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考场号、考场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考场号”、“考场座号”栏涂上自己的考场号和考场座号。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该诗表达了唐朝诗人孟郊进士及第后的喜悦心情。他进士及第得益于哪一考试制度( )A.九品中正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从下图中可以得出大运河A.隋炀帝多次巡游江南B.加强了南北交通C.促进民族融合D.利于生态平衡3、历史课上,老师设置了一个卡片游戏,下列哪张卡片反映明清历史() A B C D4、如图出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印证了唐朝耕作工具的改进。这一工具是( )A.翻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5、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6、网上恶搞“杜甫很忙”,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亵渎,是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的反映。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则是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7、唐朝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和同一家C.恩威并重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泽被东西8、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明成祖迁都北京 B、顺治入关统一全国C.《康熙字典》是一部大型的工具书 D、清朝疆域辽阔,南至南海诸岛9、北宋时期,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累计超过200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这反映了北宋治国策略的特点是()A.藩镇割据 B、民贵君轻 C、休养生息 D、重文轻武10、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11、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12、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13、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最早出现的是实物货币,现今又有了网络货币。纸币最早出现在我国()A.秦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4、《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旺C.商业的繁荣 D、市民生活丰富15、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发生在下图中①所对 应的朝代的史实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A.回族形成 B、郡县制建立 C、八股取士 D、科举制创立16、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以下三幅文物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宋朝( ) 《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A.绘画艺术高超 B、科技领先世界C.经济重心南移 D、商品经济发展1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为更好地管理西藏,元朝设立了()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18、他的词“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品位,确定了豪放派在宋代词坛的重要地位。他是()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关汉卿19、北宋编撰《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该书所记述的历史起止时间位于下图中(20、下列明清小说中,以故事为线索,通过家族兴衰变化来揭示封建社会衰亡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21、英雄从未走远,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戚继光被称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A.抗辽 B、抗金 C、抗倭 D、抗清22、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金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3、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 A.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B、撰写《唐本草》 C.编写《千金方》 D、编写《本草纲目》24、明代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这部巨著是(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2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清政府于1684年设置了(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台湾府 D、驻藏大臣26、下面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A.民族自治B.对外贸易C.边疆治理D.文化交流27、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生计的主要来源和国家赋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明清时期( )A.江南地区农业落后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江南地区工商业发达 D、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28、清朝雍正年间,朝廷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一做法的终极目的是()A.适应军务需要 B、保证决策机密C.提高办事效率 D、强化君主专制29、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A.大兴文字狱 B、八股取士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焚书坑儒30、清朝时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国粹”之一。它是()A.元曲 B、微剧 C、昆曲 D、京剧二、综合题(本大题有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31、阅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朝的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的划分并没有考虑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关联性,比如将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一分为二,江南为江浙行省,江北为河南江北行省。这为后世经济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材料二 清代对蒙、藏、回部地区实行的行政制度,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设官管理,包括中央派驻的军政长官及各民族的官员,并把各民族官员纳入中央统一的官制体系之中。二是边疆民族地区的行政带有一定的“自治“色制,三是“国信而治”。(1)根据材料一,元朝地方行政区划分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制度?(1分)指出该制度的弊端(2分)及实施的消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出清代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治理的三大措施。(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创新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的影响?(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颉顽指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总之,所以稳定。——[明]朱元璋《皇明祖训》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2分)唐初宰相数量及权力发生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二中丞相(宰相)命运如何?(2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明代初年,郑和统率技术上最先进的“宝船”舰队出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时,欧洲的探险时代尚未开始。……航海期间,郑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国当朝皇帝的德威,厚赠遇到的君主。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地,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1)据材料一、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什么交通线?(2分)根据材料二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清政府实行的什么政策?(1分)其主要表现是什么?(1分)该政策的实行有什么影响?(3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DCCBBC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CADBB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CDACCCDAD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三小题:31题14分、32题13分、33题13分)31、(1)制度:行省制度 ;弊端及消极影响:没有考虑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关联性,为后世经济文化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2)举措: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3)影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32、(1)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策。宰相数量人数增多,最大程度削弱相权。(2)废除丞相制度(3)过程:中国古代丞相制度从秦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丞相的权力,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实质:君主专制的逐渐加强。 33、(1)特点:航行范围广;到达国家和地区多;航行次数多;时间长。 (2)交通线: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3)政策:闭关锁国;表现: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6%,8 万亿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