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一、语言文字运用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非所以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B.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C.自者也  贼:小人D.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保:使……安定【解析】 C项,自贼者也,意思是“自己残害自己”。贼:伤害、残害。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人有是四端也A.若火始然,泉之始达B.知皆扩而充C.人皆有不忍人D.治天下可运掌上【解析】 例句,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代词,代前文的“四端”。C项,结构助词,的。D项,代词,代“治天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B )①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④犹其有四体⑤将军者,国之爪牙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A.①②④         B.③⑤⑥C.①③⑥  D.②④⑥【解析】 ①②④古今同义。①孺子:小孩子。②乡党:乡里,也指同乡的人。④四体:四肢。③⑤⑥古今异义。③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纯色体全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⑤爪牙,古义:比喻重臣,武将。今义:指坏人的党羽。⑥丈夫,古义:男子的通称。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其斯之谓与C.不学《礼》,无以立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解析】 例句:判断句,“……也”,表判断。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B项,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的办法。D项,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_人皆有不忍人之心__”。(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_人之有是四端也__,__犹其有四体也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_苟能充之__,__足以保四海__。”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孔子说:“君子如玉。”古人喜欢佩玉,因为他们认为____,佩戴玉石的目的是时时警醒自己,道德修养与品格应像玉石一样。但老子却说:“不欲绿绿如玉,珞珞如石。”____而是想做一块平凡的石头。原因很简单,玉石很珍贵,____;石头遍地都是,却能被所有人使用,能造福到所有人。所以老子说“最高的荣誉是没有荣誉”,最珍贵的东西,看起来反而不珍贵。就像水、空气一样,它们是免费的,但远远比玉石黄金珍贵多了。【答案】 _①玉的品质与君子的品质最为近似__②他并不想做一个如玉的君子__③但它只能让很少一部分人得到__7.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个字)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答案】 _(1)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2)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__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文本一:孟子,邹人也。名轲,则未闻也。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孟子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周衰之末,战国纵横,用兵争强以相侵夺;当世取士,务先权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废,异端并起,若杨朱、墨翟放荡之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闵悼尧舜汤文周孔之业将遂湮微,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于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于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终莫能听纳其说。孟子亦自知遭苍姬之讫录,值炎刘之未奋,进不得佐兴唐虞雍熙之和,退不能信三代之余风,耻没世而无闻焉,是故垂宪言以诒后人。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于是退而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仁义道德,性命祸福,粲然靡所不载。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卿大夫士蹈之,则可以尊君父,立忠信;守志厉操者仪之,则可以崇高节,抗浮云。有风人之托物,风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节选自赵岐《孟子题辞》)文本二: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B.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C.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D.或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孟子仕/于齐丧母而归葬于鲁也/三桓子孙/既以衰微/分适他国【解析】 “鲁公族孟孙之后”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项;“于齐”作“仕”的后置状语,“孟子仕于齐”是主谓结构,意思完整,且“丧母”“归葬”是连个顺承的动作,由“而”连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字,即表字,与名有关联,古人男女皆可取字,男子弱冠而字,女子则及笄而字。B.墨翟,即墨子,名翟,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亲民、重礼。C.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也常用以指代《诗经》或者诗文之事。D.四海,古人以为我国四周环海,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四海”指天下。【解析】 “主张……亲民、重礼”错,“亲民、重礼”是儒家的主张。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10.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孟子心忧天下。他哀怜先王圣人们的思想业绩衰微,仁义不存,奸佞横行,邪道取代正道,于是效法孔子周游列国,希望能够济世安民。B.孟子生不逢时。他生于战国乱世,各诸侯国凭借武力相互倾轧,争夺利益,当时诸侯选用人才以精通权谋之术为首选,孟子怀才不遇。C.孟子坚守本心。他自知其思想迂阔,无法在当世实现,又担心死后思想不为后人所知,于是和优秀的弟子一起著书七篇以流传后世。D.孟子思想卓越。赵岐认为,践行孟子思想对于帝王公侯、卿大夫士、守志厉操者等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孟子是仅次于孔子的圣人。【解析】 “他自知其思想迂阔”错,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时君咸谓之迂阔于事”可知,“迂阔”是当时诸侯国君对他的评价。11.把下列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术之道,通五经,尤长于《诗》《书》。译文: _(孟子)长大以后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研究儒家学问,精通五经,尤其精通《诗经》和《尚书》。__(2)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译文: _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扩大充实它们,(它们就会)像火刚刚开始燃烧(终必不可扑灭),泉水刚刚开始涌出(终必汇成江河)。__12.文本二中孟子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  _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__【参考译文】文本一:孟子,是邹国仁人。孟子,名轲,他的字没有听说过。有人说,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因此(尽管)孟子在齐国为官,但他的母亲死后还是被安葬回了鲁国。春秋后期掌握鲁国政权的三家贵族的子孙,之后也因为国家衰落,分别到了其他国家。孟子有善良的品质,早年失去父亲,幼时受到慈祥的母亲三迁之教。(孟子)长大以后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研究儒家学问,精通五经,尤其精通《诗经》和《尚书》。周王室衰微之际,诸侯国无所顾忌,发动战争争强称霸,相互侵夺土地;当时选取士人,致力于以权术谋略为首要,认为这样的人才是贤能之士。先王的治国之道渐趋衰败废弃,各种思想一并而起,像杨朱、墨翟这样放纵的言论来扰乱时事迷惑众人的并非其一。孟子忧伤尧、舜、汤、文、周公、孔子的事业将要没落衰微,正道受阻停滞,仁义荒废、懈怠,奸邪谄媚的小人竞相奔走,邪道取代正道。在这个时候,他就羡慕孔子周游各地忧心世事,于是用儒家思想游说于诸侯国想要周济百姓。然而,由于他不愿在小处委屈一些,以求得较大的好处,当时的诸侯国国君都说他思想言行不合实际,始终没有人采纳他的观点。孟子也知道自己遭逢周王朝运数将尽,而汉王朝还没有兴起之际,出仕不能辅佐君主创造尧舜时代那样和乐升平的盛世,退隐也不能让人们遵守夏、商、周三朝的遗风,为死在世上却默默无闻感到耻辱,因此留下合乎礼法之言传给后人。孔子说:“我想把我的思想用空话记载下来,但不如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表现更加深刻、明显。”于是,孟子退隐后,编次撰集所结交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弟子公孙丑、万章这些人的疑难问答,又亲自撰写行为规范之类的言论,撰写书籍七篇,共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八百六十五个字。包含天地,统摄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清清楚楚,无所不在。帝王公侯遵守它,就可以获得昌盛太平,称赞祖先功德;卿大夫士遵循它,就可以效忠君主尊敬父亲,树立忠信之义;坚守志向砥砺节操的人以它为表率,就可以推崇高尚的节操,抵抗虚浮的名利。孟子这样有风范的人往往寄情于物,用《风雅》来匡正言行,可以说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是闻名于世、仅次于圣人而又学识很高的人。文本二: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曰:“!是何言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昔者窃闻之:子夏、子游、子张皆有圣人之一体,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敢问所安。”曰:“姑是。”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非其民不使;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B.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C.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D.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夫圣/孔子不居是/何言也/【解析】 首先可根据“仁且智”判断“仁”“智”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即对应“学不厌”“教不倦”,故可首先排除B、C两项;然后再比较剩余两项,根据句意,“仁且智,夫子既圣矣”这是对是否为圣人的评判,而“不居”是孔子的自我评判,故可排除D项。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恶!是何言也”中的“恶”为语气词,与《兼爱》中“恶施不孝”意思不同。B.“姑舍是”中的“舍”指舍弃、抛开,与《劝学》中“锲而舍之”意思相同。C.“非其君不事”中的“事”指职务,与《劝学·阳货》中“迩之事父”意思相同。D.“治则进”中的“治”指国家治理得好,与《大学之道》中“家齐而后国治”意思相同。【解析】 “非其君不事”中的“事”意思是服侍,侍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孟子举出宋人揠苗助长的故事,说宋人这样做不仅耗费了自己的力气,反而使禾苗受到损害,旨在强调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B.孟子善于剖析的“言”的范围包括偏颇的、浮夸的、邪辟的、搪塞的言辞,这些言辞如果用来施政的话,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C.公孙丑一直纠结于孟子是不是称得起圣人这一问题,而孟子则举出子贡和孔子的对话给以回答,并明确地将这一话题岔开。D.孟子认为伯夷、伊尹、孔子虽然在出世和入世的态度上并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而自己还是愿意向孔子学习。【解析】 “旨在强调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分析错误,孟子用这一寓言故事旨在批判那些急于求成而不注意长期坚持培养浩然正气的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译文:  不要像宋国人那样(蠢笨):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庄稼不生长而去拔高它,疲倦地回到家。 (2)孔子兼之,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然则夫子既圣矣乎?译文: _孔子兼有这些特长,却说:“我在辞令方面,就不擅长。”既然这样,那么夫子您称得起是圣人了吗?__ 17.从节选部分看,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什么特点?请用四个字概括。培养这种浩然之气的原则和方法分别是什么?【答案】 (1)特点:伟大刚强。(2)①培养原则:要始终与正义和道德联系起来。②培养方法:要长久地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心急。【参考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剖析言辞,我也擅长修养我的浩然之气。”(公孙丑问道:)“敢冒昧请教,什么叫作浩然之气?”孟子说:“很难说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伟大,最刚强,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妨害它,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配合着正义和道德;没有这义和道,就萎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了正义才产生的,不是偶然做一件合乎正义的事就可以取得的。做一件问心有愧的事,这气就疲软了。我因而说,告子不曾懂得正义,因为他把正义看成是心外之物。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但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要忘记它,不能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蠢笨):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庄稼不生长而去拔高它,疲倦地回到家,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庄稼苗都枯槁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认为集义养气没有用而放弃它的人,是种田不除草的人;促使它生长的人是拔苗助长的人,——这不仅没有益处,而且还损害了它。”公孙丑问:“怎么才算是剖析言辞呢?”孟子说:“偏颇的言辞能剖析它的片面因素,浮夸的言辞能剖析它的沉溺因素,邪辟的言辞能剖析它的狡辩因素,搪塞的言辞能剖析它的理屈因素。(这些言辞)从心里产生,对发令施政很有危害;用它来处理政务,会有害于国家大事。(如果)圣人再世,必定会赞许我的这番话。”(公孙丑说:)“宰我和子贡很有口才,冉牛、闵子和颜渊善于论述道德修养。孔子兼有这些特长,却说,‘我在辞令方面,就不擅长。’既然这样,那么夫子您称得起是圣人了吗?”(孟子)说:“啊!你这是什么话?从前子贡问孔子说:‘夫子是圣人了吗?’孔子回答说:‘圣人,我达不到,我只不过学习不会厌烦,教人不觉得厌倦罢了。’子贡说:‘学习不厌烦,是智慧;教人不厌倦,是仁德。又有仁德又有智慧,夫子已经是圣人了!’圣人,孔夫子都不自居,你这是说的什么话呢?”(公孙丑说)“我私下曾听闻过:子夏、子游、子张都各有孔圣人的一部分优点,冉牛、闵子、颜渊大体接近于圣人,而在某些小的方面稍差,请问您属于哪一种人。”(孟子)说:“姑且抛开这个话题吧!”(公孙丑)说:“伯夷、伊尹怎么样?”(孟子)说:“并不相同。不是他(理想)的君主就不去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就不去召唤;局势稳定才肯做官,社会动乱就要隐退,这是伯夷。什么样的君主都可以侍奉,什么样的百姓都可以召唤;局势稳定可以做官,社会动乱也可以做官,这是伊尹。该做官就做官,该隐退就隐退,该留任就留任,该迅速果断就迅速果断,这是孔子。这些都是古代的圣人,我都不能够做到。至于我的个人愿望,还是要学习孔子。” 

    相关试卷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时作业,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