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46937/0-16986248961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46937/0-169862489616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4946937/0-16986248961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5 Mn55 Fe56, 下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1ml/L的FeCl3溶液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第一册全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P31 Cl35.5 Mn55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中含有铅元素,儿童使用铅笔时不可咬铅笔芯
B. 富铁酱油含铁元素,食用该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C. 明矾可以净化水质,明矾净水时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 洁厕灵中含有盐酸,与次氯酸钠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铅笔芯是石墨和黏土的混合物,不含铅元素,A项错误;
B.富铁酱油中含有的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故食用该酱油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B项正确;
C.明矾净水时,发生水解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
D.洁厕灵和次氯酸钠混合使用会产生剧毒的氯气,D项错误;
答案选B。
2.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A 下水井盖可由生铁铸造而成
B. 低碳钢可以制造钢板和钢丝
C. 硬铝常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
D. 蛟龙号耐压球可由纯铝制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铁强度大、抗压,可用作公路上的下水井盖,A正确;
B.低碳钢韧性好,焊接性好,可用于制造钢板和钢丝,B正确;
C.硬铝密度小、强度高,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C正确;
D.耐压球是载人潜水器的关键部位,必须要求抗压能力强,纯铝质地软,容易变形,不适合做抗压球,D错误;
故答案为:D。
3.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1g白磷和黑磷的混合物中P原子数目为
B. 5.6LCO2和SO2的混合物中O原子数目为
C. 1mlAl和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硝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D. 3mlNa与足量氧气反应得到Na2O和Na2O2时,转移电子数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白磷和黑磷均是由磷原子构成的,31g二者的混合物中含有1mlP原子,其数目为个,A正确;
B.未知外界状况,无法计算5.6LCO2和SO2的物质的量,故无法计算其中O原子数目,B错误;
C.Al和Fe均被稀硝酸氧化为+3价,故1ml二者的混合物与稀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C正确;
D.Na无论得到Na2O还是得到Na2O2,均是得到+1价Na+,故3mlNa转移的电子,D正确;
故选B。
4. 下表中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锈钢是混合物,而电解质属于化合物,A错误;
B.水是电解质,B错误;
C.NH3·H2O是弱碱,属于电解质,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非电解质,中仅有1个-OH,属于一元酸,KOH溶于水完全电离,属于强碱,C正确;
D.中有两个-OH,属于二元酸,部分电离,属于弱碱,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化学用语或者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8的S原子结构示意图:
B. 小苏打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C. 用双线桥法表示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的电子转移:
D. 四溴化碳的空间填充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仅能表示出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无法表示出中子数,故不管是32S还是34S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均为 ,A正确;
B.是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完全电离,正确的电离方程式为,B错误;
C.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中+5价Cl和-1价Cl归中为0价,不会出现价态的交叉,C错误;
D.图示为空间填充模型,但Br原子半径应大于中间的碳原子半径,D错误。
答案选A。
6. 下列离子或者分子在指定环境下一定能够大量共存是
A. 能够溶解Al和Al2O3的混合物的溶液中:CH3COO-、Na+、Ca2+、
B. 0.1ml/L的FeCl3溶液中:K+、SCN-、Cl-、H+
C. 澄清透明的溶液中:Fe2+、Cu2+、、
D. 能够使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溶液中:H2O2、Al3+、Mg2+、ClO-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能够溶解Al和Al2O3的混合物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若显酸性时,含有大量H+,H+不能和CH3COO-大量共存,若显碱性,含有大量OH-,OH-不能和Ca2+大量共存,A错误;
B.0.1ml/L的FeCl3溶液中含有大量Fe3+,Fe3+和SCN-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虽然Fe2+、Cu2+均有颜色但是其溶液仍是澄清透明的,且该四种离子均可大量共存,C正确;
D.“能够使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具有还原性,H2O2和ClO-均具有氧化性,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故选C。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某固体灼烧时肉眼看到黄色火焰,该固体一定为钠盐
B. 和小苏打均可与酸反应,二者均可用作抗酸药
C. 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了化合反应且会产生白色浑浊
D. 菠菜研磨液加水再过滤后所得清液,加稀硝酸再加KSCN溶液会变红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焰色试验为黄色,不一定是钠盐,可能是NaOH或Na的氧化物或Na单质,A错误;
B.和小苏打均可与酸反应且二者碱性都比较弱,故二者均可用作抗酸药,B正确;
C.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由于NaHCO3溶解度小于Na2CO3,故会产生沉淀而变浑浊,C正确;
D.菠菜研磨液中含有铁元素,经稀硝酸氧化后得到Fe3+,再加KSCN溶液变红色,D正确;
故选A。
8.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粒子(氦核)轰击金属原子,得到核素,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X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酸性或者碱性食物
B. Y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
C.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弱于同周期其他金属元素
D. 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高于其上一周期且同主族的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反应可知:,,即,X、Y的质子数相差2,核外电子数相差2,则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差2,另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设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a与,则,解得,另根据Y的质量数为30,可得Y为P元素,X为Al元素;
【详解】A.X为Al元素。Al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故铝制餐具不宜蒸煮酸性或者碱性食物,A项正确;
B.能和水反应而吸水,常用作干燥剂,B项正确;
C.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故的碱性弱于,也弱于NaOH,C项正确;
D.液态氨气存在分子间氢键,故沸点高于,D项错误;
答案选D。
9. 下列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A. 铜银合金溶于稀硫酸产生无色气体:
B. 少量氯气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得到的溶液:
C. 少量NaOH溶液滴入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 调节pH=5,FeSO4溶液和KMnO4溶液反应得到黑色和红褐色两种沉淀:
【答案】D
【解析】
【详解】A.Cu与Ag均不和稀硫酸反应,A错误;
B.Cl2通入NaOH溶液中,得到溶液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少量NaOH溶液滴入溶液中,应产生H2O、BaCO3和NaHCO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pH=5时,Fe2+被氧化为,被还原为MnO2,酸性环境用H+保证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正确,D正确。
答案选D。
10. 下列图示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备并收集FeCl3
B. 实验室制H2
C. 加热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
D. 提纯碘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和Cl2加热制备FeCl3,FeCl3易升华,进入后续横放的集气瓶中,此处把导管变短加粗的目的是防止导管堵塞,A正确;
B.实验室制备H2采取颗粒状Zn和稀硫酸不加热制备方法,符合启普发生器对药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B正确;
C.溶液蒸发应用蒸发皿而非烧杯,C错误;
D.碘单质易升华,加热使碘单质升华,冷水再使碘单质凝华在蒸馏烧瓶的底部,D正确;
故选C。
11. 纳米氧化亚铜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光电材料,以主要成分为CuFeS2的黄铜矿(含有杂质SiO2)为原料制取纳米Cu2O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流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1”的成分除了SiO2之外还有S单质
B. “操作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 “调pH”工序所得的可与硫酸反应后返回“浸泡”环节
D. 理论上,所得Cu2O的物质的量为CuFeS2的0.5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黄铜矿主要含有CuFeS2(Fe为+3价),杂质SiO2,经过预处理后加入硫酸铁溶液浸泡,Cu由+1价升高到+2价,黄铜矿中的-2价的硫升高到0价,黄铜矿中+3价的铁以及加入的+3价的铁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FeS2+4Fe3+═5Fe2++Cu2++2S↓,过滤除去SiO2和S沉淀,然后,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通入氧气,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再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使铁离子完全沉淀,过滤除去,向滤液加入氢氧化钠和葡萄糖溶液,进行热还原,生成纳米氧化亚铜,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A.“浸泡”工序发生反应:,故“滤渣1”除了未反应的SiO2之外还有新生成的S,A正确;
B.“操作1”在酸性环境下O2把Fe2+氧化Fe3+,便于后续沉铁,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即得:,B正确;
C.和硫酸反应得到的可以返回“浸泡”环节继续使用,C正确;
D.加CuO调节pH导致铜元素增多,故理论上得到Cu2O的物质的量大于CuFeS2的0.5倍,D错误。
答案选D。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热时铝表面的氧化膜会迅速再生,即使用大头针挑破铝水也不会滴落,故A错误;
B.湿润的氯气中含有HClO,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pH试纸最终变白色,故B错误;
C.钠和钾在装满水的烧杯中进行反应,可能会窜出烧杯,导致危险,故烧杯中应加三分之一左右水,而且取钠或者钾时应取绿豆大小,取样太大也会导致危险,故C错误;
D.和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物为BaSO4沉淀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几乎不导电,电导率最低,沉淀最多,故D正确;
选D。
13. 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如图为科研人员探究消除氮氧化物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过程I中还原剂为NO和Ni2+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 过程Ⅱ中得到2ml氧化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为8×6.02×1023
C. 整个过程中Ni2+作催化剂,Ni3+属于中间产物
D. 该机理成熟化之后可用于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程I的反应方程式为,其中NO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2=1:1,A项正确;
B.过程Ⅱ的氧化产物为,O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故每得到2ml转移个电子,B项错误;
C.是开始有最后有中间过程无且质量不变,满足催化剂的定义,是开始无最后无中间过程有,满足中间产物的定义,C项正确;
D.该反应的价值就是用于生产实际处理汽车尾气,D项正确;
答案选B。
14. 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打制农具或者刀具时红热的铁淬火过程可实现转化①
B. 烧制陶瓷时把Fe2O3还原为FeO可使瓷器的釉呈绿色
C.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可以自发转化为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D. 通常情况下、Fe2+、Fe2+的氧化能力逐渐降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铁淬火过程铁表面产生的是Fe3O4而非Fe2O3,A错误;
B.烧制陶瓷时黏土中的FeO3被炭或者CO还原为FeO可使瓷器的釉呈绿色,B正确;
C.还原性较强,在空气中先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C正确;
D.一般而言,元素价态越高,氧化性越强,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物质分类是打开高中化学之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分类思想也是中学化学的重要思想。请根据下列所给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①石墨;②稀盐酸;③烧碱;④过氧化钠;⑤氧化钠;⑥乙醇;⑦食盐水;⑧冰醋酸;⑨氢氟酸;⑩氢氧化铁胶体;⑪FeCl3溶液。
(1)上述物质能够导电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导电微粒与其他不同的是_____。
(2)上述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
(3)物质⑥中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个数比为_____,物质④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
(4)物质⑩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范围为_____,鉴别⑩和⑪的最简单方法为_____。
(5)配制480mL1ml/L的③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_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瓶等。
【答案】(1) ①. ①②⑦⑩⑪ ②. ①
(2) ①. ③④⑤⑧⑨ ②. ⑥ ③. ⑧⑨
(3) ①. 7:1 ②. 1:2
(4) ①. 1~100nm ②. 丁达尔效应
(5) ①. 烧杯 ②. 玻璃棒 ③. 500mL容量瓶 ④. 胶头滴管
【解析】
【分析】①石墨,能导电的单质,不属于电解质;
②稀盐酸,能够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③烧碱,离子化合物,固体不能电离出离子,故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④过氧化钠,离子化合物,固体不能电离出离子,故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⑤氧化钠,离子化合物,固体不能电离出离子,故不导电,熔融状态下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⑥乙醇,有机物,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食盐水;能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⑧冰醋酸;共价化合物,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够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弱电解质;
⑨氢氟酸,共价化合物,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够部分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弱电解质;
⑩氢氧化铁胶体,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⑪FeCl3溶液,能电离出铁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够导电的物质有:①石墨、②稀盐酸、⑦食盐水、⑩氢氧化铁胶体、⑪FeCl3溶;导电微粒与其他不同的是①石墨;
【小问2详解】
由分析知,属于电解质的是③烧碱、④过氧化钠、⑤氧化钠、⑧冰醋酸、⑨氢氟酸;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乙醇;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⑧冰醋酸、⑨氢氟酸;
【小问3详解】
物质⑥乙醇中极性键为碳氢键、碳氧键和氢氧键共7个,非极性键为碳碳键共1个,故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个数比为7:1;④中过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完全电离出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小问4详解】
物质⑩氢氧化铁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范围为1~100nm;鉴别⑩氢氧化铁胶体和⑪FeCl3溶液的最简单方法为丁达尔效应;
【小问5详解】
配制480mL1ml/L的③的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等。
1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法宝,它隐含许多信息和规律。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中字母所代表元素,请用相应物质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ag和aj两种物质的沸点较高的是_____,更加稳定的是_____,酸性更强的是_____。
(2)e、i和j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
(3)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位于“左上和右下对角线位置”的元素往往性质相似,根据d的性质可以推测b的性质,b在f的常见单质中加热得到主要产物为_____,b离子和e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形成的盐的溶解性为_____(填“可溶”“微溶”或“难溶”)。
(4)cha4被用作储a材料,且具有存储容量大、成本低的优点。cha4与水反应释放出a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由于过量使用含有h元素的净水剂会导致老年痴呆,故c2kf4应运而生,c2kf4可由k(fa)3在碱性环境下与cjf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若向紫红色的c2kf4溶液中加入i的最高价含氧酸的稀溶液,溶液会变黄且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请推测该气体为_____。
【答案】(1) ①. HF ②. HF ③. HCl
(2)
(3) ①. Li2O ②. 微溶
(4)(成“”)
(5) ①. ②. O2
【解析】
【分析】由图知,a为H,b为Li,c为Na,d为Mg,e为C,f为O,g为F,h为Al,i为S,j为Cl,k为Fe,据此回答,
【小问1详解】
HF和HCl两种物质中由于HF中含有氢键,故沸点较高;由于F的非金属性更强,故HF更加稳定;由于HCl中氢离子更加容易电离,故HCl的酸性更强;
【小问2详解】
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题(PDF版附解析),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