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考点十 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580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部分 考点十 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580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部分 考点十 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46580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部分 考点十 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点十 简明、得体、准确、鲜明、生动-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最近,某校发起在家庭中实施分餐的倡议。请你拟写一则微信消息,发布在家庭群中,劝说长辈接受该倡议。要求:有理有据,语言得体,不超过90个字。
解析:答题时要结合题干要求,劝说长辈接受分餐制度的倡议。“推广分餐”的倡议书,要谈论分餐制的优点。倡议时在正文部分要写清发起倡议的原因、目的和具体要求,否则响应者无所适从,会造成盲目的行动。
答案:示例:尊敬的各位长辈,医生说过,要学会习惯分餐,适当分隔才是更理性的爱。所谓病从口入,分餐不光能有效控制病菌传播,还能减少食物浪费。分餐不分爱,永远爱你们。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逢假期,不少游客就很辛苦。有的人,排队5小时,只为打卡西湖音乐喷泉;有的人,排号20 000桌,只为打卡一家网红餐厅;有的人,堵车半小时,只为打卡一个名叫“立马回头”的公交站。这种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被称作“打卡式旅游”。
针对以上现象,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要求体现辩证思想,观点鲜明,不超过70个字。
解析:审题得知:文字是评论性的文字,尤其是“体现辩证思想”这样的要求,它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考生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表明自己的观点。解答时,需要紧扣材料所呈现的“打卡式旅游”的特征,即“走马观花的旅行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消解了旅游是为了休闲的意义,但另一方面也使旅游的方式呈现了个性化的选择特点,是旅游的另一种呈现,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要求观点辩证合理,语言流畅,字数不超过70字即可。
答案:这种旅游忽略了休闲的意义,让旅行变得功利而浮躁,但其背后呈现的是“个性化选择”,彰显出个体为满足自我内心精神需求的坚持。
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全民抗疫时期,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等防护装备已成为防疫常识。但是,仍有一些人无视防控疫情的要求,顽固地拒绝佩戴口罩。
请你从个人与社会角度写一段话,劝其佩戴口罩。要求情理并致,语句流畅,130字以内。
答案:(示例)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断与飞沫的接触,降低被感染风险,是个人防护的需要;同时是对他人的保护和尊重,还是对防疫工作最直接的支持,改善的是整个公共生活的环境,反过来也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何况,在防控疫情的当下,出门戴口罩、接受防疫检查也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
4.学校高一 “《红楼梦》研究会”拟组织以“人物性格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为主题的 《红楼梦》读书会,请你任选《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围绕读书会的主题写一段发言稿。要求:观点明确;人物生活环境概述准确;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分析准确;表达条理清楚;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认为环境影响性格。王熙凤生于富贵之家,其家庭与商业界接触较多,这让她过早地懂得了金钱的“功用”,也养成了贪财好利的性格。王熙凤幼小时被家中当做男孩子教养,父母将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因此养成了泼辣、果断的性格。贾府成员众多,上下尊卑,等级森严,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王熙凤要保住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利,就必须懂得如何讨好主子,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也促成了她八面玲珑的性格。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高三,学生即将毕业,学校团委拟组织一场毕业文艺演出活动。活动以“铭师恩,唱友情,颂青春”为主题,演出于6月20日19时在学校一号演播厅举行。
(1)请根据相关信息,拟写一份演出公告。
(2)根据节目单,合唱《夜晚,走过老师的窗前》之后是我校抗疫志愿者表演的诗朗诵《青春的担当》,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台词。100字左右。
答案:(1)
演出公告
为增进师生情谊,唱响青春之歌,以“铭师恩,唱友情,颂青春”为主题的毕业文艺演出活动将于6月20日19点在学校一号演播厅举行。敬请全体师生届时欢聚一堂。
校团委
6月15日
(2)示例: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亮我心房。三年的时光匆匆而过,恩似海,永难忘!您的谆谆教诲让我们在抗疫时刻同甘共苦,扶持关爱,化作青春的责任与担当,化作青春的梦想与诗行!请欣赏我校抗疫志愿者的倾情力作——诗朗诵《青春的担当》。
6.某市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拟发起“全国文明城市,从你我做起”的活动。请你向全体市民写一封倡议书。要求:①紧扣活动主题,只写正文;②内容完整,运用排比手法;③字数80~100。
答案:(示例)文明城市要靠你我一起精心装扮,多一份热心,城市就多一份温情;多一份付出,城市就多一份亮色;多一份责任,城市就多一份安心。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满腔的热情、积极的行动,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
7.针对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分别进行合理的反驳,每处不超过70个字。
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在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试问,①古往今来,不是有很多时候社会达不到温饱吗?是否意味着那时就不谈道德了呢?人有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②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去谈道德,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之中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该题时,考生可以反驳画线句子中对方的观点,也可以反驳对方的论据等。第①句,对方的主要观点是“即使社会没有达到温饱,也要讲道德”。如果反驳对方的观点,可以从“社会温饱不是个人温饱”“物质与精神”等角度切入,即谈论道德等精神层面的问题时,要以物质层面为基础。第②句,对方的主要观点是“有衣食之困的很多人都讲道德”,其结论是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反驳这类观点,可以用反证法,即“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人也很多”。
答案:①社会的温饱不等于个人的温饱;物质与精神相互依存,物质是第一性的。②有衣食之困不能坚持品德修养的人也很多;例子不胜枚举是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的,结论不可靠。
8.演绎法是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请参照示例,运用演绎法,仿写句子,注意句式要大体相似,逻辑清晰。
示例: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你既然要深入领略泰山的伟岸,那就应亲自去看看,登一登。
解析:首先读懂题目,明白什么是“演绎法”。根据所给出的定义和示例可知,演绎法可以粗略理解为先有一个道理,即“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然后用这个道理解释一件事,即“推导出个别性结论”。推导的关键是道理和事情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据此思考作答。具体句式为“俗话说(或意思相近的词语)+俗语+阐释(句式为‘你既然……,那就应……’)”。注意所引用的俗语或警句、格言等要有积极意味,推理要恰当。
答案:有道是,脚正不怕鞋歪。你既然清清白白,问心无愧,那就应笑对流言,昂首做人。
9.下列各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均存在表达不当之处,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为写这部学术专著,张教授付出了三年心血,希望您能抽出时间拜读,为该书写一篇序言。”
②就学术风波一事,翟天临在微博道歉说:“参演一系列影视作品后,我开始飘飘然。这种不良心态被我带入到论文写作过程中,促使我内心始终心存侥幸。”
③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一集中,盛纮嫁女,客人对其说:“恭喜啊,小女嫁了个好人家呀!”
④李国文先生的散文《草间偷活沉吟不断》说的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经历,其中写道:“他的连捷高中,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
⑤摇滚歌手何勇的《钟鼓楼》歌词中,有这样两句:“这里的人们有着那么多的时间,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的能力。敬语指对听话人表示尊敬的语言手段。使用敬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词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①“拜读”是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此处应改为“阅读”。②“内心”与“心存侥幸”语意重复,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小女”是对自己女儿的谦称,称呼别人家的女儿,应称呼“令爱”或“令嫒”。④“杏林”指中医界,“杏坛”指设坛讲学,此处应将“杏林”改为“杏坛”。⑤此处表达不准确,“家长里短”指的是家务事,“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此处应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答案:①将“拜读”改为“阅读”;②将“内心”删去或将“心存”改为“存有”;③将“小女”改为“令爱”或“令嫒”;④将“杏林”改为“杏坛”;⑤将“三长两短”改为“家长里短”。
10.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拙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向老师祝寿的发言片断,这是一个喜庆、轻松的生活场合,发言应该准确得体、亲切自然。“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这里是回到自己的母校,应改为“回到”;“至今健在”是说某人还没死,用语不礼貌,表达的意思应是精神状态好,应改为“精神矍铄”或删除;“拙作”是一个谦辞,不能用于说别人的作品,可改为“大作”;“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这里应改为“学生”;“欣慰”是内心感到高兴并宽慰,是书面语,不宜用于这个轻松愉快的场合,应改为具有口语特点的“高兴”。
答案:①“光临”改为“回到”;②“至今健在”改为“精神矍铄”,或删去;③“拙作”改为“大作”;④“高足”改为“学生”;⑤“欣慰”改为“高兴”。
11.下面是某校家长会邀请函,其中有五处语体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为了让家长全面知道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并进一步和家长一起聊一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问题,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促进令郎(令嫒)健康成长,学校定于3月15日(周六),在各班教室召开家长会。到时候要求各位家长按时到会。
解析:这是一种家长会邀请函,属于书面语体。“知道”“聊一聊”“到时候”都是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与语体不适合,应改为书面语;“令郎(令嫒)”,称对方儿子(女儿)的敬词,此处为校方使用,使用对象不得体;“要求”,带有命令的语气,口气生硬,不适合邀请的语气,应改为恭敬的词语。
答案:①“知道”改为“了解”;②“聊一聊”改为“探讨”;③“令郎(令嫒)”改为“学生”或“孩子”;④“到时候”改为“届时”;⑤“要求”改为“敬请”。
12.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
戴 畅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
蒲公英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
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
子弹退回枪膛,
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
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
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
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
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点评。可从诗歌的语言、情感、意象、表现手法、结构等方面去思考。比如,语言上,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上,真切而温馨,其乐融融的生活细节中蕴含的满是思念与怅惘,传递出对分别的亲人的思念之情;意象上,选择瀑布、蒲公英、太阳、子弹、运动员、录取通知书等,通过今与昔的对比,展现出现在的“冷”与过去的“暖”,从而将抽象的时光流逝写得具体可感;表现手法上,逆向构思,新颖别致,对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的描写恰恰是作者渴望回到过去而不得的心情的体现;结构上,诗歌首先写一些不可能出现的现象,然后写“我”,接着写“我”与“你”的关系,最后写“你还在我身旁”,点出了诗歌的主旨,可谓层层铺垫;诗行错落有致,具有韵律美。
答案:①用回溯的写法,以各种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来表达内心的渴望。②精心选择与母子关系相关联的意象,表现真挚亲情。③再现日常生活细节,亲切感人。④层层铺垫,结尾点题、单句成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力。⑤诗行错落有致,具有视觉美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点一 正确使用词语-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点十一 图文转换-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想象力是知识的翅膀,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三部分 考点七 变换句式-2023高考语文艺考生文化课百日冲关课时作业word(统编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析句式表达效果,变换不同句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