的群山倒影。这时我才恍然我并未到山之极峰。你看,天池那面,还有层层叠叠更高的白峰,人们告诉我,最高的山名叫“博格达峰”。这天池,显然是更高更高的天山雪水在这里汇集成湖。偶然一阵微风从空中拂拂而来,吹皱一湖秋水,那粼粼波纹,摧动蓝的、白的树影山影,都微微颤动起来。同游的人们都欢欢喜喜地奔向天池边去了,我倒希望一个人留在这阳光明媚的阳台上,沉醉于湖光山色之中,让我静静地、细细地欣赏这幽美的风景。在我记忆里面,这天池景色,也许可与瑞士的湖山比美,但当我沉静深思着,把我自己完全融合在这山与水之中,我觉得天池别有她自己的风度,湛蓝的湖水,雪白的群峰,密立的云杉,都显示着深沉、高雅、端庄、幽静。的确,天池是非常美的。但,奇怪的是这里并不是没有游人欢乐的喧哗,也不是没有呼啸的风声和动听的鸟鸣,但这一切似乎都被这山和湖所吸收了,静得使你连一点儿声音也听不见,如果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池之美,那就是——静。
从第一眼瞥见天池到和她告别,我一直沉默不语,我不愿用一点儿声音,来打破这宁静。但在宁静之中却似乎回旋着一支无声的乐曲,我不知它在哪儿,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不过这乐曲不是莫扎特,不是舒曼,而是贝多芬,只有贝多芬的深沉和雄浑,才和天池的风度相称。是的,在天池的一日我的心情是宁静的,这是我最珍爱的心境。(有改动)
eq \a\vs4\al\c1(1.)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或名句。(2分)
(1) 湖和山相映衬的秀丽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此时虽然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a\vs4\al\c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动静结合,使天池的美景跃然纸上。(2分)
eq \a\vs4\al\c1(3.) 判断下面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3分)
也许在天空,也许在湖面,也许在林中,也许在我心灵深处,“此时无声胜有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 \a\vs4\al\c1(4.) 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短文第二、三自然段写出了天池的宁静,也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
B.短文说“这乐曲”不是莫扎特、舒曼,而是贝多芬的原因是贝多芬比他们有名气。
C.短文第一自然段中的“人在画图中”概括出了作者在天池的感受。
eq \a\vs4\al\c1(5.) 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妈妈的眼睛
在世界射击锦标赛的现场,发生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死人的新鲜事:50米手枪慢射冠军普钦可夫失踪了!广播喇叭声声急、字字催:“普钦可夫,马上去领奖台!马上去领奖台,普钦可夫!”
实际上,普钦可夫安然无恙、毫发无损。此时此刻,他正躲在一个谁也发现不了的角落里与他的妈妈通电话:“妈妈,妈妈,您看见了吗?您听见了吗?赢了,赢了,得了冠军,打破了纪录!”
对于一位双眼曾患恶性黑色毒瘤的人来说,能够逃脱无边黑暗的厄运,迎来鲜花如海、光明灿烂的世界,这全仰赖妈妈柳莎的眼睛和医生巴甫琴科的妙手回春。
8年前,10岁的普钦可夫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几十所医院、几百名大夫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做眼球摘除手术!不然的话,快则三月、慢则半年……
命运如此残酷,天真活泼的儿童就得面对要么死亡、要么黑暗的选择。这选择沉甸甸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柳莎这是第二次面对这种疾病,丈夫不听医生的话,结果离开了人世,她不想让儿子重蹈覆辙。仅仅两天的时间,她把汽车、钻戒和满头金发换成了现金。她卖得那样果断、那样坚决,她要让儿子在手术前看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大峡谷、法国的凯旋门……
母子俩一路欢笑,怎么看也看不够,怎么说也说不完,普钦可夫忘却了疾病,完全沉浸在母爱的幸福里。
这样愉快的旅程却不得不在中国长城的烽火台上戛然而止,因为柳莎的随身听的声波有力地撞击着她的耳膜:眼科专家巴甫琴科发明了视神经诱导接合剂,使移植眼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只盲犬已重见天日。
柳莎母子分秒必争、日夜兼程,很快就来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马上手术:把母亲的一只眼球移植给儿子。
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
尽管柳莎的眼球和普钦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无缝,尽管巴甫琴科努力再努力,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眼球移植手术还是失败了,世界上徒添了两只义眼,一只在柳莎的眼里,另一只在普钦可夫的眼中。生活就是这样,撒下了希望的火种,又浇灭了光明的火苗。
柳莎要进行第二次眼球移植:把她的第二个眼球移植给普钦可夫。于是,就有了下面的对话。
“你是否知道最可能的结果?”巴甫琴科问。
“知道。”柳莎回答得很干脆。
“你坠入黑暗,你儿子也见不到光明呢?”
“知道,我做好了一切准备,能接受最坏的结果,能忍受一切痛苦。”
面对这样的母亲,巴甫琴科沉着冷静地做了第二次眼球移植手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手术成功了。
柳莎和普钦可夫出院的那天清晨,天特别蓝,风特别暖,太阳和月亮都赶来看人间最动人的一幕:柳莎背着她的儿子,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发着“走、停、左拐、右转”的口令,母亲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1.普钦可夫几岁被确诊双眼患上恶性黑色毒瘤?( )(2分)
A.8岁 B.10岁 C.18岁 D.20岁
2.联系语境,对第5自然段加点词语“重蹈覆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想“重蹈覆辙”指的是不想再次失去亲人。
B.“重蹈覆辙”指的是因做眼球摘除手术而去世。
C.不想“重蹈覆辙”说明柳莎已经决定要让儿子进行眼球摘除手术。
D.从“重蹈覆辙”可以看出柳莎认为丈夫去世是因为进行了眼球摘除手术。
3.本文的叙述顺序是( )(2分)
A.补叙 B.插叙 C.顺叙 D.倒叙
4.第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A.承上启下 B.设置悬念 C.首尾呼应 D.开门见山
5.从巴甫琴科和柳莎的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分)
A.柳莎为了给儿子治病,即使自己陷入黑暗也不在乎。
B.第二次手术最可能的结果是柳莎和儿子都见到光明。
C.柳莎不确定手术能不能成功,她进行了艰难的抉择。
D.柳莎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胜过爱她的丈夫。
6.有人认为,将“巴甫琴科看见了柳莎的眼睛,那是一对世界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的眼睛”这句话删去影响也不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柳莎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常常见到故乡
①睡梦里,我常常见到故乡。
②那五光十色、熙熙攘攘的山村小镇,留给我多少天真的笑容;那欢乐奔腾的小河,流淌着我一串串童年的歌声;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藏着我一个个神奇的梦;那黄昏响彻山谷的牛铃声,捎给我多少山村夜晚的情趣;那长满蘑菇的山沟里,留下我多少赤足的脚印……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树、故乡的月、故乡的小路,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
③想起故乡,心上又自然浮起一行行熟悉的诗句:“山是故乡青,__________”;“粼粼故乡水,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字里行间,渗透了多少深挚的乡情,流动着多少感人的乡音!
④从诗句里,眼前又闪出一幅幅眷恋乡土的形象:诗人艾青在国难深重的时刻,用赤子之心反复呼唤“大堰河,我的保姆”;作曲家冼星海用悲壮激昂的旋律,谱出了“保卫黄河”的强音;生物学家蔡希陶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那样深情地爱着边疆的一草一木;世界文豪高尔基流连在伏尔加河之滨,却久久不忍离去……
⑤是的,故乡的一草一木长在心里,故乡的一泉一水流在心里。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当你抚摸着故乡的每一片绿叶时,当你走过故乡的每一条小路时,你能不深深地爱恋着这片土地?你能不骄傲地说:“我是故乡的儿女!”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注满心田时,当丝丝缕缕的乡情把你紧紧拥抱时,你定会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
⑥如果说故乡是你生长的摇篮,那么祖国便是哺育你的母亲。在人的一生当中,当浓郁乡情与爱国之情融合起来的时候,人的情操必然得到升华,生命也就变得无比充实,无比瑰丽了。
⑦年轻的朋友,热爱你成长的摇篮,热爱哺育你的母亲吧!
1.【整体感知】读短文,填一填。
(1)第④段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眷恋乡土的人物形象,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句,也是这一段的______句。
(2)用波浪线画出第⑤段中将浓郁的乡情延伸为爱国之情的句子。
2.【合理选择】选择恰当的诗句填到文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依依旧人情 B.归雁洛阳边 C.月是故乡明
3.【分析判断】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它们是一组凝固了的彩画,紧紧嵌在我心里。”这句话中的“嵌”字形象地说明故乡的山山水水已经铭刻于作者的心里,永远不能磨灭。 ( )
(2)文中引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
(3)将“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改为陈述句,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些。 ( )
4.【体会情感】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抒发心声】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虽然 但是 即使 也
2.我非常喜欢仙人掌,不仅喜爱,而且还敬佩。
3.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4.(1)种类之多 数量之大
(2)形状 颜色 味道
(3)悄悄开花供人观赏 挂满果实供人解渴 吐出嫩茎供人食用 用自己的绿色装扮大地
5.(1)通过写仙人掌虽然外貌普通,但是能在沙漠中为人们解除饥渴,赞扬了仙人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仙人掌生命力的顽强,即使没人管它,它也可以顽强地活着。
二、1., “ ” 。 , 。
2.那年初春 如今
3.CD
4.两件事:①母亲为“我”烘烤被河水浸湿的棉裤。②母亲为方便“我”上学,搬石头搭桥弄伤了手。 从中我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不善言辞、默默关爱孩子的母亲。
5.母亲为了“我”学业的成功和未来生活的幸福,不惜以自己的青春为代价,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我”终生铭记于心。
三、1. (1)湖光山色 (2)此时无声胜有声
2.静态 动态
3.排比 示例:鸟儿在天空飞行,鱼儿在水中游泳,花儿在草丛中开放,大自然多么美好。
4.B
5.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对天池的喜爱之情。
四、1.B 2.C 3.D 4.A 5.A
6.示例:不同意。结构上,这句话与文末“儿子闪着明亮湛蓝的右眼”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内容上,“最漂亮、最湛蓝、最纯洁”不仅仅指柳莎的眼睛,也是在点明这位母亲的爱是最纯洁、最伟大的。
7.①柳莎是一位深爱自己的孩子的母亲。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她宁愿自己陷入黑暗。②柳莎是一个勇敢的母亲。第一次手术失败没有吓倒她,她又勇敢地进行了第二次手术。③柳莎是一个理智、坚强的母亲。丈夫和儿子都患了这样的病,丈夫去世,她独自带着孩子面对疾病。
五、1.(1)艾青、冼星海、蔡希陶、高尔基 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 过渡 中心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关键句段的能力。注意抓住关键句段中的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写法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整篇文章来看,画线句是一个过渡句,即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第④段来看,它又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在段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突出故乡在游子们心中的重要性。
(2)当点点滴滴的乡情注满心田时,当丝丝缕缕的乡情把你紧紧拥抱时,你定会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
【解析】本题考查抓关键句的能力。第⑤段先写对故乡的感情,最后一句话将这种感情升华到对国家的爱。句中关键词句“做一个炎黄子孙而自豪”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
2.C A B
【解析】本题考查积累与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可联系古诗的前一句来对号入座,选项C出自《月夜忆舍弟》,与“路从今夜白”同出一诗;选项B出自《次北固山下》,与“乡书何处达”同出一诗;选项A用排除法可得出。
3.(1)√ (2)√ (3)×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文本关键信息的能力。题(3)“古往今来,谁不爱家乡?谁无乡土情?”是一个反问句,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为强烈,故题(3)说法有误。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示例:在我们的心中,故乡是最亲的,最爱的,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故乡永远在我们心中,祖国永远在我们心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专项突破卷——课外阅读拓展练习【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民间故事,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期末冲刺复习——课外阅读拓展练(一)【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冲刺复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外阅读拓展5(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