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生物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适应性测试(一)生物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_生物丨辽宁省本溪市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8月适应性测试(一)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8页。
绝密★使用前
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
高 三 生 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分三大题,25小题,共7页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可以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N含量粗略计算其中蛋白质的含量
B.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食盐,就会使其变性,析出白色絮状物
D.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物质
2.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非等位基因
B.基因cn、cl、v、w在果蝇的体细胞中选择性表达
C.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细胞板上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所有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
B.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进程的过程,需要受到基因的调控
C.体外培养的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其核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D.癌细胞丧失正常细胞的分化功能,但可表现出某些未分化细胞的特征
4.图甲表示几种生物体内的含水量,图乙表示人体内有关组织或器官的含水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生生物的含水量一般比陆生生物高 B.代谢旺盛的组织或器官含水量一般较高
C.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是水 D.血液中自由水与结合水之比小于心脏中自由水与结合水之比
5.如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丙的功能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①②都含有 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C.③④⑥均具有单层膜结构,且膜成分相似
D.脂溶性物质跨过丙结构方向是一定的,即从该分子多的一侧移向该分子少的一侧
6.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粮食作物,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一般有14条染色体
B.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产生的种子,诱导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普通小麦属于多倍体,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D.杂种二有3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
7.关于植物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各组织、器官形成的前提 B.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
C.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生理状态的变化 D.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
8.图甲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大分子物质进行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方式a运输的物质可能是O2、甘油和酒精等
B.图甲b曲线所示方式和图乙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C.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
D.图乙过程的顺利进行依赖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该过程受温度的影响
9.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类。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下列与转运蛋白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参与主动运输的转运蛋白可有水解ATP功能
B.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
C.通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
D.离子的跨膜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
10.我国科学家通过刺激雌鼠甲的卵细胞有丝分裂,培养了卵生胚胎干细胞,然后修改该细胞的基因,使这些细胞具备精子的功能,最后将这些细胞注入雌鼠乙的卵细胞,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两个“母亲”的小鼠。已知小鼠有20对染色体。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得到的子代都是雌性
B.该方法繁殖产生的小鼠体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
C.正常情况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正常情况下,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之一的细胞质
11.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
B.蝗虫种群密度越大,流行性疾病越容易传播,结果个体死亡多,种群密度降低
C.非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
D.无论是密度制约因素还是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影响种群数量的
12.如图A、B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C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处于图C中B→C段
B.图B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单体
C.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数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
D.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
13.下列关于质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质膜中都夹杂着“刚性”的胆固醇
B.整个露在膜表面的蛋白质无脂溶性部分
C.质膜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只与膜蛋白有关
D.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会使质膜面积变小
14.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
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l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15.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碳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3-磷酸甘油酸
B.②和③在叶绿体基粒膜上产生
C.⑤是核酮糖二磷酸
D.⑥可在叶绿体内转变为淀粉、脂质和蛋白质
二、不定向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16.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鰓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刺激b处,在a、c、d处只有d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
B.缩鰓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鳃肌
C.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
D.刺激a点也能引起缩腮反射
17.如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元素浓度变化与某植物生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
B.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大于乙元素
C.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乙元素的需要量相近
D.在B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18.乙酰胆碱是蛙坐骨神经—腓肠肌突触和心脏副交感神经—心肌突触中重要的神经递质。利用蛙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和心脏(保持活性)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分别刺激蛙坐骨神经和心脏副交感神经,腓肠肌收缩、心率减缓。
②将蛙腓肠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注射到小鼠体内,获得相应的抗体。
③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蛙腓肠肌和心肌细胞后,分别刺激坐骨神经和心脏副交感神经,腓肠肌不收缩、心率减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会使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B.抗体能够阻断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之间的信息传递
C.第二次刺激蛙的坐骨神经会引起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
D.蛙腓肠肌和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构不同
19.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细菌,有些未被消化,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与线粒体的两层膜的成分含量相同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肾小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D.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三、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55分。
21.近日以来,南方多地发布高温干旱预警,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研究发现,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受到多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土壤温度和土壤pH对农作物甲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分析,土壤温度对农作物甲吸收K+的影响是 。
(2)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甲吸收K+有最大的吸收速率,从酶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 。
(3)据图2分析,随pH升高至中性pH条件时,更有利于农作物甲吸收 ,判断依据是 。
(4)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浓度升高时,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也会随之增大,当土壤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速率不再增大,此时限制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可能是 (答出两点)。当土壤溶液浓度继续升高,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反而减小,其可能原因是 。
22.果蝇的有眼与无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棒眼与正常眼由另外一对基因(B、b)控制,其中仅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亲本果蝇的一条X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该缺失X染色体的雄蝇及两条X染色体均缺失该片段的雌蝇不能存活),现对果蝇进行如下杂交实验,请回答:
(1)控制棒眼的基因为 性基因,且位于 染色体上。
(2)亲本 蝇带有片段缺失的X染色体,且缺失的片段中 (填“包含”或“不包含”)控制眼睛有无或者控制眼型的基因。
(3)F1雌蝇的基因型为 ;若让F1棒眼果蝇随机交配,所获后代表现型有 种,其中棒眼雄蝇所占比例为 。
(4)请写出F1棒眼雌、雄果蝇交配产生F2过程的遗传图解 。(只用写出含正常染色体的雌、雄果蝇交配过程即可)
23.某二倍体植物(2n=36)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等位基因(用D、d,1、i.R、r表示)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甲所示。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乙所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
(1)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2)基因R与突变后产生的r基因,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关系是 (填“相等”“不相等”或“相等或不相等”)。
(3)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突变体②发生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为 ,突变体①在有丝分裂后期有 条染色体,该时期细胞的基因型为 (仅考虑R、r一对等位基因)。
(4)为了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某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种类型的配子活力相同,无致死现象):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0:1,则其为突变体③。
(5)若突变体②的基因型为iiddRrr,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请写出它们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24.核酸检测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一种比较常用的技术是实时荧光RT-PCR(逆转录PCR),其检测试剂盒包含逆转录酶试剂、引物、缓冲试剂等。抗体疗法是针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疗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核酸检测样本多采集于咽、鼻,这些部位存在多种微生物,提取物中核酸种类可能有多种。但利用该“试剂盒”,通过PCR技术可专一性地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进行扩增,其原因是 。
(2)“试剂盒”中还应包含 酶。
(3)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可以分离出相应抗体,但这种从血清中分离抗体的方法存在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的缺点。单克隆抗体技术为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从已免疫的个体获得 细胞,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不会对该种细胞进行连续培养,主要原因是 。
(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经选择性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进行 。单克隆抗体除作体外诊断试剂外,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和 。
25.某种植物(二倍体)在自然状态下既可自花传粉,也可异花受粉,并且每株能产生几百粒种子,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花色素的形成(A_B_、A_bb表现为紫花)。现将纯合紫花植株与纯合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F1自交,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2)若想设计一次实验鉴定该植物种群中某红花植株(X)关于花色的基因型,请提出一种方案:实验思路: 。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a、若 ,则红花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
b、若 ,则红花植株(X)的基因型为aaBb。
本溪高中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一)
生物参考答案
1.C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提取等相关知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由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蛋白质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变,可以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
【详解】A、蛋白质是含氮有机物,一般可以通过测定生物样品中的N含量粗略计算其中蛋白质的含量,A正确;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B正确;
C、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食盐,会析出白色絮状物,该过程只改变了蛋白质的溶解度,不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不变性,C错误;
D、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形成紫色物质,D正确。
故选C。
2.C
【分析】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故为非等位基因,A正确;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cn、cl、v、w不会在果蝇的每个体细胞中都表达,即基因cn、cl、v、w在果蝇的体细胞中选择性表达,B正确;
C、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而不是细胞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末期出现的,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级,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C。
【点睛】
3.A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细胞衰老等价于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同步的,A错误;
B、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B正确;
C、体外培养的细胞,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其核型可能会发生变化,分裂能力下降,全能性下降,C正确;
D、癌细胞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分裂不受控制,丧失正常细胞的分化功能,但可表现出某些未分化细胞的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D正确。
故选A。
4.D
【分析】1、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
2、分析柱形图:图示为几种生物或生物器官的含水量比较,由图甲可知,不同生物的含水量不同,而且水生生物的含水量高于陆生生物。由图乙可知:不同的器官含水量不同,据此答题。
【详解】A、据图甲可知,水生生物的含水量一般高于陆生生物的含水量,A正确;
B、由乙可知,心脏和脑等代谢更旺盛,其含水也更多,故代谢旺盛的组织或器官一般含水量高,B正确;
C、水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C正确;
D、血液呈液态,自由水与结合水之比较高,心脏呈固态,自由水与结合水之比较小,D错误。
故选D。
5.A
【分析】题图分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其中磷脂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等,因此甲是蛋白质,乙是磷脂;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叶绿体,②是动力工厂,是线粒体,③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是内质网,④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高尔基体,⑤与植物细胞渗透吸水有关,是液泡,⑥是酶的仓库,为溶酶体。
【详解】A、结合甲、乙的元素组成以及它们组成的结构—细胞膜可知,图中甲是蛋白质,乙是磷脂,丙是生物膜,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①、②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具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二者均为半自主性细胞器,B正确;
C、③④⑥分别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均具有单层膜结构,且膜成分相似,C正确;
D、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推测,脂溶性物质穿膜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故跨过丙结构方向是一定的,即从该分子多的一侧移向该分子少的一侧,D正确。
故选A。
6.C
【分析】1、一粒小麦与斯氏麦草属于不同物种,杂交子代获得杂种一,经过人工处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获得拟二粒小麦。
2、拟二粒小麦与滔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二,再经过人工诱导处理,获得普通小麦,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详解】A、A、B、D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杂种一含有A和B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条数为14条,经过染色体加倍后形成的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一般有28条染色体,A错误;
B、杂种一的两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因此杂种一不育,不能产生种子,B错误;
C、普通小麦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属于多倍体,具有茎秆粗壮、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的特点,C正确;
D、杂种二有3个染色体组(A、B、D),由于三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因此不含同源染色体,杂种二是拟二粒小麦与滔氏麦草杂交的后代,属于异源三倍体,D错误。
故选C。
7.D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因此细胞分化是各组织、器官形成的前提,A正确;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加,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细胞衰老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生理状态的变化,C正确;
D、细胞坏死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D。
【点睛】
8.B
【分析】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分析图乙:上半是细胞的胞吞过程,下半是细胞的胞吐过程,不论是细胞的胞吞还是胞吐都伴随着细胞膜的变化和具膜小泡的形成,因此胞吐与胞吞的结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详解】A、分析曲线甲图:方式a只与浓度有关,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属于自由扩散,可能是O2、甘油和酒精等,A正确;
B、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胞吞和胞吐是耗能过程,需要细胞内部提供能量,B错误;
C、甲图中方式b除了与浓度相关外,还与载体数量有关,其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 b 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可能是转运蛋白的数量,C正确;
D、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通过膜融合完成,依赖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温度会影响膜的流动性,故该过程受温度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物质出入细胞方式分为跨膜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跨膜运输包括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依赖于浓度差,协助扩散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
【详解】A、主动运输需要转运蛋白和ATP,参与主动运输的转运蛋白可有水解ATP功能,如Na+-K+泵,A正确;
B、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和亲和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转运与其特定结合的物质,B正确;
C、通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不会结合,C错误;
D、离子的跨膜运输可能为协助扩散,也可能为主动运输,一定需要转运蛋白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详解】A、所得到的子代只有性染色体X,所以都为雌性,A正确;
B、该方法未经过减数分裂,所得到的小鼠体细胞中有40条染色体,B正确;
C、正常情况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
D、由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故每个卵细胞维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四分之一以上的细胞质,D错误。
故选D。
11.C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详解】A、在遭遇寒流时,有些昆虫种群不论其种群密度高低,所有个体都会死亡,这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结果,A正确;
B、蝗虫种群密度越大,流行性疾病越容易传播,结果个体死亡多,种群密度降低,这属于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的结果,B正确;
C、密度制约因素本身对种群数量具有反馈作用,可以通过反馈机制来调节种群数量,C错误;
D、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密度制约因素和非密度制约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入率、迁出率来控制种群数量,D正确。
故选C。
12.B
【分析】分析A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B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D之后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据分析可知,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图C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A细胞表示有丝分裂中期处于图C中B→C段,A正确;
B、B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不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
C、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数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因此一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加倍,C正确;
D、C→D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此时一条染色体上DNA数目减半,D正确。
故选B。
13.D
【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具有运动的流动性。
【详解】A. 许多细胞的质膜中夹杂着“刚性”的胆固醇,并不是所有质膜,A错误;
B. 膜蛋白都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整个露在膜表面的蛋白质只是脂溶性部分没有暴露在外侧,B错误;
C. 质膜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不只与膜蛋白有关,也与脂双层有关,C错误;
D.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方式是胞吞,吞噬泡的膜来自质膜,因此会使质膜面积变小,D正确。
14.C
【分析】据题分析,方法一为杂交育种,用高秆抗锈病(DDTT) 水稻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水稻进行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DdTt,自交得到的子代有4种不同的表现型;方法二为单倍体育种,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T∶Dt∶dT∶dt=1∶1∶1∶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详解】A、前一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前一种DDTT×ddtt→F1:DdTt自交→F2:D_T_:D_tt:ddT_:ddtt=9:3:3:1,F2中重组类型为3/16高秆不抗锈病(D_tt)和3/16矮秆抗锈病(ddT_)、纯合子分别各占3/8、l/4,A错误;
B、后一种F1(DdTt)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得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TT:DDtt:ddTT:ddtt=1:1:1:1,其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ddTT)比例为1/4,B错误;
C、前一种方法为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正确;
D、后一种方法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减少,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1、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暗反应)包括2个阶段:①CO2的固定:在酶的催化下,一分子二氧化碳和一个五碳分子(RuBP,即核酮糖二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六碳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个三碳分子(3-磷酸甘油酸)。②(3-磷酸甘油酸)C3的还原:3-磷酸甘油酸接受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的氢和来自ATP的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实际上是三碳糖磷酸)和再生成RuBP(保证暗反应继续进行)。三碳糖在叶绿体内可转变成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三碳糖也可运到叶绿体外。
2、图中①表示3-磷酸甘油酸,②表示ATP,③表示NADPH,④表示NADP+,⑤⑥表示三碳糖磷酸。
【详解】A、据分析可知,①是二氧化碳固定产生的3-磷酸甘油酸,A正确;
B、②ATP和③NADPH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场所在叶绿体基粒膜上,B正确;
C、⑤是三碳糖磷酸,C错误;
D、⑥三碳糖磷酸可在叶绿体内被利用,转变为淀粉、脂质和蛋白质;或运到叶绿体外,D正确。
故选C。
16.BD
【分析】根据题意及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的神经元包括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其中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详解】A、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因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刺激b处,刺激可从中间神经元传到运动神经元,只可在d处检测到电位变化,a、c处检测不到,A正确;
B、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错误;
C、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使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
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D错误;
故选BD。
17.BCD
【分析】分析题图: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应的甲元素浓度较乙元素低,说明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乙元素;在土壤中乙元素浓度为A时,由于元素浓度过低,植物生长速率较低,B元素浓度时达到较大生长速率,因此在A浓度下施含乙元素的肥料,可以加快生长速率,最有利于该植物生长。
【详解】A、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不同矿质元素的需求量不同,持续保持甲、乙元素供应量相等将导致该植物生长不正常,A正确。
B、由图可知:该植物生长对甲元素的需要量小于对乙元素的需要量,B错误;
C、由图可知:当该植物生长速率最大时对甲元素需要量小于对乙元素的需要量,C错误;
D、由图可知在C浓度下施加含乙元素肥料最利于该植物生长
故选BCD。
18.BD
【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导过程:轴突末端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涕质到突触间隙,作用干类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话诱性发生改变,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后会使心率减缓,故对于心肌细胞而言,乙酰胆碱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心肌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A错误;
B、分析③可知,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蛙腓肠肌和心肌细胞后,分别刺激坐骨神经和心脏副交感神经,腓肠肌不收缩、心率减缓,故抗体能够阻断坐骨神经和腓肠肌之间的信息传递,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蛙腓肠肌后腓肠肌不收缩,说明没有引起动作电位,故钠离子通道没有开放,C错误;
D、神经递质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据实验①可知,分别刺激蛙坐骨神经和心脏副交感神经,腓肠肌收缩、心率减缓,即乙酰胆碱对于坐骨神经和心肌细胞的作用不同,可推知蛙腓肠肌和心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构不同,D正确。
故选BD。
19.AD
【分析】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
【详解】A、原核细胞含有核糖体、DNA、RNA,而叶绿体来源于被吞噬的蓝细菌,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故叶绿体中含有核糖体、DNA、RNA,A正确;
B、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B错误;
C、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相同,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但每种成分在不同的膜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如线粒体的两层膜担负的功能不同,因而其内外两层膜的成分上有差异,C错误;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细菌逐渐进化为叶绿体,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因此可推测,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有机物,D正确。
故选AD。
20.AD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2)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更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但饭后血糖升高,血液流经肝脏后,葡萄糖进入肝脏细胞形成肝糖原,血糖浓度会下降,B正确;
C、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因此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
D、寒冷环境下机体产热量增加,其散热量也增加,多于炎热环境,D错误。
故选AD。
21.(1)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农作物甲吸收K+的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吸收K+的速率随土壤温度的继续升高而减小
(2)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有利于各项细胞代谢的进行
(3) K+ 随pH升高至中性pH条件时,农作物甲吸收K+的速率增大,而对NO3-的吸收速率反而减小
(4) 载体蛋白的数量、能量供应 土壤中矿质元素浓度过高导致根细胞失水,进而抑制细胞代谢,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
【分析】1、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
【详解】(1)据图1分析,该实验自变量为土壤温度,因变量为K+吸收量,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故土壤温度对农作物甲吸收K+的影响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农作物甲吸收K+的速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超过一定温度后,吸收K+的速率随土壤温度的继续升高而减小。
(2)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有利于各项细胞代谢的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力最多,农作物甲吸收K+有最大的吸收速率。
(3)据图2分析,随pH升高至中性pH条件时,农作物甲吸收K+的速率增大,而对NO3-的吸收速率反而减小,故更有利于农作物甲吸收K+。
(4)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当土壤溶液达到一定浓度后,速率不再增大,此时可能是载体蛋白的数量、能量供应限制了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土壤溶液浓度继续升高,会致根细胞失水,进而抑制细胞代谢,使得根系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反而减小。
22. 显性 X 雌 不包括 AaXBXb 5 3/16
【分析】分析实验过程可知:亲本正常眼雄性(即有眼)与无眼雌性杂交,后代不管雌雄均表现为棒眼(即有眼),所以可知有眼性状对无眼为显性,假设A和a位于X染色体上,则子一代应该出现无眼雄果蝇,但是子一代全为有眼,可知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中信息可推知,控制棒眼和正常眼的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且棒眼为显性性状,由此可知,亲代果蝇基因型为:AAXbY、aaXBXB。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由于子一代均为棒眼,所以控制棒眼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
(2)由于含该缺失X染色体的雄果蝇和两条X染色体均缺失该片段的雌果蝇不能存活,所以亲本雌蝇带有片段缺失的X染色体;根据子一代表现均为棒眼,推知,无正常眼出现,可推知缺失的片段中不包含控制眼睛有无或者控制眼型的基因。
(3)亲代果蝇基因型为:AAXbY、aaXBXB,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F1雌蝇的基因型为AaXBXb,F1雄蝇的基因型为AaXBY,若让F1棒眼果蝇随机交配,根据自由组合定律棋盘法得知,所获后代表现型有棒眼雌蝇、无眼雌蝇、棒眼雄蝇、正常眼雄蝇和无眼雄蝇五种,其中棒眼雄果蝇A_XBY所占比例为1/4×3/4=3/16。
(4)F1棒眼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其遗传图解如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在做这种遗传实验分析类的题目时,首先需要判断显隐性状,然后判断基因的位置,根据题中信息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根据实验过程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即可。
23.(1)iiDdRR或iiDDRr
(2) 相等或不相等
(3) 染色体数目变异 72 RRrrrr
(4) 1∶1∶2 1∶2∶3
(5)
【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
正常情况下,题图甲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iiDDRR、iiDdRR、iiDDRr和iiDdRr共4种。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且性状分离比为3∶1(即两种表现型),所以该植株的基因型为iiDdRR或iiDDRr。
(2)
基因R与突变后产生的r基因,两者互为等位基因,因为基因突变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 、缺失或替换导致,故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3)
由题图乙可知,突变体②R(r)所在染色体有3条,为三体,即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突变体①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含有72条染色体,基因型为RRrrrr。
(4)
由于iiDdRrr植株中多了一r个基因,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因此用iiDdRr植株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iiDDrr的植株只产生iDr一种配子,突变体①产生配子R∶rr∶Rr∶r=1∶1∶1∶1,如果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1∶2,则其为突变体①;同理突变体②产生配子R∶Rr∶rr∶r=1∶2∶1∶2,如果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3,则其为突变体②;突变体③产生配子R∶rr=1∶1,如果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0∶1,则其为突变体③。
(5)
遗传图解书写注意亲本基因型、表现型符号及比例,具体遗传图解如下。
24.(1)引物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合成/引物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的cDNA特异性结合
(2)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3) B淋巴/相应的B淋巴/浆/B 该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4) 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运载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分析】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其原理是DNA的复制。
2、PCR的条件有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3、PCR共包括三步: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4、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再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最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终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1)
进行PCR扩增时,需要加入设计好的一对引物。该“试剂盒”中加入的引物是根据新型冠状病毒RNA的序列设计合成的,能够与新型冠状病毒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因此只能专一性的扩增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序列。
(2)
新型冠状病毒是RNA病毒,进行诊断时要先进行逆转录获得DNA,需要逆转录酶,进行PCR时还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3)
从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能够分离出相应抗体,这种方法属于传统的方法,具有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的缺点,而单克隆抗体技术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需要从已免疫的个体获得B淋巴细胞,即浆细胞,然后再进行细胞融合。B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增殖到一定代数后会死亡或变异,不能无限增殖,因此不能连续培养。
(4)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有多种,需要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所需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获得单克隆抗体可用于疾病的诊断、鉴定病原体、制成“生物导弹”、运载药物、治病疾病等等。
25.(1) aaBB 6
(2) 方案一:让红花植株(X)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 若子代全为红花植株 若子代中红花∶白花=3∶1(或子代中既有红花又有白花)
[方案二:让红花植株(X)与白花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a、若子代全为红花植株;b、若子代中红花∶白花=1∶1(或子代中既有红花又有白花)]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A_bb,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
(1)
根据F1自交,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为9:3:3:1的变式可知,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均为纯合子,红花亲本为aaBB,紫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6种,即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2)
据题意可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可设计实验鉴定该植物种群中某红花植株(X)关于花色的基因型。方案一:让红花植株(X)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若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后代全为红花植株;若其基因型为aaBb,则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3:1。方案二:让红花植株(X)与白花植株aabb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花色。若该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后代全为红花植株;若其基因型为aaBb,则杂交子代中红花:白花=1: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九省联考●吉林卷)丨2024年1月高三上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生物试卷及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生物(九省联考●河南卷)丨2024年1月高三上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6页。
这是一份生物(九省联考●河南卷)丨2024年1月高三上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适应性测试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