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5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15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5 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2022·四川雅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留尼汪岛年降水与年均温空间分布图和甲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1)描述该岛年均温的空间分布特点。(2)概述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3)分析该岛地形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答案】(1)(该岛年均温)中部低、四周高;沿海地带(年均温)最高,大于22℃;在该岛的东南和西北均有低温中心,低于12℃。(2)(月均温均在20℃以上,)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大(降水总量>15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2月--次年4月多雨,5--11月少雨(或有明显干湿季)。(3)该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年均温由四周向中部递减;该岛东部山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或多地形雨),岛屿西部为雨影区,降水较少。【详解】(1)描述该岛年均温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通过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分析,一般先描述整体特征:该岛年均温中部低、四周高;再描述极值分布:沿海地带年均温最高,在22℃-26°C之间;在该岛的东南和西北有两个低温中心,在10°C-12℃之间。(2)概述图中甲地的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的高低与变化和降水的多少与季节变化进行总结。气温:月均温均在20℃以上,年较差较小,全年高温。降水:年降水总量大,降水总量>1500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12月--次年4月多雨,5--11月少雨,有明显干湿季。(3)分析该岛地形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主要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和降水的空间分布分析。从年均温空间分布可知,该岛屿年均温由四周向中部递减,主要是该岛地势中部海拔高,气温低,四周海拔低,气温高。从年降水量分布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20°S左右,受东南信风影响,该岛东部山坡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多地形雨,岛屿西部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较少,降水空间分布东西差异较大。2.(2022·广东佛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亘半岛,最高峰加尔赫峰海拔2468米。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面积达660万平方千米,厚度3000米,向南覆盖到48°N的广大欧洲地区,古冰川作用显著。距今12000-8000年时,冰川消退,菠萝的海形成。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位置和地形。(1)说出斯堪的纳维亚山地的地形特征。(2)推测第四纪以来波罗的海的形成过程。(3)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现在仍有冰川存在的原因。【答案】(1)呈东北-西南走向;多为低山(山地海拔较低);西坡较陡峻,东坡较平缓;冰川地貌广布。(2)第四纪时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冰川消退,低地(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形成海洋。(3)受暖流和西风影响,山地降水(雪)丰富,积雪量大。纬度高,气温低;山地面积大,山地海拔较高,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详解】(1)根据图中经纬网信息可知,斯堪的纳维亚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西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上,东南部海拔在1000米以下,多为低山,也说明西北坡较陡峻,东南坡较平缓,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山脉西海岸多峡湾地貌,为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说明冰川地貌广布。(2)第四纪冰期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冰川的发源地,冰川覆盖,受冰川侵蚀形成低地;之后随着气温回升,冰川消退,海盆出露,海水进入到低地中,形成海洋。(3)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加湿,使山地降水(雪)丰富,积雪量大。主要位于北纬60度以北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海拔较高,气温低,冰川消融量小。3.(2022·四川·成都七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老挝素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美誉,其境内的铜矿、香蕉、木材等产品大量出口我国。近年来,我国铜业企业积极参与老挝铜矿的勘测和开采,开采的矿石主要运回国内进行加工,再销往我国各地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一大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1)概括老挝主要的地理位置特征。(2)描述老挝的地形特征。(3)分析老挝向我国大量出口香蕉、木材等产品的原因。(4)推测我国铜业企业在老挝修建矿区公路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答案】(1)地处低纬(热带);内陆国;中南半岛中部(或与中国相邻)。(2)北高南低(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大(或山高谷深);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西南河谷有狭小平原分布。(3)老挝香蕉、木材等资源丰富;老挝经济落后,技术和加工能力较弱;我国需求量大;距我国近。(4)热带,多高温天气;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蚊虫多,疾病多;野生动物侵袭。【分析】(1)地理位置主要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由图中信息可知,老挝地处低纬地区;四周不临海,是内陆国家;北边与中国接壤。(2)地形特征一般要描述: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状况、特色地貌等。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地势北(西北)高南(东南)低;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形,山脉的走向为西北东南,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西南河谷处。(3)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联系的成因。主要从产品产量、加工能力、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老挝和气候特征可知,该地水热充足,适合香蕉的种植,森林广布,因此老挝的香蕉和木材等资源丰富;但是老挝位于东南亚,经济较为落后,技术和加工能力较弱;我国是人口大国,对香蕉和木材的需求量大;而且老挝距离我国近,具有地缘优势。(4)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困难主要来自于地理环境,可以从地形、地质、气候、生物、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区山高谷深,开采难度大;中南半岛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多,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降水强度大还会引发气象灾害;热带地区蚊虫多,疫病、瘴气等;森林茂密,野生动物侵袭。4.(2022·广东省东源中学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树正群海位于四川省北部(左图),由19个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呈梯田状排列而成。海子之间是碳酸钙堤,湖中沉积的碳酸钙可以附在植物上,堤上长有乔木和灌木,树木演变出特殊的“呼吸根”,经历流水冲刷而不倒,形成树在水里生、水在林中流的奇观。该地区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岩石、地形与气候共同作用使该地区的喀斯特作用能持续进行。右图示意树正群海景观。(1)简述树正群海地区的植被特征。(2)说明碳酸钙堤上的树木能经历流水冲刷而不倒的原因。(3)分析树正群海地区喀斯特作用能持续进行的有利条件。【答案】(1)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明显;常绿植被,冬季不落叶;植被耐涝,适应丰富的地下水环境;植被耐贫瘠,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2)流水流经石灰岩地区,随着流水冲刷,碳酸钙堆积物会越积越厚,树丛和钙华紧密结合在一起;树木演变出特殊的“呼吸根”,确保根部在含水丰富的地层中不会缺氧死亡。(3)石灰岩广泛分布,厚度大;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地壳运动活跃,产生了大量裂隙和断裂,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落差大,水循环活跃,有利于喀斯特作用持续进行。【详解】(1)根据图中树正群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可知,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植被为常绿植被,冬季不落叶;地势落差大,垂直结构明显,植被种类丰富;土壤贫瘠,植被耐贫瘠,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降水丰富,植被耐涝,适应丰富的地下水环境。(2)结合材料可知,碳酸钙堤上树木能经历流水冲刷而不倒,既有地质作用的原因:流水流经石灰岩地区,随着流水不断冲刷,碳酸钙堆积物会越积越厚,树丛的根系和钙华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不倒;又有植被本身的原因:为了适应这种环境,树木演变出特殊的“呼吸根”,确保植物根系能够在含水丰富的地层中不会因缺氧而死亡。(3)该地区的岩石几乎全由石灰岩构成,厚达数千米,石灰岩广泛分布,厚度大;结合材料,树正海地处川西高原,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产生了大量裂隙和断裂,增大了岩石的透水性岩石中渗水严重;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快,地势落差大,水循环环节活跃,有利于喀斯特作用持续进行。5.(2022·湖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收缩即城市规模的缩小,反映城市相关要素(人口、经济、社会、投资等)的缩减情况,表现出用地低效、住房空置、公共基础性设施欠缺、经济下滑、财政税收减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发展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收缩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区域。2000—2017年东北三省收缩城镇的老年人口比例由10.21%增至21.93%,年均增长0.69%,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两者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不断加剧城镇收缩。下图为“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图”。(1)描述图中城市收缩状况的空间分布特点。(2)运用所学知识,推测鹤岗与绥化两个城市收缩原因的差异。(3)试就“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进行合理阐述。【答案】(1)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空间分布不均匀;差异比较大,东北部城市收缩严重,西南部相对较弱,其中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进入收缩后期阶段,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等地为非收缩城市。(2)鹤岗与绥化均处于收缩中期阶段;鹤岗是因煤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其城市收缩主要原因是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以及产量和价格的下降等,使城市经济发展出现萎缩,人口外流;绥化临近哈尔滨等非收缩城市,因其周边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等,吸引其城市人口流入,而使绥化等地出现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规模缩小,经济下滑,城市收缩。(3)人口老龄化会引起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现象,从而制约城镇化进程,导致出现城镇收缩现象;城镇收缩使得城市出现经济下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现象,制约城镇经济发展,出现劳动力外流,而使城市的老龄化现象加剧。【分析】(1)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城市收缩总体分布不均衡;并且呈现北高南低态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进入收缩后期阶段,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等地为非收缩城市。(2)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到鹤岗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煤炭等)枯竭影响下经济发展受限导致城市收缩;而绥化是因为处于核心城市哈尔滨的“虹吸”和集聚,从而被剥夺经济发展要素,压缩了发展空间。(3)东北三省老年人口比例与城镇收缩差异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老年人口规模越大,城镇收缩越严重。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两者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不断加剧城镇收缩。一方面城镇收缩的突出表现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致使收缩城镇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社会负担持续加重;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节奏慢、作息时间早、活动范围小,不利于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致使收缩城镇缺乏“活力”,进而削弱了收缩城镇对青壮年的吸引力,加速了青年人口的流失。6.(2022·湖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流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河流袭夺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迁徙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汉江上游在地质历史时期发生过两次河流袭夺。第一次古汉江切穿西侧的分水岭,使汉中盆地的水系注入古汉江;第二次挤压脊隆起后南支流溯源切穿凤凰山袭夺汉江上游,使干流石泉一安康段成为汉江支流月河。下图示意汉江上游发生河流袭夺的水系。(1)指出第一次河流袭夺对古汉江水文水系特征的影响。(2)第二次河流袭夺后,南支流上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过程。(3)分析汉江上游河流袭夺对该地区古人类生存和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答案】(1)对古汉江水文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量增大,河水的搬运能力增强,河水对河床的侵蚀作用加强;对古汉江水系特征的影响:使古汉江的流域面积增大,流程变长,支流增多,落差增大。(2)该段是古汉江干流的一部分,长期受流速平稳的流水侵蚀形成宽浅的河谷,第二次袭夺后水量增大,短时间内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V形峡谷。(3)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水源更加充足,更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洪水更加迅猛,古人类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为趋利避害,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详解】(1)据图可知,第一次河流袭夺后,汉江水系向分水岭以西拓展,汉中盆地内部的河流并入汉江,成为汉江上游的一部分,因此河流汇入的水量加大、流速加快、流程延长、流域面积增大,支流增多等。(2)注意河谷形成的先后顺序。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故先形成了宽浅河谷。河流长久侵蚀形成宽浅河谷;发生第二次袭夺后河流水量增大,在宽浅河谷中下切形成嵌套的V形峡谷。(3)汉江袭夺对古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要紧密结合汉江袭夺后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变化。关键在于流量加大带来的利弊和古人类的适应策略。有利方面:袭夺之后, 水源更加充足,有利于河谷地区发展农业;不利方面:袭夺之后,水量加大、流速加快,面临的洪水风险增大,聚落可能向高处(阶地)迁移。7.(2022·云南昆明·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南非面积约为1219万km2,人口5650多万,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制造业、农业较发达。位于东海岸的德班是南非第三大城市,该城市气候宜人,景色优美,加上出色的城市管理,使其成为著名的“世界会议之都”。德班港始建于1824年,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也是非洲最现代化的深水港之一。左图为南非区域图,右图为德班气候资料图。(1)描述南非的地形特征。(2)说出德班1月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3)简述德班市成为“世界会议之都”的原因。(4)说明德班港成为非洲最繁忙港口的区位因素。【答案】(1)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东部高,西部低;海岸线平直;沿海低地面积狭小。(2)平均气温较高;1月份为南半球夏季;气温变化较小;此时降水较多,云层较厚,云层的反射作用及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差异较小;降水较多;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及暖流影响,降水较多。(3)气温和降水适中,气候宜人;位于沿海港口,交通便利;管理水平较高,城市运行安全、有序、高效。(4)地处世界主要航运线上,地理位置优越;为深水港,便于大型船只的航行和停泊;矿产丰富,制造业和农业发达,交通运输需求量大;人口众多,进出口商品量大;通过铁路与内陆相连,海陆联运,经济腹地广;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备。【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南非的地形东部较高,西部低;整体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海岸线相对较为平直;高原地区面积广阔,沿海低地面积相对较小。(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德班1月份气温较高,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地为南半球,1月份为该地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日较差较小,原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1月份降水较多,云层较厚,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保温作用较强,导致气温昼夜温差较小;1月份降水较多,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该地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以及沿岸的暖流影响,降水较多。(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气温和降水适中,气候宜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沿海地区,海运交通便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德班城市化进程较早,城市化水平较高,现代化的程度高,城市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安全、有序、高效。(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处世界主要航道上,地理位置优越;根据材料信息“德班港始建于1824年,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也是非洲最现代化的深水港之一。”可知,该地为深水港,有利于大型运输船舶的停泊和航行;该港口的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完善;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港口有铁路与内陆地区相连,经济腹地广阔,可以实现海陆联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非的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制造业、农业发达,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大;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南非的人口众多,商品的进出口量较大,交通运输需求量大。8.(2022·河南洛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高原南部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海拔2240m。墨西哥城呈不规则状,南北略长,东西略窄。城市四周环绕着峻峭的群山,南端的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海拔5452m,山顶终年积雪。该地气候凉爽宜人,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全年分为雨季和旱季,75%~80%的降水集中在雨季。下图为墨西哥城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等高线分布图。 (1)指出墨西哥的主要地形特征。(2)分析墨西哥西部地区地形特征的成因。(3)从地形角度分析墨西哥城呈不规则状的原因。【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平原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北布拉沃河流域。(2)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山地。(3)东西两侧为陡峭的山地和高原,地形狭窄;南北方向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平坦,受地形影响,城市沿南北方向布局,呈现不规则的形状。【详解】(1)根据等高线示意图可知,墨西哥中部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等高线较稀疏,以高原为主,南部等高线密集,以山地为主,因此,其地形特征可以概括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窄;平原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北部布拉沃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或者西南高东北低)。(2)根据所学可知,墨西哥西部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受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形成山地。(3)材料显示,墨西哥城位于特斯科科湖的湖积平原上,结合结合等高线示意图可知,其东西两侧为陡峭的山地和高原,地形较狭窄;南北方向等高线分布稀疏,地形平坦。受其影响,形成了南北略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城市形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23 推测说明类综合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22 探究发展类综合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练习专题21 区位评价类综合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