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63552/0-16991502708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63552/0-169915027088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制备及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例如,泥水混合物中,泥土是分散质,而水就是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其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介稳体系。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1.Fe(OH)3胶体的制备
向______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液体呈______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性质
(1)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______体系。
(2)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______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
(3)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其方法主要有:①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分散系及其分类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雾 B.石灰乳
C.FeCl3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2.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是否能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知识点2 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3.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4.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
练基础落实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化工、军事等领域。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下列有关形成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3.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道“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呈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向两极移动,而胶体分散质粒子只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5.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①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③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
A.只有① B.①和②
C.②和③ D.全部
6.“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无色透明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呈胶状
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
7.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
①过滤 ②蒸发 ③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④Fe(OH)3胶体的制备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将1 L 2 ml/L的FeCl3溶液制成胶体后,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黄河入海口处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性质有关
D.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沸腾,制得Fe(OH)3胶体
9.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有下列三组物质:
①Fe、S、C、P ②H2、CaCO3、HCl、NH3 ③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铁胶体、硫酸铁溶液
可以从组成的元素、物质的性质等多个角度用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依照下表中第①组的方法,从②③组中选出一种不同类的物质,并指出其分类标准,写在下面相应的空格内。
练综合拓展
11.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
基础落实
一、1.一种(或多种) 另一种 分散质 分散剂 2.溶液 浊液 胶体 溶液 浊液 胶体
二、1.沸水 饱和FeCl3溶液 红褐 2.(1)溶液 浊液 介稳 (2)一束光亮的通路 散射 溶液和胶体
(3)①加热 ②加入电解质溶液 ③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对点训练
1.B 2.C 3.D
4.Fe2O3+6HCl===2FeCl3+3H2O
(1)FeCl3+3NaOH===Fe(OH)3↓+3NaCl
复分解 (2)红褐 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Fe2O3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
(1)铁盐可与碱反应,生成沉淀;(2)是Fe(OH)3胶体的制法。
课后作业
1.D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故选D。]
2.C [纳米碳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将其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的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是一种“介稳体系”,虽然不如溶液稳定,但比浊液稳定,放置较长时间不会聚沉而析出沉淀。]
3.D [雾是小液滴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
4.D [溶液和胶体两种分散系都呈电中性;分散质粒子均作无规则的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吸附某种类型的带电微粒,在电场作用下,其粒子也作定向移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和胶体。]
5.A [①项为FeCl3+3NaOH===Fe(OH)3↓+3NaCl,即生成沉淀而非胶体;血液是胶体,②项是胶体的聚沉;③项为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A项符合题意。]
6.B [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粒子直径范围:1 nm~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
7.C [制备Fe(OH)3胶体时用玻璃棒搅拌易形成沉淀。]
8.C [A项中水不是分散系;B项中Fe(OH)3胶粒的个数少于2NA,胶粒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D项中应是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Fe(OH)3胶体。]
9.(1)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发生聚沉,导致实验失败
(2)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3)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胶体的聚沉以及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的注意事项。
10.
解析 对比同组内各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按照相关的标准归类即可。
11.(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雾是胶体,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解析 (1)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2)清晨,树林中存在水雾,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所以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清晨。
(3)打开暖瓶(或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组别
分类标准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第①组
非金属元素
Fe
第②组
第③组
组别
分类标准
不属于该类别的物质
第②组
化合物
H2
气体
CaCO3
第③组
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有色
氯化钠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单元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共14页。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作业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常见的分类方法,分类法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