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学反思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4775702/0-16932840998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学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学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承载数学知识,重点突出,人文渗透,丰富数学课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钟表,初步认识整时、半时,以及本学期学习分与时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一年级及本学期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原有知识及简单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遵循活动感悟、活动体验、应用提升的主线设计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感受分与秒的关系,了解体验一分有多长,并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让课堂充满数学情趣又溢满人文关怀。总体回顾本节课,做如下反思。一、活动承载数学知识,重点突出。钻研教材后,我将本课定位为数学活动课。1分=60秒,与二年级的孩子生活实际来说有些远,理解起来有些抽象。为了降低理解难度、又能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一连串的数学活动,首先听音乐看钟面,让学生初步感受一分钟的长短,并初步认识秒针,然后再次跟随秒针走的节奏数数,了解秒针走一圈就是60秒,在课件的播放过程中,直观感受分针和秒针同时开始走,又同时停止,虽然它们走过的路程不同,但是用的时间一样,由此突破1分=60秒的难点,而且重点也很突出,以致在接下来的1分钟计算测试时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轻松完成,且准确率较高。二、游戏体验,层次分明,体验逐层深入。为了让学生对一分的长短有深刻的体验,我设计一连串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体验一分有多长。为了突破难点,我首先设计让学生跟随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按秒针走的节奏数60个数的时间就是1分钟,在脑子中建立1分=60秒的表象。然后计时1分钟数自己的心跳数,直观感受数自己的几十下心跳就是1分钟的时间。继而看了一分钟动画片,在对比体验中,了解同样的1分钟,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时,会觉得时间过得慢一些,顺势引导:只要努力喜欢上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喜欢做的事情也能做得又快又好,渗透学习意志品质和方法的教育。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做一做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中,感受1分钟过得很快,渗透珍惜时间的教育,又拓展教材,发掘生活中1分钟的用处,通过生活素材的引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抓紧时间,1分钟也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完成情感态度目标的渗透。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在前面一系列的活动体验后,学生应该对1分钟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又设计估一分钟的游戏,既是对1分钟长短的深化,也是检测学生是否已经建立了一分钟长短的概念,并优化估计的方法,让学生对一分钟的体验更深刻,在此基础上又设计游戏:一分钟记忆大赛,用一分钟的时间播放并记忆我国的十二大名胜古迹,看谁一分钟记住的地方最多。在课堂的最后时间抓住孩子的注意力,让1分钟发挥最大效益的同时,也是渗透人文关怀,让数学课的容量变大。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三、人文渗透,丰富数学课堂。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生动的数学课堂绝不是简单地学枯燥的数学知识。让数学生动起来,让数学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是我在本节课的一次有益尝试。从上课伊始,我用萨克斯曲《回家》引入新课,让学生精神舒展,感受美;在课中我穿插生活中的一分钟的价值资料,在学生惊叹一分钟的价值同时,了解世界的神奇,感受放眼看世界后,数学竟如此充满魅力;在用一分钟体验的环节,我设计1分钟记我国十二大名胜古迹的活动,在应用数学的同时,了解我国的文化魅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要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愿望,没有一句引导,却在直观感受美的同时,渗透了爱国教育。总体来说,学生的身心比较舒展,情感得到陶冶,文化价值有凸显,但活动设计多一些,个别活动学生的个体感受还不够充分,还要再思考,怎样在有限的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一分钟能干什么_北师大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应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引新,探究新知,新知拓展,总结全课,案例点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一个星期有几天》教学反思,共2页。
![数学口算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