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5066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5066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45066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焰火表演 B. 霓虹灯表演 C. 音乐喷泉 D. 气球升空
2. 回收废弃矿泉水瓶的垃圾桶上应贴的标记是( )
A. B. C. D.
3. 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 鱼肉 B. 蔬菜 C. 稻米 D. 芝麻油
4. 2022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 提倡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并利用 B. 加快轻轨电车建设,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
C.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D. 用生活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5.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化学式、俗名、类别完全对应的是( )
A. NaOH 烧碱 碱 B. CaO 熟石灰 氧化物
C. Ag 水银 单质 D. Na2CO3 纯碱 碱
6. 把凹陷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一段时间,会恢复原来的球状,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原因是( )
A. 分子的体积变大 B.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 分子分成了原子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7.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尼龙绳子 B. 汽车轮胎 C. 铁钉 D. 塑料盆
8. “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天然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B. 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以保质保鲜
C. 食用加碘盐,可预防大脖子病 D. 煤、石油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9. 我国自主研发出超流氦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液氦是制造超低温的“神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下列关于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氦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
B. 氦元素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He2
C. 氦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D. 氦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3
10. 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都可用作消毒剂。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钠属于氧化物
B. 二氧化氯由1个氯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C. 次氯酸钠中钠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
D. 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比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FeCl2溶液(CuCl2溶液)
足量铁粉
过滤
B
CaO(CaCO3)
足量蒸馏水
过滤、蒸发
C
NaCl溶液(MgSO4溶液)
过量稀盐酸
过滤
D
CO2(CO)
过量O2
点燃
A. A B. B C. C D. D
12.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B. 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C. t2℃时,将55g乙加入100g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50g
D. 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13.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创新实验,向右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后发现白碳燃烧。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
C. 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 D. 气球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
14. 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 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2种
15. 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 )
A. 图①:向一定质量的石灰石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B. 图②: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图③: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D. 图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6. 无人机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于航拍、喷洒农药、巡查、空投等。无人机的最基本组件有框架、发动机和螺旋桨、电池、传感器几个部分。
(1)高性能无人机框架最适合选用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的 ______ (填字母)。
A.生铁
B.纯铝
C.黄铜
D.铝合金
(2)无人机的动力来源是锂离子电池,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 ______ 能转化为电能。锂系电池分为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电池在工作时是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1个电子形成离子,写出锂离子的符号 ______ 。
三、流程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模拟从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回收固体硫酸锌、金属镍和铜,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活动性:Cu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解析】解:A、该实验中白磷的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没有燃烧,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A错误;
B、白磷在空气中能燃烧,注射器中氧气可以换成空气,故B正确;
C、细沙和纸棒可以阻止白磷随水流动,故C正确;
D、气球可以收集气体,可以缓冲气压减少污染,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分析判断。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必须同时满足。
14.【答案】C
【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5mL时,溶液的pH大于7,烧杯内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7mL时,溶液的pH等于7,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9mL时,溶液的pH小于7,烧杯内溶液呈酸性,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氢离子、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4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质量应该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A错误;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锌生成的氢气多,因为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多,故B正确;
C、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再继续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2H2O=通电2H2↑+O2↑,每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锌生成的氢气多,因为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且生成物铁和锌都显+2价,完全反应后,铁生成的氢气多进行分析;
C、根据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不再溶解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有36份质量的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1:8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6.【答案】D 化学 Li+MnO2=LiMnO2 失去 Li+
【解析】解:(1)A、生铁密度大,不符合题意;
B、纯铝强度差,硬度小,不符合题意;
C、黄铜密度大,不符合题意;
D、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耐热、硬度较大、化学稳定性好,符合题意。
故选:D;
(2)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锂电池在工作时锂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亚锰酸锂(LiMnO2),化学方程式为:Li+MnO2=LiMnO2;
(3)根据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锂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锂离子;锂离子的符号为Li+。
故答案为:(1)D;
(2)化学;Li+MnO2=LiMnO2;
(3)失去;Li+。
(1)根据合金的性质以及与用途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及金属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元素周期表认知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7.【答案】过滤 漏斗 引流 Zn 除去污水中的硫酸铜、硫酸镍 Zn+NiSO4=Ni+ZnSO4或Zn+CuSO4=Cu+ZnSO4 Ni+H2SO4=NiSO4+H2↑ 大于
【解析】解:(1)操作①②③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其操作名称是过滤,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2)操作①中,加适量甲单质是锌,加入锌目的是除去污水中的硫酸铜、硫酸镍,即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Zn+CuSO4=Cu+ZnSO4、Zn+NiSO4=Ni+ZnSO4;
(3)乙溶液是稀硫酸,操作②中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NiSO4+H2↑;
(4)若忽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最终得到的硫酸锌晶体的质量大于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是因为加入了锌,并生成了硫酸锌。
故答案为:(1)过滤;漏斗;引流;
(2)Zn;除去污水中的硫酸铜、硫酸镍;Zn+NiSO4=Ni+ZnSO4或Zn+CuSO4=Cu+ZnSO4;
(3)Ni+H2SO4=NiSO4+H2↑;
(4)大于。
根据实验目的要回收硫酸锌,锌的活动性大于Ni、Cu,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加入的甲是锌,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镍,固体A的成分是Ni、Cu,乙溶液是稀硫酸,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滤液A是硫酸镍,锌和硫酸镍反应生成镍和硫酸锌,固体B是镍。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8.【答案】疏松多孔 c CO2+NH3⋅H2O=NH4HCO3 CaO+H2O=Ca(OH)2 CaCO3 吸热 BCD
【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则其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疏松多孔;
(2)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呈反比,与压强呈正比,所以使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要低温、高压;
(3)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2O+CO2=NH4HCO3;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在生活中可做食品干燥剂,其干燥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aO+H2O=Ca(OH)2;
由题干信息可知,用钙基吸收剂主要成分是氧化钙,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所以最终得到的固体成分主要为碳酸钙;
(5)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6)A、电脑长时间待机,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项错误;
B、研发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项正确;
C、鼓励乘坐公交车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项正确;
D、多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该项正确。
故答案为:
(1)疏松多孔;
(2)c;
(3)CO2+NH3⋅H2O=NH4HCO3;
(4)CaO+H2O=Ca(OH)2;CaCO3;
(5)吸热;
(6)BCD。
(1)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
(2)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呈反比,与压强呈正比,据此分析;
(3)氨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据此分析;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据此分析;
(5)根据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进行分析;
(6)根据吸收二氧化碳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答案】2KClO3=MnO22KCl+3O2↑ 酒精灯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C D 浓硫酸 B
【解析】解:(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原理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作用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化学方程式为:2KClO3=MnO22KCl+3O2↑;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故发生装置为固固加热型,故若选用A装置为发生装置,还缺少的仪器是酒精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使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为了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C为发生装置,因为C装置关闭活塞,试管内生成的气体无法逸出,使试管内压强变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内,试管内液体液面低于多孔隔板的时候,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故为了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C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级选择D为收集装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故为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将气体先通入装置F再收集,则装置F中盛放的是浓硫酸。
(3)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该反应很剧烈,需要控制反应速率,且发生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通常情况下乙炔是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气体,应用向下排空气法,短进长出,完整的G装置如图:。
故答案为:(1)2KClO3=MnO22KCl+3O2↑;酒精灯;
(2)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C;D;浓硫酸;
(3)B;。
(1)根据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所需仪器来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浓盐酸的挥发性、装置的特点、收集方法、浓硫酸的吸水性来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0.【答案】NaOH+HCl=NaCl+H2O NaCl b 无色 = 小于 2NaOH+CO2=Na2CO3+H2O U形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解析】解:(1)图1将注射器内的液体逐滴注入烧瓶内,烧瓶中发生的反应是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实验测得烧瓶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上图图2所示,c点所示溶液的pH小于7,酸过量,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氯化氢易挥发,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NaCl;故答案为:NaOH+HCl=NaCl+H2O;NaCl;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对应图2中b点温度最高,因此b点时pH=7,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故答案为:b;
(3)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无色,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现象是溶液的颜色恰好变化为无色,pH=7;故答案为:无色;=;
(4)①利用上图图3装置进行实验,先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红色“喷泉”,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烧瓶内发生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答案为:小于;2NaOH+CO2=Na2CO3+H2O;
②利用上图图4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将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盛有等体积CO2的玻璃容器中,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U形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消耗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水强)。故答案为:U形管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1)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2)根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图2中b点温度最高分析;
(3)根据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无色,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现象是溶液的颜色恰好变化为无色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5:6 4.4 7.3%
【解析】解:(1)碳酸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6×3)=5: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0g+12g−127.6g=4.4g;
(3)设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4g
10044=x4.4g
x=10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g12g×100%≈83.3%
(4)设消耗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y 4.4g
7344=y4.4g
y=7.3g
由图可知,恰好消耗盐酸的质量为100g,则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
故答案为:(1)5:6;
(2)4.4;
(3)83.3%;
(4)7.3%。
(1)根据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之比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然后计算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目前,“新冠肺炎”与人类共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m.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