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情练习(5月)
八年级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碰碰香是一种常见的室内盆栽植物,因触碰后可散发出令人舒适的香气而得名,其香气具有提神醒脑、驱避蚊虫的作用。以下现象反应生物的基本特征中,与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相同的是( )
A. 猫吃老鼠 B. 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
C. 猫生小猫 D. 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碰碰香受到外力触碰时会释放香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A.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只母猫生了三只颜色不同的,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
C.猫生小猫,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鼠听到猫叫声,立即躲进洞里,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们展示了问天实验舱内水稻的生长情况。相比于地面,太空水稻出现了“株高变矮”,“开花提前”等现象,这种现象说明(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环境可以适应生物 D. 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根据题述可知,在太空种植的水稻与地面种植的水稻具有不同的环境,而因为这种不同的环境,使太空水稻出现了“株高变矮”、“开花提前”等现象,则说明了不同的环境使生物有了不同的性状,即环境能够影响生物,因为题述没有提及生物影响环境和环境适应生物,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 很多新鲜桑葚中会出现一些小虫子,大部分小虫子其实是果蝇的幼虫,这是可以食用的。与桑葚成熟的果肉细胞相比,果蝇幼虫不具备的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核和细胞壁 B. 细胞壁和液泡 C. 细胞核和液泡 D. 细胞质和细胞壁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详解】桑葚成熟的果肉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果蝇的幼虫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可见,与桑葚成熟的果肉细胞相比,果蝇幼虫不具备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表示动物、植物的结构层次,其中数字代表生理过程,字母代表各自不同的结构层次。如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B、C表示的结构层次都是组织
B. 2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的分化
C. 与动物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D
D. 1的生理过程为细胞分裂,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就是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过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组织)的过程。
(2)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观图可知:图中A是受精卵、C和B都是组织,D和F都是器官,E是系统。
【详解】A.动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图中A是受精卵、C和B都是组织,D和F都是器官,E是系统,A正确。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叫做细胞分化。2代表的生理过程是细胞的分化,B正确。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A细胞→B组织→D器官→E系统→动物体(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细胞→C组织一F器官→植物体。与动物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E系统,C错误。
D.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则图1表示细胞分裂,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然后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D正确。
故选C。
5. 某同学在公园中观察到一种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面有孢子囊群,该植物最可能是 ( )
A. 马尾松 B. 杏 C. 贯众 D. 葫芦藓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详解】A.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其松球果由种子和鳞片构成,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A错误。
B.杏是被子植物,其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B错误。
C.贯众是鳞毛蕨科,属多年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5~50厘米,孢子囊群遍布羽片背面。可见,题干所叙述的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叶背面有孢子囊群,可能是贯众,C正确。
D.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只有固着作用,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6. 2022年,“太空水稻”在中国空间站经历了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籽的发育全过程,这是国际上首次完成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稻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B. 水稻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胚乳中
C. 水稻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D. 水稻种子的胚只有一片子叶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子在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具有足够的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水稻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A正确。
B.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除了种皮和胚以外,还含有胚乳,养料储存在胚乳中,水稻属于单子叶植物,B正确。
C.水稻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后,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C错误。
D.水稻种子的胚只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D正确。
故选C。
7. 2023年4月4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冒雨来到北京市某公园,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在植树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 根部带一个土坨 B. 剪去部分的枝和叶 C.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阴 D. 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蒸腾作用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①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②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
【详解】移栽植物时,选择阴天移栽植物、剪去部分枝叶、并对移栽植物进行遮阴等做法,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根部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植物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故选A。
8. 图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后,在同样大小的两片叶片A、B外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在光下3-4小时。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实验探究的变量是光
B. 两个塑料袋内有水珠出现,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
C. 叶片A、B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叶片B
D. 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必须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A、B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光,A正确。
B.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B正确。
C.叶片A、B去除叶绿素后,滴加碘液,会变蓝的是叶片A,因为A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的产生,B套上黑色塑料袋,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制造有机物,C错误。
D.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打开阀门①和②,挤压塑料袋,乙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主要原因是B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C。
9. 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糖心苹果等水果较本地的更甜。原因可能是( )
A. 白天呼吸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 B. 夜晚光合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
C.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D. 土地肥沃,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照强,气温高,作物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以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所以产于新疆的葡萄、西瓜、糖心苹果等水果较本地的更甜,C正确。
故选C。
10. “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地球人”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 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 B. 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 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都节约了在之自来水、发电、制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少用一张纸,少伐一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B.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不但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少伐树木,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C.车接送虽然节省时间,但消耗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不符合“低碳”生活。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有利于吸收更多二氧化碳,故符合“低碳”生活。
故选C。
11. 试管婴儿技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细胞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完成受孕的一种技术。进行取卵和胚胎移植的场所分别是( )
A. 卵巢、子宫 B. 卵巢、输卵管 C. 子宫、输卵管 D. 子宫、胎盘
【答案】A
【解析】
【分析】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结构组成,其中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详解】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结构组成,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的通道,同时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子宫是女性产生月经和胚胎发育的场所;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由此可知,进行取卵和胚胎移植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子宫,A符合题意。
故选A。
12. 2023年春节,乘“神舟十五号”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吃上了中国传统的年夜饭,年夜饭有饺子、八宝饭、年糕、椒麻鹅、熏鱼、酸辣笋和西红柿汤,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年夜饭中各种食物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B. 熏鱼里的蛋白质最终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 八宝饭、年糕为航天员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脂肪
D. 航天员这顿饭如果少了酸辣笋和西红柿汤营养就不均衡了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详解】A.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能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所以年夜饭中各种食物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A正确。
B.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正确。
C.八宝饭、年糕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C错误。
D.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按照“平衡膳食宝塔”每天均衡吃五类食物。在这顿年夜饭中,饺子、八宝饭、年糕主要含有淀粉,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椒麻鹅、熏鱼为人类提供蛋白质;酸辣笋和西红柿汤为人类提供维生素和蛋白质,这顿饭如果少了酸辣笋和西红柿汤营养就不均衡了,D正确。
故选C。
13. 所谓“白肺”是指重症肺炎,其在X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得此名,“白肺”会影响气体交换,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 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
C. 经过气体交换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含量 D. 肺泡与血液进行交换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外界到肺泡内的气体氧气浓度高于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氧气浓度,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这样血液由肺动脉送来的含氧少、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变成了肺静脉运走的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的动脉血了。
【详解】A.在人体内除了肺泡周围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还能进行气体交换,A错误。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细胞构成,故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B正确。
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远低于氧气,即使经过气体交换后,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仍远低于氧气,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肺泡与血液进行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实现,D错误。
故选B。
14. 下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虚线能表示体循环途径 B. ①可表示肺部毛细血管网
C. 右心房内流的是动脉血 D. 心室均与静脉血管相连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图解:
【详解】根据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图解,可知题图中的虚线是从右心室出发,经肺动脉,到达①肺部毛细血管网,进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也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肺循环,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某人的腰部在一次车祸中受到了撞击,小便时发现尿液是红色的,由此推测此人肾脏中最有可能受损的结构是( )
A. 入球小动脉 B. 出球小动脉 C. 肾小球 D. 肾小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也被过滤到肾小囊,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某人的腰部在一次车祸中受到了撞击,小便时发现尿液是红色的(含有红细胞),由此推测此人肾脏中最有可能受损的结构是肾小球。故C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 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根据上述,下列叙述何者最合理( )
A. 立刻吐出不是一种反射作用
B. 苦味的感受器位于大脑中
C. 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反射作用
D. 经由大脑判断而得知食物中混有苦瓜
【答案】D
【解析】
【分析】小育吃料理时,觉得有苦味吐出,这主要是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详解】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立刻吐出属于反射作用,A错误。
B.苦味的感受器是味蕾中的味细胞,B错误。
C.突然觉得有苦味是一种感觉,不是反射作用,C错误。
D.小育在吃某道料理时,突然觉得有苦味,于是立刻吐出查看,才知道食物中混有苦瓜,该过程有大脑皮层参与,D正确。
故选D。
17. 在二十大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与打好蓝天保卫战关联不大的措施是( )
A. 城市污水治理 B. 控制尾气排放
C. 减少重金属污染 D. 种植花草美化城市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
【详解】A.城市污水治理有利于市民的人体健康,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与打好蓝天保卫战有关,A正确。
B.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排放温室气体和废气越来越严重,汽车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甲醛、PM2.5等多种污染物。可见,控制尾气排放与打好蓝天保卫战有关,B正确。
C.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减少重金属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与打好蓝天保卫战有关,C正确。
D.种植花草美化城市,与打好蓝天保卫战关联不大,D错误。
故选D。
18. 下列对四种动物类群和主要特征的概述正确的是( )
A. 绦虫——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B. 蝗虫——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呼吸器官是气门
C. 蜥蜴——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有利于它贴地迅速爬行
D. 家鸽——鸟类——双重呼吸时,在肺和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详解】A.绦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故A正确。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呼吸器官是气管,气门是气体进出的门户,故B错误。
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防止水分的散失,具有保护作用,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故C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家鸽用肺呼吸,气囊与肺相通,辅助呼吸。当两翼举起时,气囊张开,空气进入肺,一部分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体又一次经过肺,在肺内再次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可见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气囊只能贮存气体,故D错误。
故选A。
19. 如图为人体的关节和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关节由图中的①③④组成
B. ②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灵活
C. 图中肱三头肌先收缩再舒张
D. 骨骼肌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双手投篮动作相当于从曲肘动作到伸肘动作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
【详解】A.关节包括关节面、③关节腔、②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和④关节窝,A错误。
B.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关节更加牢固,B错误。
C.双手投篮动作相当于从曲肘动作到伸肘动作,肱三头肌先舒张再收缩,C错误。
D.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骨骼肌主要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主要是肌肉组织,肌腱主要是结缔组织,此外骨骼肌还有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故骨骼肌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D正确。
故选D。
20. 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是叙述错误的是( )
A. 蜜蜂在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
B.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D. 动物能帮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其分布范围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D.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吸取花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挂在动物的皮毛上,AD不符合题意。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因此,羊吃草,有利于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C.外来物种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强,同时,缺少天敌,故增长迅速。他们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和境内生物在营养物质、栖息地以及自然条件(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方面竞争,由于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会对境内生物产生威胁,导致生态失去平衡,C符合题意。
故选C。
21. 微生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发酵现象与微生物的匹配关系错误的是( )
A. 生产果醋——醋酸菌 B. 生产酒酿——酵母菌
C. 生产酸奶——乳酸菌 D. 生产面包——乳酸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
【详解】A.制果醋要用到醋酸菌,醋酸菌发酵能产生醋酸,A正确。
B.酿酒要用到酵母菌,B正确。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C正确。
D.制馒头或面包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错误。
故选D。
22.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动物病毒 B. 大肠杆菌利用芽孢繁殖后代
C. 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 青霉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新冠病毒寄生在人身上使人患病,因此属于动物病毒,A正确。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芽孢是细菌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而不是细菌的生殖细胞,B错误。
C.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正确。
D.青霉菌是真菌,营养方式为异养,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正确。
故选B。
23. 老师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
A. 【蛛】丝【马】迹 B. 【鸡】【犬】不宁
C. 【鹬】【蚌】相争 D. 【虎】头【蛇】尾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详解】A.“蛛”(蜘蛛)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马”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A错误。
B.“鸡”是鸟类、“犬”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B正确。
C.“鹬”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蚌”是软体动物属于变温动物,C错误。
D.“虎”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蛇”是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D错误。
故选B。
24.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环境污染,乱砍乱伐等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B. 种类多样性本质是基因的多样性
C. 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的根本措施。
【详解】A.环境污染,会使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乱砍滥伐,会使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之一,A正确。
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是指物种的多样性,每一物种多样性具多样化,而且不同的物种性状更是千差万别的。但生物的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所以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就是基因的多样性,B正确。
C.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大力开发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会破坏生物的栖息环境,威胁生物的多样性。而外来物种的合理引进能丰富我国生物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并不意味着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错误。
故选D。
25.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能以特定的方式生殖、发育,延续种族。与下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三种生物中1、2进行的是无性生殖,3是有性生殖
B. 图1所示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一起
C. 图2所示昆虫与蝗虫的发育方式都经过①②③④四个时期
D. 图3所示鸟卵的结构中⑤是胎盘,受精后可发育成雏鸟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1是嫁接,图2是完全变态发育过程,①是受精卵、②是幼虫,③是蛹,④是成虫;图3表示鸟卵结构,⑤是胚盘,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图1嫁接是无性生殖、图2和图3都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A错误。
B.图1表示嫁接,嫁接成功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二者分生组织分裂的细胞才能融合在一起,B正确。
C.图2所示的昆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称经历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C错误。
D.图3所示鸟卵的结构中⑤是胚盘,内含细胞核,受精后可发育成雏鸟,D错误。
故选B。
26. 如图,一对均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aa)的男孩,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孩子有酒窝的概率是( )
A. 2/3 B. 1/3 C. 3/4 D. 3/8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了一个无酒窝的孩子,说明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如果用A、a分别表示基因的显隐性。则亲代是基因组成是Aa、Aa,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看,这对夫妇如果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酒窝概率是3/4,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7.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结果的是( )
A. 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 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 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 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很多无翅昆虫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是一种保护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而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变色龙的体色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更好的保护自己,也是变色龙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不符合题意。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反映了猫体色的变异,与自然选择无关,C符合题意。
D.由于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很多无翅昆虫,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 为提高成都市女性健康水平,降低宫颈癌患病率,成都出台了相应的惠民政策,逐步实现到2025年底90%的在校适龄女孩完成HPV疫苗接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传染病学角度来看,HPV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病原体 B. 从免疫学角度来看,HPV疫苗是能抵抗HPV病毒的抗体
C. 接种HPV疫苗既可预防宫颈癌也可有效预防艾滋病 D. 通过接种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是人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类型。因接种疫苗所产生的抗体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没有作用,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故接种疫苗产生的免疫能力属于特异性免疫。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A.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从传染病学角度来看,HPV病毒是引发宫颈癌的病原体,A正确。
B.从免疫学角度来看,HPV疫苗是抗原,B错误。
C.接种HPV疫苗只能预防宫颈癌不能预防艾滋病,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HPV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该抗体不能和艾滋病病毒结合,C错误。
D.通过接种HPV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29. 今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了两次7.8级大地震,一名儿童小腿受伤,血液呈暗红色, 缓慢流出。这名儿童受伤的血管是( )
A. 大动脉 B. 主动脉 C. 静脉 D. 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静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伤口处的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因此,人体血管破裂出血时,应先判断出血血管的类型,然后对应施救。
【详解】平时说的外伤出血是指体动脉和体静脉出血。体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而体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主动脉(大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题中外伤出血,血色暗红,缓慢流出,可以判断是静脉出血,可在远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C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选C。
30. “生命至上、健康第一”,青少年要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下列生活方式中不健康的是( )
A.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B. 少量吸食毒品不影响健康
C. 健康作息,合理膳食
D. 吸烟、酗酒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青少年要远离烟酒
【答案】B
【解析】
【分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吸烟、酗酒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青少年要远离烟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能尝试,B错误,AC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 滑雪运动和跑步、游泳一样属于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如图是滑雪运动员比赛时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听到裁判员发出指令声后,运动员迅速出发。这一反射活动属于反射类型中的______,接收指令的感受器位于图中的[ ]______,将感受器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为感觉的部位是________。
(2)当看到比赛终点的标志后,滑雪运动员加速向终点冲刺,这个过程中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为[ ]________→视神经→视觉中枢→传出神经→肌肉。
(3)运动员获得奖牌时,情绪激动,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________增多的原因。由此看出,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
【答案】(1) ①. 复杂反射##条件反射 ②. ⑥耳蜗 ③. A
(2)④视网膜 (3)肾上腺素
【解析】
【分析】(1)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震动:震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虹膜,④视网膜、⑤鼓膜、⑥耳蜗、⑦半规管、⑧听小骨、A大脑皮层。
【小问1详解】
运动员听到裁判员发出指令声后,运动员迅速出发,此反射类型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属于复杂反射,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外耳道传到图中的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的⑥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A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小问2详解】
观察图可知,滑雪时,图中运动员手臂处于屈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所以,当看到终点标志后,运动员加速向终点冲刺,这个过程中神经冲动传递的路径为:④视网膜→视神经→视觉神经中枢→神经→肌肉。
【小问3详解】
当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时,大脑高度兴奋,肾上腺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作用部位,肾上腺素又反过来刺激心跳中枢和血压中枢,使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显得面红耳赤,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32. 近期打开社交媒体,映入眼帘的、大家十分关注的就是有关“甲流”(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不断有地区出现发热症状的流感患者,感染人群逐渐从中小学生扩散到成年人,已经出现了流行的趋势。如图1是人体免疫第三道防线示意图、图2是接种疫苗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流”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细菌结构不同的是______。当甲流病毒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
(2)请利用图1分析接种流感疫苗的免疫过程原理,接种的疫苗从免疫学角度来看相当于______,图1中甲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产生的一种能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______,促进了乙细胞的吞噬作用,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3)结合图2“疫苗接种后抗体含量变化曲线图”分析,在接种初期密切接触流感患者仍然可能患上甲流,原因是:接种疫苗后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大多数疫苗需要接种二到三次,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由图2可知:机体第二次接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抗体,在数量和作用时间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
(4)免疫力是预防疾病的最好药物,调节自身状态才能激活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抵抗力,抵御病毒。作为中学生平常要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等个人防护,这些防护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
【答案】(1) ①. 无细胞结构 ②.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 ①. 抗原 ②. 抗体
(3)产生的抗体多且存在时间长
(4)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
【分析】(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特点。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2)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如病原体等异物。病原体等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者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3)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能阻挡、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原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1详解】
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溶解,吞噬病毒。因此,其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细菌结构不同的是无细胞结构。当甲流病毒侵袭人体时,起抵御作用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小问2详解】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人体接种疫苗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故从人体免疫角度分析,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了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可知,接种疫苗初期机体并未产生抗体,产生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若密切接触流感患者仍然可能患上甲流;机体第二次接受疫苗刺激后产生的抗体数量多,且持续时间长。
【小问4详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戴口罩、勤洗手、常消毒”等个人防护能阻断病毒的传播,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33.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上世纪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生物多样性下降,其中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数量降至1012头,比大熊猫数量还少。位于湖北的长江天鹅洲故道,是首个对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
江豚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貌似海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窜下游。其每胎产1崽,当幼崽被完全娩出时,会马上奋力向上游动,冲出水面,呼吸空气。雌豚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崽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授乳时,雌豚和幼崽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幼崽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崽,让幼崽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
长江天鹅洲故道河域的水质优良,短颌鲚等喜食水草和虾的小型杂食性鱼类丰富,为江豚提供了多种食物。此外,人工投放了鳙、鲢等大中型鱼类的幼鱼,作为江豚的补充食物,以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目前,天鹅洲故道的江豚数量已从最初的5头上升至约160头,保护效果非常显著。同时,因环境适宜,对小型鱼类具有较强捕食能力的鳙、鲢等大中型鱼类也得到快速繁殖。近五年对保护区内的鱼类进行定期捕捞统计后发现,作为江豚主要食物的小型鱼类明显减少,而大中型鱼类占比显著增加,所以需要适当调整保护措施。
随着长江生态保护措施的不断完善,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的家园将变得更加美好。
(1)长江江豚是_______纲、鲸目、鼠海豚科、江豚属的一种淡水亚种,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
(2)请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长江江豚的食物链:_________。
(3)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捕捞并统计保护区内不同鱼类的占比,这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____法。
(4)长江江豚与大中型鱼类之间存在着捕食和____的关系,因此应采取__________等措施,调整小型鱼类与大中型鱼类的占比,以利于长江江豚种群发展,促进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答案】(1)哺乳 (2)水草→短颌鲚→江豚(正确即可)
(3)调查 (4) ①. 竞争 ②. 适当减少鲢、鳙幼鱼的投放量
【解析】
【分析】(1)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1详解】
对动物进行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江豚在分类上的位置是:属于江豚属、鼠海豚科、鲸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动物界。
【小问2详解】
长江天鹅洲故道生态系统由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根据文中信息,写出一条包含长江江豚的食物链:水草→短颌鲚→江豚。
【小问3详解】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因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捕捞并统计保护区内不同鱼类的占比,这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
【小问4详解】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长江江豚与大中型鱼类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因此应采取适当减少鲢、鳙幼鱼的投放量等措施,调整小型鱼类与大中型鱼类的占比,以利于长江江豚种群发展,促进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34.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请回答:
(1)同学们在透明的密闭温室里进行水稻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研究,测得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如图1所示。
①温室中的水稻光合作用的开始时间_______(填“早于”或“等于”或“晚于”)第10天。
②第10~17天之间氧气浓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
(2)为了探究影响蔬菜产量的因素,同学们选择番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他们分别在三个温室中种植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20株番茄幼苗,温室的湿度和二氧化碳的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破浓度(%)
0.1
0.03
0.1
温度(℃)
20
20
30
①为研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___(填字母代号)两组进行对照试验。
②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得快,说明_______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
(3)温室的塑料棚内出现了大量水珠,为验证其中一部分水来自番茄植株的蒸腾作用,图2是两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合理的是________(填图2装置字母代号)。
【答案】 ①. 早于 ②. 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 ③. A、C ④. 二氧化碳 ⑤. A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实验以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A与B以二氧化碳的浓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A与C以温度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根的主要结构在根尖。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也称根毛区。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详解】(1)①②图1中前10天,呼吸作用占优势,消耗氧气,导致氧气浓度减小,第10天时氧气浓度最小,说明在第10天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第10天后光合作用占优势,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幼苗(和其他微生物)呼吸消耗的氧气,导致氧气浓升高。
(2)①要“探究温度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他们应选择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A、B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温室A中的番茄幼苗比温室B中的番茄幼苗长得快,说明二氧化碳是影响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之一。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我认为实验设计更合理的是A图,因为A塑料袋出现的水珠肯定来自植株的蒸腾作用,B装置的塑料袋连同花盆一起罩住了,这样,塑料袋内壁上的水分不能排除花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