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学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体温36.8℃ B.身高160cm
C.质量60g D.1min心跳75次
2.(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作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3.(2分)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器成功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勘探火星浅层地质结构、空间环境等。收集火星表面的相关数据,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科学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研究方案 D.获取事实与证据
4.(2分)“神六”上天时,航天员聂海胜把重为1千克摄像机带到太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变了,摄像机的质量不变
B.温度和位置变了,摄像机的质量变大
C.位置变了,摄像机的质量变小
D.摄像机的形状、状态不变,质量变小
5.(2分)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地区是( )
A.大草原 B.农田 C.沙漠 D.热带雨林
6.(2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科学视频《沙漠中抬尾芥虫的喝水方式》,这其实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下列不属于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物特征和行为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 B.青蛙、蛇的冬眠行为
C.仙人球的茎很粗大 D.沙拐枣的根系十分发达
7.(2分)斑鳖是我国特有物种,生活于江河湖沼中,以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时节,产卵。它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在动物分类上斑鳖属于( )
A.鸟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爬行类
8.(2分)下列关于孢子植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到一定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孢子的生殖细胞,靠孢子繁殖后代
B.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C.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D.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9.(2分)关于红富士苹果和国光苹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不同物种 B.是不同品种
C.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D.具有共同的祖先
10.(2分)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细菌和真菌都会引起食物霉变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11.(2分)2020年6月,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探测并采集了样本,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否呼吸 B.能否繁殖
C.能否自由运动 D.能否遗传变异
12.(2分)下列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
C.学校里所有的人 D.河里所有的生物
13.(2分)下列是水产市场中常见的动物,其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海参 B.沼虾 C.黄鱼 D.乌贼
14.(2分)植物的茎有: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那么下列植物是缠绕茎的是( )
A.牵牛花 B.草莓
C.松树 D.葡萄
15.(2分)如表所示,小明同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一些常见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金鱼、蛇、鸡
2
蜜蜂、蚯蚓、蜘蛛、蝴蝶
A.有无脊椎骨 B.是否用肺呼吸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胎生哺乳
16.(2分)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
17.(2分)在研究池塘植物类群时,有的同学认为黑藻属于藻类植物,但科学家研究小组同学们肯定地判定黑藻属于被子植物( )
A.黑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黑藻有种子
C.黑藻有果实 D.黑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18.(2分)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种类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19.(2分)下列植物性状中,双子叶植物具有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分)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2.38厘米 B.2.227厘米 C.2.2267厘米 D.2.23厘米
21.(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任意有一人体温是39.5℃
22.(2分)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3.(2分)用天平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B.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测量多次,再求平均值
C.先测出100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再计算求得
D.把一个金属回形针和一小铁块放在一起测出总质量,再减去铁块质量
24.(2分)老师请小红称取25.3g(1g以下用游码)石灰石样品。当小红称量完毕后发现样品和砝码放反了,你认为小红实际称出的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
A.24.7g B.25.0g C.2.3g D.25.6g
25.(2分)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 )
A.96毫米 B.100毫米 C.102毫米 D.104毫米
二、填空题(26—35题每空1分,36—38题每空2分)
26.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和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27.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1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的长度是 cm;
(2)图2是常用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规律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
28.我们开展了“观察豆类种子的萌发”活动,请你据实验内容回答:
(1)菜豆属于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 (填“根”或“芽”)。
29.小明根据A、B、C、D四种植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1)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
(2)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则 A、B、C、D 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 。
30.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
31.余姚的姚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姚城”的美景,余姚市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专家介绍,比如投放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鲫鱼、鲢鱼,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鲫鱼、鲢鱼属于 (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 是鱼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 ,呼吸器官是 。
32.请将下列生物的特征与适应现象进行搭配,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有些毒蛇的体表有色彩斑斓的花纹;
B.兰花螳螂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兰花;
C.鲫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浅;
D.蜜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环纹;
E.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
(1)保护色 ;
(2)拟态 ;
(3)警戒色 。
33.樟树是宁波市市树,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它的根系是 根系,它的种子被种皮包裹,且种子里有 枚子叶,属于 (填“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4.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
(1)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2)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 。
(3)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 。供选答案(不可取、可取)
(4)请你提出一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
3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我国唐代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桃花盛开”的现象。
(1)“桃花盛开”成为山寺四月间特有的美丽景色,这反映了生物能 。
(2)“桃花盛开”并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桃花盛开”是为了吸引昆虫传粉,所以桃花是 花。
36.(1)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1所示情况 ;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 。
(3)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37.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多选)。
A.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和文件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采取移地保护
D.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38.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9.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写两个即可)。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30株
150m朝南坡地
84kg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30株
300m朝南坡地
102kg
最大
甜
C组30株
450m朝南坡地
91kg
大
甜,略带酸
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 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40.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而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时间呢?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
组别
玫瑰花
培养液
添加剂
其他条件
A
5支
1000毫升
10毫升清水
相同且适宜
B
5支
1000毫升
①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2)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为确保玫瑰花保鲜的时间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
(3)两组相比,若 组玫瑰花保鲜的时间更长,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41.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小时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通过观察 ,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42.我们科学课本的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来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地摆动。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张永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张永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的,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
实验序号
摆长(绳子)/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2.0
3
80
5
30
1.5
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和他们一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 ;
(2)除了张永和赵良的猜想外,请你也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
(3)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 、 ;
(4)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张永和赵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
(5)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一些(填“长”或“短”)。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梨洲中学七年级(上)期中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学校组织学生体检,做了一些测量。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
A.体温36.8℃ B.身高160cm
C.质量60g D.1min心跳75次
【答案】C
【分析】据日常生活中关于温度、长度、质量、时间的常识进行估测。
【解答】解:一个中学生正常体温约36.8℃,身高约160cm,1min心跳75次,C错误。
故选:C。
2.(2分)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的错误叫作误差
B.误差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C.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答】解:A、错误和误差是不同的,误差不能避免;
B、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造成的;
C、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D、选择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故选:D。
3.(2分)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器成功发射。它的主要任务是勘探火星浅层地质结构、空间环境等。收集火星表面的相关数据,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科学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研究方案 D.获取事实与证据
【答案】D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解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收集火星表面的相关数据,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取事实与证据。
故选:D。
4.(2分)“神六”上天时,航天员聂海胜把重为1千克摄像机带到太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置变了,摄像机的质量不变
B.温度和位置变了,摄像机的质量变大
C.位置变了,摄像机的质量变小
D.摄像机的形状、状态不变,质量变小
【答案】A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无关系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摄像机虽然位置改变了,故A正确、C、D错误。
故选:A。
5.(2分)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地区是( )
A.大草原 B.农田 C.沙漠 D.热带雨林
【答案】D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答: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 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故选A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群落的结构单一;
C、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气候稳定,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2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科学视频《沙漠中抬尾芥虫的喝水方式》,这其实是生物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下列不属于适应干旱环境的生物特征和行为的是( )
A.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 B.青蛙、蛇的冬眠行为
C.仙人球的茎很粗大 D.沙拐枣的根系十分发达
【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
【解答】解:干旱环境降水稀少,植物的叶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仙人球的茎很粗大,都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蛇属于变温动物,不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故选:B。
7.(2分)斑鳖是我国特有物种,生活于江河湖沼中,以水生动物为食。繁殖时节,产卵。它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在动物分类上斑鳖属于( )
A.鸟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爬行类
【答案】D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都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解答】解:斑鳖体表覆盖甲,用肺呼吸,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卵生。
故选:D。
8.(2分)下列关于孢子植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到一定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孢子的生殖细胞,靠孢子繁殖后代
B.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C.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等
D.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答案】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孢子植物的相关特征,思考解答.
【解答】解:A、孢子植物都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这类植物叫孢子植物。
B、孢子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水中或阴湿的环境中。
C、藻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不符合题意。
D、孢子植物中的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茎、叶的分化,有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且体内有了输导组织。
故选:D。
9.(2分)关于红富士苹果和国光苹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不同物种 B.是不同品种
C.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 D.具有共同的祖先
【答案】A
【分析】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行为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性叫做生物的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就是相对性状.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红富士苹果和国光苹果是同一生物,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故A错误。
故选:A。
10.(2分)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细菌和真菌都会引起食物霉变
D.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答案】B
【分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解: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如霉菌;
B、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
C、并非所有细菌和真菌都会引起食物霉变、真菌发酵制作食品、做面包,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等;
D、有的细菌是有害的,使物质腐烂变质,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泡菜等。
故选:B。
11.(2分)2020年6月,我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进行探测并采集了样本,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样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能否呼吸 B.能否繁殖
C.能否自由运动 D.能否遗传变异
【答案】C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
【解答】解:A、生物都是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B、生物都可以生长和繁殖。
C、生物不能用能否自由移动判断,但是属于生物。
D、生物都是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故选:C。
12.(2分)下列生物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
C.学校里所有的人 D.河里所有的生物
【答案】C
【分析】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解答】解:A、小区里所有的植物是多个物种。
B、一座山上所有的鸟属于多个物种。
C、学校里所有的人是同一物种。
D、河里所有的生物属于多个物种。
故选:C。
13.(2分)下列是水产市场中常见的动物,其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海参 B.沼虾 C.黄鱼 D.乌贼
【答案】B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蜘蛛、蝴蝶、蝗虫、蜈蚣、螃蟹等。
【解答】解:沼虾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坚硬的头胸甲。海参属于棘皮动物,黄鱼属于鱼类。
故选:B。
14.(2分)植物的茎有: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那么下列植物是缠绕茎的是( )
A.牵牛花 B.草莓
C.松树 D.葡萄
【答案】A
【分析】根据茎的生长方向分为: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等。
【解答】解:A、图中的牵牛花螺旋状缠绕而上,A符合题意;
B、图中的草莓茎细长,蔓延生长地面上;B不符合题意;
C、图松树的茎直立向上生长;C不符合题意;
D、图葡萄的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2分)如表所示,小明同学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一些常见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类别
动物名称
1
燕子、金鱼、蛇、鸡
2
蜜蜂、蚯蚓、蜘蛛、蝴蝶
A.有无脊椎骨 B.是否用肺呼吸
C.体温是否恒定 D.是否胎生哺乳
【答案】A
【分析】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解答】解:燕子、金鱼、蛇,都属于脊椎动物、蚯蚓、蝴蝶体内都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该组分类的依据是脊柱的有无。
故选:A。
16.(2分)下列有关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A.称量前,应调节平衡螺母或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
D.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左盘加砝码
【答案】B
【分析】(1)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偏转的方向来确定;
(2)对于天平来说,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左物右码,且加减砝码用镊子;
(3)天平在使用时不能超过最大量程;
(4)天平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量程;②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要注意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如果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否则会把托盘腐蚀,造成称量的误差;③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④天平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只能通过加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横梁达到平衡。
【解答】解:A、使用天平时,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称量前,以免超过量程;
C、称量时,且加减砝码用镊子;
D、称量时,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
故选:B。
17.(2分)在研究池塘植物类群时,有的同学认为黑藻属于藻类植物,但科学家研究小组同学们肯定地判定黑藻属于被子植物( )
A.黑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黑藻有种子
C.黑藻有果实 D.黑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答案】C
【分析】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如被子植物的分类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故选:C。
18.(2分)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
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C.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种类越多
D.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分类等级的知识,据此答题。
【解答】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界是最大的单位,共同特征最少,其包含的生物最少。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19.(2分)下列植物性状中,双子叶植物具有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分析】此题可从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要特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叶脉多为平行脉,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叶脉多为网状脉,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8。
故选:B。
20.(2分)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2.38厘米 B.2.227厘米 C.2.2267厘米 D.2.23厘米
【答案】D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因此求出四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最接近此物长,平均值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
【解答】解:2.83厘米与2.23厘米、4.22厘米,测量结果偏差大;
塑料球的直径应取≈2.23cm。
故选:D。
21.(2分)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 )
A.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B.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个人中任意有一人体温是39.5℃
【答案】A
【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
【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5℃,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结果准确,结果不一定准确、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
故选:A。
22.(2分)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正确;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正确;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甲乙丙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正确。
故选:C。
23.(2分)用天平测量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
B.把一个金属回形针放在天平盘里,测量多次,再求平均值
C.先测出100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再计算求得
D.把一个金属回形针和一小铁块放在一起测出总质量,再减去铁块质量
【答案】C
【分析】测微小质量时在物理测量中常采用累积法,即测多算少的方法。
【解答】解:一个金属回形针的质量太小,甚至可能小于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或将金属回形针与质量相差较大的小铁块放在一起测都是无法准确测出其质量的,因此,通过测多算少的办法。
故选:C。
24.(2分)老师请小红称取25.3g(1g以下用游码)石灰石样品。当小红称量完毕后发现样品和砝码放反了,你认为小红实际称出的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
A.24.7g B.25.0g C.2.3g D.25.6g
【答案】A
【分析】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往右盘中添加砝码,所以有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物体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如果是左物右码,则有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对应质量,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则有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对应的质量。
【解答】解:小红称取25.3g(1g以下用游码)石灰石样品时,所用砝码的质量为25克。
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物体的实际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对应的示数=25g﹣2.3g=24.7g。
故选:A。
25.(2分)在1标准大气压下,将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与一刻度尺平行地插入冰水混合物中,过适当时间温度计中水银面与刻度尺上的4毫米刻度线对准,水银面与204毫米的刻度线对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 )
A.96毫米 B.100毫米 C.102毫米 D.104毫米
【答案】D
【分析】首先明确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然后结合题中自制温度计沸水和冰水混合物对应的格数,就可求出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
【解答】解:
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为:=0.3℃。
50℃时对应的水银柱的示数为mm+4mm=104mm;
故选:D。
二、填空题(26—35题每空1分,36—38题每空2分)
26.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是 观察法 和 实验法 ,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答案】观察法;实验法。
【分析】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据此分析。
【解答】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答案为:
观察法;实验法。
27.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填空。
(1)图1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1mm ,物体的长度是 2.50 cm;
(2)图2是常用温度计,它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22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0cm﹣1.00cm=5.50cm;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显示的温度低于0℃。
故答案为:(1)8mm;2.50;﹣22。
28.我们开展了“观察豆类种子的萌发”活动,请你据实验内容回答:
(1)菜豆属于 被子植物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菜豆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是 根 (填“根”或“芽”)。
【答案】(1)被子植物。
(2)根。
【分析】(1)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被上果皮构成果实,如花生、桃树等。
(2)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或胚乳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然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解答】解:(1)菜豆种子包被着果皮,所以属于被子植物。
(2)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最先长出来的是根。
故答案为:
(1)被子植物。
(2)根。
29.小明根据A、B、C、D四种植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1)结合图甲中的信息,请将检索表补充完整:2b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
(2)图乙为玉兰的花和用玉兰的叶子制作的叶脉,则 A、B、C、D 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 D 。
【答案】(1)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2)D。
【分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解答】解:(1)结合图甲中的信息,2b应是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2)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有种子产生,叶子为网状叶脉,B,C,D四种植物中和玉兰共同点最多的是D。
故答案为:
(1)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2)D。
30.判断下列变化,并进行归类。(填序号)
①铁片在空气中生锈;②将石灰石碾成粉末;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②④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①③ 。因此,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答案】②④;①③;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铁片在空气中生锈;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自行车车胎爆裂都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②④;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1.余姚的姚江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水质清澈,成群的鱼虾畅游其中……但随着城市的发展,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还“绿水绕姚城”的美景,余姚市市政府已开始全面整治。专家介绍,比如投放主要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物的鲫鱼、鲢鱼,在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鲫鱼、鲢鱼属于 脊椎 (选填“脊椎”或“无脊椎”)动物。
(2)“鱼儿离不开水”说明 水 是鱼生存的必需条件之一。
(3)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 鳍 ,呼吸器官是 鳃 。
【答案】(1)脊椎
(2)水
(3)鳍;鳃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解:(1)鲫鱼、鲢鱼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鱼儿离不开水”,鱼必须呼吸水中的氧气。
(3)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吸收水中的溶解氧,鳃为鱼的呼吸器官。
故答案为:(1)脊椎
(2)水
(3)鳍;鳃
32.请将下列生物的特征与适应现象进行搭配,将字母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A.有些毒蛇的体表有色彩斑斓的花纹;
B.兰花螳螂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兰花;
C.鲫鱼背部颜色较深,腹部颜色浅;
D.蜜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环纹;
E.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
(1)保护色 CE ;
(2)拟态 B ;
(3)警戒色 AD 。
【答案】(1)CE
(2)B
(3)AD
【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
【解答】解: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有保护色、警戒色等不同的形式,蜜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环纹;兰花螳螂的外形像一朵盛开的兰花;鲫鱼背部颜色较深,冬季森林里的雪兔换上了白毛。
故答案为:(1)CE
(2)B
(3)AD
33.樟树是宁波市市树,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它的根系是 直 根系,它的种子被种皮包裹,且种子里有 2 枚子叶,属于 被子植物 (填“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2)樟树、桃树等木本植物根系是直根系,网状叶脉,茎中有形成层,可逐年加粗,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解答】解:樟树具有网状叶脉,茎可逐年加粗,可逐年加粗,它的种子被种皮包裹,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直;2;被子植物.
34.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物种,它的羊绒比金子还要贵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已濒临灭绝,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不时响起。
(1)这段话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
(2)有人建议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活能力 下降 。
(3)为了保护藏羚羊,有人提出组织力量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 不可取 。供选答案(不可取、可取)
(4)请你提出一点关于保护藏羚羊的建议。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生物入侵.
【解答】解:(1)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
(2)把藏羚羊引入到动物园圈养起来,破坏了食物链,这样做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
(3)消灭藏羚羊的天敌,这种做法首先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身体素质将严重下降.因此这种做法不可取.
(4)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或健全法律法规
故答案为:(1)人为的偷猎与破坏
(2)下降
(3)不可取
(4)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藏羚羊及其栖息环境 (或健全法律法规
3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我国唐代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桃花盛开”的现象。
(1)“桃花盛开”成为山寺四月间特有的美丽景色,这反映了生物能 影响环境 。
(2)“桃花盛开”并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繁殖 的特征。
(3)“桃花盛开”是为了吸引昆虫传粉,所以桃花是 虫媒 花。
【答案】(1)影响环境
(2)繁殖
(3)虫媒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影响和适应环境。
【解答】解:(1)“桃花盛开”成为山寺四月间特有的美丽景色,这反映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2)“桃花盛开”并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
(3)依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桃花盛开”是为了吸引昆虫传粉。
故答案为:(1)影响环境
(2)繁殖
(3)虫媒
36.(1)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1所示情况 把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 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
(3)用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砝码及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2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61.4g 。
【答案】(1)把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2)61.4g。
【分析】(1)天平使用前调节平衡时,要调节平衡螺母,规则是“右偏左调,左偏右调”,即指针向右偏就向左调平衡螺母,指针向左偏就向右调平衡螺母;
(2)测量质量之前要明确标尺的分度值,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刻度值之和。
【解答】解:(1)在调节横梁平衡时,由图可知,说明横梁右侧下沉;在称量过程中,说明右边砝码偏重;
(2)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即天平的分度值为6.2g;
被测物体的质量为50g+10g+1.4g=61.4g。
故答案为:(1)把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取下最小的砝码并向右移动游码。
37.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CBD (多选)。
A.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和文件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采取移地保护
D.用人工养殖栽培和人工繁殖的方法抢救濒危物种
【答案】ACBD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迁地保护是把某些极濒危,移入动物园、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法律和文件、C.采取移地保护。
故答案为:ACBD
38.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那么室内实际气温是 25℃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3℃,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77℃,中间是80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17℃,距离﹣3℃有[17﹣(﹣3)]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3℃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
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17℃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故答案为:25℃.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39.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温度、水分、光照等 (写两个即可)。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30株
150m朝南坡地
84kg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30株
300m朝南坡地
102kg
最大
甜
C组30株
450m朝南坡地
91kg
大
甜,略带酸
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 平均 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环境影响生物 。
【答案】(1)温度、水分、光照等;
(2)①平均;
③a.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环境影响生物。
【分析】(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实验要遵循“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的原则,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变量一定要唯一。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本题可以从表格给予的信息作为突破口分析解答。
【解答】解:(1)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柑橘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有水源可灌、水分、水分。
(2)①为了遵循对照实验变量唯一的原则,由表可知:选择90株柑橘苗。
③a.如果在实验中都用一棵柑橘苗,使实验结果不可靠,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该实验的变量是海拔高度,柑橘的产量低、不甜;种植环境是300m朝南坡地时、个体最大;种植环境是450m朝南坡地时、个体大、甜。比较实验结果可知。
c.由此实验可知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有影响。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
(2)①平均;
③a.避免偶然性;
b.海拔高度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环境影响生物。
40.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则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而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时间呢?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
组别
玫瑰花
培养液
添加剂
其他条件
A
5支
1000毫升
10毫升清水
相同且适宜
B
5支
1000毫升
①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10毫升的柚子皮提取液 。
(2)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支而是5支玫瑰花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重复实验。为确保玫瑰花保鲜的时间不同由实验变量引起 相同 。
(3)两组相比,若 B 组玫瑰花保鲜的时间更长,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答案】(1)10毫升(或等量)的柚子皮提取液;
(2)相同;
(3)B。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2)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的时间呢?的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柚子皮的提取液,其它条件都相同。
(3)“两组相比,若B组玫瑰花保鲜的时间更长”。
故答案为:(1)10毫升(或等量)的柚子皮提取液;
(2)相同;
(3)B。
41.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李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体积/mL
发酵3小时后面团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通过观察 发酵后体积 ,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1)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发酵后体积。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酵母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有机物。题干中除了温度不同之外,因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
故答案为:(1)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发酵后体积。
42.我们科学课本的前言中提到了“一天,伽利略在一所大教堂里看到屋顶垂下来一根长链子,链子尽头的那盏灯在不停地摆动。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他把手指按在手腕上,利用脉搏跳动次数的恒定性来测定灯左右摆动所需的时间。经过多次反复的测试,从而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后来人们利用单摆的等时性发明了带摆的钟。”那么哪些因素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呢?张永和赵良提出下列猜想,张永猜想:可能由吊灯的绳长决定的,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
实验序号
摆长(绳子)/厘米
摆动幅度/厘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秒
1
100
5
40
2.0
2
100
8
40
2.0
3
80
5
30
1.5
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和他们一起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文中画线中提到“他的设想”是什么? 灯左右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
(2)除了张永和赵良的猜想外,请你也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可能由吊灯的质量决定的 ;
(3)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测量仪器是 停表 、 刻度尺 ;
(4)从本次实验可以得知张永和赵良谁的猜想是正确的? 张永 ;
(5)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短 一些(填“长”或“短”)。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根据题中信息提出“他的设想”;
(2)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的因素可能与:吊灯的绳长、吊灯的摆动幅度、吊灯的质量等因素;
(3)需要用秒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
(4)(5)是解决此类多因素问题时,要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他观察到灯左右摆动时,摆动间隔的时间几乎是相同的”知;
(2)决定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的因素可能与:吊灯的绳长、吊灯的摆动幅度,故可以提出的猜想是: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可能由吊灯的质量决定的;
(3)本实验中需要用停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摆长和摆动幅度;
(4)根据1、3两次实验知,绳长越长,故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灯的绳长决定的;
(5)一摆钟变慢了,如果要变快,由实验可知。
故答案为:(1)灯左右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2)吊灯往返摆动的时间可能由吊灯的质量决定的;刻度尺;(5)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高风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