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人类的交通与社会变迁(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1 人类的交通与社会变迁(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10年,上海某刊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人类的交通与社会变迁1.(2021·浙江·高考真题)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答案】D【详解】由材料信息“1910年”“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末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故D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故A错误;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故B错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故C错误。水陆交通的变迁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1. 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步行交通进一步发展,并发明了轮车。2. 古代的人工道路(1)罗马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2)秦朝修筑的驰道和直道、五尺道、新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3)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连贯欧亚大陆的大通道。(4)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唐长安的城市道路影响远及日本。(5)元代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3. 人工运河的开凿(1)春秋时期,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邗沟。(2)秦始皇下令开通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中原和岭南的交通捷径。(3)隋朝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中国南方和北方。(4)元朝完成的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5)17世纪,法国米迪运河开通,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目前仍在通航。(6)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 古代中国的探索(1)汉武帝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东、西两条航线。(2)宋元时期,中国海船能够横渡大洋,原因如下:造船工艺的进步,航海技术的进步。(3)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在亚非两大洲,规模宏大。(4)中国古代已形成了连接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2. 世界的探索(1)古代事例: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海上贸易等。2. 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三条新航线: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成环球航行。历史作用:使全球海陆沟通,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建立。3. 两条运河的开通(1)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成为亚非和欧洲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2)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陆路交通 1. 1814年,英国的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人类迈入“铁路时代”。2. 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建立的第一条实用铁路。3. 1909年,京张铁路竣工,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4.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占总里程数的90%多。5. 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汽车。到20世纪,汽车才开始普及。水上交通 1.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气船试航成功。2. 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气船开到了中国。1866年,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建造并试航成功,中国近代造船业兴起。3.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四、交通与社会变迁1. 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如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网的深远影响。2. 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如清江浦的兴衰,郑州、纽约、曼彻斯特等地的崛起与繁荣。3. 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1)古代驿站主要是为官方服务的。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2)1887年,大清邮政总局创办,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3)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一、陆海交通的发展1. 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装配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车。汽车逐渐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2. 建国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兴起,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到2016年,年产销量超过2800万辆。3. 1932年,德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二战后,高速公路在各国广泛发展。4. 1988年,中国大陆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公路。到2017年,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多千米,位居世界第一。5.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6. 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7. 2002年,秦沈专线建成,是中国第一条高铁。到2017年底,全国高铁运营里程为2.5万千米,占世界总量的66.3%。8. 20世纪,航运技术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航海雷达的使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9. 1994年开通的英法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和第二长的铁路隧道。10. 中国造船业在1978年前主要是为国防建设服务,之后逐渐融入市场。11. 1982年,中国首次建造并交付了出口船舶,中国造船企业进入世界市场。2009年,中国承接新造船舶订单超过全球市场的60%。二、航空的发展1. 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I号”试飞成功,飞机时代开始。2. 1914年,美国旧金山到洛杉矶开通的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空中航线。3. 1919年,国际航班和国际航线在欧洲开通。4. 20世纪7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5. 1950年,中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到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共有机场229个。三、现代交通与社会生活1. 缩短了人们出行与物流的时间。物流业输送物资,各种交通网络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2. 为人们在市内的通行提供方便。城市公共交通先后有公共马车,20世纪后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成为主要工具。3. 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生活节奏加快,对时间的精确度和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1.如图是1911年中国境内铁路投资情况,该图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修筑(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特征 B.因外国资本援助而得以进行C.在晚清政府支持下发展较快 D.不利于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2.下表为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该表所示的情形( ) 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131辆19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 A.反映了私车出行受到限制B.表明公共电汽车具有明显优势C.说明轨道交通是出行首选D.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1.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中经洛阳,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元朝大运河,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达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这一变化可以用来佐证元代( )A.经济布局与文化格局的重合 B.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上升C.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的分离 D.运河运输成主要的运输方式2.如图反映出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 B.紧张的国际形势阻碍了人们出行C.铁路修建总里程数在逐渐减少 D.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3.从远古时代到如今万物互联网时代,人类自诞生之日起,每一个影响到世界的颠覆性变革,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都是科技大爆发。下列科技成果按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出现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 ②世界上第一条横跨大西洋连接欧美两洲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③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的诞生 ④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4.清代“衣食”漕事者甚众,除直接参与漕运的运丁和水手,辅助漕粮运输的纤夫和脚夫,还有对运河进行日常维护的浅夫,围绕漕事逐利的商贩。漕运成为运河沿岸乃至于更大区域的社会各阶层谋生牟利的社会场域。这反映了清代漕运A.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B.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C.缩小了南北间的经济差距 D.影响了大众出行方式5.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江淮,地形所造成之南北阻碍被完全打通,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取得直接联系,于是文化传播,商贾贸迁,日趋便利,而运道所经由之都会,亦骤增重要而日趋繁荣,扬州其最著者也。据此可知A.交通设施建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B.南方经济发展赶上并超过北方C.水域的连通解决了黄河泛滥问题 D.交通便利弥补了地域文化差异1.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A.1840—1894年 B.1895—1911年C.1912—1945年 D.1946—1949年2.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A.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3.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4.某《英汉辞典》在解释“bus”时,列出的义项有①公共汽车②火箭的一级③火车车厢④公共马车。如果按照历史上这些含义出现的先后来编写辞条,那么正确的排序应当A.④③①②B.③②①④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 企业多位于郊区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英国女演员弗朗丝·金伯尔对幼年(1830年)搭乘的一种新式交通工具,曾有如下描述:“现在我们以它的最高速度一每小时30英里(48公里)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你难以想象切开空气向前奔跑的感觉是怎样的——它的运动也十分平稳。”据此判断,这种新式交通工具是A.帆船 B.蒸汽机车 C.飞机 D.汽车8.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 )。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9.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工人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B.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0 人类的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共8页。
这是一份专题11 人类的交通与社会变迁(解析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出发,它比鸟的飞翔速度还要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人类的医疗与公共卫生(原卷版)-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