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14)议论文不会设置分论点,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

    (14)议论文不会设置分论点,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第1页
    (14)议论文不会设置分论点,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第2页
    (14)议论文不会设置分论点,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4)议论文不会设置分论点,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

    展开

    这是一份(14)议论文不会设置分论点,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结论问原因,根据问题问办法,根据前提问结果,根据标题问解说,根据标题问修饰,根据论点问对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结论问原因
    这种方法,就是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结论,进行原因追问,答出三个主要原因,以其作为分论点。如时评《文化自信是力量之源》一文的三个分论点分别为:文化自信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文化自信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自信建构了中国方案的文明气度。显然,这三个分论点是对“文化自信有哪些现实意义”这一问题的回答,正是有了“文化自信有哪些现实意义”这样的追问和思考,才有了以上三个分论点。
    如以“因材施教,发展自我”为题作文,就可以以标题作为出发点进行发问:“为什么要因材施教才能发展自我?”启动思维,作出三答:“要因材施教,是因为先天条件不同”,“要因材施教,是因为不能按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要因材施教,是因为有利于发展个性”。作答的内容自然就形成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再如,以“健康中国”为话题作文,先将中心论点设置为“全民健身,打造健康中国”,再以“为什么要全民健身?”发问,得出三答:全民健身,释放健康中国新活力;全民健身,成为体育产业发展动力源;全民健身,赋予城市发展新动能。
    2.根据问题问办法
    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实际是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一个问题,对“问题”进行“怎么办”的追问,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把每一个“办法”作为分论点。如时评《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一文,三个分论点分别为:“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不难看出,这三个分论点就是从怎么办的角度对标题进行设问而得出的,正是有了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这样的追问和思考,才有了以上三个分论点。
    又如,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题作文,可以现将中心论点确定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然后针对中心论点,从怎么办的角度设问: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怎样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三答如下:坚守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底色,始终心系国家、珍视荣誉;彰显开拓创新、科技报国的本色,始终赓续精神、砥砺前行;增添科技支撑、不惧挑战的亮色,始终勇挑重担、建功立业。此三答,就是三个分论点。
    再如,以“一寸赤心惟报国”为题作文,可先将中心论点确定为:知识分子当有报国赤子心。然后以“知识分子怎样落实‘赤子心’?”发问,作出三答:不负“赤子心”,当有“大我”;不负“赤子心”,当守“大道”;不负“赤子心”,当求“大是”。
    3.根据前提问结果
    根据前提推结果,即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前提,追问这一前提会产生怎样的结果,或有怎样的意义,然后开启思维,作出三个答案,再以三个答案作为三个分论点。如时评《美育是一种刚需》,三个分论点依次是: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美育是一种刚需,它能给我们更加健康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美育是一种刚需,它有利于社会正能量的积聚与传播。这里的三个分论点,就是对“加强美育,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后果?”的回答,正是把“美育是一种刚需”为前提,追问这一前提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才有了本文的三个分论点。
    又如,以“遵守规则”为话题作文,先将中心论点确定为:遵守规则,永筑稳定和谐社会。然后以“遵守规则会有哪些积极的社会意义?”发问,得出如下三个答案:规则是种子,能让我们在公平的阳光下破除土壤,茁壮成长;规则是风帆,能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乘风破浪,一苇以航;规则是光芒,能让我们在无尽的黑暗中不惧艰险,阔步前方。这三个答案就是三个很好的分论点。
    再如,以“中国精神”为话题作文,可先将中心论点确定为:坚守中国精神 成就伟大梦想。然后围绕中心论点,从意义的角度发问:坚守中国精神会有怎样的结果?可有如下三答: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闯过实现中国梦的“险滩”;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走好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写就实现中国梦的“传奇”。
    4.根据标题问解说
    这种设置分论点的方法,就是对标题做“是什么”的发问,解释说明的内容就形成了文章的分论点。如时评《家风滋养中国精神》的三个分论点依次是:良好“家风”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灯塔”;良好“家风”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良好“家风”是国家精神的一个缩影。可以看出,这里的三个分论点,是对“良好的家风,其实质是什么?”的回答。
    又如,以“自嘲”为题作文,首先对“自嘲”发问:“自嘲是什么?”;可有如下答案:“自嘲是一种快乐的智慧”,“自嘲是一种达观的境界”,“自嘲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作答的内容就形成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再如,以“让中国精神成为抗疫利剑”为题作文,可以标题为中心论点,以“什么是抗疫中的中国精神?”发问,从三个方面寻找答案::中国精神,是“联防联控,齐心战‘疫’”;中国精神,是“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中国精神,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三个分论点就产生了。
    5.根据标题问修饰
    有一类议论文,通过对标题或其标题的关键词添加修饰成分而形成三个分论点,然后展开阐述。如时评《用青春力量打造“中国名片”》一文,三个分论点分别为:英勇向前、毫不退缩打造中国担当“名片”;用无私奉献、忘我牺牲打造中国奉献“名片”;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打造中国智慧“名片”。不难看出,这里的三个分论点,就是对“你说的‘中国名片’是怎样的‘中国名片’”这一发问的回答,而每一个回答,实际就是对标题关键词“中国名片”的以次修饰。
    又如,以“在战疫战贫中淬炼伟大民族精神”为题作文,可直接将标题作为中心论点,然后针对关键词发问:究竟要淬炼怎样的伟大民族精神?三答:在战疫战贫中淬炼伟大奋斗精神;在战疫战贫中,淬炼伟大团结精神;在战疫战贫中,淬炼伟大梦想精神。
    再如,以“文明的韧性”为题作文,可将中心论点确定为:中华文明是有韧性的文明。然后针对关键词“文明的韧性”发问:中华文明的韧性是怎样的韧性?三答:傲视挫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傲视不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缺点时的韧性;傲视挑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品格,是我们面对挑战时的韧性。
    6.根据论点问对象
    有一类议论文,是根据论点涉及的对象来设置的。写作时,先把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列出来,寻思关键词涉及到的对象,找出自己熟悉的并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为类,然后再形成文章的分论点。如优秀作文《语言是沟通的钥匙》,其中心论点是“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沟通感情”。将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沟通”列出来后,对其发问:“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在沟通感情方面有哪些作用?”作答如下:“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工作的沟通”。分论点中的“亲情”“友情”和“工作”就是关键词“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沟通”所涉及的对象,这篇文章的分论点设置就建立在对中心论点所涉及对象的把握和恰当的分类上。
    再如,以防疫中的“隔离”为话题,以“身在四海,心向一方”为题作文,可以先确立这样的中心论点:隔离的是病毒,不隔离的是联系。然后针对中心论点发问:我们可以从那几个方面说明“不隔离的是联系”?答曰:隔离病毒,不隔离的是鼓劲;隔离病毒,不隔离的是温暖;隔离病毒,不隔离的是团结和友善。这里的“鼓励”“温暖”“团结和友善”就是对“联系”内容的分类。
    根据论点的关涉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典型的人物或事件,形成分论点,来阐述或论证中心论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选择的人物应当具有代表性,能从不同的侧面来阐述中心,而不能简单堆砌人物或事例,搞“同类重复”。
    例如以“我们当与诚信同行”为中心论点的议论文,其分论点为:①晏殊选择诚信,赢得了群臣的尊敬;②商鞅选择诚信,赢得了改革的成功;③企业选择诚信,赢得了广阔的市场;④政府选择诚信,赢得了巨额的投资。作者以晏殊、商鞅、企业、政府为例,设置分论点,从群臣尊敬、改革成功、赢得市场和巨额投资四个方面论证诚信的意义,从个人到集体到国家,论据排列合理,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分解论点 增加层次
    ——议论文《快乐的源头在心头》升格演示
    失误作文
    快乐的源头在心头
    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而不得,农夫担着柴草却一路高歌而来,鲜明的对比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快乐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心灵的充实,在于人性的美丽。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的关门弟子,36岁。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2005年,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患上了胃癌,食物难以下咽。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一万多元钱捐了出去。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借得10万元。2004年7月,当他的病情迅速加重,他从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里拿出两万元,托人带给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说:“如果命运给我五年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无论是在登台义演的时候,还是在捐献爱心的过程中,也无论在与病魔斗争的时刻,还是在筹款遇到困难的关头,丛飞从来都没有绝望过。工作累不倒他,困难吓不住他,病魔打不垮他,因为他有一颗美好的心。在丛飞的心里,读书是孩子们的基本权利,帮助失学儿童重新走进课堂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因此他用自己的全部积蓄,换取了孩子们的满心欢喜。当他身患重病缺钱医治时,他首先想到的是靠他的资助在读书的孩子,而唯独没想到重病缠身的自己!这是我为人人的无私情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人性的光辉。灵魂美丽而高尚的人,重精神,轻物质,以创造为本,以贡献为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有献身大众的快乐,永无自我困窘的苦恼。
    财富未必能给人快乐,快乐的源泉在心头,让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
    ○修改建议
    开篇提出论点,举丛飞事例作论据,经议论分析,得出“财富未必能给人快乐,快乐的源泉在心头”的结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文章主要问题有二:叙述丛飞事例,重高尚,轻“快乐”,材料和观点若即若离;二是论证层次单一,观点提出之后,一例一议,未能多侧面、多层次或多角度来论证中心。
    将论点或中心分解成两至三个分论点,通过对分论点的阐述和论证来完成对论点的论证。可以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展开纵向思维的追问,形成依次深入的答案,并以此作为分论点,组织多层次的论证;也可以单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中的一个问题,展开横向思维的分析,提炼出两至三个分论点,组成论证网络。
    升格文一
    快乐的源头在心头
    谁都希望自己能远离悲苦,永远快乐,可是,许多人不知快乐的源泉何在,因此总是与快乐无缘。
    【针对思想现状,提出“快乐”的论题】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好心情。放假了,不用上学了,孩子们蹦呀跳呀,这是一种快乐。富翁家财万贯,而农夫只有几间草房,但他不以为意,照常昂然而歌,这也是一种快乐。快乐就是好心情,快乐就是没有忧郁和烦恼,快乐还应该是困难面前不皱眉,悲苦临之不叹息,坦然面对已然的一切。爱心大使丛飞身患癌症,多次化疗,嗓子不能唱歌了,他说,没关系,以后做哑剧演员。知道死神在向自己逼近,他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把钱省下,捐给失学儿童。逝世前十天,他与院方签署协议,死后捐出眼角膜,让自己有用的器官帮助需要的人。身陷绝境而不绝望,这也叫快乐,而且应当是更有份量的快乐。快乐是人生顺利时的欢笑,更是身处逆境时的坦然和从容。
    【通过对论题的追问,形成分论点一,解释什么是快乐】
    快乐的源头何在?快乐不在于财富多少,也无关处境优劣,快乐源于美好充实的心灵。富翁家财万贯,衣食无忧,处境优而不劣,但他忧而不快;农夫只有几间破茅房,整天劳作不止,处境劣而不优,可他一路高歌而来,乐而不忧!再看丛飞,一个歌唱家,嗓子毁了,他还拿什么登台演唱呢?更为严重的,自己才36岁,就要离开娇妻爱子,离开父母家人,这是何等悲苦的遭遇啊!可是,你看他有一点悲苦的表现吗?为省钱而停止用药,与医院签署捐献眼角膜协议,就像一个从容的学生在笑谈明天的考试。
    【继续追问,提出分论点二,揭示快乐的源头在于美好充实的心灵】
    为什么充实美丽的心灵能够远离悲苦而永葆快乐?因为充实美丽的心灵关注大爱,且平和宁静,所以它与愁苦无缘。农夫不因“困窘”而悲苦,是因为他的所爱除了物质还有其他,比如劳动,比如山风;还因为他骨子里有乐天知命的思想:命已如此,何必自寻烦恼?丛飞不因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悲泣,是因为他心中关爱甚多,不只是一己之生命;是因为他懂得规律的不可抗拒,在灾难、挫折甚至死亡面前,与其哭,不如笑。
    【继续追问,提出分论点三,从理论上阐述美好充实的心灵为什么会快乐】
    人生好愁。生了儿子,为他生病担忧;读书了,为他学习犯愁;大了,为他就业着急;结婚了,担心媳妇不孝。其实,何必呢?充实自己的灵魂,美丽自己的人性,丰厚自己的精神源泉,快乐每一天。
    【联系现实,强化观点】
    ○升格点评
    升格文在提出论题“快乐”以后,通过纵向追问“什么是快乐”、“快乐的源头何在”“为什么充实美丽的心灵能够远离悲苦而永葆快乐”,得出三个分论点,然后围绕所设分论点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证,全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增强了文章的逻辑性和理论力度。
    升格文二
    快乐的源头在心头
    富翁背着金银财宝到处寻找快乐而不得,农夫担着柴草却一路高歌,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启发我们,快乐无关财富,无关环境,它源于充实美好的心灵。
    【简括话题材料,引出论点:快乐“源于充实美好的心灵”】
    快乐源于广泛的爱。快乐是爱欲的满足,爱好广泛,快乐的源头就不易枯竭。富翁除了财富,别无他爱,故而少快乐;农夫爱生活,爱劳动,爱大自然,所以他并不因只有几间破茅房而郁郁寡欢。爱心大使丛飞爱生活,爱艺术,爱自己的生命,也爱千千万万失学的儿童,所以不因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而悲泣。快乐是一条河,爱好则是快乐的上游来水,爱好愈广泛,上游来水愈充足,快乐的河流就会长流不断。快乐是的宏伟的大厦,爱好则支撑大厦的梁柱,因为梁柱纵横交错,快乐大厦才会永固。
    【针对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一:快乐源于广泛的爱】
    快乐源于心存感恩。快乐是感恩的表现,学会感恩,快乐与你同行。罗斯福总统家被盗,朋友们纷纷写信安慰,罗斯福却说:“我得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生活里值得感恩的对象甚多,学会感恩你便有了快乐的基础。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世界,教会我们生活和爱;感恩我们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是他们为我们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感恩自然,因为自然为我们提供生存的环境,提供感动和深思的对象;甚至,我们也感恩命运的坎坷和挫折,因为它们,我们才更勇敢,更坚强。 心存感恩,我们就会笑脸向阳,笑口常开。
    【针对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二:快乐源于心存感恩】
    快乐源于心态平和。快乐是一种主观感觉,平和的心态是快乐的温床。所罗们问大臣:“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们高高地屹立在成功和失败之间?”经过思索,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我敬爱的王,这句话是:这也会过去!” 好一句“这也会过去”,它告诉我们:平和的心态是致胜的法宝,也是快乐的保证。面对家人的不解和误会,你深信,这也会过去,我们毕竟是最亲的一家人;面对邻里的红眼和无理取闹,你深信,这也会过去,到底是远亲不如近邻;面对好友的无心伤害,你深信,这也会过去,选对了朋友,日后他定会成为我的财富…… 做到这一切,你还能远离快乐吗?
    【针对论点,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分论点三:快乐源于心态平和】
    充实你美好的心灵,让快乐与你同行。
    ○升格点评:
    文章在开篇简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快乐无关财富,无关环境,它源于充实美好的心灵。接着从“为什么”的角度将论点分解成“快乐源于广泛的爱”、“快乐源于心存感恩”、“快乐源于心态平和”这样三个分论点,再摆事实、讲道理,对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用中心论点统帅分论点,用分论点支撑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互相作用,组成论证网络,纲举目张。
    设置分论点 步步向目标
    ——“转移论点、节外生枝”作文升格展示
    【引言】
    一篇文章一个话题一个中心,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可是,议论文写作中,却有许多同学由于审题不仔细,不是开篇就转移话题,与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南辕北辙,就是写至中途便信马由缰,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渐行渐远,或者是干脆就抛开文章的中心论点一气呵成,结果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这是议论文写作的大忌。
    【失误作文】
    面对诱惑心不动
    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有形形色色的诱惑。有的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有的人却能在纷纷扰扰的诱惑中进退自如,不迷失方向。前者和后者的人生,必定是不同的结局,因为在面对诱惑时,他们做了不同的选择。
    (对比鲜明,但没有提出明确的中心论点来统帅全篇)
    当我们面对诱惑时,应该具备一双慧眼,不被诱惑光鲜的外表蒙骗。平淡无奇的现实生活,驱使着不甘平淡的人们寻求刺激,却被短暂的快感蒙蔽了眼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林总总的诱惑时时刻刻在挑战着你的神经。而一些不良诱惑常常酿成十分严重的恶果。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高官厚禄面前不为所动,我们永远铭记。网络是21世纪的精神鸦片,上网本是一种增长知识,放松娱乐的好方式,但网络的不良诱惑让多少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浪费了大好时光,终日泡在网吧,荒废了学业,断送了前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的犯罪率。
    (先烈牺牲和青少年上网的分析未能紧扣“慧眼”展开,论据与分论点脱节)
    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多一份责任。我们肩负着对社会、国家、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在强烈的责任感下,在诱惑面前,我们绝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和快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弃其他而不顾。南宋名相文天祥在面对敌人以升官发财为条件归降的诱惑时,不为所动,坚强不屈,英勇就义,而他顶天立地的精神也随着那首《过零丁洋》浩气长存,流芳百世。
    (责任与“诱惑”关系不明,未揭示文天祥例子“责任”内涵,论据不能说明分论点)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你愿意征服一切事物吗?那么就让你自己服从理智吧。”而诺贝尔则说:“冷酷无情的理智是一把除了捣毁之外毫无用处的锤子,它有时就像冷酷的心一样有害和可恨。”理性和情感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背相反却又相融相通,不可分割。南朝陈后主爱好歌舞音乐,纵欲成瘾,不思朝政,理性缺失最终导致灭亡。许多人染上毒瘾,原因也在于理性的缺失。森林中的蘑菇鲜艳可爱,但是它有剧毒,可致人于死地,人必须保持清醒的理性,而不能任凭情感行事。
    (阐述情感和理智的关系,脱离“诱惑”的话题)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诱惑,应该用一双“慧眼”明辨是非,收敛起猎奇的好奇心,时时铭记肩上的责任,不被诱惑所左右,心无旁骛地向前走。未来是一条未知的道路,前方也许是比来处还要艰险的去处。但无论何时,身处何方,我们都要严于律己,远离诱惑,走好人生路。
    (结尾复述三个分论点,始终不见中心论点)
    【失误诊断】
    1、论点多元,中心分散。
    开篇通过两种人生不同选择和结果的对比,提出如何面对诱惑的话题,然后从“具备一双慧眼”、“多一份责任”以及情感和理智的相互关系等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阐述,最后再从三个方面作简要归纳,结束全文。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整体上能围绕“诱惑”展开论述,内容丰富,但是缺少统帅这些论述的核心观点,直接用分论点代替中心论点,论点多元,中心分散。有中心话题,无中心论点,围绕话题多方设置观点,蜻蜓点水,泛泛而谈,难以形成集中深入的议论。
    2、转移话题,节外生枝。
    议论文要内容丰富,必须有层次的变化和议论的推进,但变化和推进都必须紧紧中心论点或中心话题。本文开篇提出如何面对诱惑的问题,二、三两段分别以“当我们面对诱惑时,应该具备一双慧眼,不被诱惑光鲜的外表蒙骗”和“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多一份责任”展开论述,这两部分都能紧扣“如何面对诱惑”这一中心话题。第四段引用名言议论情感和理智的关系,虽然不乏辩证法的智慧,但离开了“如何面对诱惑”的中心话题,中途易辙,节外生枝,这是议论文的大敌。
    3、述例随便,事理脱节。
    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实在,但多处论据与论点分离。如在阐述“面对诱惑时,应该具备一双慧眼”这一观点时,文章列举了革命先烈勇于牺牲和青少年迷恋网络两个例子,企图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论证,但先烈“慧眼”和青少年被“蒙蔽”的表现何在,文章都没有揭示,这就使得论据和观点相脱节,难以起到论证的作用。在阐述“面对诱惑,我们应该多一份责任”这一观点时,举文天祥的事例,也只有对文天祥视死如归的赞颂,看不出文天祥身上的“责任”意识,这样使用论据,自然难以起到很好的论证作用。
    【升格作文】
    面对诱惑心不动
    世界充满诱惑,长空诱惑着雄鹰,钓饵诱惑着游鱼,桂冠诱惑着英雄,财富诱惑着盗贼。刘翔在跨栏冠军的诱惑下苦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终于登上了领奖台,文强在金钱美女的诱惑下作奸犯科,为所欲为,终于走上断头台。真乃成也诱惑,败也诱惑。人生面对诱惑怎样才能有正确的选择呢?我以为,关键是要勤于思考,多问几个是不是。
    (用“勤于思考,多问几个是不是”作中心论点,统帅全篇,观点明确集中)
    面对诱惑,要多问问,自己是不是多了些短视行为,少了些长远眼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林林总总的诱惑时时刻刻都在挑战着你的神经,引诱你驱而前往。面对诱惑,你有一双慧眼,透过现象看本质,穿越现在看未来,你就能作出正确的选择。读何敬平烈士的诗《把牢底坐穿》,我们敬佩烈士坚定的意志。烈士们何以能够不被反动派的高官厚禄所诱惑,“愿把这牢底坐穿”,原因之一,是们具有一双慧眼,看透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看到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一些同学迷恋网吧,乐此不疲,也在于他们目光短浅,只看到游戏让自己快乐的一面,而看不到它荒废学业、贻误青春的一面。
    (紧扣“眼光”引述烈士和青少年的事例,事理融合)
    面对诱惑,要多问问,自己是不是多了些个人欲望,少了些责任意识。
    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独的自我,我们总是肩负着一定责任和义务。你是社会成员,你就得为社会尽职;你是家庭成员,你就得为家庭尽心。面对诱惑,想想我们承担的这样那样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就不会只想着自己暂时的欢愉和快乐,而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南宋名相文天祥被俘,敌人许他高官,那是多大的诱惑啊!但是他想到自己是大宋的臣子,想到拯救社稷的重任,一切诱惑就变得那样地微不足道。那首《过零丁洋》浩气长存,流芳百世,与其说那是高扬名节的绝唱,不如说是坚守责任的高歌。
    (紧扣“责任意识”叙述和议论文天祥的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
    面对诱惑,要多问问,自己是不是多了些我行我素,少了些自我克制。
    对于一些美好的事物,我们的好奇心往往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这是人之常情,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凡事都有一个界限,不懂克制,任凭感情膨胀,就会走向反面。南朝陈后主爱好歌舞音乐,这本无可厚非,但是纵欲成瘾,不思朝政,这就大大超过了“爱好”的限度,最后落得一个国破被俘的下场,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青少年在网络上失足,不也是多了些我行我素,少了些自我克制吗?森林中的蘑菇鲜艳肥嫩,让人爱不释手,但是它有剧毒,还是忍一忍自己的不舍之心吧,有克制才能有安全。
    (调整分论点,从自我克制的角度使用原材料,保证论题的统一)
    “行路难,多歧路”,作为中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诱惑,我们要勤于思考,巧于自问,始终让理性指引我们前行。
    (首尾照应,再次点明中心论点,并有所升华,不作简单重复)
    【升格回顾】
    开篇提出面对诱惑要“要勤于思考,多问几个是不是”的中心论点,然后从眼光长短、责任意识、自我克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思考的具体内容,最后以简明扼要的语言作结,首尾照应,升华中心。全文中心突出,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一气呵成。围绕观点述例议例,叙议并举,事理结合,论据材料运用恰到好处。
    升格文的成功给我们三点启示:
    第一,中心论点不能可有可无。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考场议论文,首先要有中心论点,像原文那样只有中心,没有中心论点,难算成功的议论文。其次中心论点要明,明确集中,处于较为明显的位置,例如像升格文那样,用明确的语言置于文章的开头,结尾再照应升华。
    第二,论证思路不能摇摆不定。
    原文先议论诱惑,后议论理智,前后话题不统一,论证思路摇摆不定,有东拉西扯之嫌。升格文从勤于思考、明辨是非的角度来阐述如何面对诱惑的问题,中心明确集中,话题始终如一。
    第三,论据观点不能油水分离。
    事实胜于雄辩,但事实不能自发地成为雄辩。材料是多义的,引用事例做论据要有讲究。首先要学会围绕观点叙述材料,“取我所需”,其次要围绕观点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以促进论据和论点的高度融合,完成论证。
    【技法提炼】
    1、提炼论点,统帅全篇。
    首先要为文章确立一个明确而集中的中心论点,让其统帅全篇。具体做法是,认真研究论据材料和观点,发掘其内涵,寻找共性特征,形成一个能够涵盖各方面内容的具体判断,让其充当中心论点,统帅三所有材料和观点。
    2、围绕中心,分解论点。
    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要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拟出几个明确的分论点,用中心论点统帅分论点,用分论点来支撑中心论点,形成有序的论证网络。分论点的设置,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来进行,也可以任取其中一点,进行多侧面分析。。
    3、定向叙例,促进融合。
    在叙述论据材料时,要注意叙述的方向性,即围绕观点作简要叙述,“只取一点,不及其余”,同时要围绕观点加强对论据材料的分析,以促进论据与论点的融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论证。
    【针对训练】
    下面这段文字的第三段是非常典型的“转移论点”之作,请你先指出其具体表现,然后尝试升格修改。
    是的,生活里应当多点幽默,少点恶言相向。
    幽默是一种人生态度。具有幽默感的人能够适时地调整自己,化解矛盾,缓和敌意,安然渡过一个个或大或小的人生难关。有位妻子上街买衣服,让丈夫陪她,从上午8点到12点也没有挑到中意的衣服。妻子征求丈夫意见,丈夫总是说好看,妻子不满:“你总是这样随随便便!”丈夫回答:“当初我就是随随便便地挑上你的,你就是精挑细选才选上我的。”一句幽默的话语,保护了自己,也化解了妻子的怨气。如果这位丈夫面对妻子的“攻击”,怒目圆睁,以牙还牙,事态又将如何呢?
    4月1日是“愚人节”,有家报纸上报道说马克·吐温死了。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唁,当明白真相以后,人们纷纷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马克·吐温毫无愠色,说道:“报纸的报道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提前了一些。”不计较别人的歹毒,马克·吐温宽容和大度令人敬佩。
    修改提示:这段文字旨在歌颂马克·吐温宽容和大度,转移了“生活里要多些幽默,少些恶言相向”的论点。可以抓住马克·吐温回答的幽默,设置相应的分论点,以马克·吐温的例子为论据,展开阐述。
    修改示例:幽默是一种人生境界。幽默以大气和超逸为精神基础,是大智大勇者的专利。幽默的人相信地球永远只朝好的方向转,人性的潜能是正无限的。4月1日是“愚人节”,有家报纸上报道说马克·吐温死了。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唁,当明白真相以后,人们纷纷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马克·吐温毫无愠色,说道:“报纸的报道是千真万确的,只不过提前了一些。”不计较别人的歹毒,用一句幽默的话语将自己的恼怒化为烟云,为大家带来欢悦的收获,也让恶搞者深感惭愧,这是何等高贵的人性。

    相关试卷

    (12)章法随意,结构混乱,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

    这是一份(12)章法随意,结构混乱,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共6页。

    (11)中心分散,不会点题,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

    这是一份(11)中心分散,不会点题,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安排点题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0)思维僵化,不会转折,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

    这是一份(10)思维僵化,不会转折,怎么办-2022年高考语文三轮复习之考场作文应急措施与演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转折语句陈述观点,用转折语段阐述观点,用转折思维谋篇布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