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大附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茶香四溢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2.(2分)小明观察到篮球落地后会被弹起,但弹起的高度不同,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测量反弹的高度”。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四名同学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环节的是( )
A.小明 B.小聪 C.小龙 D.小华
3.(2分)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5cm=2.5×108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4.(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长度测量过程中,若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所读刻度线,会使测量误差较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2分)四位同学在用较厚的木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他们的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6.(2分)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2分)下列关于速度公式v=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路程S、时间t无关
D.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8.(2分)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所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 )
A.9:2 B.2:1 C.2:9 D.1:2
9.(2分)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为20﹣2000Hz的声音
C.声音具有能量,声音能传递信息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11.(2分)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向正在播放音乐的音响纸盆中放一些碎纸,观察到碎纸不停地上下跳动。
A.①② B.只有③ C.②③ D.①③
(多选)12.(2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5~1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二、非选择题(46分)
13.(2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
14.(4分)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
(1)课桌的高度约为80 (填单位)。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填单位)。
(3)3.5×104cm= m。
(4)108km/h= m/s。
15.(4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乙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两个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除了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去测量,还经常用 的方法减小误差。
16.(2分)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00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cm。
17.(2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 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 为参照物。
18.(2分)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流动的空气)高速地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汽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是运动的,这说明了 。
19.(2分)如图为运动会百米赛跑时情景,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乙同学到达终点100m时,可知运动较快的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
20.(2分)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
21.(2分)体育课上百米赛跑,小华应该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22.(2分)一辆大型运输车长30m,匀速完全通过长27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10s km/h。它以同样速度完全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12s,桥的长度是 km。
23.(5分)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如表所示),用于研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降落伞的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m2)
降落伞的总质量(g)
降落伞释放高度(m)
降落伞滞留时间(s)
1
1
圆形
0.5
20
3
3.67
2
1
圆形
1
20
3
5.82
3
1
圆形
1
30
3
4.91
4
1
正方形
1
20
3
5.81
5
1.5
正方形
1
20
3
5.83
6
1.5
正方形
1
20
6
9.24
(1)同学们想: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环节。大家认为可能:①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②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③与降落伞的绳长有关 环节。
(2)分析数据2、3可知 。
(3)分析数据4、5可知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发现由静止下落的篮球反弹高度并非每次都一样,于是就此进行了探究。小明猜想:
A.篮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
B.篮球反弹高度与地面的软硬程度有关;
C.篮球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小明进行实验时得到表中的数据:
同样材质篮球,在软硬程度相同的地面进行实验
次数
下落高度/m
反弹高度/m
第一次
1.5
1.4
第二次
1.2
1.1
第三次
1.0
0.8
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24.(6分)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
(1)同学小杰尝试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和 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所示,则纸带厚度是 (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
(2)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
②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填字母)。
25.(5分)小松选取一只长约90cm,内径10mm的均匀直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玻璃管两端密封,探究“气泡的速度”。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和 ,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玻璃管内气泡运动得 (填“快”或“慢”)一些。
(3)小松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某一时刻开始,用米尺测量每次气泡相对记录起点的路程,并依据测得数据(如图乙)。此次实验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 。
26.(6分)固原到银川的K36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固原
同心
中宁
银川
到站时间
15:37
17:34
18:57
发车时间
13:27
15:40
17:37
里程/km
0
118
385
(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求中宁到银川为多少km?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2分)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 B.茶香四溢 C.树叶纷飞 D.瑞雪飘飘
【分析】分子是比较小的,是纳米尺度内的,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不是分子,是固体的小颗粒。
【解答】解:尘土飞扬、树叶纷飞,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知道分子的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是关键。
2.(2分)小明观察到篮球落地后会被弹起,但弹起的高度不同,小明问同学们“篮球弹起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聪说:“可能与篮球下落时的高度有关,测量反弹的高度”。小华取来一个篮球按照小龙的方法进行测试并记录每次下落的高度和反弹的高度。四名同学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属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这环节的是( )
A.小明 B.小聪 C.小龙 D.小华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分析。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获取事实与证据、表达和交流,小明是提出问题,小龙是制定计划。
故选:D。
【点评】本题目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科学探究贯穿整个初中物理学习,同学要熟知。
3.(2分)下列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
A.7.2mm=7.2mm×10﹣3=7.2×10m
B.15m=15×106=1.5×107μm
C.2.5km=2.5km×105cm=2.5×108cm
D.3.0×106cm=3.0×106×10﹣2m=3.0×104m
【分析】1m=1×103mm;1m=1×106μm;1km=1×105cm;可据此进行换算。
【解答】解:A、7.2mm=8.2×10﹣3m,故A错误;
B、15m=15×105μm=1.5×104μm,故B错误;
C、2.5km=7.5×105cm,故C错误;
D、6.0×106cm=8.0×106×10﹣7m=3.0×107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属基础题目。
4.(2分)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
C.长度测量过程中,若读数时视线没有正对所读刻度线,会使测量误差较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分析】(1)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
(2)误差产生的原因:刻度尺的原因、由于人在估读时造成的误差等;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采用精密仪器测量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A、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错误,故A错误;
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
C、长度测量过程中,会造成读数错误,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5.(2分)四位同学在用较厚的木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时,他们的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正确放置:刻度尺边缘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解答】解: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未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B、刻度尺未与被测物体平行放置;
C、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记住刻度尺的正确放置方法,做题时应认真排查。
6.(2分)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圆筒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A、圆筒左侧与刻度尺的5.0cm对齐,两者之间的距离等于圆筒直径;
B、8刻度线没有与圆筒左侧对齐。此选项错误;
C、0刻度线没有与圆筒下端对齐;
D、0刻度线没有与圆筒下端对齐。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我们可以把图中展示的特殊测量方法称之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直尺等),可用在不能用刻度尺直接准确测量的一些几何体的高度、直径等物理量的测量中。
7.(2分)下列关于速度公式v=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小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路程S、时间t无关
D.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比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多
【分析】根据公式v=可知,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但与路程有关,还与时间有关。
【解答】解:由v=可知,速度越大也就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越大;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不一定大;
B、运动时间越长,速度不一定小;
C、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故C正确;
D、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大。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8.(2分)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所通过的路程是乙的3倍,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 )
A.9:2 B.2:1 C.2:9 D.1:2
【分析】已知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解答】解:
由题知,s甲:s乙=3:1,t甲:t乙=3:3,
则甲与乙速度之比:
==×=×=6:2。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为是求比值,要细心,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9.(2分)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乌龟早出发且早到达终点,据此分析。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乌龟早出发且早到达终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s﹣t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的理解,难度不大。
10.(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为20﹣2000Hz的声音
C.声音具有能量,声音能传递信息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3)声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解答】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C、声音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固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1.(2分)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
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
③向正在播放音乐的音响纸盆中放一些碎纸,观察到碎纸不停地上下跳动。
A.①② B.只有③ C.②③ D.①③
【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①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①不合题意;
②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当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故②符合题意;
③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故③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进行解答。
(多选)12.(2分)在平直的道路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向西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 )
A.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B.在5~10s内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10s后,乙车超过甲车,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运动
【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任意一组路程和时间对应的值,根据v=求出乙车的速度;
(2)根据图象确定甲在5~10s内的运动状态;
(3)根据图象得出t=10s时甲、乙两车的状态,然后比较速度关系;
(4)在s﹣t图象中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然后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由图象可知,乙的s﹣t图象是一条斜直线,当t乙=10s时s乙=10m,则乙的速度为:v乙===1m/s,所以在0~6s内乙车的速度也是1m/s;
B.由图象可知,在5~10s内甲车没有移动距离,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t=10s时,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从t=8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车在10s末相遇,甲车静止,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和对s﹣t图象的理解与掌握,明白s﹣t图象中图线的含义是关键。
二、非选择题(46分)
13.(2分)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米 ;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110 s。
【分析】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图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偏过中线,而大盘指针在50s,即:110s。
故答案为:米;110。
【点评】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和停表的使用,属于基础知识。
14.(4分)将下列空白处填写完整。
(1)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填单位)。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 μm (填单位)。
(3)3.5×104cm= 350 m。
(4)108km/h= 30 m/s。
【分析】(1)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填写合适的单位。
(2)长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
(3)速度的单位换算关系:1m/s=3.6km/h。
【解答】解:(1)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3)3.5×106cm=3.5×105c×10﹣2m=350m。
(4)108km/h=108×m/s=30m/s。
故答案为:(1)cm;(2)μm;(4)30。
【点评】一个数据在数学上如果没有单位还可以表示出其大小,但在物理上一个数据如果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结合生活常识加上一个合适的单位,物理数据才有意义。
15.(4分)如图所示的刻度尺甲、乙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甲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2.7cm ,乙刻度尺测得的结果是 2.70cm 。两个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 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除了使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去测量,还经常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的方法减小误差。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择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答】解:
(1)甲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6cm,物体的长度为L=3.7cm﹣8.0cm=2.3cm;
乙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1mm;物体左侧与1.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70cm﹣1.00cm=2.70cm;
两个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2)为了减小测量长度过程中的误差,可以采用的办法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3.7cm;2.70cm;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点评】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
16.(2分)某同学测出一木块长29.00cm,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数据中的准确值是 29.0 cm。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倒数第二位与分度值对应;
(2)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最末一位数值为估读值,其余的为准确值。
【解答】解:(1)由木块长29.00cm可知数字5是倒数第二位,即毫米位,所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5cm=10mm,测量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其余的为准确值,估读值为0.00cm。
故答案为:1mm;29.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测量数据的估读、记录方法,关键是由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找出刻度尺的分度值。
17.(2分)“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竹排“游”是以 青山 为参照物,青山“走”又是以 竹排 为参照物。
【分析】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竹排江中游”是以青山为参照物;
两岸的青山相对于竹排的位置不断变化,则“青山两岸走”是以竹排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青山;竹排。
【点评】知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是解题的关键。
18.(2分)如图所示,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流动的空气)高速地迎面吹来,真实的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运动的情形。在此情景中汽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流动的空气 是运动的,这说明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分析】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答】解:汽车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但相对于流动的空气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故答案为:流动的空气;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点评】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知道在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状态可能不同。
19.(2分)如图为运动会百米赛跑时情景,甲、乙运动员从同一起跑线同时起跑,乙同学到达终点100m时,可知运动较快的是 乙 ,你这样判断的理由是: 相同时间内,乙运动的距离长 。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距离的长短;二是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用时长短。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乙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乙通过的距离比甲长,即乙的速度大。
故答案是:乙;相同时间内。
【点评】该题考查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难度不大,关键是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0.(2分)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变速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3.5 m/s。
【分析】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则物体做变速运动;由图可知小汽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小汽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小汽车的运动路程为s=3240m,时间为t=4min=240s==13.5m/s。
故答案为:变速;13.4。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题目难度不大。
21.(2分)体育课上百米赛跑,小华应该 看枪烟 (选填“听枪声”或“看枪烟”)开始计时;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在空气中,光速远大于声速 。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很多,以烟为信号及时,更能反映出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2)闪电和打雷是在空中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光传播的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因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华应该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开始计时更准确;
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速远大于声速。
故答案为:看枪烟;在空气中。
【点评】本题考查光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并据此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难度不大。
22.(2分)一辆大型运输车长30m,匀速完全通过长270m的山洞时,所用时间为10s 108 km/h。它以同样速度完全通过一座桥时,所用时间为12s,桥的长度是 0.33 km。
【分析】(1)车通过山洞行驶的路程为车长与洞长之和,根据速度公式v=就会算出车的速度;
(2)根据题意车过桥与山洞的速度相等,由速度公式v=就会求出车通过桥后行驶的路程,桥的长度等于车通过桥后行驶的路程与车长的差。
【解答】解:
(1)车完全通过山洞行驶的距离:
s=s山洞+s车=270m+30m=300m,
车行驶的速度:
v===30m/s=108km/h;
(2)由v=可得
s′=vt′=30m/s×12s=360m;
则大桥的长度:
s桥=s′﹣s车=360m﹣30m=330m=0.33km。
故答案为:108;0.33。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弄清完全通过桥或山洞的路程为桥或山洞的长度与运输车的长度之和是关键。
23.(5分)在降落伞比赛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如表所示),用于研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降落伞的伞绳长(m)
降落伞的形状
降落伞的面积(m2)
降落伞的总质量(g)
降落伞释放高度(m)
降落伞滞留时间(s)
1
1
圆形
0.5
20
3
3.67
2
1
圆形
1
20
3
5.82
3
1
圆形
1
30
3
4.91
4
1
正方形
1
20
3
5.81
5
1.5
正方形
1
20
3
5.83
6
1.5
正方形
1
20
6
9.24
(1)同学们想: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属于科学探究的 提出问题 环节。大家认为可能:①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②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③与降落伞的绳长有关 猜想与假设 环节。
(2)分析数据2、3可知 在降落伞的绳长,形状,面积,释放高度都相同时,降落伞的总质量越大,降落伞滞留的时间越短 。
(3)分析数据4、5可知 降落伞的滞留时间和降落伞绳长无关 。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发现由静止下落的篮球反弹高度并非每次都一样,于是就此进行了探究。小明猜想:
A.篮球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有关;
B.篮球反弹高度与地面的软硬程度有关;
C.篮球反弹高度与篮球的材质有关。
小明进行实验时得到表中的数据:
同样材质篮球,在软硬程度相同的地面进行实验
次数
下落高度/m
反弹高度/m
第一次
1.5
1.4
第二次
1.2
1.1
第三次
1.0
0.8
分析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在篮球材质相同,地面软硬程度都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反弹的高度越高 。
【分析】(1)根据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回答两位同学科学探究的环节;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3)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根据表中数据,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绳长、降落伞的形状、伞降落的高度、降落伞总重和降落伞的面积有关,由控制变量法,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它因素不变,据此分析;
(4)根据表格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结论。
【解答】解:
(1)由题意可知,同学们提出问题: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
大家认为可能:①与降落伞的形状有关;②与降落伞的面积有关;④与降落伞的总质量有关。
(2)分析数据2、3可知、降落伞的面积、伞降落的高度这些量都相同,降落上在空中滞留时间不同;
(3)分析数据2、5可知、降落伞的面积、伞降落的高度这些量都相同,降落上在空中滞留时间相同;
(4)同样材质篮球,在软硬程度相同的地面进行实验,且下落的高度越高,故得出的结论是:在篮球材质相同,下落的高度越高。
故答案为:(1)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形状,释放高度都相同时,降落伞滞留的时间越短;
(3)降落伞的滞留时间和降落伞绳长无关;
(4)在篮球材质相同,地面软硬程度都相同时,反弹的高度越高。
【点评】本题探究降落伞在空中滞留的时间与什么有关,考查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24.(6分)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
(1)同学小杰尝试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①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它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以及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②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如图所示,则纸带厚度是 (D2﹣D1) (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
(2)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①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A ;错误的步骤是 C (填字母)。
②改正错误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DEBC (填字母)。
【分析】(1)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由于受刻度尺分度值的影响,均匀纸带的厚度很难直接测量,可用利用圆环和铅笔直径的差值计算出多层纸带的厚度,然后再计算一层纸带的平均厚度,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误差;
(2)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太小,刻度尺无法准确测量,故应采用累积法。
【解答】解:(1)刻度尺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
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D2﹣D1);
(2)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2,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
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
故答案为:(1)量程;分度值;2﹣D1);(2)A;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
25.(5分)小松选取一只长约90cm,内径10mm的均匀直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玻璃管两端密封,探究“气泡的速度”。
(1)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刻度尺 和 停表 ,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玻璃管内气泡运动得 慢 (填“快”或“慢”)一些。
(3)小松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从某一时刻开始,用米尺测量每次气泡相对记录起点的路程,并依据测得数据(如图乙)。此次实验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 气泡以7.5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分析】(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原理是v=,用到的测量工具是米尺和停表。米尺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停表测量气泡所用时间;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玻璃管内气泡运动得慢一些;
(3)根据图像可判断气泡的运动规律。
【解答】解:(1)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原理是v=,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玻璃管内气泡运动得慢一些;
(3)气泡通过的路程s=75cm,所用时间t=10s==7.5cm/s;
由图像可知,气泡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故答案为:(1)刻度尺;停表;(2)慢。
【点评】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关于认识图像的基础题。
26.(6分)固原到银川的K36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
时间
固原
同心
中宁
银川
到站时间
15:37
17:34
18:57
发车时间
13:27
15:40
17:37
里程/km
0
118
385
(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求中宁到银川为多少km?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可得固原到银川的开始时间和到达时间,可求单程运行的时间;
(2)从表格中找出列车从固原到银川的路程以及时间,根据公式v=可求平均速度;
(3)结合表格数据先求得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时间,进一步利用速度计算公式求得中宁到银川的距离。
【解答】解:(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t=18:57﹣13:27=5.5h;
(2)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路程为s=385km,
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为;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时间为,
当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中宁到银川的距离为。
答:(1)该列车从固原到银川所用的时间为5.5小时;
(2)该列车从固原驶往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0km/h;
(3)该车从中宁到银川的平均速度为75km/h,中宁到银川为100km。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能从列车运行时刻表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156中学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份),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四十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9月份),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