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每一个人的青春都独一无二。古诗文记录了文人对青春的态度。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青春是什么?是勇气,是担当。乐府民歌《木兰诗》告诉我们①“ , ”,青春就是,即使身处军营,炽热的心也不会惧怕北方的寒气,月光的寒冷;杜甫的《望岳》告诉我们,青春须有②“ , ”的乐观与自信;于谦的《石灰吟》告诉我们,青春须有③“ , ”的无畏和决心。
(2)青春是什么?是探索,是追求。青春要追求以德立身,无论身处何境,只要德行美好,人格魅力便会“香远益清”,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④“ , ”;青春充满对未来的探索,只要坚持,一定会步入陆游《游山西村》⑤“ , ”的豁然开朗之境。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12分)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qū ( )散,我可以清楚地分biàn ( )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3分)
qū 散
分biàn
晕 淡
(2)以上文段的作者是 ,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人们誉为“ ”和“ ”。(3分)
(3)下列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中,“阳光”和“地方”词性相同。
B.“穿过水层”“不同色度”两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C.“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中的“虽然”是连词。
D.“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中“平静无波”修饰“海面”。
(4)尼摩船长是小说的灵魂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他的形象特点。(答出一点即可)(3分)
3.综合性学习。(13分)
百善孝为先,阳光中学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以下任务。
(1)【扬孝德】下面是学校的活动通知,有两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4分)
通知
学校定于周三下午3点举行《百善孝为先》主题演讲比赛,请各班同学准时参加,家长代表到指定区域就坐。
阳光中学
2023年6月21日
①文中一处标点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文中一处内容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
(2)【宣孝德】美术老师为此次活动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下列选项中对作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形宽扁,横长竖短
B.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C.方劲古朴,宽博厚重
D.飘逸灵动,收放自如
(3)【知孝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古代两个孝亲敬老的典型事例。(2分)
①
②
(4)【谈孝道】《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孝”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是如何看待的?(4分)
二、阅读(55分)
4.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鼓神
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锣鼓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锣鼓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更加感到凄惶悲凉,孤苦伶仃。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那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抄在袖筒中甚是羞涩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活,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已不再是一个焉聋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风!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是为了体现我穷困潦倒的境地。
B.文章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刻画了鼓神的精彩表演和自己当时的感受。
C.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形象。
D.文章结尾作者生发出“生命没有卑微和可怜”的感慨,希望人们热爱生命。
(2)联系全文,补写出“我”对鼓神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轻视→① →② →敬重。
(3)请品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4分)
①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从用词的角度分析)
②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风!(从标点符号的角度分析)
(4)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5分)
(5)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混得不好,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打算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6分)
5.阅读回答问题。(17分)
母亲的作业
①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省城人民医院。“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②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③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他公司的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
④父亲早逝,为拄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⑤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新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他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⑥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母亲微笑着念:“大。”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⑦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枝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致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⑧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⑨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透过泪眼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⑩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1)下列对选文中母亲的笑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⑤段中,“母亲忽然笑”表明了母亲对儿女们都成才感到很欣慰以及自己不认字的自嘲。
B.第⑥段中,杨帆教母亲认字,“母亲微笑着念”表明母亲得到孩子的悉心陪伴很安心,很满足。
C.第⑦段中,母亲写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是因为她对子女的爱让她充满力量。
D.第⑨段中,“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是因为母亲去世时没有遭受痛苦。
(2)读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众人“惊讶”和“羡慕”的原因各是什么。(4分)
(3)选文第④段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最后一句写到“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你如何看待走到生命尽头的母亲的这份“作业”?(4分)
6.阅读回答问题。(16分)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②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柚岭之间,干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松喻》
【注释】①盎(àng):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僵(yān):卧倒,倒伏。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宜乎众矣
③屈其枝
④亦犹是尔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3)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千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甲】文中,周敦颐用“ ”感叹世间难觅知音;【乙】文中,作者用松在山谷间的笔直昂扬之态,“ ”,发出君子当如是的感慨。(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4分)
(4)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4分)
三、写作(55分)
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5分)
孙权的一席话,使吕蒙改变了自己,有了巨大的长进,让人刮目相看;风雨中的小桃树,使贾平凹看到了希望,重拾了生活的勇气。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一件事对你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呢?
请以“影响了我的那个人”或“影响了我的那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2)抄袭是不良的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和运用(35分)
1.(10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与时代紧密相关,每一个人的青春都独一无二。古诗文记录了文人对青春的态度。请根据你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青春是什么?是勇气,是担当。乐府民歌《木兰诗》告诉我们①“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青春就是,即使身处军营,炽热的心也不会惧怕北方的寒气,月光的寒冷;杜甫的《望岳》告诉我们,青春须有②“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的乐观与自信;于谦的《石灰吟》告诉我们,青春须有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无畏和决心。
(2)青春是什么?是探索,是追求。青春要追求以德立身,无论身处何境,只要德行美好,人格魅力便会“香远益清”,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④“ 斯是陋室 , 惟吾德馨 ”;青春充满对未来的探索,只要坚持,一定会步入陆游《游山西村》⑤“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豁然开朗之境。
【分析】本题考查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①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注意“柝”的书写)
②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③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④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注意“馨”的书写)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12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qū ( )散,我可以清楚地分biàn ( )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qū 驱 散
分biàn 辨
晕 yūn 淡
(2)以上文段的作者是 儒勒•凡尔纳 ,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被人们誉为“ 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和“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3)下列有关语法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中,“阳光”和“地方”词性相同。
B.“穿过水层”“不同色度”两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C.“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中的“虽然”是连词。
D.“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中“平静无波”修饰“海面”。
(4)尼摩船长是小说的灵魂人物,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他的形象特点。(答出一点即可)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qū散”写作“驱散”,“分biàn”写作“分辨”,“晕淡”读作yūn dàn。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语段选自《海底两万里》,作者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他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CD.正确。
B.有误,“穿过云层”是动宾短语,“不同色度”是偏正短语。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掌握。《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小说里一个居主要地位的人物。这个知识渊博的工程师,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当祖国沦为殖民地后,他带领少数志同道合的人潜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动和不满的言论,支持和唤醒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作者借尼摩船长之口谴责了殖民主义者在印度次大陆的野蛮的扩张行为。表面看来,尼摩船长似乎是个与世隔绝的心如死灰的隐士,然而从他内心深处迸发出的炽热的感情,表明他是一个时刻关注着世界政治风云的科学战士。尼摩船长所渴望的不是金钱和财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呐喊过:“在海中我不承认有什么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这是尼摩船长的肺腑之言,如实地道出了他对殖民主义统治的强烈不满,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为了自由他对肮脏的大陆连“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游着,生活着。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于大海,宁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学成果同他的身躯一起奉献和葬于大海,也不愿为野蛮的殖民统治者服务。作者塑造的尼摩船长是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有着人文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代表着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透过他的个性,可以看到处在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那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但到小说结尾,尼摩船长所做的一番事:攻击其他国家的战船并击毁。又给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可据此作答。
【解答】答案:
(1)驱 辨 yūn
(2)儒勒•凡尔纳 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3)B
(4)示例:他是“诺第留斯号”的主人,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他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知识渊博,遇事头脑冷静,沉着而又机智,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他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具有奉献精神,向往民主与自由。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3.(13分)综合性学习。
百善孝为先,阳光中学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请完成以下任务。
(1)【扬孝德】下面是学校的活动通知,有两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通知
学校定于周三下午3点举行《百善孝为先》主题演讲比赛,请各班同学准时参加,家长代表到指定区域就坐。
阳光中学
2023年6月21日
①文中一处标点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
②文中一处内容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补充具体地点 。
(2)【宣孝德】美术老师为此次活动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下列选项中对作品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字形宽扁,横长竖短
B.起笔蚕头,收笔燕尾
C.方劲古朴,宽博厚重
D.飘逸灵动,收放自如
(3)【知孝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古代两个孝亲敬老的典型事例。
① 芦衣顺母
② 亲尝汤药
(4)【谈孝道】《弟子规》中有“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责,须顺承”等古训,对古代这些有关“孝”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是如何看待的?
【分析】(1)①本题考查标点。因为“百善孝为先”是活动主题,所以把题目中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②本题考查通知的写作。通知中应该有活动的具体地点。
(2)本题考查书法字体。
ABC.正确;
D.有误,“飘逸灵动,收放自如”这是行书或草书的特点,该字体较为稳重,体现不出飘逸。
故选:D。
(3)本题考查故事。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古代两个孝亲敬老的典型事例即可。
示例:卧冰求鲤、扇枕温衾。
(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此题,根据自己对《弟子规》中这些古训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反对与赞同皆可,理由要充分。
示例:我认同这些要求。因为孝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父母的命令,马上去做,顺从父母的意见,这就是孝。
【解答】(1)①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②补充具体地点
(2)D
(3)示例:芦衣顺母、亲尝汤药。
(4)示例一: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并践行这些传统要求。因为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就算有些要求有点过分,我们也应遵从,顺从也是一种孝。
示例二:我不认同这些要求。新时代讲究平等,对待父母尊重即可,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示例三: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些要求。对一些好的传统,我们应该传承;对此不合理的要求,则应摒弃。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55分)
4.(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鼓神
王雁
①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
②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锣鼓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这里也在操练锣鼓作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锣鼓敲得震天价响。
③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更加感到凄惶悲凉,孤苦伶仃。我准备悄悄地离开。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别,别……”那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抄在袖筒中甚是羞涩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④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我等着往下看。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布满皱纹和胡楂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⑤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⑥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活,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
⑦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已不再是一个焉聋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风!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而他,这个人中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文章开头写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是为了体现我穷困潦倒的境地。
B.文章运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刻画了鼓神的精彩表演和自己当时的感受。
C.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形象。
D.文章结尾作者生发出“生命没有卑微和可怜”的感慨,希望人们热爱生命。
(2)联系全文,补写出“我”对鼓神的情感变化过程。
轻视→① 惊愕 →② 醒悟 →敬重。
(3)请品析下面词句的表达效果。
①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从用词的角度分析)
②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风!(从标点符号的角度分析)
(4)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的含义。
(5)读完文章后,同学们对文中的“我”混得不好,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打算的行为产生了争议。对此,你怎么看?
【分析】本文记叙了“我”的一词难忘的经历: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时,因凄惶可怜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看到“鼓神”的演奏后,明白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于是决定回家过年。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CD.正确;
B.有误,本文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鼓神的精彩表演和自己当时的感受。
故选:B。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提示“轻视”“敬重”,结合关键句“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我惊愕了,世上竟有着这样的声音”“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可知,“我”对鼓神的情感变化过程:轻视——惊愕——醒悟——敬重。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根据上文“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可知,“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一句中“不可一世”的本意是“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这里是贬义词褒用,表现了敲打锣鼓的汉子们的敦实威风、精神抖擞的样子,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敬重之情。
②“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风!”一句连用三个感叹号,突出地表现了老人敲鼓时的飘逸、神秘、有力;表达了“我”受到的震撼之大,抒发了“我”对老人的敬重之情。
(4)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根据“那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抄在袖筒中甚是羞涩地直往后退。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可知,“鼓神”是指叫张伯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老头;根据“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已不再是一个焉聋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风!”可知,“鼓神”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人比作“飘逸的精灵”,赞美了他擂鼓技艺的高超。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可知,“我”因为境况凄惶可怜,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是自卑心理造成的;根据“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可知,看了老人的表演后,“我”明白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的道理,于是走出自卑的阴影,打算回家过年。
答案:
(1)B
(2)①惊愕
②醒悟
(3)①“不可一世”的本意是“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这里是贬义词褒用,表现了敲打锣鼓的汉子们的敦实威风、精神抖擞的样子,表达了“我”对他们的敬重之情。
②连用三个感叹号,突出地表现了老人敲鼓时的飘逸、神秘、有力;表达了“我”受到的震撼之大,抒发了“我”对老人的敬重之情。
(4)“鼓神”是指叫张伯的既瘦弱又邋遢的老头;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老人比作“飘逸的精灵”,赞美了他擂鼓技艺的高超。
(5)示例一:赞同。理由:“我”因为境况凄惶可怜,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害怕遭到家乡人的嘲笑。是可以理解的。
示例二:不赞同。理由:“我”因为境况凄惶可怜,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作归乡的打算,是自卑心理造成的,其实没有必要。看了老人的表演后,“我”明白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的道理,于是走出自卑的阴影,打算回家过年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点评】解答句子赏析问题,需了解句子赏析的角度及赏析的要点。句子赏析的角度有:修辞方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运用等。有的题目限定了某一角度,需按指定角度作答;不做具体要求的,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
5.(17分)阅读回答问题。
母亲的作业
①驱车从千里之外的省城赶回老家,杨帆直奔省城人民医院。“我母亲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他急切地问主治大夫。大夫看看他说:“胃癌晚期。老人的时间不多了!”
②杨帆顿时泪如泉涌。
③出了诊室,杨帆立即用手机通知他公司的副手:从今天起由他全权负责公司事务。杨帆要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陪伴在母亲身边。
④父亲早逝,为拄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母亲的腹痛是从两年前开始的,杨帆兄妹曾多次要带母亲到省城医院检查,每次母亲都说:“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
⑤杨帆开始守在母亲的病床边。母亲每天都要忍受病痛的新磨。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他跟母亲聊天儿,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有一天,他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
⑥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母亲微笑着念:“大。”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
⑦隔了几天,杨帆还专门买了一个生字本,一枝铅笔,手把手地教母亲写字。母亲写的字歪歪斜斜,可是看起来很祥和,很温馨。当然,母亲每天最多只能学会几个最简单的字。可是母亲饶有兴致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不像一个身染绝症的人了。
⑧一个月后的一个深夜,母亲突然走了。那个深夜,杨帆太累了,趴在母亲的床边打了个盹儿,醒来时,母亲已悄然走了。
⑨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母亲靠在床上,左手拿着生字本,右手握着铅笔。透过泪眼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⑩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
(1)下列对选文中母亲的笑理解和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D
A.第⑤段中,“母亲忽然笑”表明了母亲对儿女们都成才感到很欣慰以及自己不认字的自嘲。
B.第⑥段中,杨帆教母亲认字,“母亲微笑着念”表明母亲得到孩子的悉心陪伴很安心,很满足。
C.第⑦段中,母亲写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是因为她对子女的爱让她充满力量。
D.第⑨段中,“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是因为母亲去世时没有遭受痛苦。
(2)读选文第⑥段画线的句子,说说众人“惊讶”和“羡慕”的原因各是什么。
(3)选文第④段插叙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选文最后一句写到“母亲最终没有学会写‘我’字”,你如何看待走到生命尽头的母亲的这份“作业”?
【分析】文章写了杨帆在母亲最后的日子守候在母亲的病床边,跟母亲聊天,给母亲讲一些有趣的事情,用单放机让母亲听戏,教母亲识字写字。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候很平静,用刚学会的几个字表达了对儿女的爱,表达了对儿女的体谅,让儿女不要为自己去世过于悲伤。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第⑨段中,“母亲是面带微笑走的”,是因为母亲体谅孩子,不让孩子为自己担心。
故选:D。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病房里所有的人都向这一对母子投来了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联系“陪母亲闲聊时,母亲忽然笑道:‘你兄妹四个都读了大学,你妹妹还到美国读了博士。可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竟然也过了一辈子。想想真是好笑’……杨帆脑海里立刻跳出一个念头,就对母亲说:
‘妈,我现在教你认字写字吧!’妈笑了:‘教我认字?我都快进棺材的人了,还能学会?’‘你能!妈。认字写字很简单的’”“杨帆就找出一张报纸,教母亲认字,他手指着一则新闻标题上的一个字,读:‘大。’母亲微笑着念:‘大。’他手指着另一个字:‘小。’母亲微笑着念:‘小。’可知,“惊讶”的原因是杨帆母亲在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时,杨帆打算教病重的母亲识字并付诸行动,杨帆教得很认真,而母亲像孩子一样认认真真地跟着学;“羡慕”是因为众人对杨帆的孝顺,对母亲的慈爱表示敬佩。“惊讶、羡慕和赞许的目光”为病房里所有人的神态描写,通过他们的神态,表现母亲的慈爱,儿子的孝顺,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
(3)本题考查文章段落作用分析。结合“父亲早逝,为拉扯他们兄妹四个长大,母亲受尽了千辛万苦”分析,写母亲独立抚养子女长大,交代母亲拉扯四个孩子长大的经历;结合“不就是肚子痛吗,检查个啥,吃点药就好了,妈可没那么娇气”分析,写出了母亲性格的刚强;结合“母亲总是这样,生怕拖累儿女,生怕影响儿女们的工作”分析,写母亲不愿去医院,是因为怕拖累儿女,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体贴;这个段落还为下文“杨帆想方设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减轻母亲的痛苦”,因此教母亲识字作了情节上的铺垫。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结合“可是母亲饶有兴致地让杨帆教她写他们兄妹四人的名字,写那几个字时,都是满脸灿烂的笑容”“透过泪眼杨帆看到,母亲的生字本上歪歪斜斜地写着这样一些汉字:杨帆杨剑杨静杨玲爱你们。‘爱’字前边,母亲涂了好几个黑疙瘩”分析可知,母亲爱孩子胜过爱自己,母亲放不下对孩子的牵挂,所以学会了写孩子的名字。没有学会写“我”字,只能涂了好几个黑疙瘩。
答案:
(1)D
(2)“惊讶”是因为杨帆像教孩子一样教病重的母亲识字,而母亲也像孩子一样认认真真地跟着学,“羡慕”是因为杨帆母子相处时母慈子孝。这个句子运用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
(3)交代母亲独自拉扯四个孩子长大的经历和母亲生病了怕拖累儿女执意不去医院检查的过程,表现了母亲的刚强和对儿女的体贴;为下文杨帆照顾母亲、教母亲识字的情节作铺垫。
(4)母亲心里只有孩子,所以学会了写孩子的名字;忽略自己,没有学会写“我”字。
【点评】阅读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命题,难度相对降低。解答此类题,先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到答案相对应的内容,再将选项内容与原文比对,通过分析与比对得出答案。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句中的细微错误,如一些限定性的词语有没有丢失,使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等。
6.(16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①,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②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柚岭之间,干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如何也?
嘻!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松喻》
【注释】①盎(àng):花盆一类的盛器;②僵(yān):卧倒,倒伏。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亭亭净植 竖立
②宜乎众矣 应当
③屈其枝 弯曲
④亦犹是尔 这样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
(3)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千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甲】文中,周敦颐用“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感叹世间难觅知音;【乙】文中,作者用松在山谷间的笔直昂扬之态,“ 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发出君子当如是的感慨。(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
(4)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分析】参考译文:
【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也不旁生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乙】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也是直直的。有人将它移栽到盆中,把它放到华美的屋内,弯曲它的枝杆,绑缚它的关节,施肥灌溉,形状好像撑开的伞,这样子并非不招人喜欢。但是看那些山谷山岭之间,直插青云,凌驾蓝天,茂盛葱郁(地生长)在严霜积雪的松树,相差多少啊!
唉!贤士君子委身于人,也如同这松树一样。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植:竖立。
②句意:人数当然就很多了。宜:应当。
③句意:弯曲它的枝杆。屈:弯曲。
④句意:也如同这松树一样。是:这样。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予,我;濯,洗涤。句意为: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中重点词语有:虽,即使;亭亭,笔直。句意为: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也是直直的。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甲】文中,周敦颐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世间难觅知音;【乙】文中,作者用松在山谷间的笔直昂扬之态,发出了“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的感叹。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从《爱莲说》中“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看出,文章通过赞美莲花的高洁品质,周敦颐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语段(二)运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进行托物言志。人要学会有精神追求,坚持做自己,坚定自己的观念。即使委身于人,也不要忘了自己的初心,要学会在环境中慢慢适应,但在同时也要有自己心中的一片净土,不被世俗的影响而扭曲。通过歌颂松树来赞美君子的正直的品格。
答案:
(1)①竖立。
②应当。
③弯曲。
④这样。
(2)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松树的性格是挺直向上。就是几尺高,也是直直的。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
(4)【甲】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进行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菊、牡丹、莲三种花的比较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牡丹进行反衬,菊花进行陪衬来突出莲的高洁的形象。【乙】文运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来进行托物言志。通过歌颂松树来赞美君子的正直的品格。
【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三、写作(55分)
7.(55分)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权的一席话,使吕蒙改变了自己,有了巨大的长进,让人刮目相看;风雨中的小桃树,使贾平凹看到了希望,重拾了生活的勇气。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一件事对你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呢?
请以“影响了我的那个人”或“影响了我的那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2)抄袭是不良的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3)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影响了我的那个人”或“影响了我的那件事”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影响”,可以是知识上的,可以是精神思想上的,可以是做人方面的。注意三个问题:谁影响了我?什么事情影响了“我”?怎样“影响”的?“影响”以后进入新境后“好”在哪里?根据题干提示可从“那个人”“那件事”中任选一个写作。有人就有事,所以这两个题目其实内容和主题是一致的。如写“一个人”,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如父亲、老师、朋友;可以是社会上的陌生人;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偶像;可以是历史名人;还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写作时要选取具体的事例,如果是身边的人,要把他的行为事迹写清楚;如果是书中的人物,通过交代人物故事,点明其精神品质。最后通过议论抒情把“他们”对自己的“影响”,即自己有怎样的感悟或者怎样的变化写出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敬仰、感激之类的情感。如写“一件事”,我们要注意详略得当,应将事件的缘由做简要的概述,不必详写,对“我”产生的具体影响需要详细的表述,最后文章升华主题。
【解答】
影响了我的那个人
要说这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恐怕我还没有遇到。但要是说直至现在对我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我甚至可以说上三天三夜。
可以让我滔滔不绝地说上这么久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
他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但他给我的感染力比现实生活中的人还要强烈!他是一个出生在乌克兰的男孩子。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因为恶作剧而被瓦西里神父从学校开除了。但在他长大并且经历了许多事之后,他参军了。在血与火的时代,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战争;在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他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忠贞不贰的信仰、永不服输的气魄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这种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超越时代和国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他就是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柯察金。
是他教会我无论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总有一天,一切都会被自己改变。上帝丢给我们的问题太多了,但只要你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折不挠的精神,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仅仅会轻轻地说一句:“no problem,”是他教会我生命的意义。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是他改变了我的一切,包括我对人世间的公平与不公平的看法。
不论是在什么时候,我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说过的每一句话。他就是那个对我影响最深的人,那个改变我的人,那个我永远崇拜的人——保尔•柯察金。
【点评】文章开头就用了一个问句,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发思考。文中细致地表现保尔的美好品质,写出“我”被深深打动的原因,增强了说服力。文章最后揭示主旨,表露决心,表现“他”对“我”的影响,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思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和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