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歌阅读与积累,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6分)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从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战斗英雄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无名英雄邓稼先(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喻户晓。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比常人更有耐力战胜自己的勇士,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和平年代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对自己的壮举不以为然,但世界因他们而变得
(wǔ cǎi bān lán)。
1.文中加点和括号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zēng
yīn
B.zèng
yān
C.zēng
yān
D.zèng
yīn
2.文中横线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五采斑澜
B.五彩斑斓
C.五采斑阑
D.五彩斑澜
3.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精忠报国
B.家喻户晓
C.当之无愧
D.不以为然
4.文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从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
B.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历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令人敬仰的英雄事迹。
C.战斗英雄鲁迅以笔为戎,爱憎分明,诠释坚韧的战斗精神。
D.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比常人更有耐力战胜自己的勇士,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勋。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树冠若隐若现,宛若一座座小小的绿岛,点缀于碧水蓝天之间。
②退潮之后,遗留在滩涂上的鱼、虾、贝当属大自然的馈赠,也是鸟儿们丰盛的晚餐。
③每天潮起时,顺流而下的溪水与逆流而上的海水在九曲十八弯的湛堰河上交汇,慢慢地
④大自然的资源交流和彼此交融,在这一涨一退之间悄然完成。
⑤当潮水退去,喧嚣的湿地又恢复了清静。但短暂的静谧很快就被鸟儿打破,成群的鸟类分批登台,不到夜幕降临,这样的演唱会不会草草收场。
A.③①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①⑤② D.④③①②⑤
6.某校七年级(1)班“家国天下”主题朗诵会上,有四位同学分别诵读了下列诗句,假如你作为主持人,下列哪种点评正确又得体( )(2分)
①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③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九歌》
④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A.四位同学朗诵富有激情,临场表现都很优异,请给予热烈的掌声。
B.感谢四位同学精彩的表演,听完意犹未尽,但4号同学所选诗句是不是值得商榷?
C.感谢四位同学,声情并茂,2号同学把原本诗句中的“相思”“奉献”之义用在国家身上,也是可以的。
D.感谢四位同学的朗诵,但3号同学,很抱歉,你的诗句与本次朗诵主题并不相符。
二、古代诗歌阅读与积累(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②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①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②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7.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以“黄四娘”入诗,生活情趣较浓
B.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的具体化;“压”“低”用词十分准确
C.尾联中的“留连戏蝶时时舞”意思仅是作者对时不时翩跹的彩蝶留恋不已。
D.这首绝句情景交融,全诗既是景物的客观写照,也传达人心理上的感受。
8.《木兰诗》中有“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词句,“溅溅”一词在渲染气氛、表达情感方面作用巧妙。请品析本诗中“自在娇莺恰恰啼”中“恰恰”的妙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臣自颍移①扬,过豪、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②如云。臣每屏去③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④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⑤。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⑥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注释】以上文字节选自苏东坡上奏朝廷的奏表。①移:到。②麻麦:麻和麦子。③屏去:屏退。④胥徒:官府小吏。⑤殆:大概;甚:更加。⑥窃度:私下估计。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讫
②涕
③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
②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
11.林语堂曾评说“苏东坡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依据选文说说他这样评价苏东坡的原因。(3分)
(三)默写。(6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①近日来,“进淄赶烤”成为热门的旅游选择,这离不开山东人民的热情好客 , ”记录类似的热情好客。
②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以山为喻,告诫世人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的句子是: , 。
③《木兰诗》中以清冷的光烘托沙场的苦寒,赞美木兰坚毅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和你在一起
李红伟
①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思念会像萌动的枝蔓一样伸展。
②心里很清楚,父亲已经离开了,但又觉得他还在,分明在家里看书或者打盹,等着我们回家。我们回到家,恍惚间会觉得他是去田里锄草或打药了,和往常一样,摆好饭菜正准备吃,隐约听到三轮车响,父亲就回来了。但现在只能一次次失望,并在失望中久久回味。
③父亲离开了,留下满围的粮食,几十袋装得整整齐齐的核桃、一大片成熟了的柴胡、一大片生机勃勃的小麦。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一年又一年,一步步丈量着家和庄稼地的距离,收获着,奉献着。愁啊,扛啊,一辈子就过来了。
④很小的时候,跟着父亲干农活,他是绝对的权威。怎么锄草、怎么间苗、怎么割小麦、怎么挖红薯,也不喜欢干。父亲就一步步教、一遍遍说,也不嫌弃我干得慢。渐渐地,干庄稼活,不能急躁,不干永远干不完,按计划干总能干完。做什么事不是这样呢,稳一点,一步步来,但也包含着人生的道理,父亲教我干农活
⑤以前,犁地翻地种麦拉庄稼都靠大黄牛。种麦时,父亲掌着耧,我牵着牛,和牛儿一起听着父亲的口令(往左),哒哒(往右)。牛有力气,步子不准,走的线不直,不然干的活不漂亮,祖祖辈辈就这么传下来的。刚开始干的时候,太阳还没出来,一直干到太阳到了头顶,自己觉得快要回家了,父亲还在不急不慢地一行行种着①了,才收拾农具回家。其实,干每一样活都这样,大人还在忍耐着,现在想一想,哪一样都干不完。忍耐,也是一种成熟啊。
⑥种庄稼苦,父亲种了一辈子。人都说,种庄稼是粗糙活,把庄稼活干成了细致活。烘枣的时候,他搭好架子,烧着火炉烘烤,然后一遍遍地翻搅着,脱水后软糯饱满肉厚,烘烤后还会一颗颗过手,一颗颗剥去青皮,洗去污渍,然后一遍遍过手分出等级整整齐齐装好,满足不同顾客的不同要求。不论卖枣还是卖核桃,父亲称好以后都要再多搭一点,说人品要好,把名声看得重,把得失看得淡。
⑦子女们成家以后,父亲一个人承担了家里的农活。枣树、核桃树的修剪、打药、灌溉、摘收,几乎是他一个人完成。母亲说,三轮车不能进地里,父亲就一个人把核桃敲下来,用自行车驮回家。每年满满几十大袋核桃,就是这样收回来的。地里种的菜熟了,装在袋子里送给我们。家里蒸出热气腾腾的馒头和包子,父亲也会送给我们。每次,总是大袋小袋的,放下这些,就急匆匆地离开了。我想,父亲播种和采摘的艰辛;丰收的果实送给儿女后的满足,也只有他知道。可没想到,我甚至来不及与他告别。父亲啊,当我独自走在街头,开到路边停下来,转过头叫一声我的名字,或者叮嘱你路上注意安全,最后说一句:爸,你在家等我。
⑧这么久以来,每天总有那么几个瞬间,我觉得我是以前的我,我们似乎还生活在以前的时空里,说着以前的话语,做着以前的事——比如,我牵着牛,父亲掌着耧,他一声声叨叨着:咧咧
(《山西日报》2023年3月)
注释:①干到心眼上:指干到心理预计目标。
13.文章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4.句子理解和赏析题。(6分)
①本文语言饱含深情,请对文中划线的句子进行赏析(从用词和修辞角度)(3分)。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一年又一年,一步步丈量着家和庄稼地的距离,收获着,奉献着。愁啊,扛啊,一辈子就过来了。
②请你谈谈对第⑥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和感悟。(3分)
不论卖枣还是卖核桃,父亲称好以后都要再多搭一点,说人品要好,把名声看得重,把得失看得淡。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中的父亲的性格特征(品质)。(3分)
16.如果在父亲节的时候,作者想在朋友圈表达对父亲的敬意和思念。请你帮忙拟写一则感言。(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7分)
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洪振秋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陋。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⑩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⑪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⑫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⑬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有删减)
17.细读全文,选出下面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第③段引用袁枚的《苔》,不仅赞美了苔虽弱小,却自强不息的特点
B.第⑧段运用插叙的手法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水
18.本文运用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任选一种手法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7分)
【材料一】
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
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
【材料二】
403秒!中国“人造太阳”刷新纪录
“一团耀眼的白光从山脉尽头升起……”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太空飞船核聚变发动机发出的光芒如同太阳。利用核聚变等技术,人类走出地球家园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之所以能发光发热,是因为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且排放无污染,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
但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需要上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超过千秒的连续运行时间和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挑战极大。为此
形如“巨炉”,一腔“热火”胸中涌。EAST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
4月12日晚,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EAST大科学团队多年来的聚力攻关下,EAST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实验现场一片欢腾。
(节选于《人民日报》2023﹣04﹣14 第11版)
【材料三】
403秒新纪录,中国“人造太阳”如何做到
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在地球上建造可控并持续反应的核聚变装置——“人造太阳”,是人类终极能源梦想。但要造出能实用的“人造太阳”,挑战极大。为此,全球科学家已经努力了70多年
抱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人造太阳”创新团队在40年的核聚变征途中不断冲破极限,一路从跟跑到并跑,历经十二万多次实验终于创造出新的世界纪录。
……
目前,下一代“人造太阳”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已完成工程设计,未来瞄准建设世界首个聚变示范堆。打开“人造太阳”的梦想之门
(节选于《文汇报》2023﹣04﹣14 第3版 要闻)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模拟太阳产生能量的原理,中国科学家们正在推进“人造太阳”实验进程。
B.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自然能源、核能都有用尽的时候,这是要制造“人造太阳”的原因。
C.“403秒!中国‘人造太阳’刷新纪录”和“403秒新纪录,中国‘人造太阳’如何做到”两个标题饱含民族自豪感,都吸引了读者兴趣。
D.中国“人造太阳”团队在数十年的征程中不断突破极限,一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如今全部核心技术领跑。
20.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势。(4分)
四、名著阅读(10分)
21.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骆驼祥子》中二强子酗酒成性,喝了酒在家发脾气,结果将自己的妻子打死了,还逼着女儿小福子卖身养活一家人,可见酒能泯灭人性。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民族志士,他想办法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其行为颇有中国古代的侠士之风。
C.《骆驼祥子》中,曹先生被阮明告发,他害怕坐牢就躲了起来,留下祥子看宅子,但祥子担心虎妞找到他,便慌忙离开了曹宅。
D.尼摩船长会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但初次会面的时候却毫无反应,是因为他想了解他们陈述的内容是否一致,以确信他们的身份。
22.阅读《海底两万里》片段,根据你对原著人物形象的了解,判断AB两处台词哪一处是尼摩船长所说,并说明理由。(3分)
那艘汽船已经离“诺第留斯号”不近了,它正在加大马力,越靠越近。
阿龙纳斯:(担忧地望向不远处)那是艘什么船?
尼德•兰:(眯缝起眼睛,紧盯着来船)它靠过来就太好了,必要时
A.(耸了耸肩) 它能把“诺第留斯号”怎么样?它能在海面上攻击它呢,还是在水下攻击它呢?而且
B.(冷冰冰地说)我要把它击沉,先生。我就是法律!我就是正义!我是个被压迫者!
23.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提出:“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请结合《骆驼祥子》的具体情节,分析祥子的苦和乐。 (4分)
五、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写作。
莎莉文老师的课,真好,唤醒了海伦凯勒的灵魂;父亲悬崖上的课,真好,鼓舞了莫顿·亨特的信心;紫藤萝的课,真好,让宗璞重振生活的勇气;小桃树的课,真好,让贾平凹笑对磨难。......生活中,你遇到过怎样的课?给予了你怎样的感受、启迪、影响教益呢?请潇洒自如地写下来。
题目: 的课,真好 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后,再作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 6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2-2023学年江西省新余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文字应用
1-4【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
“爱憎分明”中的“憎”读作“zēng”,“殷红”中的“殷”读作“yān”。
故选:C。
(2)本题考查常见易错字。
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BC.正确。
D.有误,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这里应该用“不以为意”。
故选:D。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CD.正确。
B.有误,搭配不当,把“事迹”改为“人物”。
故选:B。
【解答】答案:
(1)C
(2)B
(3)D
(4)B
5.【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解答此题先通读所给的句子,了解语段大意,然后根据内容或句子中的关键词句去排列顺序。
【解答】通读五个句子,④应为语段的中心句,可知其应在段尾。据此排除CD两项,从文章前后照应的角度来看,再写退潮之景。①句写的是“树冠若隐若现”,描写树冠若隐若现的美景。②⑤都写的是“退潮”,⑤写退潮后很快海鸟就会出现,所以⑤在②前。
故选:A。
6.【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与语言表达得体的掌握。
【解答】A.评价得体;
B.评价不正确,与主题相符;
C.评价不正确、不畏艰辛,与朗诵主题不相符;
D.评价不正确,与主题相符。
故选:A。
二、古代诗歌阅读与积累
7-8【答案】(1)C
(2)“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表达了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欣喜与快意。
【分析】《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ABD.正确。
C.有误,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艳丽与香气扑鼻,以及他闲散与快乐的心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自在娇莺恰恰啼”意思是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时时”“恰恰”为叠字,又使语意更强,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莺二字。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惊喜不已的感受。
答案:
(1)C
(2)“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表达了诗人迷恋在花,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欣喜与快意。
译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9-11【答案】(1)①完。
②泪。
③比。
(2)①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
②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
(3)苏东坡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百姓因苦于官府催缴欠债难于活命而落泪时,“亦不觉流涕”,并将情况如实上奏朝廷,以期朝廷能施仁政,解百姓之忧,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分析】译文:
我从颍州到扬州,经过濠、寿、楚、泗等地方,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子(丰收景象)。我常常摒退身边的人,亲自进入村庄。(我)询问父老乡亲,(他们)脸上都有忧虑的神色,说:“丰收的年头还不如灾荒的年头。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用度,还可以活下去。如果是丰收的年头,(官府)催缴积累的欠债,一群官府小吏上门,枷棒打在身上,一家人求死不能。”说完流下眼泪,我也忍不住落泪。(我)又到别的地方,看到很多流亡的百姓……
我听过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大概比这更严重。水灾旱灾伤害百姓,比老虎凶猛百倍;然而百姓害怕催缴欠债,竟然比畏惧水灾旱灾更厉害。我私下揣测,每州催缴欠债的士卒,不少于五百人。拿整个天下的情况来说,这就是有二十多万的虎狼散落在民间,百姓怎么能够安心生活呢?朝廷的仁政怎么能够实现呢?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说完流下眼泪。讫,完。
②句意:我也忍不住落泪。涕,泪。
③句意: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于,比。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①重点词有:虽,虽然;乏,少;生。句意:天灾流行,俭省吃穿用度。
②重点词有:昔,过去;殆。句意: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大概比这更严重。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体察民情,皆有忧色……言讫泪下,苏轼“亦不觉流涕”,百姓何由安生,以期朝廷能施仁政。可见,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答案:
(1)①完。
②泪。
③比。
(2)①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还可以活下去。
②过去我常常不信这话,根据现在(情形)看。
(3)苏东坡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亦不觉流涕”,以期朝廷能施仁政,和“黎民百姓”忧戚与共。
12.【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重点字:豚)
②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③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重点字:柝)
三、现代文阅读
13-16【答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思念比作萌动的枝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思念的悠长,自然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运用叠词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具体有力地描写从父亲生活的喜怒哀乐,表现了父亲历尽艰辛、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疼惜与敬重之情。
②理解:父亲不论卖枣还是卖核桃,父亲称好以后都要再多搭一点的做法,具体地表现了父亲做人本分、为人大方,注重名声、看淡得失的优秀品质。
感悟: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不要太看中得失。
(3)他历尽艰辛、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富有耐心,能忍耐、能坚持;做人本分、为人大方,注重名声、看淡得失;疼爱孩子。
(4)示例:亲爱的父亲,过去,你曾是我们头顶的天,用吃苦耐劳和坚韧顽强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今天,你是我最悠长的思念,无论时光如何流逝,你都会像家乡的那棵大树一样永远茂盛葱翠!
【分析】本文回忆了父亲辛劳的一生,表现了他历尽艰辛、吃苦耐劳、坚韧顽强;富有耐心,能忍耐、能坚持;做人本分、为人大方,注重名声、看淡得失;疼爱孩子的优秀品质,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敬重和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
根据“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思念会像萌动的枝蔓一样伸展”可知,把思念比作萌动的枝蔓,自然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句子内容理解与赏析。
①“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一年又一年,一茬茬地播种着,奉献着,笑啊,一辈子就过来了”“一步步”“一茬茬”叠词的使用、收获的过程,笑啊,具体有力地描写从父亲生活的喜怒哀乐、吃苦耐劳,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疼惜与敬重之情。
②根据上文“种庄稼苦,父亲种了一辈子,种庄稼是粗糙活,把庄稼活干成了细致活”可知,父亲称好以后都要再多搭一点,要让顾客买得喜欢,把名声看得重,父亲称好以后都要再多搭一点的做法、为人大方、看淡得失的优秀品质,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
根据“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农民,一年又一年,一茬茬地播种着,奉献着,笑啊,一辈子就过来了”可知、吃苦耐劳;根据“父亲就一步步教,也不嫌弃我干得慢”可知;根据“自己觉得快要回家了,直到按照老习惯干到心眼上了,他能忍耐;根据“不论卖枣还是卖核桃,说人品要好。父亲生来就这样,把得失看得淡”可知、为人大方、看淡得失,父亲一个人承担了家里的农活、核桃树的修剪、灌溉,几乎是他一个人完成……父亲会把红的西红柿、长长的辣椒、白净的白菜。家里蒸出热气腾腾的馒头和包子。每次,总是大袋小袋的,和我们说不了几句话,他吃苦耐劳。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需根据情景,结合本文内容分析作答、感恩。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思念比作萌动的枝蔓,自然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①运用叠词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具体有力地描写从父亲生活的喜怒哀乐、吃苦耐劳,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疼惜与敬重之情。
②理解:父亲不论卖枣还是卖核桃,父亲称好以后都要再多搭一点的做法、为人大方、看淡得失的优秀品质。
感悟: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不要太看中得失。
(3)他历尽艰辛、吃苦耐劳;富有耐心、能坚持、为人大方、看淡得失。
(4)示例:亲爱的父亲,过去,用吃苦耐劳和坚韧顽强为我们撑起一方晴空,你是我最悠长的思念,你都会像家乡的那棵大树一样永远茂盛葱翠!
17-18【答案】 (1)C
(2)象征,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分析】本文采用象征手法,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对青苔的描写是明线。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写作手法和作者感情分析。结合“无论是断墙残垣,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青苔普通,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坚韧自持,谦逊,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答案:
(1)C
(2)象征,作者借青苔的普通,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坚韧自持,谦逊,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19-20【答案】(1)D
(2)能够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能源自由,且排放无污染。
【分析】本题是关于“人造太阳”的主题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BC.正确。
D.有误,原文是“再到如今部分核心技术领跑”。
故选:D。
(2)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结合“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热”“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在地球上极其丰富,人类有望实现能源自由”可得:能够缓解能源危机,且排放无污染。
答案:
(1)D
(2)能够缓解能源危机,实现能源自由。
四、名著阅读
21.【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
【解答】ABD.正确;
C.有误,携全家逃到上海避难,致使祥子遇上逮捕曹先生却扑空的孙侦探,彻底断送了祥子攒钱买车的希望。
故选:C。
22.【答案】B是尼摩船长所说。理由:尼摩船长是一个反对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他勇于反抗,对“压迫者”充满仇恨。面对汽船的不断逼近,他一定会奋力反击“把它击沉”。同时,他说话时语气也应该是冷冰冰的。
【分析】《海底两万里》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尼摩船长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他在大海下漫游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先生!我就是正义,而眼前就是压迫者”符合他说话的特点。
答案:
B是尼摩船长所说。理由:尼摩船长是一个反对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对“压迫者”充满仇恨,他一定会奋力反击“把它击沉”,他说话时语气也应该是冷冰冰的。
23.【答案】示例:为多赚钱,拉客人去危险地带,结果他的车被无情的大兵抢走,他也被拉去做苦力。在这里祥子是不幸的,好不容易买来的车没有了,自己也失去了自由。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大兵丢下的三匹骆驼,当作对自己丢车的补偿,并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之后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但是他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朝着目标奋斗。他是幸福的。
【分析】《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落后的国民性。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情节的把握。“大抵天下事,才算是真乐”的意思是:“全世界大都的事情,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希望→奋斗→幻灭”为主线,采用纵向结构和多侧面立体式机构相结合的方法。
示例:十八岁的祥子,失去父母和田地。他决定去拉车。他立志要攒钱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在三年间凑够一百块血汗钱,开始憧憬着以后的理想生活,但是拥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是幸福的。
答案:
示例:为多赚钱,拉客人去危险地带,他也被拉去做苦力,好不容易买来的车没有了。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大兵丢下的三匹骆驼,并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朝着目标奋斗。
五、作文(50分)
24.【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关键词是“课”“真好”,学生必须思考和回答两个问题:这是“什么课”?对你有什么影响?然后理解“课”,可以是课堂上学到的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是在校园里、生活中学到的人生知识和人生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有可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很多。本文可以写从老师、同学身上学到的“课”,也可以写其他人,熟悉的人、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给“我”上的“课”。采用以小见大手法,从一件小事写起,强调这件小事带给“我”的教育意义。抓住生活的细节,写出真情实感。
【解答】
李老师的课,真好
我们的李老师是一个英语老师。长长的黑发在脑后绑成马尾,一张瓜子脸,苗条的身材,有着一个阳光的心。在所有老师中,我们最喜欢这个英语老师,这位美丽的李老师。
英语课是我们最喜欢上的课了,原因很简单,在其他课上,整个课堂气氛都死气沉沉的,而英语课就不同了,李老师有魔力一般,总有办法搅动我们这一谭死水,是我踊跃举手发言。李老师的上课方式也非常的有趣,常常使我们开怀大笑。在这种好玩又有趣的气氛中,我们大部分人的英语成绩提高很快,小部分人虽然没怎么提高,但上课也是用心听讲,从不分神。下课后,同学们经常跟老师开玩笑,老师嘴里说着没大没小,但脸上却笑着,一点也没有责怪我们的意思。所以李老师是和我们最合得来的老师。
李老师还非常关心同学。有次上英语课时,有个同学肚子疼,一直靠在桌子上,老师就在同学们练习对话是去问她是不是不舒服,见同学点头,就打电话给这位同学的家长,让家长来接她上医院,并在下课后跟班主任老师说明这位同学为什么回家。把一切都替她打点好才回办公室。
李老师还是一个非常有亲和力的老师。晚上,我在寝室里看书,李老师忽然来到我们的寝室来找我们聊天。我们都把自己的小秘密和在私底下给同学取的外号没有顾虑的告诉了老师,把老师逗得哈哈大笑。老师还问我们为什么会想到这样的外号,等我们说出理由后,老师也觉得这写外号挺适合那些同学的,不过老师还是劝我们尽量少叫同学的外号,说这样做不好。后来,隔壁寝室的同学也都来到我们寝室,争着和老师说话聊天,一直到睡觉前的预备铃响起才各自回各自的寝室。由此可见,李老师是个多么有亲和力的老师。
如果你在路上遇见李老师的话,李老师会点头向你问好。李老师对我们有很大的信心,她相信,相信我们的英语不会让她失望,我们也一定不会让李老师辜负她对我们的信任。
这就是我们的李老师,一个阳光向上,满身亲和力,关心同学,好像拥有魔力的英语老师,我们爱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宜春市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最得体的一项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新余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