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第1页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整理(共7大类)

    展开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一、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3.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执事: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对对方的尊称;差事,工作;供役使的人。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谦时也称自己的名。这里是项羽表示对刘邦的尊敬。5.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竖子:骂人的话,是对人的鄙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相当于小子6.则非某之所敢知。(《答司马谏议书》)某:古人在书信中或草稿中用以代指自己的名字。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陈情表》)陛,帝王宫殿的前台。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要先呼台下的侍者,请其代为转告。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对帝王的敬称。8.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种树郭橐驼传》)长人者:做官的人。【补充】人牧,即人君。古代指统治百姓的国君。 二、官职、官署类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九江郡司马。【注意】用于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情况。为便于区分,常在字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削、左迁、迁谪;转调叫转迁,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2.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左尹:楚国官名,多以亲贵任之,掌军事。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季父:古代兄弟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次序。【补充】兄弟中最大的称,有时也称。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庶出长子称。另,伯仲在一起指兄弟或不相上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4.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代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只享受赋税。这里指其他率兵攻打秦国的人。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主要职责是参与议论国事,发布号令,接待宾客。 三、宗法、礼俗类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所以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天子的宗庙。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兰亭集序》)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四、天文、历法类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的第一日为,十五日为,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序》)永和:年号纪年,东晋穆帝年号。癸丑: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五十年称癸丑年。4.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归去来兮辞》)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各季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是第一,是第二,是第三。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五、民俗、节日类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行》)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后指代失意的官员。这个词指代的对象比较多,可以指古时学子所穿的衣服,也以此借指学子、书生,还可以泛指失意的官员。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社鼓: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补充】稷,古代掌农事的官,由此引申指谷神。识记办法:社——右边为,为土地神;稷——左边为,乃前身。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由此代指成童。4.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项脊轩志》)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六、文化、科举类1.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杜鹃啼血:杜鹃,又叫布谷、子规、杜宇、子鹃。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都是红色的,古人就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后世往往用杜鹃啼叫来形容悲切之情。2.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解释经书的著作。3.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幸:指君主宠爱女子。也可指封建君主到达某地,叫巡幸。文中是前一种意思。4.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过秦论》)孟尝、平原、春申、信陵:战国四公子。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以养著称。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侵扰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和影响,因此养之风盛行。当时,以养著称的就是这四个人。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时,嘱咐他儿子魏颗把自己的爱妾杀了殡葬。魏颗没有照办而把她嫁了出去。后来魏颗与秦将杜回作战,看见一个老人结草,把杜回的绊倒,因此擒获杜回。魏颗夜间梦见这个老人,老人自称是那个再嫁之妾的父亲,特来报恩。后世用结草代指报恩。 七、古代地理类1.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划,宋代的相当于明清的,元代的相当于明清的2.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鸿门宴》)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河北:黄河以北。不同于今天的河北省河南:黄河以南。不同于今天的河南省5.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过秦论》)阡陌:田野间南北和东西坡走向相互交错的小路。阡,南北走向的小路。陌,东西走向的小路。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八州,兖州、青州、冀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代常见的文体1.行、引乐府诗体裁,统称“歌行体”,亦称古风、古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字数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如曹操《短歌行》、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2.说古代表示议论类的文体,用于解说道理或陈述事实。如唐代韩愈的《师说》。3.赋古代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有韵,句式像散文。如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4.记、志古代的一种散文体,可写人记事,也可写景状物,表达上可记叙描写,也可议论抒情。“记”文如苏轼《石钟山记》、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姚鼐《登泰山记》。“志”文如陈寿《三国志》、归有光《项脊轩志》。5.疏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臣子给皇帝的奏议,多分条陈述意见。又称奏章或奏议。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6.书古代的文体,可以指私人之间的书信(如林觉民《与妻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也可以指对政事的陈述(《谏逐客书》),还可以指文书等。7.论古代析理推论的议论文体,名论文皆论点鲜明,论证详实。如贾谊《过秦论》、苏洵《六国论》。8.传以记述人物事迹、表现人物形象为主的传记体裁。如司马迁“作七十二列传”、班固《苏武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9.序一种文体,有按不同标准,有不同分法,如从写作者看,有自序和他序之分,从类型看,有诗序、书序、赠序、宴集序之分。学过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书序,《孔雀东南飞(并序)》是诗序,《滕王阁序》《兰亭集体序》是宴集序。10.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用于下臣对皇帝的陈述、请求、建议等。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11.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文体。因为产生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学过名篇有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