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5687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5687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45687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备课-实验教学设计|青岛版,共9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 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的营养》 1 必做实验名称: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目的: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碘酒 米饭 滴管 白纸 酒精灯 碟子 花生 瘦肉实验过程:1.把少量的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上灼烧,注意问一问,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果: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蓝,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白纸上挤压花生,有油渍,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在酒精灯上烧肉,有一种烧焦的羽毛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附: 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我们的营养》 2 选做实验名称:面粉变蓝实验目的:知道面粉中含有淀粉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碘酒 面粉 小碗 筷子 盘子 开水实验过程:1.把少量面粉放在小碗里,加入一点水用筷子搅拌。2.再倒水搅拌。3.待冷却后,取一点放在盘子里,再滴几滴碘酒。4.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面粉变成蓝色了。 四年级上册第四课《水变咸了》 3 必做实验名称: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玻璃棒 小苏打 面粉 食用油 粉笔末 洗衣粉 黏土 木屑实验过程: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面粉、食用油、粉笔末、洗衣粉、黏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四年级上册第五课《怎样加快溶解》 4 必做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知道物体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热水、把物体研碎等因素有关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玻璃棒 药匙 冰糖 小锤 冰水 热水 白砂糖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现象: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实验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实验结论:实验一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二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实验三结论:把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做一杯饮料》 5 选做实验名称:做一杯饮料实验目的:知道做饮料过程及配方。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蔗糖 柠檬酸 香精 氯化钠 氯化钾 磷酸二氢钠 碳酸氢钠 玻璃棒实验过程:1.烧杯中倒入500毫升水。2.把备好的蔗糖 、柠檬酸 、香精、 氯化钠 、氯化钾 、磷酸二氢钠 、碳酸氢钠倒入烧杯。再倒水搅拌。3.用玻璃棒搅拌。4.品尝。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水里有什么》 6 必做实验名称:沉淀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沉淀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烧杯 玻璃棒 明矾 浑浊水 药匙实验过程: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两杯水中都有沉淀现象,但加入明矾的水中的杂质沉淀得快,水清澈透明。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除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四年级上册第七课《水里有什么》 7 必做实验名称:过滤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过滤是净化水的一种方法。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铁架台(含漏斗架) 玻璃棒 漏斗 烧杯 滤纸 带过滤的水和纯净水实验过程:1.将直面烧杯放在铁架台的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下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2.将履职对这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呈漏斗状。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45度)。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6.观察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有什么不同?滤纸上留下了什么?实验现象: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四年级上册第九课《植物的根》 8 选做实验名称:根吸水的实验实验目的:知道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 玻璃杯 花生油 水实验过程: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水。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水面处做好标记。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液面的变化。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由于杯口用花生油密封,不会蒸发,液面降低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植物的叶(二)》 9 必做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的实验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办法能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2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95%的酒精、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实验过程: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现象:过一会儿,会看到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变成绿色。实验结论:将叶片加热煮沸,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叶绿素跑到酒精中,究竟变成了绿色。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植物的茎》 10 选做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茎有疏导水分的作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实验过程: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液体迅速上升到叶脉。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实验结论:茎的导管能输导水分。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1 必做实验名称:热气球上升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塑料袋、木块、瓷盘、酒精实验过程:1.把瓷盘放在木块上,往瓷盘里倒入适量的酒精。2.将塑料袋展开,罩在木块上方。3.过一会儿,塑料袋会膨胀起来,当感觉有种向上的冲力时,轻轻放手,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空气受热后,先看到塑料袋充满气,膨胀变鼓,然后上升。实验结论: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四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热气球上升的秘密》 12 选做实验名称:纸蛇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轻,会上升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纸片、支架、蜡烛、火柴、剪刀实验过程:1.在纸片上先用铅笔画出螺旋纹,然后用剪刀沿纹路剪出一条纸蛇。2.把纸蛇挂在支架上。3.点燃蜡烛,放在纸蛇下面。4.观察纸蛇的变化。实验现象:悬挂的纸蛇旋转起来。实验结论:热空气会上升,带动纸蛇旋转。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3 必做实验名称:压缩空气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注射器 橡皮实验过程:1.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吸进空气。2.将注射器出口朝下,用橡皮堵住出口,放在桌子上。3.用力向下压注射器的活塞,观察现象。4.等压不动时松手,观察现象。5.反反复复3、4步骤实验现象:用力压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当松开手时,活塞又弹回来。实验结论: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四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充气玩具里的科学》 14 必做实验名称:气球的反冲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反冲现象。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气球 铁丝 塑料管 细线实验过程:1.选择适当的位置拉上铁丝。2.用塑料管套在气球口处,用细线扎紧。3.用细铁丝做两个挂钩,一端固定在塑料管上,另一端挂在铁丝上。4.把气球吹足气,然后松手,观察气球的运动状况。实验现象:松手后,气球开始滑动,方向与空气喷出的方向相反。实验结论:气球是依靠气体的反冲力运动的。四年级上册第十六课《瓶“吞”鸡蛋的秘密》 15 必做实验名称:瓶“吞”鸡蛋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火柴、熟鸡蛋、广口瓶实验过程:1.将鸡蛋壳剥掉。2.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广口瓶中。3.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迅速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4.注意观察鸡蛋位置的变化。实验现象:鸡蛋被“吞”进瓶子。实验结论:燃烧消耗氧气,瓶内气压降低,大气压力将鸡蛋“推”进瓶子里。四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水流有力量》 16 选做实验名称: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水的流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小水轮、玻璃杯、水盆、水实验过程:实验一: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这次水量要大而均匀。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现象:水流量小时,小水轮转得慢;水流量大时,小水轮转得快。实验二:1.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3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2.再在玻璃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60厘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保持不变。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观察小水轮转动的情况。实验现象:水位低时,小水轮转得慢;水位高时,小水轮转得快。实验结论:水的流量越大,水流的力量越大;水位越高,水流的力量越大。四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杯子变热了》 17 必做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使用酒精灯实验类型:分组(也可以演示)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火柴、酒精灯实验过程:1.拿开灯帽,放在一边。2.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3.用外焰加热物体。4.使用完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盖灭后再打开,再盖上。四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杯子变热了》 18 选做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法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实验一:铜棒、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实验二:铜片、蜡、火柴、酒精灯、铁架台实验过程:实验一:1.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少许凡士林,依次粘在铜棒的三个凹痕上。2.用酒精灯加热铜棒的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实验二:1.将铜片固定在铁架台上,在铜片上放上蜡,分别从一边或中央加热铜片。2.观察蜡融化的方向。实验现象:蜡在加热点开始融化。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铜棒(铜片)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水变热了》 19 必做实验名称:观察液体对流的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液体中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液体对流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高锰酸钾、火柴实验过程:1.在液体对流演示器内装满水,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放入一点高锰酸钾。2.用酒精灯加热演示器的一角。观察水中高锰酸钾的流动方向。实验现象:受热处的水上升,上升后又从容器另一端流回来,由于水中放入了高锰酸钾,形成了一个红色水的循环。。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流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四年级上册第二一课《谁热得快》 20 选做实验名称:不同物体吸热本领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物体吸热本领不一样。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每组准备:硬泡沫塑料、温度计、黑纸、白纸实验过程:1.观察两只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塑料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儿,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读数高。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植物的“血管”_青岛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大胆猜测,设计方案,总结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设计-水变咸了|青岛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新课预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6 水蒸发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学生,学生、教师,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