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第1页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第2页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第3页
    还剩5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共5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
    一、选择题
    1.(3分)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CaPO4 B.(PO4)3Ca2 C.Ca2(PO4)3 D.Ca3(PO4)2
    2.(3分)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内均含有遗传物质
    B.④是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
    C.每条③含有一个①分子
    D.不同生物细胞内③的形态与数目不同
    3.(3分)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十卷成长杆状,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  )

    A.竹简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4.(3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分解者是E
    C.有毒物质在E体内积累最多
    D.图中生物B与C的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5.(3分)对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的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家用电饭煲的电功率约为50W
    B.某油的密度约为9g/cm3
    C.听装可乐的容积约为330mL
    D.手机的重力约为50N
    6.(3分)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⑧是胚珠,未来会发育成种子,即“桃仁”
    B.④和⑦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来完成
    D.如图表示桃的无性生殖过程
    7.(3分)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下列过程属于异化作用的是(  )
    A.体内的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
    B.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C.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D.细胞的呼吸作用
    8.(3分)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桑树压条 B.繁殖
    C.水螅的出芽生殖 D.青蛙的繁殖
    9.(3分)某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处于北半球
    B.A点当日该地区昼长夜短
    C.B点当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10.(3分)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11.(3分)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  )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12.(3分)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13.(3分)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开始加热立即收集
    C.收集满后移除集气瓶 D.结束后停止加热
    14.(3分)某学习小组学习了光现象后,总结了下列光现象实例:(1)小孔成像;(2);(3)用放大镜看地图;(4)幻灯机屏幕上的像;(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折射现象的是:(1)(3)
    B.属于反射现象的是:(1)(2)(5)
    C.属于实像的是:(1)(4)
    D.属于成虚像的是:(1)(4)(5)
    15.(3分)小明阅读了教材中“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这一知识后,尝试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接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机是电源
    B.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C.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D.电动机转速越快,灯泡越亮
    16.(3分)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只含NaCl溶质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17.(3分)为了防范灰太狼的入侵,聪明的喜羊羊给羊村安装了一套报警系统,要求:用细导线ab将羊村围住,值班室的灯亮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  )
    A.
    B.
    C.
    D.
    18.(3分)如图,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其中sAB=sCD=10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m/s和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N和2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轨道CD段比轨道AB段表面光滑
    B.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W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J
    D.忽略空气阻力时,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过程中转化为的热能之比为2:5
    19.(3分)柠檬酸(C6H6O7)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有机酸,在柑橘树的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较高。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来日从而呈硬酸性,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精细化工领域(  )
    A.Mg B.Fe2O3 C.NaOH D.CO2
    20.(3分)如图是我国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主要是通过动物摄取食物中的有机物来实现
    B.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同样可以用此图表示
    C.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D.碳在生物与林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循环的形式进行
    二、填空题
    21.(3分)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的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   .
    (2)进针时,尽管有较强的疼痛感,但受试者并不会把手臂缩回   中的缩手反射中枢.
    (3)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血液中的   起着重要作用.
    22.(3分)2018年初,流感大面积袭击北京,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
    (1)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   。
    (3)对于流感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接种疫苗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4)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其中氧合器模拟了   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3.(3分)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和铅酸蓄电池。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
    (1)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A.塑料灯罩
    B.合金边框
    C.铁质灯杆
    (2)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
    (3)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4.(3分)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    (选填字母)。
    A.Fe
    B.酚酞溶液
    C.CuSO4
    D.Ba(NO3)2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25.(3分)生活中当我们将某些玻璃装果汁倒入杯子中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流出的果汁时远时近,发出“咕咚 咕咚”的声音,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应采用图    (填甲或乙)的方式倾倒液体,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

    26.(3分)在3米板跳水运动过程中,其跳水的过程可为:重力为G的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到最低点和C,跳板自然伸展的位置点B,AB、BC、B与水面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运动员从C点向上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的影响)。
    (1)运动员在A点时速度为0,处于    状态 (选填“平衡”、“不平衡”)。
    (2)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到最低点C,此时跳板的弹性势能为    。
    (3)运动员从C点向上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值在    (选填“B点”、“B点上方”、“B点下方”)。

    三、实验探究题
    27.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Veillon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
    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
    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V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
    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____,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
    这就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V菌数量增加
    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其目的与下列   相同。
    A.测量某一植物的株高时,要“多次”测量
    B.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要取用“多粒”种子
    C,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要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
    (2)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   。
    (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   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8.现有已部分锈蚀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氧化铁),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生铁粉末在锈蚀前的含碳量以及锈蚀的程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一:取a克上述生铁样品放入一洁净干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中所得滤渣是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再进行称量。)
    实验步骤二:另取a克该生铁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A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实验结束后,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0.54克。
    实验步骤三:小组同学取实验步骤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反应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装置和滤渣已略去。

    (1)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中已锈蚀的铁的质量是     g。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存在误差,理由是    。
    (2)实验小组取部分滤液乙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则所取滤液乙中参加反应的两种溶质的质量比是    (填最简整数比)。
    29.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稀盐酸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该样品已经发生变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ρ=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2)【交流讨论】
    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此提出了方案二,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响的原因:   (写一点)。
    (3)【拓展探究】:经过交流讨论,甲、乙两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测定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操作I”的名称是    ;
    (4)在获得以上数据后,小金经过计算得到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0.小金利用图甲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伏。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要求:向左移动滑片时,电路图和实物图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趋势相同。)
    (2)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填“左”或“右”)端移动。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瓦。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   。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4)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小灯泡对应功率,图丙是小金作出的小灯泡I﹣U图象。关于小灯泡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平方I2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31.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

    32.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    。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    (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若要在250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
    四、计算题
    33.如图甲是一款可调温果汁加热器,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1,R2均为加热电阻。当开关接1时,加热器处于保温挡,保温功率为220W,加热器处于可调温挡,可调功率范围为220W~1100W。[果汁比热容取4.0×103J/(kg•℃)]求:

    (1)加热电阻R2的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求加热器的效率。
    34.张同学对建筑工地上的长臂吊车(如图甲)有些疑惑,不吊物体它能平衡,重物沿臂移动仍能平衡!后来他通过设计“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如图乙)弄懂了类似问题:密度及粗细都均匀的直棒AB=1.8m,当在棒的A端固定一个质量为2kg铅块(忽略大小)时,棒刚好绕O1点有转动的趋势(AO1=30cm)。

    (1)直棒的质量为多少?
    (2)当在P处挂一重物时(PB=10cm),棒刚好绕O2点有转动的趋势。求重物质量及此时棒对O2点的压力F(g取10N/kg);
    (3)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认为凳面上只有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有支持力。试问:随着重物左移   。
    35.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福建舰配制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其满载排水量约为8×104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为1.0×103kg/m3,g取10N/kg。)
    (1)当战斗机从“福建舰”上弹射起飞后,“福建舰”受到浮力将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求“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3?

    36.环保部门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污染物为NaOH。为了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首先把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然后取10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
    (1)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正确的操作是:一定要将    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盛另一种液体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2)把1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所需水的质量是    。
    (3)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7.PPR材料密度为0.90克/厘米3,半透明,用它制水管时需添加阻光材料。以防止水的二次污染,市场上管材质量不一,以致管材强度降低、极易渗水CCTV﹣10《我爱发明》拦目介绍了快速识别PPR管材优劣方法。具体如下:
    A.观察管中的明亮程度,若明亮则未添加阻光材料
    B.将管材灼烧,在剩余物中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掺入碳酸钙
    C.等质量的劣质管材比优质管材体积略小。
    据此,取60克PPR管,与1元硬币捆绑在一起浸没水中
    (1)按照方法C检测,当优质、劣质两种管材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较大的是    管材。
    (2)检测方法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3)PPR管也是塑料管的一种,它的原料是采用可循环再用的环保物料,它属于什么材料    (选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4)取7g的PPR管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22g,水9g,其组成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2023年浙江省杭州市采实中学中考科学模拟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许多乳制品含有磷酸钙等成分,可为人体适当补充钙元素。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构成,则磷酸钙的化学式为(  )
    A.CaPO4 B.(PO4)3Ca2 C.Ca2(PO4)3 D.Ca3(PO4)2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确定钙元素和磷酸根的化合价,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磷酸钙由钙离子(Ca2+)和磷酸根离子构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磷酸根离子的符号为,磷酸根的化合价为﹣3价3(PO6)2。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化合价和离子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如图为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内均含有遗传物质
    B.④是具有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
    C.每条③含有一个①分子
    D.不同生物细胞内③的形态与数目不同
    【答案】A
    【分析】图中:①DNA,②蛋白质,③染色体,④基因。据此解答。
    【解答】解:A、①DNA分布于细胞核中,②是蛋白质,A错误。
    B、④是基因,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C正确。
    D、同种生物细胞内③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3分)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十卷成长杆状,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  )

    A.竹简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答案】A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点燃后将明火吹灭,装入竹筒内,故选项说法错误。
    B、点燃后将明火吹灭,装入竹筒内,则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土纸,都是可燃物。
    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3分)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构成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分解者是E
    C.有毒物质在E体内积累最多
    D.图中生物B与C的关系只有捕食关系
    【答案】C
    【分析】如图所示有四条食物链A→D→E;A→C→E;A→B→C→E;A→B→E;
    【解答】解:A、该食物网中共有A→D→E;A→B→C→E,错误;
    B、该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C、有毒物质逐级递增,生物E位于最高营养级,一段时间后,正确;
    D、图中生物B和生物C的关系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故选:C。
    【点评】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理解掌握。
    5.(3分)对生活中常见物品进行的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家用电饭煲的电功率约为50W
    B.某油的密度约为9g/cm3
    C.听装可乐的容积约为330mL
    D.手机的重力约为50N
    【答案】C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家用电饭煲的电功率约为1000W;
    B、油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3kg/m3=2.9g/cm3,故B不符合实际;
    C、听装可乐的容积约为330mL;
    D、手机的重力约为3N。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难度较小。
    6.(3分)如图为桃花结构模式图及某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⑧是胚珠,未来会发育成种子,即“桃仁”
    B.④和⑦是桃花中最重要的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这一过程主要借助风力来完成
    D.如图表示桃的无性生殖过程
    【答案】B
    【分析】桃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雌蕊和雌蕊合成花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图中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雌蕊,⑤花药,⑥花丝,⑦雄蕊,⑧卵细胞,⑨胚珠。
    【解答】解:A、⑧是卵细胞,将来发育成种子主要部分胚;
    B、④雌蕊和⑦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C、过程A表示桃花进行异花传粉,C错误;
    D、如图表示桃的用种子繁殖新个体,受精卵发育为种子的主要部分胚,D错误。
    故选:B。
    【点评】雌蕊、雄蕊是花的最重要的结构,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即能正确答题。
    7.(3分)生物的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下列过程属于异化作用的是(  )
    A.体内的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
    B.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C.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
    D.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D
    【分析】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同化作用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解答】解:A、体内的多余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脂肪储存,A不符合题意。
    B、消化后产生的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属于排遗,也不属于异化作用。
    C、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属于消化,也不属于异化作用。
    D、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属于异化作用。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异化作用和同化作用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8.(3分)生物的生殖方式具有多样性。下列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桑树压条 B.繁殖
    C.水螅的出芽生殖 D.青蛙的繁殖
    【答案】D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解:ABC、“桑树压条”,“水螅的出芽生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
    D、青蛙的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9.(3分)某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处于北半球
    B.A点当日该地区昼长夜短
    C.B点当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D.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答案】D
    【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该地6、7,该地位于北半球;
    A点当日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
    B点当日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该地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年变化的原因是地球公转运动,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北半球夏至日与冬至日昼夜长短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3分)小明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4%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选用20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A.①③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④⑤
    【答案】C
    【分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①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需称取氯化钠固体质量是50g×14%=7.0g。
    ②用托盘天平称氯化钠固体时,在两盘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
    ③需要水的体积是(50g﹣3g)÷1g/mL=43mL,应该选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④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滴管和试剂瓶。
    ⑤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进一步导致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故选:C。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1.(3分)甲、乙两球在同一水平面上,用相机在前后不同时刻拍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在拍照过程中两球不发生碰撞(  )

    A.甲静止,乙向南运动
    B.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甲、乙都向南运动,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答案】D
    【分析】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根据两图拍摄的先后顺序和两球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选项中的说法所达到的结果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如果甲静止,一段时间后,如右图所示;
    B、如果甲向北运动,两球方向相反,乙在南,如右图所示;
    C、如果甲,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超过乙、甲在北,故C可能发生;
    D、如果甲,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甲乙的相对距离会越来越远,故D不可能发生。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和对物体运动状态、位置关系的判断,需要对物体运动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再得出答案。
    12.(3分)从地球上看,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金星的相位变化与月球相似.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某研究人员利用仪器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满月月相”,此时金星位于图中(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分析】太阳系就是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由太阳、八颗行星、66颗卫星以及无数的小行星、彗星及陨星组成的.行星由太阳起往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称为类地行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解答】解:根据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叫做“新月”;到了农历十五,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称为“满月”。
    可判断,当金星位于甲处时,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金星。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可根据月相的知识回答.
    13.(3分)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检查气密性 B.开始加热立即收集
    C.收集满后移除集气瓶 D.结束后停止加热
    【答案】A
    【分析】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解答】解:A、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等到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图中操作不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瓶口向上放置于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D、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以防冷水倒吸,图中操作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3分)某学习小组学习了光现象后,总结了下列光现象实例:(1)小孔成像;(2);(3)用放大镜看地图;(4)幻灯机屏幕上的像;(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折射现象的是:(1)(3)
    B.属于反射现象的是:(1)(2)(5)
    C.属于实像的是:(1)(4)
    D.属于成虚像的是:(1)(4)(5)
    【答案】C
    【分析】(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2)、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用放大镜看地图,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
    (4)、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成的是实像;
    (5)、湖边的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
    【解答】解:A、(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错误;
    B、(1)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5)是光的反射现象;
    C、(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故C正确;
    D、(1),(5)成的是虚像;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解决这类题目需要对光现象有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15.(3分)小明阅读了教材中“电动机也可用来做发电机”这一知识后,尝试将小电动机与小灯泡接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在小电动机转轴上绕线,使电动机转动。在电动机转动过程中,小灯泡发光,不正确的是(  )

    A.电动机是电源
    B.磁产生了电,使小灯泡发光
    C.电产生了磁,使电动机转动
    D.电动机转速越快,灯泡越亮
    【答案】C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明确发电机与电动机的构造:动机的基本构造与发电机是相同的,都是由转子(线圈)、定子(磁极)构成的。
    当线圈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时,该设备就是发电机;当给其通电使线圈转动时,该设备就是发电机。在此基础上分析解决此题。
    【解答】解:由题意知:通过外力使电动机转动,这时的设备就转变成了一个发电机。
    A、此时电动机相当于发电机,即相当于电源。
    BC、在这个过程中,所以灯泡会发光,C错误;
    D、此时的设备是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就越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知道发电机与电动机在基本构造上是相同的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在电路中分析这个设备是发电机还是电动机,关键要看电路中是否有电源,若有电源,则是电动机;若没有电源则是发电机。
    在此电路中由于没有电源,所以该设备就是一个发电机,不要再把它当作电动机来分析。
    16.(3分)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只含NaCl溶质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答案】A
    【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解答】解: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乙中碳酸钠过量;
    A、甲中盐酸过量,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该选项说法正确;
    B、乙中碳酸钠过量,试管中的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
    C、最终、不一定含有CaCl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最终、不一定含有Na3CO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3分)为了防范灰太狼的入侵,聪明的喜羊羊给羊村安装了一套报警系统,要求:用细导线ab将羊村围住,值班室的灯亮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可以利用对用电器短路的方法完成题目的要求。让电灯与电铃串联,且导线并联在电铃的两端,当灰太狼没有进入羊村时,电路正常,灯泡发光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电铃就会响起来,使羊村中的羊及时发现。
    【解答】解:A、合上开关;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符合题意;
    B、合上开关;故不合题意;
    CD、合上开关,故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了设计电路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短路出现的,但本题正好利用了对用电器短路来达到题意。
    18.(3分)如图,物块在水平拉力F(大小未知)的作用下,其中sAB=sCD=10m。已知物块在AB段和CD段分别以2m/s和5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且在AB段、CD段所受摩擦阻力分别为1N和2N,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轨道CD段比轨道AB段表面光滑
    B.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10W
    C.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为20J
    D.忽略空气阻力时,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过程中转化为的热能之比为2:5
    【答案】B
    【分析】(1)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得出物块在AB段、CD段受到的拉力,然后利用W=Fs和P=计算对应的功和功率;
    (3)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根据Q=W=fs算出该物块通过AB段和CD段过程中转化为的热能之比。
    【解答】解:
    A、同一物体AB,AB段所受摩擦阻力小于CD段所受摩擦阻力,故A错误;
    BC、物块在AB段和CD段均做匀速运动,则在AB段AB=fAB=1N,FCD=fCD=2N,
    则拉力F在AB段所做的功:WAB=FAB×sAB=4N×10m=10J,
    拉力F在CD段所做的功:WCD=FCD×sCD=2N×10m=20J,
    拉力F在CD段做功的功率为:PCD===10W,C错误;
    D、忽略空气阻力时,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功和功率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且难度适中,属于中考常见题型。
    19.(3分)柠檬酸(C6H6O7)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有机酸,在柑橘树的水果中柠檬酸的含量较高。柠檬酸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来日从而呈硬酸性,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精细化工领域(  )
    A.Mg B.Fe2O3 C.NaOH D.CO2
    【答案】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能与柠檬酸反应柠檬酸镁和氢气。
    B、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3分)如图是我国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主要是通过动物摄取食物中的有机物来实现
    B.自然界中存在着的氧、氮、磷等元素的循环也同样可以用此图表示
    C.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
    D.碳在生物与林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循环的形式进行
    【答案】B
    【分析】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
    ②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③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解答】解:A、碳元素在植物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被动物摄食,A正确;
    B、物质循环示意图主要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出发,释放氧气,释放二氧化碳。B错误;
    C、由图形分析已知、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正确。
    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并掌握它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二、填空题
    21.(3分)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的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 静脉 .
    (2)进针时,尽管有较强的疼痛感,但受试者并不会把手臂缩回 脊髓 中的缩手反射中枢.
    (3)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血液中的 血小板 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考查了血管的结构,血液的成分,反射的方式.
    【解答】解:(1)因为静脉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回心脏,所以用止血带扎住上臂,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静脉.
    (2)脊髓包括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在中央,在脊髓的灰质里,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排便反射,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尽管有较强的疼痛感,这是因为大脑能控制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
    (3)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
    故答案为:(1)静脉;(2)脊髓.
    【点评】此题是道综合题,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
    22.(3分)2018年初,流感大面积袭击北京,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请根据所学知识
    (1)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流感病毒是引发流感的 病原体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 易感人群 。
    (3)对于流感来说,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都是有效的预防方法。除此之外,接种疫苗 特异性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4)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人工心肺机(如图),其中氧合器模拟了 肺泡 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使其处于休息状态,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解答】解:(1)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2)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真菌(如引起黄癣病的霉菌)、蠕虫(如蛔虫)以及螨类(如疥螨)等,老人和儿童抵抗力相对较弱。
    (3)疫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当再有该病原体侵入时,但其他病原体侵入时;这种免疫功能是人后天获得的,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
    (4)当重症流感患者因为肺功能严重受损,常规治疗对其无效时,其中氧合器模拟了肺泡(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故答案为:(1)遗传物质
    (2)病原体;易感人群;
    (3)特异性;
    (4)肺泡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3.(3分)太阳能属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晶体硅)和铅酸蓄电池。如图是太阳能电池路灯。
    (1)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BC (填序号)。
    A.塑料灯罩
    B.合金边框
    C.铁质灯杆
    (2)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PbO2+Pb+2H2SO42PbSO4+2H2O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3)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l4+2H2Si+4HCl 。

    【答案】(1)BC
    (2)增大;
    (3)SiCl4+2H2Si+4HCl。
    【分析】(1)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进行分析;
    (2)根据放电过程中消耗硫酸,酸液中氢离子减少进行分析;
    (3)根据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A、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属于金属材料;
    C、铁质灯杆由金属铁制成。
    故答案为:BC
    (2)光伏发电的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放电过程中消耗硫酸,则pH值增大;
    (3)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则另一化合物由氢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2+2H2Si+5HCl。故答案为:SiCl4+2H7Si+4HCl。
    【点评】本题主要考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等,注意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4.(3分)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  ABC (选填字母)。
    A.Fe
    B.酚酞溶液
    C.CuSO4
    D.Ba(NO3)2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二氧化氯 。
    【答案】(1)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ABC。
    (2)二氧化氯。
    【分析】(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答】解:(1)图甲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下列物质中能验证该反应确实能够发生的是铁(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如果不产生气泡、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如果酚酞不变色、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反应)。
    故答案为: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ABC。
    (2)图乙表示的反应中涉及4种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二氧化氯。
    故答案为:二氧化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5.(3分)生活中当我们将某些玻璃装果汁倒入杯子中时,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流出的果汁时远时近,发出“咕咚 咕咚”的声音,甚至还会撒出来溅到身上,应采用图  甲 (填甲或乙)的方式倾倒液体,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乙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罐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使得液体不易流出;而甲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外界大气能够进入罐内,里外气压相同,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

    【答案】甲;乙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罐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使得液体不易流出;而甲的倒法,随着液体的流出,外界大气能够进入罐内,里外气压相同,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分析】若采用乙的倒法,随着果汁的流出罐内的气体体积增大,气压降低,外界的大气压使得果汁不易流出,而甲的倒法,随着果汁的流出,外界大气压能够进入罐内,里外气压相同,果汁在重力作用下流出。
    【解答】解:(1)若采用图甲的方式倒,瓶口在上方,瓶口不会完全被果汁堵死,内外基本不存在压强差,不易溅到杯子外。
    (2)若采用乙的方式倒,由于重力,同时瓶子内空着的空间变大。当内外压强差大到一定程度,流出果汁速度突然增加,形成了果汁流出断断续续,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故答案为:甲;乙的倒法,罐内的气体体积增大,外界的大气压使得液体不易流出,随着液体的流出,里外气压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大气压强存在的相关知识,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能用来解释相关现象。
    26.(3分)在3米板跳水运动过程中,其跳水的过程可为:重力为G的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到最低点和C,跳板自然伸展的位置点B,AB、BC、B与水面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运动员从C点向上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不受阻力的影响)。
    (1)运动员在A点时速度为0,处于  不平衡 状态 (选填“平衡”、“不平衡”)。
    (2)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到最低点C,此时跳板的弹性势能为  最大 。
    (3)运动员从C点向上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值在  B点下方 (选填“B点”、“B点上方”、“B点下方”)。

    【答案】(1)不平衡;(2)最大;(3)B点下方。
    【分析】(1)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3)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
    【解答】解:(1)运动员在最高点A点时,受重力作用,说明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2)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到最低点C,跳板的弹性形变达到最大;
    (3)运动员从C点向上到A点的运动过程中,当弹力等于重力时,所以。
    故答案为:(1)不平衡;(2)最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状态、弹性势能、运动和力的关系等,属于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
    27.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Veillon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
    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
    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V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
    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____,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
    这就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V菌数量增加
    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其目的与下列 B 相同。
    A.测量某一植物的株高时,要“多次”测量
    B.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时,要取用“多粒”种子
    C,探究温度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要设置“多个”不同的温度
    (2)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 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 。
    (3)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 丙酸盐 。
    (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 大于 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数量少具有偶然性,研究人员选取“多名”运动员,故与B相同。
    (2)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
    (3)实验2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所以根据对照实验要求实验4的空白处应填丙酸盐。
    (4)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大于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
    故答案为:(1)B
    (2)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
    (3)丙酸盐
    (4)大于
    【点评】关键是熟记掌握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过程以及作用。
    28.现有已部分锈蚀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氧化铁),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该生铁粉末在锈蚀前的含碳量以及锈蚀的程度,设计了如下探究过程
    实验步骤一:取a克上述生铁样品放入一洁净干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中所得滤渣是用蒸馏水洗涤、干燥后再进行称量。)
    实验步骤二:另取a克该生铁样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A装置瓶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实验结束后,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0.54克。
    实验步骤三:小组同学取实验步骤二中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反应后所得全部黑色粉末进行了如下实验,所用装置和滤渣已略去。

    (1)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生铁中已锈蚀的铁的质量是  1.6  g。有同学认为,由上述实验得出的已锈蚀的铁的质量可能存在误差,理由是  实验步骤二中有碳与氧化铁反应 。
    (2)实验小组取部分滤液乙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则所取滤液乙中参加反应的两种溶质的质量比是  49:57 (填最简整数比)。
    【答案】(1)1.6;实验步骤二中有碳与氧化铁反应;
    (2)57:49。
    【分析】(1)根据C装置内浓硫酸增加的质量即为氢气还原氧化铁生成水的质量计算,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铁反应分析;
    (2)根据滤渣为铁,质量与加入镁的质量相等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
    【解答】解:(1)实验步骤二中,C装置内浓硫酸的质量增加了0.54克,设氧化铁质量为x
    Fe2O4+3H23Fe+3H2O
    160 54
    x
    ,得x=1.6g
    所以生铁中已锈蚀的铁的质量是6.6g。有同学认为,理由是:实验步骤二中有碳与氧化铁反应;实验步骤二中有碳与氧化铁反应;
    (2)滤液乙的溶质为硫酸亚铁和硫酸,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2SO3═MgSO4+H2↑;Mg+FeSO6═MgSO4+Fe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所得滤渣为铁,反应的硫酸亚铁质量为n
    Mg+FeSO4═MgSO7+Fe
    24 152
    n a
    ,n=
    则与硫酸反应的镁质量=a﹣=a,设与镁反应的硫酸质量为z
    Mg+H2SO2═MgSO4+H2↑
    24 98
    a z
    =,z=a
    则所取滤液乙中参加反应的FeSO8质量:H2SO4质量=:a=57:49。
    【点评】本题较难,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9.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稀盐酸
    (1)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该样品已经发生变质。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 2NaOH+CO2=Na2CO3+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ρ=1.977g/L
    ③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Na2CO3+CaCl2=CaCO3+2NaCl
    【设计实验】: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2)【交流讨论】
    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此提出了方案二,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影响的原因: D装置产生CO2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 (写一点)。
    (3)【拓展探究】:经过交流讨论,甲、乙两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测定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操作I”的名称是  过滤 ;
    (4)在获得以上数据后,小金经过计算得到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47% ;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D装置产生CO2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
    (3)过滤;
    (4)47%;偏小。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分析;
    (2)根据方案二的装置分析;
    (3)根据物质之间的反应分析;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析。
    【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6CO3+H2O。故答案为:3NaOH+CO2=Na2CO2+H2O;
    (2)方案二的装置存在缺陷是产生CO2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带出的水蒸气被E装置的碱石灰吸收;
    (3)“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4)根据实验数据,生成碳酸钙质量1g2CO4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5g
    =,x=1.06g×100%=47%;
    所以经过计算得到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7%;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意味着Na2CO3的质量增大了,则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故答案为:4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和碱的性质,探究混合物中的成分。
    30.小金利用图甲的电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伏。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要求:向左移动滑片时,电路图和实物图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趋势相同。)
    (2)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左 (填“左”或“右”)端移动。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0.75 瓦。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 C 。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4)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电压、电流数据,计算小灯泡对应功率,图丙是小金作出的小灯泡I﹣U图象。关于小灯泡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平方I2的关系。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最合理的是  B 。
    A.
    B.
    C.
    D.
    【答案】(1)见解析中的图;(2)左;0.75W (3)C; (4)B。
    【分析】(1)甲图中,变阻器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与灯泡串联;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根据图中电压表选用的小量程读数,比较电压表示数与额定电压的大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确滑片移动的方向;
    根据图丙可知灯的额定电压下的电流,根据P=UI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角度的较小,发现小灯泡不亮,但说明电路为通路,电路的电流过小,据此分析;
    (4)如果灯的电阻不变,根据P=I2R可知,在电阻不变时,电功率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小灯泡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平方I2的关系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实际上灯的电阻随电流的变大而增大,结合选项A的图线分析。
    【解答】解:(1)甲图中,变阻器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与灯泡串联,如下所示:
    (2)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分度值为0.1V,小于灯的额定电压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由分压原理,故滑片向左移动;
    根据图丙可知灯的额定电压下的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P=UI=3V×6.25A=0.75W;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角度的较小,说明电路为通路,但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故选:C
    (4)如果灯的电阻不变,根据P=I2R可知,在电阻不变时,小灯泡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平方I8的关系为一过原点的直线;实际上灯的电阻随电流的变大而增大,实际的小灯泡功率P与通过其电流平方I2的关系图像应向上弯曲,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故答案为:(1)见解析中的图;(2)左; (3)C; 。
    【点评】本题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考查电路连接、操作过程及P=I2R的运用。
    31.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 体积或密度 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 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 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其压强越大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 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气的越稠密,相同体积空气质量越大,气压越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气压越小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据生活实际可知,气体的压强可能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等有关系;
    (2)据右图可知,水银柱下方的空气的压强恰好等于水银柱的压强和水银柱上方的气压之和,所以在外界大气压不变的情况下,水银柱越高,说明管中气体的压强越大,即在这里我们可以把比较气体的压强转化成比较水银柱的高度;
    (3)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即可;
    (4)据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分析即可,如据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现象分析即可。
    【解答】解:【建立假设】据生活常识可知,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或密度有关;
    要探究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即需要选用相同质量的气体,观察气体压强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把比较气体的压强转化成比较水银柱的高度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温度越高;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空气的越稠密,气压越大,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
    故答案为:
    【建立假设】:体积或密度;
    【实验检验】: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
    【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
    【评价交流】: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气的越稠密,气压越大,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
    【点评】气体产生的压强(气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首先通过日常现象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在验证过程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此题中控制体积不变的方法通过转换法来实现,是一个难点。
    32.探究CH4和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探究一:比较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
    在相同条件下,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得500秒内CH4和CO2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中的曲线,关于CH4与CO2两种气体的温室效应情况,你的结论是  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
    (2)本题中的“相同条件”具体是指  同样的光照条件;相同的起始温度或相同的实验装置(写出两点即可) (请举两例)。
    探究二:空气中CH4含量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将CH4含量不同的空气放入图甲装置中,实验结果如表:
    CH4的体积分数
    18%
    36%
    48%
    64%
    500秒后温度/℃
    28.4
    30.1
    31.7
    32.8
    (3)分析表中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相同的条件下,甲烷气体含量越高的混合气体温室效应越强 。
    (4)若要在250毫升的集气瓶中收集含CH418%的气体(已知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你的操作方法是  集气瓶中装入45mL的水(250mL×18%),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的CH4,气体至恰好把水全部排出,立即推上玻璃片,取出,即为含CH418%的气体 。
    【答案】(1)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同样的光照条件;相同的起始温度或相同的实验装置(写出两点即可);
    (3)在相同的条件下,甲烷气体含量越高的混合气体温室效应越强;
    (4)集气瓶中装入45mL的水(250mL×18%),盖上玻璃片,倒扣在水中,通入纯净的CH4,气体至恰好把水全部排出,立即推上玻璃片,取出,即为含CH418%的气体。
    【分析】(1)根据图象中体现的信息来分析;
    (2)根据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要求来分析;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来分析解答;
    (4)根据集气瓶的容积与所占比例来计算分析。
    【解答】解:(1)由图象可知,在相同的条件下;故答案为:甲烷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2)要想比较两种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强弱,应该控制光照条件相同、实验装置相同;相同的起始温度或相同的实验装置(写出两点即可);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在相同的条件下;故答案为:在相同的条件下;
    (4)可将集气瓶中装入45mL的水(250mL×18%),盖上玻璃片,通入纯净的CH4,气体至恰好把水全部排出,立即推上玻璃片,即为含CH418%的气体。故答案为:集气瓶中装入45mL的水(250mL×18%),倒扣在水中3,气体至恰好把水全部排出,立即推上玻璃片,即为含CH418%的气体。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表格数据提供的信息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计算题
    33.如图甲是一款可调温果汁加热器,图乙是其简化电路图,R1,R2均为加热电阻。当开关接1时,加热器处于保温挡,保温功率为220W,加热器处于可调温挡,可调功率范围为220W~1100W。[果汁比热容取4.0×103J/(kg•℃)]求:

    (1)加热电阻R2的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求加热器的效率。
    【答案】(1)加热电阻R2的阻值为44Ω;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为440W;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加热器的效率为90.9%。
    【分析】(1)由于果汁加热器的最大功率是1100W,加热器最大功率时,滑片在最右端,只有加热电阻R2接入电路,根据P=算出加热电阻R2的阻值;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根据P=算出加热器的功率;
    (3)根据W最大=P最大t算出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1kg果汁加热2min消耗的电能,根据Q吸=cmΔt算出果汁的温度升高30℃吸收的热量,由η=×100%算出加热器的效率。
    【解答】解:(1)由于果汁加热器的最大功率是1100W,加热器最大功率时,只有加热电阻R2接入电路,根据P=2的阻值为:
    R2===44Ω;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为:
    P===440W;
    (3)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4kg果汁加热2min,消耗的电能为:
    W最大=P最大t=1100W×2×60s=4.32×105J,
    果汁的温度升高30℃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Δt=4.2×103J/(kg•℃)×1kg×30℃=3.2×105J,
    加热器的效率为:
    η==×100%≈90.6%。
    答:(1)加热电阻R2的阻值为44Ω;
    (2)当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调到66Ω时,加热器的功率为440W;
    (3)若加热器用最大功率对7kg果汁加热2min,果汁的温度升高3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是电学重点,难度较大,其中分析清楚何时加热器功率最大,何时加热器功率最小是解题的关键也是难点。
    34.张同学对建筑工地上的长臂吊车(如图甲)有些疑惑,不吊物体它能平衡,重物沿臂移动仍能平衡!后来他通过设计“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如图乙)弄懂了类似问题:密度及粗细都均匀的直棒AB=1.8m,当在棒的A端固定一个质量为2kg铅块(忽略大小)时,棒刚好绕O1点有转动的趋势(AO1=30cm)。

    (1)直棒的质量为多少?
    (2)当在P处挂一重物时(PB=10cm),棒刚好绕O2点有转动的趋势。求重物质量及此时棒对O2点的压力F(g取10N/kg);
    (3)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认为凳面上只有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有支持力。试问:随着重物左移 左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以01为转轴,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平衡方程,然后可求得直棒的质量;
    (2)确定杠杆的支点,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确定力臂的大小,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1L1=F2L2可知G1L=G 12L2,逐步解答。
    (3)随着重物左移,铅块、棒和物的总重心左移,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设棒的中心为O,则AO=90cm,O1O=60cm;

    (1)以04为转轴,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4L2得到平衡方程:
    m铅g•AO1=m棒g•O5O,
    m铅g•30cm=m棒g•60cm,
    m棒=m铅=×2kg=3kg;
    (2)以02为转轴,平衡方程m铅g•AO8=m棒g•O2O+mg•05P,
    即:m铅•AO2=m棒•O2O+m•62P,
    2kg×70cm=8kg×20cm+m×100cm,
    m=1.2kg;
    F=(m铅+m棒+m物)g=(7kg+1kg+1.4kg)×10N/kg=42N;
    (3)随着重物左移,铅块,凳面上某点E(即新支点)对棒支持力左移;
    答:(1)直棒的质量为1kg;
    (2)重物质量m物为1.7kg,棒对O2点的压力F为42N;
    (3)左。
    【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灵活运用,有一定的难度,确定力臂的大小是解题的关键。
    35.如图所示为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福建舰配制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其满载排水量约为8×104吨。(海水的密度取近似值为1.0×103kg/m3,g取10N/kg。)
    (1)当战斗机从“福建舰”上弹射起飞后,“福建舰”受到浮力将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求“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m3?

    【答案】(1)减小;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8×108N;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8×104m3。
    【分析】(1)“福建舰”漂浮在海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可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总重力;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求出“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3)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
    【解答】解:(1)“福建舰”漂浮在海面上,根据物体的漂浮可知,
    当战斗机从“福建舰”上弹射起飞后,“福建舰”依然漂浮在海面上,所以“福建舰”受到的浮力将减小;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G排=m排g=8×104×1000kg×10N/kg=8×108N;
    (3)由F浮=ρ液gV排可知,“福建舰”满载时排===6×104m3。
    故答案为:(1)减小;
    (2)“福建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为3×108N;
    (3)“福建舰”满载时,排开海水的体积是8×104m3。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是一道常考题,难度不大。
    36.环保部门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污染物为NaOH。为了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首先把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然后取10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
    (1)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正确的操作是:一定要将  浓硫酸 沿着烧杯壁慢慢注入盛另一种液体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
    (2)把1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所需水的质量是  88g 。
    (3)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浓硫酸;
    (2)88g;
    (3)4%。
    【分析】(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这是因为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那么水会浮在浓硫酸上,能使水沸腾。
    故答案为:浓硫酸;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x=88g。
    故答案为:88g。
    (3)设参加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x。
    2NaOH+H2SO5═Na2SO4+6H2O
    80
    x 49g×10%
    x=4g
    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100%=4%。
    答: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为4%。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确定参加反应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37.PPR材料密度为0.90克/厘米3,半透明,用它制水管时需添加阻光材料。以防止水的二次污染,市场上管材质量不一,以致管材强度降低、极易渗水CCTV﹣10《我爱发明》拦目介绍了快速识别PPR管材优劣方法。具体如下:
    A.观察管中的明亮程度,若明亮则未添加阻光材料
    B.将管材灼烧,在剩余物中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掺入碳酸钙
    C.等质量的劣质管材比优质管材体积略小。
    据此,取60克PPR管,与1元硬币捆绑在一起浸没水中
    (1)按照方法C检测,当优质、劣质两种管材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较大的是  优质 管材。
    (2)检测方法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3)PPR管也是塑料管的一种,它的原料是采用可循环再用的环保物料,它属于什么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 (选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4)取7g的PPR管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22g,水9g,其组成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
    【答案】(1)优质;
    (2)CaCO3+2HCl═CaCl2+H2O+CO2↑;
    (3)有机合成材料;
    (4)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分析】(1)由浮力公式F浮=ρ水gV排 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3)根据PPR管也是塑料管的一种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1)根据等质量的劣质管材比优质管材略小以及F浮=ρ水gV排 可知:优质管材排开液体的体积大,浮力大;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3+2HCl═CaCl2+H2O+CO2↑;
    (3)PPR管也是塑料管的一种故是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有机合成材料;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水8g,碳元素的质量为:22g×,氢元素的质量为:9g×,8g+1g=7g,碳、氢原子个数比为:;故答案为:碳;
    故答案为:(1)优质;
    (2)CaCO2+2HCl═CaCl2+H3O+CO2↑;
    (3)有机合成材料;
    (4)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7.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考查了学生方程式的书写及结合物理等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新颖.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科学试题,共8页。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采实教育集团钱江新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采实教育集团钱江新城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科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科学试卷,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