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统一测试物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统一测试物理试题,共17页。
黑龙江哈尔滨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统一测试(一)物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假设微重力技术试验卫星轨道半径为,潇湘一号07卫星轨道半径为,两颗卫星的轨道半径,两颗卫星都作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微重力技术试验卫星在预定轨道的运行速度为
B.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C.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
D.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小于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2、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分别为m、m、2m,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出发,其中A球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B、C由静止释放。三个小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小球与地面之间、小球与小球之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则小球与小球之间最多能够发生碰撞的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篮球运动深受同学们喜爱。打篮球时,某同学伸出双手接传来的篮球,双手随篮球迅速收缩至胸前,如图所示。他这样做的效果是( )
A.减小篮球对手的冲击力
B.减小篮球的动量变化量
C.减小篮球的动能变化量
D.减小篮球对手的冲量
4、小球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着地后反弹,然后又落下,每次与地面碰后动能变为碰撞前的。以刚开始下落时为计时起点,小球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中选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B.每个阶段的图线并不相互平行
C.每次与地面相碰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
D.每次与地面相碰后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是前一次下落时间的一半
5、如图所示,四个小球质量分别为、、、,用细线连着,在和之间细线上还串接有一段轻弹簧,悬挂在光滑定滑轮的两边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断间细线的一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B.剪断间细线的一瞬间,小球和的加速度大小均为
C.剪断间细线的一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零
D.剪断球上方细线的一瞬间,小球和的加速度大小均为零
6、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假设一艘质量为m的轮船由于失控,以速度v撞向大桥(大桥无损),最后没有反弹而停下来,事故勘察测量轮船发现迎面相撞处凹下去d的深度,那么可以估算出船对桥的平均撞击力F,关于F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B.
C.
D.mv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粗糙斜面的挡板上,上端连接一小滑块(视为质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块位于O点.先用外力缓慢地把滑块移至A点,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然后撤去外力,滑块沿斜面向上最高能滑到B点,该过程中滑块的最大动能为Ekm,滑块的动能最大时其所在位置距A点的距离为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从A点滑到O点的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B.滑块从A点滑到O点的过程中,其动能一直增大
C.滑块经过距A点距离为的位置时,其动能大于
D.滑块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和克服重力做功的代数和为Ep
8、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围成如图所示的线框,置于正方形有界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线框平面,图中ab=bc=2cd=2de=2ef=2fa=2L。现使线框以同样大小的速度v匀速沿四个不同方向平动进入磁场,并且速度始终与线框最先进入磁场的那条边垂直。在通过如图所示的位置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两点间的电压最大
B.图丙与图丁中电流相等且最小
C.维持线框匀速运动的外力的大小均相等
D.图甲与图乙中ab段产生的电热的功率相等
9、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所示为t=0时刻的波形图,M是平衡位置在x=70 m处的一个质点,此时M点正沿y轴负方向运动,之后经过0.4 s第二次经过平衡位置,则 。
A.该波沿x轴正向传播
B.M点振动周期为0.5 s
C.该波传播的速度为100 m/s
D.在t=0.3 s时刻,质点M的位移为0
E.题中波形图上,与M点振动总是相反的质点有2个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某次“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所选用的实验器材有∶
A.小灯泡“2.5V 0.2A”
B.电流表0~0.6A~3A(内阻未知)
C.电压表0~3V~15V(内阻未知)
D.滑动变阻器“2A 20Ω”
E.电源(两节旧的干电池)
F.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当开关闭合时,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______(填“左”或“右”)端。
(2)实验中,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表的示数变___________(填“大”或“小”)。
(3)本次实验用电池对数据处理有没有影响?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
(4)依据实验结果数据作出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___________。
A. B.
C. D.
12.(12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端,滑块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的纸带从木板上滑下。图乙是打出的一段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选取至的7个点为计数点,且各计数点间均有4个点没有画出,测得各点到点的距离依次是。由此可知滑块下滑的加速度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
A.木板的长度 B.木板的末端被垫起的高度 C.木板的质量 D.滑块的质量 E.滑块运动的时间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______(用题中各物理量的字母代号及重力加速度表示)。由于该测量装置存在系统误差測量的动摩擦因数会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甲所示,A端封闭、B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管长,其中有一段长的水银柱把一部分空气封闭在玻璃管中。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封闭气柱A长。现把玻璃管缓慢旋转至竖直,如图乙所示,再把开口端向下插入水银槽中,直至A端气柱长为止,这时系统处于静止平衡。已知大气压强,整个过程温度不变,试求:
(1)玻璃管旋转至竖直位置时,A端空气柱的长度;
(2)如图丙所示,最后槽内水银进入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的长度d(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16分)湖面上有甲、乙两个浮标,此时由于湖面吹风而使湖面吹起了波浪,两浮标在水面上开始上下有规律地振动起来。当甲浮标偏离平衡位置最高时,乙浮标刚好不偏离平衡位置,以该时刻为计时的零时刻。在4s后发现甲浮标偏离平衡位置最低、而乙浮标还是处于平衡位置。如果甲、乙两浮标之间的距离为s=10m,试分析下列问题:
(i)推导出该湖面上水波波长的表达式;
(ii)试求该湖面上水波的最小频率。
15.(12分)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1.2kg的小滑块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A点,在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4N的作用下,从A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其滑行到AB的中点时撤去拉力,滑块继续运动到B点后进入半径为R=1.3m且内壁光滑的竖直固定圆轨道,在圆轨道上运行一周后从B处的出口(未画出,且入口和出口稍稍错开)出来后向C点滑动,C点的右边是一个“陷阱”,D点是平台边缘上的点,C、D两点的高度差为h=1.2m,水平距离为x=1.6m。已知滑块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刚好为滑块重力的3倍,水平轨道BC的长度为l2=2.1m,小滑块与水平轨道AB、BC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5,重力加速度g=11m/s2。
(1)求水平轨道AB的长度l1;
(2)试通过计算判断小滑块能否到达“陷阱”右侧的D点;
(3)若在AB段水平拉力F作用的范围可变,要达到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既不脱离竖直圆轨道,又不落入C、D间的“陷阱”的目的,试求水平拉力F作用的距离范围。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解析】
A.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得
设地球半径为R,则有
联立得
由于
则
故A错误;
B.由公式
得
由于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故B错误;
C.由公式
得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故C正确;
D.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由于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2、C
【解析】
由于三球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相同,一定可以发生碰撞,可假设高度无穷大,可看作三球碰撞完成后才落地,A、B第一碰撞后水平速度互换,B、C发生第二碰撞后,由于B的质量小于C的质量,则B反向;B、A发生第三次碰撞后,B、 A水平速度互换,A向左,B竖直下落,三球不再发生碰撞,所以最多能够发生3次碰撞,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关键是A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与B、C竖直方向的运动情况相同,所以一定可以发生碰撞。
3、A
【解析】
ABD.先伸出两臂迎接,手接触到球后,两臂随球引至胸前,这样可以增加球与手接触的时间,根据动量定理得
解得:
当时间增大时,球动量的变化率减小,作用力就减小,而冲量和动量的变化量都不变,所以A正确,BD错误。
C.速度由v减小到0,动能的变化量是不变的,故C错误。
故选A。
4、D
【解析】
A.由于小球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知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故A错误;
B.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和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下落过程和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每个阶段的图线相互平行,故B错误;
C.与地面相碰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前一次下落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与地面相碰后上升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根据题意有
解得
故C错误;
D.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与地面相碰后上升的时间
与地面相碰后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是前一次下落时间的
解得
故D正确;
故选D。
5、C
【解析】
AB.开始时,弹簧的弹力为,剪断CD间细线的一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则小球C的加速度大小为
AB的加速度为零,故AB错误;
C.同理可以分析,剪断AB间细线的一瞬间,小球C的加速度大小为0,故C正确;
D.剪断C球上方细线的一瞬间,弹簧的弹力迅速减为零,因此小球A和B的加速度大小为,故D错误。
故选C。
6、A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进行解答。
【详解】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解得,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CD
【解析】
滑块从A点滑到O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直至零,弹簧的弹力先大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滑动摩擦力之和,再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滑动摩擦力之和,后小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滑动摩擦力之和,合外力先沿斜面向上,随着弹簧的减小,合外力减小,则加速度减小.合外力后沿斜面向下,随着弹簧的减小,合外力反向增大,则加速度反向增大,所以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在AO间的某个位置滑块的合外力为零,速度最大,所以滑块从A点滑到O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则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设动能最大的位置为C,从A到C,由动能定理得:,设距A点距离为的位置为D,此位置动能为;滑块从A到D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因为,则故C正确.滑块从A点滑到B点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又,则得,即克服摩擦阻力和克服重力做功的代数和为,故D正确.
8、ABD
【解析】
A.图甲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外电压,其大小为:
其它任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都小于路端电压,A正确;
B.图丙和图丁中,感应电动势大小为:
感应电流:
感应电动势大小小于图甲和图乙,所以图丙与图丁中电流相等且最小,B正确;
C.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维持线框匀速运动的外力的大小等于安培力大小,根据安培力公式:
图甲和图乙的安培力大于图丙和图丁的安培力,所以维持线框匀速运动的外力的大小不相等,C错误;
D.图甲和图乙的电流强度相等,速度相同,进入磁场的时间也相等,根据焦耳定律:
可得图甲与图乙中段产生的电热的功率相等,D正确。
故选ABD。
9、ACD
【解析】
A.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故A正确;
B.扩散现象不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
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D正确;
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故E错误;
故选ACD。
【点睛】
本题主要是分子动理论,理解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无规则热运动。
10、ACE
【解析】
A.由于时刻,M点正沿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沿轴正方向运动,A正确;
BC.经过,M点第二次经过平衡位置,根据波形平移法,处质点的振动形式传递至处,所以传播距离为,波速:
周期:
B错误,C正确;
D.经过,质点运动到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位置,因此M质点的位移肯定不为0,D错误;
E.与M质点距离为半波长奇数倍的质点,振动与M点总是相反,因此题中波形图上,与M点振动总是相反的质点有两个,分别为40m和100m处的质点,E正确。
故选ACE。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左 小 没有 C
【解析】
(1)[1]开关闭合时,应该使电表中的电流最小,故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左端;
(2)[2]滑片P左移,并联部分电阻变小,故并联部分电压减小,故电流表示数变小;
(3)[3]因为电压是用电压表测出,故与电源参数无关,所以没有影响;
(4)[4]小灯泡电阻随电流增大(或温度升高)而增大,故选C。
12、0.480 AB 偏大
【解析】
(1)[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可知打点周期为0.02s,由于各计数点之间均有4个点没有画出,故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0.10s。根据各点到点的距离可以计算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利用逐差法可得滑块下滑的加速度
m/s2
(2)[2][3]滑块沿木板下滑,设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根据几何关系得
联立解得,因此为了测量动摩擦因数,应该测量木板的长度和木板末端被垫起的高度,故AB符合题意,CDE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3)[4]由(2)问可知,,由于实验没有考虑滑块拖着纸带运动过程中纸带受到的阻力,所以测量的动摩擦因数会偏大。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 (1)50cm;(2)32cm
【解析】
(1)玻管旋转至竖直:A中气体的压强变为
①
对A部分气体,由玻意耳定律
②
得到A端气柱长
③
(2)旋转至竖直B端气柱长
④
过程二:玻管出入水银槽
A部分气体由玻意耳定律
⑤
⑥
B部分气体,
⑦
由玻意耳定律
⑧
解得
⑨
最后
⑩
14、 (i) (n=0,1,2,3,……)或(n=0,1,2,3,……);(ii)0.125Hz
【解析】
(i)当波长与两浮标之间的距离满足下列关系时
(n=0,1,2,3……)
解得
m(n=0,1,2,3……)
当波长与两浮标之间的距离满足下列关系时
(n=0,1,2,3……)
解得:
m(n=0,1,2,3……)
(ii)由经过4s,由甲浮标偏离平衡位置最低可得
解得周期
(k=0,1,2,3……)
则波的可能周期为
8s、 、、……
最小频率是
15、 (1)2.4m(2) 不能(3)
【解析】
(1)设小滑块运动到竖直圆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则有
从点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设小滑块到达点时的速度大小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代入数据解得
小滑块由到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
代入数据可解得
。
(2)设小滑块到达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则由动能定理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设小滑块下落所需要的时间为,则有
解得
故小滑块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为
故小滑块将落入“陷阱”中,不能运动到点。
(3)由题意可知,若要滑块既不脱离圆轨道,又不掉进“陷阱”,则需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滑块刚好能够到达与圆心等高的点时,设恒力作用的距离为,则由动能定理可得:
代入数据可解得
故当恒力作用的距离满足时符合条件。
②当滑块刚好能经过圆轨道的最高点时,设滑块经过最高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则有
设此时恒力作用的距离为,则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当滑块刚好运动到点时速度为零,设此时恒力作用的距离为,则有
代入数据可解得
故当恒力作用的距离满足时符合条件。
③当滑块刚好能够越过“陷阱”,设滑块到达点时的速度大小为,则由平抛运动规律可得
代入数据解得
设此时恒力作用的距离为,故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当恒力作用距离满足时符合条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十六中2022-2023学年高三第二次调研统一测试物理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高中名校高三统一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