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预制菜是一种运用标准化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简化制作,经过包装、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其具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特点。追溯历史,美国预制菜行业起源于1940年,日本则起源于1950年。经过数十年发展美日两国均成长出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大型预制菜企业。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一批分散型的中小企业。下图示意预制菜及上下游行业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因素中对预制菜行业影响较小的是( )
    A. 原料B. 市场C. 运输D. 技术
    2. 对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节省的主要成本是( )
    A. 包装B. 人工C. 物流D. 燃料
    3. 我国预制菜企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的原因主要是( )
    A. 饮食文化多样B. 消费地、生产地地域性差异明显
    C. 市场相对分散D. 原料供应本地化为主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预制菜是一种运用标准化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简化制作”可知,原料对预制菜行业影响较大,且只是对菜品原料进行简化制作,技术含量小,A错误,D正确;材料“其具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等特点”可知,预制菜需要快速及时的运送到市场,流通出去,市场和运输对其影响较大,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材料“预制菜是一种运用标准化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简化制作,经过包装、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可知,预制菜经过包装、加热或蒸炒等方式才能直接食用,说明包装和燃料环节并没有省略,成本依然存在,AD错误;对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不用再经过择菜、洗菜、切菜等环节,节省了人工,B正确;读预制菜及上下游行业结构图可知,成品菜和半成品菜要经过冷链物流配送到餐饮企业,物流环节并没有省略,C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我国预制菜企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各地饮食习惯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各地市场需求调整食材搭配,确定产品类型,A正确;预制菜是针对蔬菜和肉类的半制成品,保鲜期很短,这需要预制菜的生产地与消费地接近,所以消费地、生产地地域性差异并不明显,B错误;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市场发展迅速,C错误;行业原料供应本地化可以降低成本,促进预制菜产业的发展,D与题意不符。故选A。
    【点睛】服务业、商业的区位因素:①市场,在市场因素中,人口规模尤为重要。此外,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也需要考虑。②交通,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同时也便于商品运输。③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要求不一样。④集聚,一方面不同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冬季,随着河水水位的涨落和气温的冷暖变化,黄河河床上可以形成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其中冰层一般较薄(5~25cm)。下图为一种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形成图上多层冰与泥互层过程中,黄河水位( )
    A. 持续上升B. 持续下降C. 波动上升D. 波动下降
    5. 原岸边(边滩、心滩或河道)冰层被淹没于河水底部,融化为残余冰层的条件是( )
    A. 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短B. 河水水温低,冰层被淹没时间长
    C. 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短D. 河水水温高,冰层被淹没时间长
    6. 上游地区修建大坝最可能导致下游地区多层冰与泥互层现象( )
    A. 出现时间提前B. 消融时间推后C. 泥沙层变厚D. 分层不明显
    【答案】4. C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冰层上游泥沙沉积,说明泥沙层的形成过程中,河水必须淹没冰层,而随着多层冰与泥互层的形成,下一次河水的水位必须要高过上一次河水的水位才能淹没新的冰层,故黄河水位呈现波动上升,C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C。
    【5题详解】
    冬季,未结冰河水水温高于0℃,而材料中指出,冰层一般较薄,因此,当流动的河水淹没较薄冰层时,冰层会迅速融化,或者在流水的作用下被冲刷侵蚀,只有河水水温低,且冰层被淹没时间短,才不会全部融化,而形成残余冰层,A选项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A。
    【6题详解】
    冰与泥互层现象的形成与消融受气温影响更大,与上游地区修建大坝关系较小,排除A、B选项。大坝的修建会导致下游含沙量减少,冰与泥互层中的泥沙层变薄甚至消失,最可能出现分层不明显,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气候寒冷的冬季,黄河表面基本被冰雪覆盖。随着河水水位的涨落和气温的冷暖变化,黄河河床上可以形成多期冰-泥互层,按成因可分为类:沉积型和侵蚀充填型。
    比湿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空气湿度,水库周边的比湿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日变化。如果不考虑背景风(盛行风)的影响,水库局部气流对水汽的水平输送是影响比湿的重要因素,当空气水平流动较弱时,强烈的空气对流则会导致近地面比湿降低。下图示意密云水库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黑点为气象测站)及水库周边比湿的日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直接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日变化B. 降水日变化C. 海拔差D. 山风与陆风
    8. 关于水库周边比湿日变化的说法成立的是( )
    A. 3:00水库南水平输送较强B. 10:00水库南对流扩散较强
    C. 15:00水库北水平输送较强D. 20:00水库北对流扩散较弱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该库区南北相距较近(约10千米),夜间气温南北相差较小,因此气温并非是空气湿度差异大的直接影响因素,A错误;本题中并未分析降水,且库区面积较小,局部降水依然会覆盖整个库区,所以降水并非直接影响因素,B错误;通过对图中等高线的分析,夜间水库南北都在同一海拔高度,所以海拔高度也不是直接影响因素,C错误;夜间水库北比湿明显小于水库南,受山谷风与湖陆风影响,具体来说是由于夜间山风与陆风叠加,导致水平气流向南运动,使得北部空气运动强烈,水库北近地面比湿降低,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根据第二幅图分析,3:00处水库南的比湿小(即空气湿度小),所以水平输送并不强,A错误;10:00处水库南的比湿下降,但是比湿变化平稳,且数值较高,所以对流扩散并不是很强,B错误;15:00处水库北的比湿较高且呈上升趋势,说明空气水平运动强烈,水平输送较强,C正确;20:00前水库北的比湿高,但是却呈急速下降趋势,所以空气对流扩散较为强烈,D错误。故选C。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
    老虎沟流域(39°05'N-39°40'N,96°07'E-97°04'E)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常年低温,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川区的表面径流称为冰川径流,与冰川径流的影响因素相同,冰川径流时滞(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也受气温、降水形式、积雪、冰川表面水系发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季降水量、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影响老虎沟流域降水量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和地形B. 盛行西风和地形
    C. 海陆位置和植被D. 季风环流和地形
    10. 相较于8月,6月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量较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降雪量大,流域蒸发较旺盛B. 低温高寒,下垫面冰雪覆盖
    C. 冰川融化,水系发育程度高D. 气温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
    11. 推测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时滞最显著的月份是( )
    A. 3-4月B. 5-6月C. 7-8月D. 9-10月
    【答案】9 B 10. D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结合所学知识,老虎沟流域降水主要来自于盛行西风携带的水汽,且老虎沟流域位于西坡,盛行西风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因此B正确;本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受海洋和季风环流影响较小,理论上降水较少,排除ACD。故选B。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老虎沟流域月降水量大,主要以降雪的形式发生,6月对比8月降水量较大,但气温比8月低,流域蒸发量少,冰川融化量少,水系发育程度低,排除AC;老虎沟流域常年低温,下垫面冰雪覆盖,6月和8月相差不大,排除B;6月对比8月降水量较大,气温低,主要为降雪为主,故冰川径流量较8月小,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冰川径流时滞指的是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与径流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间距,5—8月,一日内气温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相同,约为14时,但径流达到最大的时间差异显著。5—6月产生的径流容易受到积雪的拦截,另外,冰雪融雪初期冰川表面水系不发达,所以冰川径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会被延长,时滞最显著。7—8月降雪量减少,降雨量较大,气温较高,冰川表面水系发达,时间会缩短,时滞差异缩小。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挖入式港池指由人工开挖海岸或河岸形成.的港池,是在大型的河港及河口港中较为常见.的码头布置形式。图为广州港南沙港区挖入式港池示意图,中部挖入式港池建成后,在C1与C2之间建一河流连通港池和龙穴南水道,图示意Cl和C2位置逐时潮位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南沙港区建设挖入式港池的主要目的是( )
    A. 扩大港区腹地范围B. 提高广州城市等级
    C. 加强广州对外联系D. 增强港区吞吐能力
    13. 图示C1与C2之间的河流( )
    A 落潮时可降低港池水体深度B. 涨潮时可提高港池水体深度
    C. 可以加快港池水体更新速度D. 可以增大港池水位高低变化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挖入式港池增加了港区的港池数量,从而增强了港区的吞吐能力,由此可以缓解港区船舶拥挤问题,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扩大港区的腹地范围,A错误,D正确;南沙港区建设挖入式港池显然不能提高广州城市等级,B项错误;加强广州的对外联系不一定非要建设挖入式港池,其他形式的港池也可以,且加强广州对外联系也不是其主要目的,C项错误,综上所述,ABC项错误,本题选D。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C1与C2之间存在潮位差;所以港池和龙穴南水道之间存在着水体交换,可以加快港池水体更新速度,C项正确;落潮时C2水位低于C1,可提高港池水体深度,A错误;涨潮时C2水位高于C1,可降低港池水体深度,B错误;C1与C2之间的河流,会减小港池内水位变化幅度,D项错误,综上所述,ABD项错误,本题选C。
    【点睛】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港口是各种运输工具衔接和转换的地方,由水路可与海洋、内河沟通;从陆上可与铁路、公路连接。在整个交通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W广场是由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巨型城市综合体。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及运营管理已开业W广场323个,且持有物业面积规模全球第一,所建之处往往都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该公司于2005年进驻湖南开店设于地处长沙市级核心商圈的长沙悦荟广场,采用单店模式即每一层只设置一种商业业态,但于2019年却被迫转售。近年来,即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W广场仍加快对于湖南各大市场的开发,取得良好的效益。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4. W公司将长沙悦荟广场于2019年转售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狭窄,人流量较少B. 所处商圈商业竞争激烈
    C. 业态业态和盈利模式较为简单D. 公司资金链出现紧张
    15. W公司于2022年在湖南常德澧县打造最大的县级商业综合体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地居民消费能力较强 ②对周围地区起集聚作用
    ③当地居民对高层次商品的需求强 ④相关资本的支持参与
    A. ①②B. ①④C. ②④D. ③④
    16. W广场加快对于湖南各大市场的开发取得的良好的效益包括( )
    ①提升城市商业档次 ②提升城市等级档次
    ③创造持续巨额税收 ④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14. C 15. B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W公司的长沙悦荟广场,采用单店模式,每一层只设置一种商业业态,业态业态和盈利模式较为简单,难以支撑公司的现金流,所以于2019年转售,C正确;W公司的长沙悦荟广场地处长沙市级核心商圈,人口密集,人流量大,A错误;W公司是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竞争力强,所以所处商圈商业竞争激烈不是W公司将长沙悦荟广场于2019年转售的主要原因,B错误;“近年来,即使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W广场仍加快对于湖南各大市场的开发”,可知公司资金链出现紧张不是W公司将长沙悦荟广场于2019年转售的原因,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常德市澧县,位于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澧县在外从业人员多,使澧县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吸引W公司于2022年在湖南常德澧县打造最大的县级商业综合体,①正确;对周围地区起集聚作用,是W公司在湖南常德澧县打造最大的县级商业综合体带来的意义,而不是原因,②错误,AC错误;澧县作为一个县城,居民对高层次商品的需求不强,③错误,D错误;湖南常德澧县为吸引企业入驻,采取了一些优惠措施,吸引W公司入驻,所以相关资本的支持参与,也是W公司于2022年在湖南常德澧县打造最大的县级商业综合体的主要原因,④正确,B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W广场是由全球商业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万达集团投资建设的巨型城市综合体”,可知作为巨型城市综合体,W广场加快对于湖南各大市场的开发取得的良好的效益有提升城市商业档次,①正确;同时建成商业综合体,可以为湖南省创造持续巨额税收,③正确,B正确;城市等级划分是以城市常住人口规模来划分的,W广场加快对于湖南各大市场的开发对湖南各个城市等级的影响小,同时也不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②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点睛】常德市澧县,位于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澧县在外从业人员多,使澧县居民经济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整体地形南高北低,南部(35°N以南)属于青藏高原主体。一般来说,由于北部祁连山脉的阻挡,影响青海省北部地区的地面冷空气一般来自两股,一股是强冷空气灌入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从而进入柴达木盆地,进而自西向东影响北部大部地区,在后部冷空气很强时也可以南溢进入高原主体,此股冷空气一般被青海天气预报工作者称为"西路冷空气"。另一股冷空气往往沿着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区迅速东移南下,因沿途路径相对较为平坦,移速较快,很容易在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形成向西回流倒灌的冷空气,成为影响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另一股冷空气,此股冷空气一般被青海天气预报工作者称为"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常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锢囚锋。下图为青海湖锢囚锋生消过程中降水落区分布概念模型图。
    (1)图中左阶段,青海湖出现增温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2)图中阶段形成锢囚锋,判断东西路冷空气势力强弱,并说明原因。
    (3)图中三个阶段雨区,请任选一个雨区,简述其分布与形成差异。
    【答案】(1)东西两路冷空气沿地形相对低洼处向青海湖地区汇集,西路冷空气已经到达青海湖西侧开始堆积,而东路冷空气则已沿东部河谷地形倒灌进入青海湖东侧,处于二者之间的青海湖地区受两侧冷空气锋前暖空气挤压的影响,这一区域整层空气相对前一天有所增温膨胀。
    (2)西路冷空气势力强于东路冷空气势力。原因∶西路冷空气顺阿尔金山山口进入,产生狭管效应,风速加快,西路冷空气势力更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高气温更低,西路冷空气势力更强;西路冷空气顺地势从高处往低处自西向东运动,重力叠加,势力增强。
    (3)左图中的两个雨区均为冷锋雨区,各分布在冷气团一侧。中图中的两个雨区均为锢囚锋雨区,均匀分布在锋线两侧。右图中的雨区是在锢囚锋消亡后,随着冷空气向南部高原爬升,隆水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南部偏北地区出现相对较强降水,形成冷锋雨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锢囚锋的位置及范围示意图为材料,涉及锢囚锋的形成、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分析图形信息可知, 青海湖东西两侧均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分析材料可知,青海省北部地区的地面冷空气分东西两路进入青海形成冷锋,两支冷锋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西路冷空气”灌入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从而进入柴达木盆地,进而自西向东影响北部大部地区,在后部冷空气很强时也可以南溢进入高原主体。“东路冷空气”沿着祁连山北侧的河西走廊地区迅速东移南下,因沿途路径相对较为平坦,移速较快,很容易在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形成向西回流倒灌的冷空气,成为影响青海东北部地区的另一股冷空气。处于二者之间的青海湖地区受两侧冷锋前暖空气挤压的影响,整层空气相对前一天有所增温膨胀。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北部祁连山脉的阻挡,“西路冷空气”沿阿尔金山口进入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口附近,狭管效应显著,使风速加快;且青海整体地形西南高东北低,“西路冷空气”进入之后,由较高海拔逐渐降落至较低海拔的青海湖附近,冷空气势力被进一步加强;且由于冷空气本身存在受重力作用影响而向低海拔下降的趋势,两股势力相遇之后,相互叠加影响,使“西路冷空气”势力变强。
    【小问3详解】
    锋面降水多位于锋面附近及冷气团一侧。依据风的符号可判断,左图中的两个雨区均为冷锋雨区,冷锋中暖气团沿锋面被迫抬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降水位于锋面附近及锋后。中图中的两个雨区均为锢囚锋雨区,均匀分布在锋线两侧。锢囚锋是由原来两个锋面合并形成的新锋面,所以它带来的天气保留着原来两个锋面天气的特征,两侧均为降水区。右图中的雨区位于冷锋后,是在锢囚锋消亡后,随着冷空气向南部高原爬升,降水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南部偏北地区出现相对较强降水,形成冷锋雨区。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如下图1)乌伦古湖由布伦托海(也称大湖)和吉力湖(也称小湖)组成,两者经由库依尔尕河相连,乌伦古湖水面没有出口,环境自净能力较弱。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湖流域就承载了越来越剧烈的开发活动,导致流域河、湖水力关系断裂,引发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如图2)。1970年当地开通了73km处之地峡,开挖了引河(额尔齐斯河)济海渠,把额尔齐斯河水引入布伦托海,并在库依尔尕河上修建了挡水闸,可人为控制大、小湖水力联系。但因调控过程中未考虑大、小湖天然的水文水力联系特征,导致吉力湖水盐关系的紊乱和水生态劣变(如图3)。1987年"引额济海"进一步扩建工程竣工,使得额尔齐斯河引水量代替吉力湖成为大湖主要的补给源。
    (1)简析在乌伦古湖流域天然的水文补给方式作用下,布伦托海与吉力湖水盐特征差异及产生原因。
    (2)1987年至今,大小湖水文关系失衡,水盐特征紊乱,分析其产生原因。
    (3)1987年"引额济海"进一步扩建工程竣工,使得额尔齐斯河引水量代替吉力湖成为大湖主要的补给源,大小湖水位和矿化度产生明显变化。请分析引额济海后对吉力湖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
    【答案】(1)在乌伦古湖流域天然的水文补给方式作用下,大、小湖水盐特征完全不同,其中小湖吉力湖因接受乌伦古河补给,且因水面高于大湖布伦托海,成为水量有进有出的吞吐型淡水湖泊。而大湖布伦托海水量主要为小湖吉力湖水量经由库依尔尕河补给,且除了蒸发外,基本没有出口,成为流域最终的物质和能流归宿区。为典型的干旱内陆区微咸的封闭型湖泊。
    (2)原因∶乌伦古湖流域降水少而不稳,同时没有冰川和永久积雪的调节,河道径流又基本消耗于蒸发、河道渗漏等,下游河道发生自然断流的风险极高。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是导致大、小湖体萎缩的直接原因。流域灌区面积的迅速增加;水量需求量急增。对水资源时空的不科学调控.是导致大小湖水盐关系紊乱的关键原因。
    (3)生态问题∶湖周生态环境恶化。湖滨沼泽湿地植被退化,降低湖泊生态保护作用;湖周土地沙化加剧;乌伦古河河滨缓冲系统退化,保护河岸、净化入湖水质的屏障功能大为减弱;导致乌伦古河入湖(吉力湖)口和吉力湖东北岸植被向荒漠化发展,加剧了吉力湖的生态危机。湖泊咸化,水生态系统劣变。吉力湖随着水体矿化度达到淡—咸湖泊转化的分界点,吉力湖水生态系统也由原来的单纯淡水生态系统向淡—咸水生态系统转化。吉力湖淡水生态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原有的淡水生物将进一步消失或灭绝,极大加剧了吉力湖生态系统的劣变。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通过流域来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湖泊水盐特征主要分析补给和吞吐能力。由于乌伦古湖流域天然的水文补给方式作用下,大、小湖水盐特征差异明显。根据材料可知,小湖吉力湖受乌伦古河补给,并且水面高于布伦托海,因此吉力湖的水量有进有出,属于吞吐型淡水湖泊,盐度较低;大湖布伦托海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吉力湖经由库依尔农河补给,根据材料可知该湖泊没有出口,且蒸发量大,盐分无法排出,长期积累,盐度较高。
    【小问2详解】
    主要从湖泊补给条件和环境变化来分析。可能该流域内降水变少,且不稳定。同时缺乏冰川和永久积雪的调节,蒸发量大、下渗多,可能在下游出现断流;该地区地势平坦,灌溉条件好,长期的人类活动,引水灌溉,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灌溉区面积的进一步扩大会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该流域的管控失当,水资源分配不合理是导致其水盐关系紊乱的主要原因。
    【小问3详解】
    引额济海后会使吉力湖的来水量减少,给吉力湖带来的问题主要有:湖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湖滨的沼泽湿地进一步退化,湖泊的生态功能下降;湖区荒漠化步伐加剧;河滨缓冲带出现退化,使得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同时乌伦古河入湖(吉力湖)口和吉力湖东北岸水源将会减少,植被向荒漠化方向发展。根据图像可知,会导致吉力湖的矿化度进一步升高,从淡水湖逐渐向咸水湖演变,原有的淡水生物也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mm,多大风日,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主要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其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且地下水较丰富,与中国其他沙漠的治理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难度相对较小。现在的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独特的生态地标。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分布及公路两侧草方格沙障景观。
    (1)简述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发育条件。
    (2)说明与其他沙漠治理相比,库布齐流动沙漠治理难度较小的主要原因。
    (3)调查发现穿越库布齐沙漠公路两侧植树带植被生长较好,试说明原因。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沙源丰富;植被稀少,风阻较小;气候干旱,多大风日,在风力作用下易发生顺风向移动的现象。
    (2)降水稍多,利于植物生长;距离黄河较近,引水便利;地下水位较高,植树种草易成活;处于草原与荒漠过渡带附近,适生植物较多。
    (3)受公路硬化路面影响,雨水被分流于公路两侧植树带内,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公路两侧的草方格沙障能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蒸发;草方格能截留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分布及公路两侧草方格沙障景观为背景,涉及土地荒漠化成因与防治措施。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流动沙丘是根据沙丘移动性划分的沙丘类型之一,也是分布最广的沙丘,是指位置容易变化的沙丘。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 容易顺风向移动。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库布齐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沙源丰富;由材料“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mm,多大风日”可知,降水稀少,植被稀少,风阻较小;气候干旱,多大风日,在风力作用下易发生顺风向移动的现象,主要以流动、半流动沙丘为主。
    【小问2详解】
    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干旱缺水、 植被稀少、 风力助推作用。因此,如果能从缓解水资源短缺、 增加荒漠区地表植被、 降低风力助推作用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沙漠治理就能迎刃而解。由材料“其东部水分条件较好,且地下水较丰富”可知,降水稍多,利于植物生长;地下水位较高,植树种草易成活。由图可知,距离黄河较近,引水便利;降水量在250~300mm之间,处于东部草原与西部沙漠过渡带附近,适合生长的植物较多。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受公路硬化路面影响,公路地势较两侧地面高,雨水被分流于公路两侧植树带内,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公路两侧辅设草方格沙障,能增大地表粗糙程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保障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草方格能截留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减少水土流失,增加路边土填中的养分,有利于植树带内植被生长。
    20. 【选修6:环境保护】
    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乌江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然而,乌江曾被老百姓称为“污江”。2009年,贵州省遵义市境内的甲河段总磷含量严重超标,变成了“牛奶河”,其原因与34号泉眼(属于岩溶泉眼)密切相关。经过十年的治理,目前乌江水质已达到Ⅱ类标准,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下图为乌江部分河段示意图。
    (1)阐述图中甲河段遭到磷污染的过程。
    (2)推测治理乌江磷污染采取的工程措施。
    【答案】(1)降水以后,磷石膏渣场产生大量含磷的渗漏液;图示地区多岩溶地貌,裂隙多,含磷污水渗漏到地下水中;地下水顺着地势流到34号泉眼,并涌出;汇入乌江,使得乌江总磷含量超标。
    (2)磷石膏渣场覆膜防渗漏;34号泉眼出口修建污水处理设施;采取磁混凝沉降工艺(利用絮凝剂加速磷沉降,固化保存)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乌江磷污染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知识。
    【详解】(1)该区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和暗河,34号泉眼为岩溶泉眼,泉水从地下涌出,34号泉眼附近有大型磷石膏渣场,磷石膏中可溶性磷化物经雨水冲刷带入附近支流及泉水中,当地下水和泉水补给河水时,水中的磷化物被一起起带入河水中,造成河水的磷含量较高。
    (2)乌江磷污染的主要原因交椅山磷石膏渣场磷化物的长期堆放,因此可将磷石膏渣场覆膜防渗漏,也可对磷化物进行综合治理,生产成为有用的磷化工产品;加强政府引导,引进更多的磷石膏综合利用项目,减少磷化物的长期堆放;还可在34号泉眼出口修建污水处理设施,防治污染物被带至河流。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学科素养方面考查考生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解答第一题,首先需要明确该区域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并进一步明确图中磷石膏渣场与34号泉眼和乌江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题要根据第一题污染的过程来提出工程措施,工程措施首先需要针对磷石膏渣场,其次要考虑34号泉眼。

    相关试卷

    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郴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1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3月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PDF版,共9页。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郴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