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试卷

    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社会安定,政府的重视,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2  中国农耕文明的成熟和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1   三省六部制、古代选官制度等。其中三省六部制复习备考的时候注意从发展变迁和逆向思维的角度考查其演变的特点:设立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但是按照三省的运转程序,其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命题人往往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命题。复习时要注意结合三省六部制下官员的变迁及职权的变化来分析。古代选官制度则以社会热点切入考查:随着现代中国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创新,坚持公务员逢进必考和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已成为广大民众的共识。在复习备考中,一方面,从总体上把握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从封建君主专制的本质上理解监察制度的实际效能。本考点属于高频考点,如:2021年北京卷第2题考查了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2020年山东卷第3题考查了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全国卷第42题考查了宋代的政治,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宋代科举制;2018年全国卷第25题考查了唐代藩镇类型和唐朝统治,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唐代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作用,全国卷第25题考查了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科举制的发展;2017年全国卷第25题考查了魏晋官修史书;等等。2   唐宋经济重心南移、隋唐、宋元时期商业的发展。从文明进步的角度考查唐宋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具有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复习时重点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阶段特征及影响。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考查隋唐、宋元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区域,复习时要认识农耕文明下的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特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及商业政策蕴含的经济思想的变化,尤其要注意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政治、思想造成的影响。本考点属于高频考点,如:2021年山东卷第3题考查了中原人口外迁与经济重心南移;2020年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宋代农作物的引进与推广种植,第42题考查了宋代经济;2020年山东卷第16题考查了唐代人口分布;2018年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北宋前中期手工业的发展表现;2017年全国卷第24题考查了地理位置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唐代后期中国的自耕农经济;等等。3   宋明理学、古代科技等。从发展演变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命题考查程朱理学: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命题的视角是理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儒学趋时更新的特点,也证明了儒学的强大生命力,复习时须理清汉代以来儒学的发展脉络。本考点也属于高考高频考点,如:2021年辽宁卷第17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2020年全国卷第42题考查了宋代思想文化,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唐代张旭的书法,全国卷第25题考查了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2019年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唐代社会风尚——拔河,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理学的价值与作用;2016年全国卷第41题以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路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全国卷第26题考查了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及其原因;等等。1   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决策,颁拟皇旨)、尚书省(执行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特点: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2   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发展演变: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办法。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经义取士),成为禁锢士人思想的选官制度。1905年,清政府被迫废除科举制。3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   隋唐、宋元时期商业发展: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出现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海陆丝绸之路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发展,商业仍受限。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海外。经商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边境贸易、国内贸易、海外贸易发达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5   宋明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流派:两宋时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背景:政治:唐中期以来,长期的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遭到破坏。经济:宋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科技的进步引起了理学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思考。思想:理学是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的果实。文化:宋代重文轻武,学术活跃。特点:是哲学化的儒学,使传统儒学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以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吸取佛道有益内容,通过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形成新儒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影响: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6   古代科技:原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府的重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农耕经济繁荣(物质保障)。文化:国内民族间的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成果)。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主观因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古代科学家的个人努力和不懈探索(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成就:四大发明;数学成就(《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用数学著作,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天文历法(原因:古代农业发达,农业发展的需要授民以时;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视受命于天;政府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进行研究。目的:指导农业生产,为小农经济服务。作用: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封建统治。);农学和医学(四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一、单选题1.(2021·河北·高考真题)三国时期,魏明帝召集大臣议政。针对刺史制度问题,杜恕建言:古之刺史,奉宣六条,以清静为名,威风著称,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由此可见,与西汉相比,当时魏国A.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B.刺史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C.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 D.刺史制度保障了吏治清明【答案】C【解析】根据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可知三国时期的刺史出现了领兵和专职民事的情况,这与刺史最初的监察职责不符,说明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刺史制度,不能说明地方监察制度的逐渐完善,排除A项;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不能体现,排除B项;刺史制度并不一定能够保障吏治清明,排除D项。故选C项。2.(2021·北京·高考真题)唐代以来,中国瓷器远销欧洲。明末海禁后,瓷器出口大幅减少,同时期日本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生产出色彩艳丽的伊万里瓷,在欧洲广受欢迎。清前期,景德镇出产的瓷器借鉴伊万里瓷的艺术设计,质优价廉,重新占领欧洲市场。中国瓷器再次畅销欧洲的原因是制瓷技术保持世界领先   艺术设计注重借鉴创新官营制瓷业占主导地位   国内民众的购买力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瓷器远销欧洲,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的制瓷技术高超,领先世界,而且清前期技术创新,重新占领了欧洲市场,①②正确,A项正确;明中叶以后,中国的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瓷器在国内的消费量较大,③④错误,排除BCD。故选A项。3.(2021·浙江·高考真题)中国是丝的国度,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丝绸文明。至汉,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在某汉代考古遗址发现有一件素纱禅衣,重量仅49克。识图(下为汉代局部示意图)判断,该遗址位于 A B C D【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素纱襌衣于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由图判断,该遗址位于,故C正确;是北京地区,是南京地区,是广州地区,故ABD错误。4.(2021·山东·高考真题)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产粮区主要是在黄河中下游,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时应该是隋唐时期,故选B;秦汉时期主要产粮区应该是在黄河中游,特别是关中地区,排除A;宋元和明清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区,与图示内容不符,排除CD5.(2022·浙江浙江·二模)唐太宗时,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大臣或以专典机密”“参知机务”“参与政事之类名义,参加政事堂或门下中书的会议,皆成为真宰相。这反映了(       A.唐代的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 B.身份低微的士人开始被破格选用C.唐代中央行政机构不够完善 D.大臣完全沦为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参加政事堂或门下中书的会议,皆成为真宰相可得出唐朝丞相数量增多,权力有所下降,A项正确;开始错误,在汉代已有,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机构不完善,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江西鹰潭·一模)汉武帝崩后,昭帝继位时年幼,整个朝廷呈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权力真空。然而外戚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以主要辅政大臣的身份填补了这一漏洞,抱持幼君襁褓之中,布政施教,海内晏然,在昭帝朝13年中权倾朝野,所谓朝臣,大都是他的党羽。这实质上反映了A.开始出现外戚专权 B.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C.汉代专制皇权加强 D.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答案】C【解析】外戚霍光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C项正确;所给材料不能说明外戚专权现象开始出,排除A项;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权力中心是皇帝,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汉朝仍然沿用秦朝的政权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7.(2022·湖北·蕲春县实验高级中学一模)《盐铁论·散不足》中记载,汉代各织室、服官、工官为博得皇上和贵族大臣们的喜好,一杯椿(圈)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据此可知A.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B.封建专制体制完善C.社会矛盾逐步恶化 D.手工业技艺水平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各织室、服官、工官”“一杯棬(圈)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可知,官营手工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材料信息体现了官营手工业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汉代,此时封建专制体制得到发展,但并未发展到完善阶段,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恶化的表述,排除C项;材料仅仅体现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并未反映官营手工业技艺水平高低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8.(2022·浙江浙江·二模)宋代将县城以下的乡村经济中心设立为,由中央直接委派镇官,称为监镇,进行治理和收税。镇官享有略低于县官的职权,的含义,也因此由唐代的军事要地,变为宋代的乡村经济中心。由此可知,宋代(       A.政府开始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B.政府不再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C.工商业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化 D.江南地区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市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将县城以下的乡村经济中心设立为,镇官享有略低于县官的职权,镇变为宋代的乡村经济中心,体现了工商业发展推动地方行政制度变,C项正确;镇不是草市,排除A项;古代封建政府一般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高度专业化的市镇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9.(2022·江苏连云港·二模)下表为晋、宋时期颁布的相关诏令。这些诏令反映了A.小麦是当地主要农作物 B.政府有意推动南方开发C.农业耕作方式依然落后 D.气候条件适合农业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煤地,投秋下种。”“南徐、兖、豫及扬州、浙江西属郡,自今悉督种麦。可得出,宋代积极倡导南方一些地区种植小麦,反映出政府有意推动南方开发,B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小麦是主要作物,排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农业耕作方式,排除C项;材料与气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2·北京房山·一模)魏晋时期,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同一时期,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B.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C.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D.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江南涌现出一批千金之家,他们僮仆成军,闭门为市,牛羊掩原隰(新开垦的田地),田池布千里’”“唐朝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水田推广使用,提高了犁地的速度”“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可知,从魏晋到唐朝时期,南方农业和商业发展状况良好,体现了江南开发促进经济较快发展,B项正确;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南方文化进步带动经济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江南商业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得出江南商业发展居于全国首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2·浙江浙江·二模)很多名人名言被后人奉为座右铭。下列名言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③④②① B④③①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言论,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王阳明的言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是老子的言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李白的言论。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是明末清初,是明代中后期,是春秋时期,是唐朝,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12.(2021·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答案】(1)礼仪教育与训练;利于宗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通过塑造良好儿童形象宣传培养。2)理学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解析】(1)根据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得出礼仪教育与训练;根据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得出利于宗族祠堂进行教育培养;根据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得出通过塑造良好儿童形象宣传培养。2)结合宋代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得出主要有理学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科举制发展等。三、论述题13.(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温州、台州 丘陵 55歙州、睦州 山区 30——摘编自《中国通史》等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两宋交替之际,大批中原人口南移,进一步奠定了南方地区的经济重心地位。伴随着北方的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传入,南方地区的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平原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导致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地区。【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主要是对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开发的描述,因此结合相关知识可拟定论点为宋朝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开发的影响。关于阐释可从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及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相关学案

    回归教材重难点08 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罗马-【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8 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罗马-【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09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09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回归教材重难点10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回归教材重难点10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至十月革命前夕-【查漏补缺】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解析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