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

    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第1页
    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第2页
    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生应用蓝色或黑色的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本试卷一、四大题中,小题序号怕标有字母A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标有字母B的试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其它未标字母A或B的试题为全体考生必做的试题。不同大题可以分别选做A类或B类试题,同一大题的选择必须相同。若在同一大题 内同时选做A类、B类两类试题,阅卷时只以A类试题计分。
    4.第20、21、22、23、24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而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计算问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一.(20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的空白处或指定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本大题第1、2、3小题为分叉题,分A、B两类,考生可任选一类答题。若两类试题均做,一律按A类试题计分。
    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1A.通电直导线A与圆形通电导线环B固定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通有如图所示的电流,通电直导线A受到水平向___________的安培力作用。当A、B中电流大小保持不变,但同时改变方向时,通电直导线A所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___________。
    2A.如图所示,实线表示两个相干波源S1、S2发出的波的波峰位置,图中的_________点为振动加强的位置,图中的_________点为振动减弱的位置。
    3A.对“落体运动快慢”、“力与物体运动关系”等问题,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请完成下表: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1B.右面是逻辑电路图及其真值表,此逻辑电路为_________门电路,在真值表中X处的逻辑值为_________。
    2B.正弦交流电是由闭合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此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_________V,频率为_________Hz。
    3B.阴极射线是从阴极射线管的阴极发出的高速运动的粒子流,这些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__。若在如图所示的阴极射线管中部加上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磁场,阴极射线将_________(填“向上”“向下”“向外”)偏转。
    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4.如图,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为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直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处的电场强度为零,根据对称性,带电薄板在图中b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静电力恒量为k)
    5.右图中图线①表示某电池组的输出电压—电流关系,图线②表示其输出功率—电流关系。该电池组的内__________,当电池组的输出功率为120 W时,电池组的输出电压是__________V。
    二.(40分)选择题.
    6.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科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有()
    (A)创立“相对论”,(B)发现“X射线”,
    (C)提出“光子说”,(D)建立“原子核式模型”。
    7.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 EQ \S(4,2) He+ EQ \S(14, 7) N EQ \S(17, 8) O+ EQ \S(1,1) 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此实验发现了质子,
    (B)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
    (C)实验中利用了放射源放出的射线,
    (D)原子核在人工转变过程中,电荷数可能不守恒。
    8.对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轮带动B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B)B轮带动A轮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C)C轮带动D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D)D轮带动C轮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9.如图所示,A、B分别为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其中,位置A为摆球摆动的最高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点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
    (A)位置B处时动能最大,
    (B)位置A处时势能最大,
    (C)在位置A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的动能,
    (D)在位置B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的机械能。
    10.如图所示的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和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在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匀速运动的同时,吊钩将物体B向上吊起,A、B之间的距离以d=H-2t2(SI)(SI表示国际单位制,式中H为吊臂离地面的高度)规律变化,则物体做( )
    (A)速度大小不变的曲线运动,
    (B)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加速度大小方向均变化的曲线运动。
    11.如图所示,A是长直密绕通电螺线管。小线圈B与电流表连接,并沿A的轴线Ox从O点自左向右匀速穿过螺线管A。能反映通过电流表中电流随x变化规律的是( )
    12.空间在一场强大小为E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物体以某一初速沿电场反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0.8qE/m,物体运动s距离时速度变为零。则()
    (A)物体克服电场力做功qEs,(B)物体的电势能减少了0.8qEs,
    (C)物体的电势能增加了qEs,(D)物体的动能减少了0.8qEs。
    13.A、B两列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t=TA时间(TA为波A的周期),两波再次出现如图波形,则两波的波速度之比vA:vB可能是()
    (A)1:3, (B)1:2, (C)2:1, (D)3:1。
    三.(32分)实验题.
    14.(6分)部分电磁波的大致波长范围如图所示。若要利用缝宽与手指宽度相当的缝获得明显的衍射现象,可选用____________波段的电磁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一同学用下图装置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最初,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齐平,烧瓶中无水。当用注射器往烧瓶中注
    入水时,U形管两臂中的水银面出现高度差。实验的部分数据记录在右表。
    (1)根据表中数据,在右图中画出该实验的h—1/V关系图线。
    (2)实验时,大气压强p0=____________cmHg。
    16.(6分)一根长为1 m的均匀电阻丝需与一“10 V,5 W”的灯同时工作,电源电压恒为100 V。电阻丝阻值R=100 (其阻值不随温度变化)。现利用分压电路从电阻丝上获取电能,使灯正常工作。
    (1)在右面方框中完成所需电路;
    (2)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_________(选填:“0—0.6 A”或“0—3 A”);(3)灯正常工作时,与其并联的电阻丝长度为_________m(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7.(7分)两实验小组使用相同规格的元件,按右图电路进行测量。他们将滑动变阻器的滑臂P分别置于a、b、c、d、e五个间距相同的位置(a、e为滑动变阻器的两个端点),把相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一、表二中。对比两组数据,发现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趋势不同。经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实验组使用的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
    (1)滑动变阻器发生断路的是第_______实验组;断路发生在滑动变阻器的______段。
    (2)表二中,对应滑臂P在X(d、e之间的某一点)处的电流表示数的可能值为:( )
    (A)0.15 A, (B)0.25 A, (C)0.35 A, (D)0.45 A。
    18.(7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1、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_______。
    (3)图(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 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60分)计算题.
    A类题(适合于使用一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19A.(10分)如图所示,某滑板爱好者在离地h=1.8 m高的平台上滑行,水平离开A点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其水平位移s1=3 m,着地时由于存在能量损失,着地后速度变为v=4 m/s,并经此为初速沿水平地面滑行s2=8 m后停止。已知人与滑板的总质量m=60 kg。
    试求:(1)人与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
    (2)人与滑板离开平台时的水平初速(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 m/s2)。
    B类题(适合于使用二期课改教材的考生)
    19B.(10分)如图所示,某人乘雪撬从雪坡经A点滑至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人与雪撬的总质量为70 kg。表中记录了沿坡滑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请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解决下列问题:
    (1)人与雪撬从A到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2)设人与雪撬在BC段所受阻力恒定,求阻力大小(g=10 m/s2)。
    公共题(全体考生必做)
    20.(10分)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110-2 kg,带电量为q=110-6 C,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点。当空间存在着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点时,测得其速度vB=1.5 m/s,此时小球的位移为s=0.15 m,试求:此匀强电场场强E的取值范围(g=10 m/s2)。
    某同学求解如下:设电场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由动能定理qEs cs = EQ \F(1,2) mvB2-0得E= EQ \F(mvB2,2qs cs ) = EQ \F(75000,cs ) V/m。由题意可知>0,所以当E>7.5104 V/m时小球将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检查,计算无误。该同学所得结论是否有不完美之处?若有请予以补充。
    21.(10分)内壁光滑的导热气缸竖直浸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水槽中,用不计质量的活塞封闭压强为1.0105 Pa、体积为2.010-3 m3的理想气体。现在活塞上方缓慢倒上沙子,使封闭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然后将气缸移出水槽,缓慢加热,使气体温度变为127C。
    试求:
    (1)气缸内气体的最终体积;
    (2)在p—V图上画出整个过程中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大气压强为1.0105 Pa)。
    22.(14分)如图所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根足够长、电阻不计的平行金属导轨相距1 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成=37角,下端连接阻值为R的电阻。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质量为0.2 kg、电阻不计的金属棒放在两导轨上,棒与导轨垂直且保持良好接触,它们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
    (1)求金属棒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
    (2)当金属棒下滑速度达到稳定时,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8 W,求该速度的大小;
    (3)在上问中,若R=2 ,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到b,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方向(g=10 m/s2,sin 37=0.6,cs 37=0.8)。
    23.(14分)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竖直轴转动,在圆盘上沿半径开有一条宽度为2 mm的均匀狭缝。将激光器与传感器上下对准,使二者间连线与转轴平行,分别置于;圆盘的上下两侧,且可以同步地沿圆盘半径方向匀速移动,激光器接收到一个激光信号,并将其输入计算机,经处理后画出相应图线。图(a)为该装置示意图,图(b)为所接收的光信号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接收到的激光信号强度,图中t1=1.010-3 s,t2=0.810-3 s。
    (1)利用图(b)中的数据求1 s时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2)说明激光器和传感器沿半径移动的方向;
    (3)求图(b)中第三个激光信号的宽度t3。
    2005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
    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A、右,右, 2A、b,a, 3A、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1B、“或”,1,2B、220,50, 3B、电子,向下, 4、 EQ \F(kq,d2) ,水平向左(或垂直于薄板向左), 5、5,30,
    二、选择题6、A、C,7、A、C,8、B、D,9、B、C, 10、B、C,11、C,12、A、C、D,13、A、B、C(提示:vA= EQ \F(4a,3T) ,vA= EQ \F(2ka,3T) ),
    三、实验题
    14、微波,要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波长应与缝的尺寸相近,
    15.(1)如右图所示,(2)75.0 cmHg(若计算而得,要求范围为74.5 cmHg—75.5 cmHg,若作图而得,要求范围为74 cmHg—76 cmHg)
    16.(1)如图(电流表不能内接,滑臂箭头没有要求),(2)0—3 A,(3)0.17,
    17.(1)二,d—e,(2)D(提示:先由E=0.84(R+r)和E=0.42(R+2r)解出r=R,若断在e处,滑臂在e处时电流最小,由E=I1(R+4r)可得:I1=0.168 A,滑臂在d处时电流最大,由E=I2(R+3r)可得:I2=0.21 A,所以电流可能值在0.168 A—0.21 A之间;若断在d处,滑臂在e处时电流最大,为0.84 A,滑臂在d处时电流最小,由E=I2(R+r)可得:I2=0.42 A,所以电流可能值在0.42 A—0.84 A之间),
    18.(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2)匀速运动,1.937(提示:由表中数据分析得),(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四、计算题
    19A.(1)设滑板在水平地面滑行时所受的平均阻力为f,根据动能定理有-fs2=0- EQ \F(1,2) mv2,可解得:f= EQ \F(mv2,2s2) = EQ \F(6042,28) N=60 N,(2)人和滑板一起在空中做平抛运动,设初速为v0,飞行时间为t,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t= EQ \R( EQ \F(2h,g) ) ,s1=v0t,可解得:v0=s1 EQ \R( EQ \F(g,2h) ) =3 EQ \R( EQ \F(10,21.8) ) m/s=5 m/s。
    19B.(1)从A到B的过程中,人与雪撬损失的机械能为E=mgh+ EQ \F(1,2) mvA2- EQ \F(1,2) mvB2=(701020+ EQ \F(1,2) 702.02- EQ \F(1,2) 7012.02)J=9100 J,(2)人与雪撬在BC段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EQ \F(vC-vB,t) = EQ \F(0-12,10-4) m/s2=-2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70(-2)N=-140 N.
    20.该同学所得结论有不完善之处。为使小球始终沿水平面运动,电场力在竖直方向的分力必须小于等于重力
    qEy  mg,所以Ey  EQ \F(mg,q) = EQ \F(110-210,110-6) V/m=1.0105 V/m,Ex= EQ \F(mvB2,2qs) =0.75105V/m,E= EQ \R(Ex2+Ey2)  1.25105 V/m,所以0.75105V/m  E  1.25105 V/m。
    21.(1)在活塞上方倒沙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p0V0=p1V1,可得:
    p1= EQ \F(p0V0,V1) = EQ \F(1.01052.010-3,1.010-3) Pa=2.0105 Pa,在缓慢加热到127C的过程中压强保持不变, EQ \F(V1,T0) = EQ \F(V2,T2) ,可得:V2= EQ \F(T2V1,T0) = EQ \F(4001.010-3,273) m3=1.4710-3 m3,
    (2)如图所示(要有过程方向)。
    22.(1)金属棒开始下滑的初速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mg sin -mg cs=ma,可得:a=10(0.6-0.250.8)m/s2=4 m/s2,(2)设金属棒运动达到稳定时,速度为v,所受安培力为F,棒沿导轨方向受力平衡mg sin -mg cs-F=0,将上式代入即得F=ma=0.24 N=0.8 N,此时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等于电路中电阻R消耗的电功率P=Fv,所以v= EQ \F(P,F) = EQ \F(8,0.8) m/s=10 m/s,(3)设电路中电流为I,两导轨间金属棒的长为L,磁感应强度为B,I= EQ \F(BLv,R) ,P=I2R,可解得:B= EQ \F( EQ \R(PR),Lv) = EQ \F( EQ \R(82),101) T=0.4 T,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
    23.(1)由图可知,转盘的转动周期T=0.8 s,角速度= EQ \F(2,T) =7.85 rad/s,(2)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理由是:由于脉冲宽度在逐渐变小,表明光信号能通过狭缝的时间逐渐减少,即圆盘上对应探测器所在位置的线速度逐渐增大,因此激光器和探测器沿半径由中心向边缘移动,(3)设狭缝宽度为d,激光器沿半径方向运动的速度为v0,激光器所在处离轴为ri,该处圆盘的线速度为vi,则vi= EQ \F(d,ti) =ri,又ri=r0+v0kT,可得v1=2 m/s,v2=2.5 m/s,v3=3 m/s,所以t3= EQ \F(d,v3) = EQ \F(210-3,3) s=6.6710-4 s。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观点
    落体运动快慢
    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
    力与物体运动关系
    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
    输入
    输出
    A
    B
    Z
    0
    0
    0
    0
    1
    1
    1
    0
    X
    1
    1
    1
    气体体积V(ml)
    800
    674
    600
    531
    500
    水银面高度差h(cm)
    0
    14.0
    25.0
    38.0
    45.0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位置
    A
    B
    C
    度(m/s)
    2.0
    12.0
    0
    时刻(s)
    0
    4
    10

    相关试卷

    2006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

    这是一份2006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04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

    这是一份2004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03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

    这是一份2003年上海市高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一个质量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