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人:王海栋 校对人:孙玮祺
第I卷(客观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月球背面影像图。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试验。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B.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差较大
C.月球所属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太阳系D.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2.“鹊桥”中继星的作用是( )
A.与地球、月球背面进行信息和数据交换B.为“嫦娥四号”不间断地提供能量
C.为“嫦娥四号”不间断地提供光源D.减少“嫦娥四号”与大气间的摩擦
3.“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试验需要克服的环境考验是( )
A.重力大B.低辐射C.高温差D.无光照
2019年美国科学家在纽约州发现了最古老的森林化石,距今约3.85亿年,这些数目属古羊齿属,是一种蕨类植物。科学家认为自从森林出现后,地球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右图为新发现的森林化石,完成4-5题。
4.该森林化石属于( )
A.岩浆岩B.沉积岩
C.叠层石D.陨石
5.该时期出现的原始森林( )
A.为鸟类提供栖息地B.是远古人类主要能源
C.生长在广阔的浅海D.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
6.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从大连八中的操场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更多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2020年11月28日,佛山某学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傍晚最美的天空(下左图)。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7-8题。
7.该学生拍摄的“最美天空”,这种现象出现在( )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
8.“最美天空”的形成与右图中相关的环节是( )
A.①大气吸收B.②大气反射C.③大气散射D.④大气逆辐射
9.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大气污染问题引发全社会关注。下列四幅气温垂直变化图,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
A. B. C. D.
2020年5月27日2时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开始冲顶。在登山过程中,他们遇到重重困难,冰川风就是其中一个。冰川表面和冰缘地区的冷热差异是冰川风的主要成因。目前,测得的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图为冰川风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正确表示冰川风风向的是( )
A.①B.③C.②D.④
11.登山队选择凌晨冲顶,其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较弱B.冰川风较弱C.氧气含量较大D.气温较高
读我国东北5月某日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P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13.图中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01 hPaB.999 hPa
C.997 hPaD.995 hPa
人工河岸湿地是结合湿地原理设计的一种新型河流治理技术,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取水口水质,在取水口附近河段建立了人工河岸湿地。下图为人工河岸湿地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人工河岸湿地能改善水厂取水口的水质,主要是通过影响水循环的( )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D.降水
15.人工河岸湿地中,净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的是( )
A.水厂B.输水管C.取水口D.水生植物
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下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夏季海洋表层盐度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 )
A.河流径流多B.降水量小C.气温高、蒸发量大D.寒流影响
17.布袋盐场每年3~5月产盐量大,其主要原因是该时段( )
A.日照强,气温高B.风力小,蒸发量大C.河流稀释,盐度低D.降水多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8题。
18.邮轮从红海进入阿拉伯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
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变化
B.吃水变深、海水温度变化
C.吃水变浅、海水密度变化
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变化
海浪,也称为波浪,是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据此完成19题。
19.下列关于海浪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风浪—风力大小B.海啸—海水运动C.风浪—火山爆发D.风暴潮—洋流
20.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右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16年9月25日世界最大的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顺利“睁眼”(右图)。“天眼”通过接收宇宙电磁波,探测范围可到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21题。
21.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与下列条件无关的是( )
A.石灰岩地貌,保障雨水下渗
B.天然的天坑,工程量较小
C.人烟稀少,无线电干扰较少
D.晴天多,利于观测
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部的滹沱河冲积扇上。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山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石便铺散沉积下来。读右图,完成24-26题。
22.图中A到B的表面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砾石--粉砂--黏土
C.砾石--黏土--粉砂 D.粉砂--砾石--黏土
23.随滹沱河上游农业的发展,冲积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水土流失严重B.降水强度减小C.河流流速减弱D.土壤颗粒变大
24.滹沱河冲积扇为石家庄城市建设带来的有利条件是( )
A.河运便利B.地势平坦C.远离水源D.洪涝频繁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堆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22-23题。
25.图中信息显示出( )
A.河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B.丘陵山地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乙河段该季节有结冰期 D.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的缓
26.近年甲地河流堆积物颗粒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
A.耕地面积扩大 B.降水量有所增加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大力开发旅游业
海岸是海陆相互作用地带,贝壳堤是由海洋里大量甲壳生物的遗骸经过海潮和海浪长期冲刷及搬运,逐渐堆积而形成的,它是古海岸的遗迹。读图,完成27-28题。
27.从6000年前至今,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特点及主要原因是( )
A.陆进海退 河流泥沙堆积
B.陆进海退 海潮、海浪堆积
C.陆退海进 河流冲刷
D.陆退海进 海潮、海浪冲刷
28.贝壳堤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冲刷
B.海浪侵蚀
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
29.读等高线图(图中数据单位均为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为400米 B.A地与B地的高差为250米
C.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 D.E坡的坡度比B坡陡
河北塞罕坝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30-31题。
30.塞罕坝造林选择树种时,主要考虑( )
A.树冠大 B.耐高温 C.耐盐碱 D.扎根深
31.该地区在南坡造林,受什么条件的限制?(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据此,完成32-33题。
32.红树林( )
①多分布在我国渤海与黄海沿岸
②根系短小不发达
③多分布在潮间带的淤泥质海岸
④以喜盐植物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红树林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护海岸,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降低风速,为船舶提供避风场所
C.绿化美化沿海环境,吸烟滞尘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某考察团6月份在非洲考察时发现(下左图)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下右图),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干旱时节的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34-35题。
34.图中甲地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热带季雨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5.猴面包树适应了当地怎样的环境变化( )
A.全年干旱少雨 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干湿季节明显 D.全年高温多雨
当土壤组成物质体积比为:矿物质40%、有机质10%、水分和空气各20%,该土壤能很好地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求,称为理想土壤。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占比。据此,完成36-37题。
36.土壤中矿物质的来源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37.据图可知( )
A.该土壤水分较多,空气偏少
B.该地可能炎热干燥,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少
C.该土壤矿物质比重大,颗粒粗
D.该土壤水分和矿物质偏少,有盐碱化现象
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据此完成38-40题。
38.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
①农作物根系浅 ②犁底层变薄
③土壤透气性弱 ④表土水分降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9.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的主要原因是( )
A.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
B.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
C.犁底层结构紧实,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D.犁底层结构紧实,降低土壤的水分下渗
40.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进行深耕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强劲,风沙易侵蚀表土 B.人力耕作,不易产生犁底层
C.劳动力短缺,深耕成本过高 D.降水较少,难以形成犁底层
第Ⅱ卷(主观题)
二、综合题(共2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塔里木盆地区有甲(新月形沙丘)、乙(草方格沙障是指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两地景观。右侧图
材料二:绿洲是沙漠中具有水,分布有草等植被的地方,绿洲与周围的沙漠在局部地区会形成热力环流。下左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
(1)甲地貌形态成因是_______,该地貌两翼延伸方向指示_______风向(上或下)。(4分)
(2)观察下左图,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的时间段是_______,此时段绿洲气压____(高或低)。(4分)
(3)请在下右图画出该时段的沙漠与绿洲的热力环流的方向,并画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右图为“大西洋洋流分布图”
材料二: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一座石油钻井平台发生爆炸,每天近5万桶石油排放到海里,漏油时间长达3个月,酿成史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故。
(1)图中④洋流对沿岸的气候有__________的作用。(2分)
(2)图中P为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渔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4分)
(3)材料二所述原油泄漏事件中欧洲西海岸也受到污染,是因为泄漏的石油依次通过____和____(填序号)流到该海域的。(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1页。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