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1909/0-17016693191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1909/0-17016693192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051909/0-17016693193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39份)
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我国首枚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于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后,便脱离了( )
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
2.与地球相比,火星大气层稀薄的原因可能是( )
A.运动速度慢B.距日距离远
C.质量与体积小D.公转周期长
太阳常数就是在日地间平均距离条件下,大气上界在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影到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量。一般说来,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总是比大气上界太阳常数要小。在我国某河谷地带的观测站,却观测到了太阳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的超太阳常数现象。据此完成3~5题。
Q观测站(海拔3650米)每日最大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的时间分布次数
3.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超太阳常数现象主要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发生超太阳常数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小
B.云顶气态水分子的放热反应增强太阳辐射
C.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厚度小
5.Q观测站最可能位于( )
A.长沙 B.北京
C.海口 D.拉萨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喜羊羊某天来到云贵高原,并突发奇想:从云贵高原“遁地”前往地心去看看。喜羊羊在“遁地”的过程中遭遇到了两次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时,它位于岩石圈中,先感觉到上下跳动,然后感觉到前后左右晃动;第二次它位于地表以下大约3000千米处,奇怪的是,它只感觉到了上下跳动,没有感觉到前后左右晃动。据此完成6~7题。
6.喜羊羊在第一次地震中的感觉,说明了( )
A.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B.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因介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D.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固液气传播
7.喜羊羊在第二次地震中的感觉,说明了( )
A.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B.地幔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
C.内核是密度极大的固体球
D.外核呈现液态或熔融状态
探空气球(氢氯气球)是研究大气层的重要工具。它携带传感器升空后,可持续将探测到的气温等数据传回地面;待升至一定高度后,将爆炸成碎片。根据不同测站探空气球传回的数据,得到低纬、中纬、高纬地区年均温垂直分布(如图)。据此完成8~9题。
8.图中,代表低纬、中纬、高纬地区年均温垂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9.探空气球上升的高度有限,主要是因为与近地面相比,高空( )
A.气压较低B.温度较低
C.湿度较小D.风速较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2021年10月8日,我国迎来寒露节气。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10~11题。
10.寒露节气之后,晴朗的夜晚常出现霜冻是因为( )
A.甲辐射较弱B.乙辐射较弱
C.丙辐射较弱D.丁辐射较弱
11.为防止田间小麦遭霜冻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柴草熏烟 ②喷施农药 ③灌水 ④翻耕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图1是“北京怀柔区雁栖湖景观图”,图2示意“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读图,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图2中能正确反映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近地面风向的是( )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13.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不同B.人为原因差异
C.地势起伏不同D.地表物质不同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某年8月中旬不同日期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12日8时,甲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5.与12日8时相比,13日2时风力明显增大的地区是( )
A.云贵高原 B.山东半岛
C.台湾海峡 D.珠江三角洲
下图为某地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图示水循环环节中( )
A.①为植物蒸腾B.③为水汽输送
C.⑤为下渗作用D.⑦为地表径流
17.水循环的意义表现在( )
A.不断破坏地表形态
B.加大不同纬度间热量差异
C.阻碍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D.促进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潮汐亦为世界三大潮汐之一。下图为亚马孙河口位置及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亚马孙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大B.蒸发量小
C.海水温度偏低D.大量淡水注入
19.亚马孙主航道河口处的潮涌不及阿拉瓜利河口,因亚马孙河口( )
①引潮力小 ②风力微弱 ③沙洲阻挡 ④江阔水深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表层海水水温分布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图示海域蒸发量最小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
21.图示海域( )
A.大部分位于北半球
B.④处海水盐度比②处大
C.③处海水密度比①处小
D.②处海域通航条件最好
下图为北大西洋洋流分布图,实线和虚线代表两种不同性质的洋流。据图回答22~23题。
22.墨西哥湾发生原油泄漏,最先扩散到( )
A.乙地B.丙地
C.丁地D.戊地
23.最有可能形成渔场的是( )
A.甲地B.乙地
C.丙地D.丁地
二、综合题(共3题,共54分)
24.下图为1981~2012年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18分)
(1)描述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8分)
(2)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出现极大值的原因。(5分)
(3)下图反映拉萨至重庆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依据资料补全图像。(5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
材料二:图甲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
材料三:图乙中,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米/秒,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米/秒。
(1)根据材料,分析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与小区温度上升幅度的关系,并分析原因。(6分)
(2)城区气温上升值越高,说明该区域热岛强度越大。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及其原因。(6分)
(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1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沙特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地表水资源极度缺乏,很多地区是没有任何河流的无流区。下图为西亚部分区域图,图中A处海域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
(1)说出沙特阿拉伯日常用水的一种来源,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该国多“无流区”的原因。(8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A处海域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的主要原因。(6分)
期中测试
1~2.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后,已经脱离了地月系。第2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火星的体积和质量比地球小得多,产生的引力小,所以表面只有稀薄的大气层。
3~5.答案:3.B 4.B 5.D
解析:第3题,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超太阳常数现象主要集中在6、7、8月,属于夏季。第4题,一般说来,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总是比大气上界太阳常数要小,而该地太阳总辐射大于太阳常数。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小,但依然存在削弱作用;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层厚度小,还是存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不会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比大气上界太阳常数大,A、D错。夜间无太阳辐射,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关系不大,C错。可能是夏季正午前后太阳辐射强,温度高,云顶气态水分子的放热反应加热大气,使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使太阳短波辐射增强,B对。第5题,由资料可知,Q观测站海拔3650米,海拔高,最可能位于拉萨。
6~7.答案:6.B 7.D
解析:第6题,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比较快,所以喜羊羊会先感觉到上下跳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所以喜羊羊后感觉到前后左右晃动。第7题,喜羊羊遭遇第二次地震的时候,位于地表以下大约3000千米处,为外核;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但是喜羊羊在第二次地震中并没有感觉出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明显变化,A选项错误;依据喜羊羊在第二次地震中的感觉无法判断地幔的物质组成,B选项错误;喜羊羊遭遇第二次地震是在外核,与内核无关,C选项错误;它只感觉到了上下跳动,没有感觉到前后左右晃动,说明横波不能通过,说明该区域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选项正确。
8~9.答案:8.A 9.A
解析:第8题,根据题意低纬度地区终年气温较高,年均温高,图中近地面年均温最高的是①,排除C、D选项。高纬度地区终年寒冷,年均温最低,图中近地面年均温最低的是③,排除B选项。中纬度地区年均温介于低纬度和高纬度之间,对应图中的②地区,A正确。第9题,受地球引力的影响,离地面越高,受地球的引力越小,大气越稀薄。进入高空的探空气球,球内气压过高、球外气压过低,导致发生爆炸,难以上升到更高高度。
10~11.答案:10.B 11.A
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为大气逆辐射,丙为地面辐射,丁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寒露节气之后,晴朗的夜晚常出现霜冻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的热量多,气温低,出现霜冻。第11题,柴草熏烟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可以起到防霜冻的作用;在霜冻来临之前进行灌水,提高近地面和叶面附近的气温,形成小气候,能防御或减轻危害,①③正确。
12~13.答案:12.D 13.D
解析:第12题,雁栖湖与度假村之间由于热力性质差异存在,湖水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湖水升温慢,陆地升温快;夜晚湖水降温慢,陆地降温快。因此白天湖水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湖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陆地,①错误,③正确;夜晚陆地温度低于湖面温度,陆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湖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湖面,②错误,④正确。第13题,由上题推论可知,造成度假村近地面风向昼夜变化的原因是地表物质不同,比热容不同,因此在湖面与度假村之间存在昼夜温差不同而形成的。
14~15.答案:14.A 15.B
解析:第14题,12日8时,甲地西北、东北是高压,甲地南方是低压,因此甲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北指向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甲地风向是东北风。第15题,风力明显增大的地区应该是等压线明显变密集的区域。与12日8时相比,13日2时图中云贵高原、台湾海峡等压线疏密变化不大,风力变化不大,珠江三角洲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山东半岛等压线明显变得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力变大。
16~17.答案:16.B 17.D
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①为大气降水,②为海水蒸发,③为水汽输送,④为植物蒸腾,⑤为地表径流,⑥为下渗,⑦为地下径流。第17题,水循环的意义表现为: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18~19.答案:18.D 19.D
解析:第18题,读图可知,亚马孙河河口的盐度大致从河口处向外递增,河口盐度远低于周边海区,主要原因是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大量的河流淡水注入稀释了河口的海水,使盐度明显降低。第19题,读图分析,亚马孙河河口与阿拉瓜利河口相比,沙洲众多,江阔水深,削弱了潮涌的势力,③④正确。
20~21.答案:20.B 21.B
解析:第20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温度越低,蒸发量越小。图示海域中②处温度最低,因此蒸发量最小。第21题,④处大致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②处位于副极地海区,降水量较多,但因温度低,蒸发弱,所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④处海水盐度比②处大。
22~23.答案:22.A 23.A
解析:第22题,洋流会使得原油泄漏污染的海域扩大,原油会随着洋流发生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墨西哥湾发生原油泄漏,原油会沿着北大西洋暖流最先扩散到乙地,随后再扩散到丙地、戊地。第2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渔场。
24.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向西北增加,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
(2)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3)
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的总量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多,四川盆地少。其中青藏高原最多,四川盆地最低。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是青藏高原,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工业落后,原始状态保存好,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第(3)题,根据拉萨—重庆一线的太阳辐射量变化补充完整即可。根据示意图分析③④之间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小,⑤⑥之间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适当补充图像。
25.答案:(1)关系: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
原因: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2)关系: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
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
(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①小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图中显示该小区气温上升值较大,②小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图中显示该小区气温上升值较小,这表明: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越低,相同时间内建筑与道路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越少,建筑与道路表面得到的热量越少,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就越少,气温上升值就越小。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小区③风速较大,气温上升值却较低;小区④风速较小,气温上升值却较高。气温上升值越高,说明该区域热岛强度越大,因此可知: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原因: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区域内部热量被风带走的越多,区域内部气温上升值就越小,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二者呈负相关的关系。第(3)题,根据第(1)题分析可知,小区建筑过程中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和道路材料,根据材料一可知,沥青、混凝土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因此要避免采用沥青、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从而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材料一显示,草和水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比较小,因此要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降低小区升温幅度;根据第(2)题分析可知,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因此要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适当布局建筑密度,使小区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减弱小区“热岛效应”。
26.答案:(1)地下水或海水淡化。
原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沙漠广布(多疏松的沙质土壤),下渗严重。
(2)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陆地淡水汇入较少;海域较封闭,与外界海水交换少。
解析:第(1)题,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地表水资源极度缺乏,其日常用水来源一是地下水,二是通过海水淡化获得。可以从水循环各环节的角度分析该国多“无流区”的原因。第(2)题,海水盐度与降水量、蒸发量、陆地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均有关系。
地方时月份
10~11
11~12
12~13
13~14
14~16
合计
1
0
0
0
0
0
0
2
0
0
0
0
0
0
3
1
0
2
0
2
5
4
1
2
2
0
0
5
5
1
4
2
0
0
7
6
4
2
5
1
0
12
7
4
9
5
2
0
20
8
5
6
4
1
0
16
9
1
1
2
0
0
4
10
0
0
0
0
0
0
11
0
0
0
0
0
0
12
0
0
0
0
0
0
合计
17
24
22
4
2
69
下垫面
道路
(沥青)
混凝土
砖
石
土壤
沙漠
草
水
吸收率
0.8~
0.95
0.65~
0.9
0.6~
0.8
0.65~
0.8
0.6~
0.95
0.55~
0.85
0.74~
0.84
0.9~
0.9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末测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阶段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期中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