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孟子三章》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孟子三章》第1课时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孟子三章》第1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阅读《孟子三章》第1课时教案,共3页。
    课题《孟子》三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 掌握古今异义词,学习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3.正确理解并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益——人才要在艰苦中造就。教学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学习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教学难点学习三篇文章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特色。教学过程复备栏导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而在孔子之后,继续将儒家学派发扬光大的是孟子。孟子把孔子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篇文章,了解孟子及其主要思想。活动单元一:夯实基础,自学展示1.预学展示,走近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把孔子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阐述了儒家重民思想。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其学说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2写作背景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人民生活十分痛苦。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活动单元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自读课文,划分节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疏通文意。译文: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多,(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那连亲人都背叛的人,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活动单元解读内容,分析论证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失道分别是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明确:天时——有利的自然条件如风、雨、季节、气候等;地利——有利的物质条件如城、池、兵革、米粟等;人和——众人拥有的士气、斗志万众一心的精神状况众志成城、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等;得道——得到仁义施行仁政施恩于民;失道——失掉仁义倒行逆施残暴统治。3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人和?明确:做到得道二字即人心向背对战争有重要意义。4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明确: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思路逐层深入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即开篇就点明了中心论点揭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关系然后以攻城为例先从攻方说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从守方说明没有人心团结、众志成城的精神再好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守住城池地利不如人和这样层层垫高最终强调了人和是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因素。进而从域民”“固国”“威天下类推到治国也需要人和5.应该怎样看待孟子的人和的主张? 明确:孟子提出的人和,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要顺乎民心,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有借鉴意义。但也应当看到,孟子提出的人和,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他的这一观点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活动单元四赏析语言,总结写法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句式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双重否定的句式,从多个方面强调守城一方占尽地利,但结果却是弃城而逃,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性。整齐的句式,使得文章气势奔放,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找出文中其他排比句,说说其作用。明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从反面推论,强调域民”“固国”“威天下应当依靠人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板书: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进攻 天时不如地利防御  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人和      战争类推---域民---固国----威天下  治国需要人和      结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教后反思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