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科学探究,技术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2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下列没有体现能量作用的是( )
A.飞行的风筝 B.踢足球 C.静止的石子
2.(2分)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下列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其它两项不同的是( )
A.泥石流 B.拉开的弓 C.压缩的弹簧
3.(2分)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释放了化学能的是( )
A.河边的冰块融化 B.电灯亮了
C.同学们在跑步
4.(2分)下列有关电磁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 B.微波是看得见的电磁波
C.电磁波具有能量
5.(2分)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如图场景热传递的方式共有几种?( )
A.1种 B.2种 C.3种
6.(2分)如图,快速搓动双手,手心会变热。此过程能量如何转换?( )
A.动能转换为热能 B.热能转换为动能
C.化学能转换为动能
7.(2分)北温带降水多,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下列生物属于北温带的是( )
A.金丝猴 B.长颈鹿 C.企鹅
8.(2分)观察如图四种海洋生物,食物链表达正确的是( )
A.鲨鱼→蛤蜊→鳕鱼→硅藻 B.硅藻→蛤蜊→鳕鱼→鲨鱼
C.硅藻→鳕鱼→蛤蜊→鲨鱼
9.(2分)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老鼠 B.蚯蚓 C.苹果树
10.(2分)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的能量
B.光合作用不需要水为原料
C.光合作用生产出糖类和氧气
11.(2分)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叫作生态系统,做模拟水域生态系统时(如图),要在生态瓶里栽一些水草,水草的作用是( )
A.为动物提供氧气 B.为动物提供食物
C.AB均对
12.(2分)下列哪种行为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
A.过度放牧 B.合理植树
C.大量喷洒农药
13.(2分)环境改变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下列动物的本领不属于应对环境变化的是( )
A.鳄鱼捕食 B.大雁南飞 C.动物冬眠
14.(2分)藏羚羊是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动物之一,每年5月左右,母羊就会迁徙到环境更为恶劣的地方繁衍后代,母羊迁徙生育的原因可能是( )
A.有更好的食物和水源 B.躲避天敌的危害
C.AB均对
15.(2分)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下列属于生物资源的是( )
A.地下水 B.空气 C.植物
16.(2分)如图,生产一条牛仔裤要用到很多自然资源,下列资源没用到的是( )
A.石油 B.土壤 C.木材
17.(2分)燃烧下列同质量的三种矿物质,释放热量最少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石油
18.(2分)如图是模拟石油开采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伸入广口瓶一样长
B.向广口瓶注入红颜色的水,瓶中的油会上升
C.油能从玻璃导管和橡皮管流入烧杯中
19.(2分)下列行为不能守护自然资源的是( )
A.增加消耗 B.重复使用 C.回收利用
20.(2分)如图,甲乙两个烧杯相同,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把甲放入更大的烧杯中。3分钟后水温较高的烧杯是( )
A.甲 B.乙 C.相同
21.(2分)垃圾要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桶。婴儿用过的纸尿裤应投入如图的哪个垃圾桶中?( )
A.甲 B.乙 C.丙
22.(2分)下列行为不会造成水域污染的是( )
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
B.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C.不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
23.(2分)昆明滇池一度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为了拯救滇池,人们采取多样化的水污染治理措施。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治理周边污染源 B.从外流域引水
C.大力发展水面交通
24.(2分)如图的这些雀鸟体形相似,鸟喙却不同。观察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种雀鸟的喙,长短祖细都相同
B.莺雀和小树雀的喙适合吃虫子
C.大嘴地雀和勇地雀的喙适合吃肉
25.(2分)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并不重要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C.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26.(2分)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地,下列行为能保护土地的是( )
A.过度放牧 B.减少垃圾填埋
C.乱砍乱伐
27.(2分)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物种库”。下列对湿地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天然的蓄水库 B.对污水没有净化效果
C.是水禽等动物的栖息地
28.(2分)从能源消耗看,绿色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区别是( )
A.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小
B.普通建筑能做到能源零消耗
C.两种建筑的能源消耗都小
29.(2分)如图是三种常见砖的资料卡片,建房时要考虑“价格不高,隔音隔热、绿色环保”,选择哪种砖合适?( )
A.普通红砖 B.混泥土实心砖
C.隔热保温砖
30.(2分)如图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共和国助章”获得者屠呦呦(Tú yōuyōu),首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研究的是( )
A.遗传和变异 B.青蒿素 C.闪电和静电
二、科学探究(共3小题,计32分)
31.(10分)电磁铁
如图是同学们利用甲、乙、丙三个电磁铁探究磁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三组实验装置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如果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可以选用哪两组装置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2)如果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是否有关,可以选用哪两组装置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3)如表是同学们用三组实验装置吸引回形针的个数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装置
吸引回形针的个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甲
7
6
8
7
乙
15
13
14
14
1
26
28
27
27
①通过以上数据发现,磁力最强的是 (填装置序号),吸引回形针平均 个。
②甲装置的电池节数比乙装置 (填“多”或“少”),它们的线圈匝数 (填“相同”或“不同”),所以甲的磁力比乙 (填“大”或“小”)
③由实验可以看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改变(填“不可以”或“可以”)。
④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主要是为了
A.利用任意选择数据填写
B.得出不同条件下的结论
C.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电磁起重机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磁起重机可吸引任何金属材料
B.电磁起重机通电,电能转换为磁能
C.电磁起重机断电时,磁性消失
32.(10分)太阳能小车和新能源
(1)某实验小组要“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
如图是太阳能小车及其结构图。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问题
光板受光面积与小车速度是否有关
假设
改变的条件
光电板的面积大小光电板的受光角度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不变的条件
实验方法
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实验现象
不遮挡左边光电板时,小车速度 ,遮挡左边光电板时(如图),小车速度 。(填“快”或“慢”)
实验结论
受光面积大,小车速度 。(填“快”或“慢”)
(2)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下列选项不都是新能源的是
A.风能和地热能
B.生物质能和天然气
C.核能和潮汐能
(3)下列有关新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能源清洁环保、可再生
B.新能源以新技术为基础的
C.解决常规能源将枯竭的问题
33.(12分)清新的空气
准备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涂上面积相同的凡士林,分别放在客厅里、教室的窗台上、马路
边三个地方两天后镜子上的灰尘如图所示:
(1)看图,请判断马路边的镜子是 (填序号)。
可以判断马路边的灰尘污染最
A.小
B.大
C.无法判断
(2)空气中还有镜子“抓”不到的污染物,如甲醛污染,PM2.5等、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mái)的主要原因。含量(浓度)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携带大量病菌、有机污染物等,被人体吸入后容易引起 疾病,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3)下列哪些行为可以减少PM2.5的产生
A.焚烧垃圾
B.植树造林
C.尽量多开私家车
①“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行为不能改善生活环境的是
A.文明祭扫
B.绿色出行
C.随意燃放爆竹
②PM2.5会危害人体健康,当PM2.5含量高时,下列哪项措施可以减少危害
A.外出佩戴口罩
B.多走路少开车
C.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
(4)下列三种环境,空气最清新的是
A.居民小区
B.教室里
C.森林里
三、技术与环境(共1小题,计8分)
34.(8分)大熊猫
阅读下列资料,根据所学回答后而的问题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不惧寒湿,从不冬眠。嗜爱饮水几乎全靠吃竹子为生,每天的进食时间超过12小时,这也是大熊猫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
(1)如图的标志是
A.它是大熊猫、
B.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志
C.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
(2)下列哪种环境不适合大熊猫生活
A.炎热干燥
B.植物茂密
C.环境相对封闭
(3)根据大熊猫的生活习性,下列哪种行为有利于大熊猫的繁衍
A.多种松树
B.优化竹类品种
C.开发栖息地
(4)资料得出: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 环境。(填“稳定”或“不稳定”)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答案】C
【分析】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解答】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飞行的风筝、踢足球体现能量作用;静止的石子没有体现能量的作用。
故选:C。
2.【答案】A
【分析】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作动能。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
【解答】位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这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作势能。泥石流具有的能量是动能;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具有的能量是势能。
故选:A。
3.【答案】C
【分析】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核能、光能、潮汐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解答】A.河边的冰块融化是吸收热量的结果,没有化学能的释放,故A错误;
B.电灯亮了是电能转化为光能,也没有化学能释放,故B错误;
C.同学们在跑步是人体内化学能的释放,转化为热能、动能,故C正确。
故选:C。
4.【答案】B
【分析】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微波、X光是看不见的电磁波,它们所具有的能量都属于电磁能。
【解答】A、可见光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A的说法正确。
B、微波是看不见的电磁波。B的说法错误。
C、电磁波具有能量。C的说法正确。
故选:B。
5.【答案】C
【分析】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出现。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液体、气体主要通过对流方式进行,不同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不同,有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之分。
【解答】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热辐射是热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向周围辐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读图可知,图中太阳辐射大地,是通过热辐射方式传递热量;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是通过热对流方式传递热量;图中体育器材受太阳辐射后是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热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所以图中热传递包括3种方式。
故选:C。
6.【答案】A
【分析】能量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存在;按照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分类,能量可分为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电能、辐射能、核能、光能、潮汐能等。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通过物理效应或化学反应而相互转化。
【解答】能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快速搓动双手,手心会变热。此过程能量转化过程是动能转换为热能。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7.【答案】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北温带降水多,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金丝猴属于北温带动物,长颈鹿属于热带动物,企鹅属于寒带动物。
故选:A。
8.【答案】B
【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解答】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观察如图四种海洋生物,食物链表达正确的是硅藻→蛤蜊→鳕鱼→鲨鱼。
故选:B。
9.【答案】B
【分析】食物链是指生物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网络关系,保护生物链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
【解答】分解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蚯蚓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苹果树是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老鼠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属于消费者,故B正确,AC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分析】一般来说,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是适度阳光、空气、营养和适量水分。
【解答】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光合作用生产出糖类和氧气;光合作用需要水为原料。
故选:B。
11.【答案】C
【分析】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
【解答】绿色植物的叶和根吸收外界的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吸收阳光,在绿叶中制造其生存所需要的养分,同时放出氧气,这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水草的作用是为动物提供氧气,另外还可以为动物提供食物。
故选:C。
12.【答案】B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如果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这种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解答】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滥施农药、过度放牧以及过度捕捞等;合理植树,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故选:B。
13.【答案】A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大雁南飞、动物冬眠,都属于应对环境变化的本领;鳄鱼捕食不属于应对环境变化的动物本领。
故选:A。
14.【答案】C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解答】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母羊迁徙生育的原因可能是有更好的食物和水源、躲避天敌的危害。
故选:C。
15.【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生命的物体,叫生物,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解答】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植物属于生物资源;地下水属于水资源;空气属于气候资源。
故选:C。
16.【答案】C
【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解答】自然资源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并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利、生物、气候、海洋等资源。生产一条牛仔裤需要用到的自然资源有:用于运输和制作染料的石油和天然气,用于制作辅料和加工工具的金属矿物,用于生产棉花的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用于磨毛的水和洗水石等,木材没用到。
故选:C。
17.【答案】A
【分析】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
【解答】煤、石油、天然气是储存了亿万年前低等生物的遗体,而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太阳,所以归根结底也可以说成它们是储存了亿万年的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能提供能量。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A符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A
【分析】煤、石油和天然气是远古时代生物的遗骸在漫长的地质年代经过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可燃性矿物质,它们的形成与太阳能有关,在燃烧时会转换为光能、热能或动能。石油和天然气燃烧后,能释放出比煤更多的热量。
【解答】模拟开采石油的实验装置,其中长颈漏斗模拟注水泵,玻璃导管模拟出油管。模拟石油开采:1.在广口瓶中倒入食用油,加入小石子,用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2.将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把与玻璃导管相连的橡皮管另一端放入空烧杯中。3.向长颈漏斗中缓缓倒入红色水,猜测并观察出现的现象。向广口瓶注入红颜色的水,瓶中的油会上升,油能从玻璃导管和橡皮管流入烧杯中;长颈漏斗和玻璃导管穿过橡皮塞,分别伸入瓶底和瓶中部,A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A
【分析】人类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
【解答】人类一定要遵循大自然的生存原则,不破坏大自然的系统循环。不让人类的存在成为大自然的负担。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自然保护区,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环境意识,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等;增加消耗不能守护自然资源。
故选:A。
20.【答案】A
【分析】热传递是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热辐射是热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向周围辐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
【解答】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乙两个烧杯相同,倒入等量等温的热水,把甲放入更大的烧杯中,3分钟后水温较高的烧杯应该是甲。因为甲放入更大的烧杯中,大烧杯内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甲杯中热水的热量需要先加热大杯子内的空气后,再向外传递,热传递的速度会减慢,因此,与乙杯相比,甲杯中热水的温度下降慢,温度更高一些。故A选项正确。
故选:A。
21.【答案】B
【分析】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垃圾分类、分装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对一些有毒垃圾的处理。
【解答】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可回收物是指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有害垃圾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零星废弃物;厨余垃圾是指易腐烂的生物质废弃物;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外的其余生活垃圾。婴儿用过的纸尿裤应投入如图的其他垃圾桶中,乙符合题意。
故选:B。
22.【答案】C
【分析】水污染的发生是由于各种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进入水体而造成的。
【解答】造成水的污染原因有两类:人为因素:主要是工业排放的废水。还包括生活污水、农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气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积在大地上的垃圾经降雨淋洗流入水体的污染物等。自然因素:岩石的风化和水解,火山喷发、水流冲蚀地面、大气降尘的降水淋洗。分析选项可知,不向水体倾倒固体垃圾,不会造成水域污染;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粪便、直接排放工业废水,会造成水域污染。
故选:C。
23.【答案】C
【分析】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解答】为了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我们可以对污水进行科学处理,合理开采地下水,治理周边水污染源,实施雨污分流,控制水面交通,造生活区的排污管道,杜绝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从外流域引水等;大力发展水面交通不合理,不利于水污染治理。
故选:C。
24.【答案】B
【分析】鸟喙,即鸟的嘴,鸟喙的形状是鸟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适应环境的一个典型例子。鸟类的喙主要用来获取食物──捕食、叼住、撕咬以及从水中过滤食物,有时也用于攀登、争斗和筑巢。
【解答】读图可知:
A.四种雀鸟的喙,长短祖细都不相同,说法错误。
B.莺雀和小树雀的喙尖,适合吃虫子,说法正确。
C.大嘴地雀和勇地雀的喙适合吃种子,说法错误。
故选:B。
25.【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解答】A、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很重要,选项观点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选项观点正确;
C、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能保护生物多样性,选项观点正确。
故选:A。
26.【答案】B
【分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解答】土壤被人类破坏的越来越严重,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们应当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保护原有生物,减少垃圾填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度放牧、乱砍乱伐,会破坏土地。
故选:B。
27.【答案】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解答】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有丰富的植物群落,是水禽等动物的栖息地,为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体现了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湿地是水禽等动物的栖息地,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B符合题意。
故选:B。
28.【答案】A
【分析】绿色建筑是指采用环保建材和环保涂料,在采光、房体保温、通风等方面都符合环保要求,代表着未来建筑的方向。
【解答】绿色建筑是指采用环保建材和环保涂料,在采光、房体保温、通风等方面都符合环保要求的建筑,它与普通建筑的区别是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小,代表着未来建筑的方向。
故选:A。
29.【答案】C
【分析】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它们散热较快;不善于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它们散热较慢。物体的导热性能越好,其散热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导热性能越差,其散热能力就差,就可以用来做保温材料。
【解答】在生产生活中,有时需要保温,让物体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减缓热传递。从图中三种砖的特点可知,普通红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隔热、隔音;混凝土实心砖价格较高;隔热保温砖隔音隔热性能好有一种建筑材料,它质量较小,保温节能,隔热保温砖保温节能,隔音隔热,无辐射,绿色环保。因此,建房时要考虑“价格不高,隔音隔热、绿色环保”,选择隔热保温砖最合适。故C选项正确。
故选:C。
30.【答案】B
【分析】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
【解答】屠呦呦受到葛洪治疟的启发,采用沸点低的乙醚提取青蒿素,终于成功提取出抗疟特效药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故选:B。
二、科学探究(共3小题,计32分)
31.【答案】(1)B。
(2)A。
(3)①丙;27。
②少;相同;小。
③可以。
④C。
(4)A。
【分析】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而且磁性大小和磁极方向都可以控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池数量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电池数量越多磁力越大,反之,磁力越小。
【解答】(1)根据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对比实验中的变量只有一个,其他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如果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是否有关,改变的因素是线圈匝数,其他条件完全一致。因此,可以选用图中甲和丙两组装置。
(2)如果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是否有关,改变的条件是电池节数,其他条件完全一致。因此,可以选用图中甲和乙两组装置。
(3)①通过记录表以上数据可以发现,磁力最强的是丙装置,吸引回形针平均27个回形针。
②甲装置的电池节数比乙装置少,它们的线圈匝数相同,所以甲的磁力比乙小。
③由实验可以看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
④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A.电磁起重机只能吸引铁制品,不是能够吸引任何金属材料,该说法错误,故A符合题意;
B.电磁起重机通电,电能转换为磁能,该说法正确误,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磁起重机通电时,产生磁性,断电时,磁性立即消失,该说法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
(2)A。
(3)①丙;27。
②少;相同;小。
③可以。
④C。
(4)A。
32.【答案】(1)快;慢;快。
(2)B。
(3)A。
【分析】太阳能利用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可以利用太阳能进行食品加工(晒干)、发电、加热(热水器)、养殖、种植等等。
【解答】(1)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太阳能小车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能量转换过程是:光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电动机转化为动能,驱动小车运动。不遮挡光电板时,小车速度很快;遮挡左边光电板时,小车速度慢一点,该小组要探究的是光电板面积大小与小车速度是否有关。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电板面积越大,小车运动速度越快。
(2)新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开发新能源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好处。天然气是常规能源,B符合题意。
(3)A.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都可再生,核能是不可再生资源,选项观点错误;
B.新能源是以新技术为基础的,选项观点正确;
C.解决常规能源将枯竭的问题,选项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1)快;慢;快。
(2)B。
(3)A。
33.【答案】(1)乙;B。
(2)呼吸道。
(3)B。
①C。
②A。
(4)C。
【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渐提高。环境保护一般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如被生活污水污染的湖泊的治理等。
【解答】(1)根据生活常识,在客厅里、教室的窗台上、马路边三个地方中,灰尘颗粒最多的应该是马路边,汽车飞驰,尘土飞扬;可以判断马路边的镜子是乙,马路边的灰尘污染最大。
(2)空气中还有镜子“抓”不到的污染物,如甲醛污染,PM2.5等、空气中的PM2.5,即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霾(mái)的主要原因。含量(浓度)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携带大量病菌.有机污染物等,被人体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3)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固体颗粒物,增加PM2.5污染物,故A错误;
B.植树造林有利于净化空气,减少空气中PM2.5含量,故B正确;
C.多开私家车会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大气污染物,不能减少PM2.5,故C错误;
①A.文明祭扫,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随意燃放爆竹,会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故C符合题意;
②A.当PM2.5含量高时,外出佩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吸入呼吸道,减少对身体的伤害,故A正确;
B.当PM2.5含量高时,多走路少开车不利于保护身体,故B错误;
C.当PM2.5含量高时,增加室外活动的时间,反而会容易对身体的危害,故C错误;
(4)A.居民小区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空气质量不会很清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学生数量多,空间较小,空气清新程度交差,故B不符合题意;
C.森林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能够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增加大气湿度等,因此,森林里空气清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乙;B。
(2)呼吸道
(3)B。
①C。
②A。
(4)C。
三、技术与环境(共1小题,计8分)
34.【答案】(1)C。
(2)A。
(3)B。
(4)稳定。
【分析】中国是世界上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已建有22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种类。
【解答】(1)WWF是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英文缩写。WWF建立于1961年,原名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总部设在瑞士。其目的是通过组织、宣传和教育等工作,促使有关方面重视自然环境面临的威胁,尽可能取得世界性的精神和物质的支持,并在科学的前提下,把这些支持付诸于行动,向世界各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中国的大熊猫、白暨豚、麋鹿等许多项目都得到了WWF的帮助。
(2)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植物茂密、环境相对封闭的地方适合大熊猫生,炎热干燥的环境不适合大熊猫生活。
(3)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大熊猫栖息地的原因包括海拔高、气候寒冷,水资源丰富,植被茂密且种类繁多,竹类资源丰富。所以优化竹类品种有利于大熊猫的繁衍。
(4)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栖息地是动植物长期生活的稳定环境。
故答案为:
(1)C。
(2)A。
(3)B。
(4)稳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共4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曲靖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