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学案设计
展开17.昆明的雨
素养目标
1.体会作者说的“我想念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2.理解文中昆明的雨的特点,品味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3.把握课文叙写景、事、物的线索,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学法指引
如何概括写景散文中景物的特征
1.答题思路:分析语境,找准词语,概括要点。
2.答题方法:①用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2.背景简介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7年,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他对昆明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都非常了解,对昆明有很深的情结,对那里的一切都充满深情,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正是作者选取昆明雨季中最有特色的事物,也是最能触动他思绪的事物而写成的一篇散文。
3.完成自学结构图
基础夯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bì xié()。
(2)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xiān yú()。
(3)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lí bɑ()。
(4)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gé diào()比牛肝菌高。
(5)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yāo he()一声。
(6)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mù nián()投莲花池而死。
(7)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qínɡ wèi(),写了一首诗。
(8)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tái hén()一寸深。
(9)mì zā zā()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10)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在历史发展中lián mián bù duàn(连绵不断)、涤故更新,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得以形成。
(11)这一问,直问得主人公zhāng mù jié shé(张目结舌),囧态尽显,也问得观众五味杂陈,柔肠百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赤岸村是远近闻名的蚝乡,每年中秋前后,鲜腴的赤岸蚝吸引不少“吃货”远道而来。
B.深藏于清远古龙峡河谷中的鱼庄吊脚楼,红灯笼随风摇曳,充满江南水乡的情味。
C.珠江两岸连绵不断的绿道串联起广州新中轴线上的地标建筑,提升了广州的国际城市形象。
D.为致敬白衣天使,1 000架无人机在珠海横琴上空形成彩色矩阵,令人张目结舌。
【解析】“张目结舌”,意为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此处应用“叹为观止”。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东省加大岭南古籍的整理、搜集和研究力度,对继承和发扬岭南文化有重要意义。(“整理”与“搜集”互换位置)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揭阳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在句末加上“的活动”)
C.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特有的时间体系,它以自然时序服务日常生活,传统文化的智慧。(在“传统文化”前加上“体现”)
D.无论是实体经营还是网络销售的从业者,都应该本着遵循公平、诚信为原则,遵守商业道德。(删掉“本着”)
【解析】句式杂糅,应把“本着遵循”改为“以”。
素养提升
学习了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题目。
1.在含“雨”的成语中,“雨”除其本义外,还常被赋予新的比喻义。如“春风化雨”,因为雨有润泽万物的特性,所以常用来比喻教导之言,即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请你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个写出其比喻义。
风雨摇摆 风雨同舟
2.对下面这段话的批注,最恰当的一项是()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节选自《昆明的雨》)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解析】由语段中“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等词句,可以看出句子重在表现昆明雨季植物肆意生长之态。A.诗句中的“寒雨”可见天气寒冷,与语段不符;B.诗句中的“两三点雨山前”,和“丰满的”语境不符;C.诗句突出了雨多、雨满、充满活力的特点,与语段的意境相符;D.诗句“愁云淡淡雨潇潇”与“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不符。
3.仔细品来,“雨”中也有民俗味、传统味。在对联交流活动中,有个同学拟了下联,请你结合“雨”的特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上联。
上联: 下联:皑皑瑞雪兆丰年
课文精读
1.下列对《昆明的雨》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以避邪,这是一种民俗,同时也说明昆明仙人掌很多,且受人喜爱。
B.作者想念昆明的雨,主要是因为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雨也不是连续地下。
C.作者将昆明火炭梅与苏州洞庭山、井冈山的杨梅对比,突出前者的味美。
D.全文主要运用白描手法,把雨季的昆明写得蕴藏着诗意,颇有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解析】B项说法片面。除了此原因之外,第5段“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第7段“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这都是作者怀念昆明的雨的原因。
2.作者对昆明的雨季有怎样的印象?
3.课文题目为《昆明的雨》,开头却较详细地描绘“我”画给宁坤的那张画,这样是否离题?请说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4.本文是一篇内涵丰富、饶有情趣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拓展阅读
班级举办“顺德文化之旅”综合性实践活动,你所在的小组负责特色农业景观“桑基鱼塘”的调研,请根据小组查阅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种桑、养蚕、养鱼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推动的循环性生产。在以桑叶养蚕、蚕沙喂鱼、塘泥种桑的食物链循环中,桑、蚕、鱼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顺德有句俗语:“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这充分说明了“桑基鱼塘”循环性生产的优势。在这种循环性生产系统中,桑是生产者,利用太阳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分等生产桑叶。蚕是第一消费者,桑是给蚕儿吃的,桑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转移到蚕。鱼是第二消费者,蚕吃桑叶后放出的蚕沙、蚕蛹投放到塘里去,供草鱼作为饲料。塘里微生物分解鱼粪、藻类和各种有机物质为N、P、K等元素,混合在塘泥里,随着塘泥又还原到桑基,微生物是有机物质的分解者和还原者。
(节选自钟功甫《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一个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有删改)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古时是一个“地势低洼、水潦频仍”的多灾之地,河网密布,地势低平,许多地方海拔在1米以下,排水不畅。春夏时节暴雨频繁,往往泛滥成灾。而桑基鱼塘是珠三角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探索出来的土地利用方式。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对当地特殊自然环境长期适应、协同发展的产物。此外,桑基鱼塘复杂多样的生产环节带来多渠道的收入来源,种桑、养蚕、缫丝、养鱼以及间种和轮种的蔬菜、花生、玉米等都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且因内部的良性循环与相互促进,以上各类生产的质和量都较其他地区更高、更优。结构复杂、分工细密的桑基鱼塘能吸纳大量劳动力。各工种劳动强度轻重有别,老弱妇孺均可参与,且常年无歇,妥善解决了人口稠密、耕地紧张之矛盾。桑基鱼塘在产生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在桑基鱼塘兴盛期,珠三角人们安居乐业,男耕女织,妇孺老少各得其所,家庭和睦,民风祥和。
(节选自郭盛晖、司徒尚纪《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珠三角桑基鱼塘的价值及保护利用》,有删改)
材料三
作为广东第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千年桑园围上,现代农人们正在进行一场新的试验。
在佛山顺德龙江镇万安村,有一块与众不同的鱼塘。这是当地与广东省农科院合作开展的“鱼稻共生”示范项目。普通鱼塘在收成和市场都好的情况下,每亩年收益能达到约1万元,未来由于尾水处理的规范还会增加成本;种稻的鱼塘则不仅降低了病虫害风险,而且也能降低增氧机、尾水处理等成本,提高鱼类生长的速度和品质。
“鱼稻共生”示范项目之外,龙江镇万安桑园水韵关丽渔场的更多项目也在同步谋划展开。例如,现代桑基鱼塘展览馆、玻璃温室展示馆等正在加紧推进建设。万安原本杂乱无章的地块,将逐步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农耕文化旅游景观。
(节选自南方Plus《从“桑基鱼塘”到“鱼稻共生”:千年桑园围上的顺德龙江新探索》,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完成“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示意图。
2.组员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了修改。改动是否合理?为什么?
原句:普通鱼塘在收成和市场都好的情况下,每亩年收益能达到约1万元。
改句:普通鱼塘在收成和市场都好的情况下,每亩年收益能达到1万元。
3.有同学认为:“桑基鱼塘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
微写作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昆明的雨》能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作者浓烈如火的情怀。
请以《落叶》为题,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要求:(1)语句通顺、连贯;(2)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3)150字左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眼”中辨字体,“眼”中识人物,“眼”中表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链接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导学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