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默写。
中考前夕的誓师大会上,班长借用古诗词饱含深情地表达心声。
亲爱的同学们,自古文章盛世,俊杰多出少年,“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少年成名的王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自古沙场征战,英雄亦多出少年,“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我们新一代的少年要奋勇向前,要有“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杜甫《望岳》)的雄心和气概,敢于展现自己坚定的信心和远大的理想。
少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风采,更是一种境界。“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孔子告诉我们,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这是君子的修养;“⑨___________,⑩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教会我们,要树立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奋斗吧,我中国少年;前进吧,我少年中国!
二、名著阅读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片段一】
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sā开。” 便走,回头指着他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片段二】
“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 身来。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凑在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liáo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 ,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这厮( ) sā( )开 竹篙( ) liáo( )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拔步 抢转 一点 B.迈步 转过 一点
C.迈步 抢转 一撑 D.拔步 转过 一撑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水浒传》,片段一中的“这厮”指的是___________(人名);片段二中的“那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片段都表现了鲁达和李逵二人性情“粗鲁”的一面,但这“粗鲁”又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三、综合性学习
3.某校九年级举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运用对偶修辞,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某同学写了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请你帮他修改。
【甲】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小说世界里。在这里陶冶性情,濡养心灵。畅游在悲欢离合的情节里,【乙】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营养,却是真实的生命成长;与小说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或欣喜,或忧戚,把现实苦恼消解得荡然无存。【丙】感受小说的魅力,不应该抽丝剥茧般慢慢分析,更不应断章取意地评判高下,而要设身处地地沉浸阅读,获得心灵的共鸣,产生深刻的人生体验。
①请你将【甲】处画线句改成祈使句,使它更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你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下面的新闻加一句导语。
中新网广州4月9日电 4月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近90人齐聚暨南大学。
会议由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俗文学学会与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联合主办。本次会议是中国大陆首次召开这一主题的国际会议,对于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的研究以及中华文化域外传播的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现代文阅读
那个提着蛇皮袋的人
钱永广
①小时候,我家的生活来源,全部依靠父母土里刨食。父母要养活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得我上大学时,我所有的学费,是父亲借遍亲友才凑够的。可以说,父母在农村靠耕种几亩农田和四处打零工,才挣出了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并使我顺利地走出了校门。
②毕业那年,我在城里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单位很好,待遇丰厚,这让我突然有了自豪感。
③【甲】有一次,我刚进办公室,就听同事说:“你父亲来找你了。”我顺着楼道望去,父亲手里正提着一只装满蔬菜的蛇皮袋,脚穿带着泥巴的黄球鞋,站在楼梯的拐角,焦灼不安地张望着。
④【乙】我心想,父亲进城来,尤其是直接到我的办公室,提着那破旧难看的蛇皮袋,也不换身新衣服,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这毕竟是我的办公室啊!我以后在同事面前,还怎么抬起头来?我后悔自己太大意,没有嘱咐父母,进城时,不要直接到我的办公室来。
⑤【丙】当我快步向父亲走过去时,父亲的样子很拘谨,突然很不自在,好像做了错事似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倒是有点可怜起父亲来。
⑥【丁】正当我快要走近父亲的时候,突然,迎面碰到了我的领导。领导笑着问:“老人家在这里等好久了,是你父亲吧?”
⑦这时,我恨不得脚底下有个缝隙,让我钻进去。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嘴巴突然像不听使唤似的,笑着说:“他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顺路来看看我。”
⑧领导点了点头,走了。凭直觉,虽然我的声音很低,但父亲应该还是听见了我和领导的对话。
⑨我把父亲带到宿舍,去给他倒了杯水,转过身时,看见他在偷偷抹眼泪。我的心猛地一颤,虽然我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可转念一想,我是父亲的骄傲,他的眼泪,也许是刚才在外面被风吹的吧。
⑩父亲在宿舍没待多久,就说老家的庄稼要伺候,执意回老家了。
⑪此后,我注意到,父亲如若再进城,哪怕有再急的事,也决不会去我的办公室找我。
⑫后来,我参加一位同事的婚礼。等到新郎发言时,新郎充满深情地说:“今天,我要向我的父母说一声‘谢谢’!我来自农村,我的父母给了我全部的爱,让我健康快乐成长,并一步步创造自己新的人生。我要借助大家的掌声,向我的父母说‘谢谢’!”大厅内顿时响起了如雷的掌声。
⑬就在那一刻,我羞愧得满脸通红,想起自己的父亲,在领导面前,我竟然说那个提着蛇皮袋的人,是我的一个亲戚,和我的同事比,我真的是对不住父亲。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我把父亲当成老家的一个亲戚,是真的刺痛了父亲的心。原来,那一天,父亲流的眼泪,不是因为风,而是因为当着领导的面,我把父亲说成了亲戚。我怕丢人,我不敢相认,那个提着蛇皮袋的人,是千辛万苦把我养大的父亲。
(选自《思维与智慧》)
4.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那时,我很少想到乡下的父母。倒是父母,常常带上蔬菜和鸡蛋,从老家进城来看我。
A.【甲】 B.【乙】 C.【丙】 D.【丁】
5.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把情节补充完整。
看到父亲来城里找“我”,后悔自己太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加同事婚礼,为自己嫌弃父亲而羞愧
6.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列句子。
(1)从此,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单位很好,待遇丰厚,这让我突然有了自豪感。(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2)我顺着楼道望去,父亲手里正提着一只装满蔬菜的蛇皮袋,脚穿带着泥巴的黄球鞋,站在楼梯的拐角,焦灼不安地张望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7.第①段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8.细读最后一段,展开联想:幡然醒悟的“我”见了父亲会怎么说?
【材料一】
①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看似科幻的一幕,就真实地发生在实验室里。中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相关成果北京时间2021年9月24日由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②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带领团队,采用一种类似“搭积木”的方式,从头设计、构建了11步反应的非自然固碳与淀粉合成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
③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材料二】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欧阳平凯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团队完成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重大科学工程的工作,从二氧化碳到甲醇,然后甲醇进一步合成到淀粉,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非光合作用的淀粉合成,对中国、对世界解决二氧化碳生成淀粉这个人类基本的食品和原料的问题及“碳中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②韩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副院长李相烨认为,马延和教授领导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化学催化与生物合成,实现将二氧化碳催化为甲醇,并通过多酶生物合成将甲醇转化为淀粉,“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彰显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合成途径及酶的设计方面的巨大力量,也显示出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生产的重要性。
③日本神户大学副校长兼教授、日本理化研究所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副主任近藤昭彦教授说,马延和教授及其团队在二氧化碳转化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项研究成果非同凡响,“不依赖光合作用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无疑是我们长期追求的梦想,我们可以利用合成的淀粉生产各种各样的材料和食品,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对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三】
①在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挑战需要克服:
②一是能源。叶绿体是直接吸收太阳光作为能源,而目前的人工合成淀粉是用光伏发电的技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也就是说,实际上也还是需要用到电。目前,光伏发电只是在技术方面成熟,而在应用方面还远远无法跟火电、水电相比。人工合成淀粉,要么等待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么去占用现在已经供应紧张的电力。
③二是酶。在光合作用中,涉及多达几十个的生化反应,每个生化反应都需要相应的酶去催化。目前的这个人工合成淀粉方案,虽然大大减少了反应步骤,但依然还有11步,需要十几种酶的参与。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目前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的酶,要么从自然界直接提取(需要消耗植物),要么通过发酵生产。不管通过哪种途径生产,生产成本都不低。
④今天的“人工合成淀粉”在科学进展上的价值,类似于1909年的合成氨,或者1965年的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不管它是像合成氨那样最终进入工业化生产,还是像合成蛋白质那样尚存在于科学文献中,都是很杰出的科学突破。虽然“人工合成蛋白质”至今没有进入我们的生活,但它大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研究,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⑤“人工合成淀粉”的未来,是像合成氨那样成为常规的工业生产技术,还是像合成蛋白质那样作为科学研究能力,还需靠时间去验证。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验证明: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B.中国科学家团队进行的人工合成淀粉实验得到了中外专家热评,认为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具有重要的意义。
C.“人工合成淀粉”的未来,还需靠时间去验证。
D.在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面临着能源方面的挑战,要么等待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要么去占用现在已经供应紧张的电力。
10.材料一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11.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如果人工合成淀粉这条路线可行的话,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五、对比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
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①,都人游者,翁然②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③,禽鸟厌之,百卉芜谢。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④,易檐改途⑤。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⑥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
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
(选自袁枚《随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堂皇:广大的堂厦。②翕然:忽然,突然。③颓弛:这里指荒芜。④茨墙剪阖:修补围墙,修剪花草。⑤易檐改途:更换房檐,改变用途。⑥夭阏:堵塞。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
(3)易其义:_____________
(4)君子不必仕: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15.【甲】文作者赏月后抒发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作者从自己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乙】两文都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
六、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钱钟书在《论快乐》里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因此,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的痛苦变成心灵的快乐。人生虽有不快乐,但应保持乐观。
比如日夜繁忙的人,短暂放松一下,便感觉格外舒畅。我们所要做的,是专注地体会那一刻。
请以“快乐的一刻”为题,写写你的故事。
【提示和要求】(1)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也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不少于600字。(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涯”“兜鍪”“凌”“愠”等字词的书写。
2.(1) sī 撒 gāo 撩
(2)A
(3) 镇关西(郑屠) 张顺
(4)鲁达打死镇关西,担心吃官司,便假意说他诈死,自己尽快抽身,可看出他粗中有细;李逵并不精通水上技艺,但是被张顺激将法一激,便上了船,可见李逵头脑简单,鲁莽率真。
【详解】(1)本题考查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厮——sī,这厮:这家伙。
sā——撒,撒开:张开、放开,撇开、散开。
篙——gāo,竹篙:撑船用的的长竹竿。
liáo——撩,撩拨:惹逗、挑逗;招惹;挑唆。
(2)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
第一空,拔步:拉开脚步走或跑。迈步:向前跨步。结合“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sā开”的语境可知,鲁达想到打死镇关西后,担心吃官司走不脱,就想逃跑,“拔步”体现了他急切离开的心理;
第二空,抢转:急忙转过来。转过:改变方向。结合“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的语境可知,李逵听了张顺的话很生气,立即做出表现很生气的动作,用“抢转”更能表现出李逵的怒气冲冲,急切;
第三空,一点:轻微的接触。一撑:只是用篙抵住河底。结合“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可知,张顺的行船功夫了得,用“一点”更能表现出他驾船技术的高超;
故选A。
(3)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
片段一是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情节,“这厮”指的是镇关西;片段二是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情节,黑旋风是李逵,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那人”指的是张顺。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片断一“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可知,鲁智深本没想打死镇关西,但却三拳打死了他,可看出鲁智深的急躁;联系后文“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可知,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担心吃官司走不脱,为逃跑争取时间才称镇关西诈死,可见其粗中有细;据此可知鲁智深粗鲁,是急躁但又粗中有细;
根据片断二“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汉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说时迟,那时快;那人只要诱得李逵上船,便把竹篙望岸边一点,只脚一蹬,那只渔船,箭也似投江心里去了”可知,张顺用激将法引李逵上船,在张顺怒骂李逵时,李逵撕衣服怒吼,可见李逵的粗鲁是头脑简单,鲁莽率真。
3.(1)宣传标语:让生活溢满书香,让小说滋养心灵。
(2) 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小说世界里! 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营养,更是真实的生命成长。 断章取意 断章取义
(3)首届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开幕。
【详解】(1)此题考查宣传标语。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符合主题,然后要做到:简洁凝练,讲究韵律,表达严密,树立正确的观念等。按照题干要求,运用对偶手法,围绕“走进小说天地”的主题拟写,主题突出,语言简洁即可。
示例:插上想象翅膀,遨游小说天地;让书香伴随花香,让名家走进心灵等。
(2)①此题考查句式转换。陈述句改祈使句,可省略主语,在前面加上“请”“让”等词语,句末使用句号或感叹号。
据此可改为:让我们一起走进广袤的小说世界里!
②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这两个分句是递进关系,应将“不只……却”改为“不仅……更”。
③此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断章取意——断章取义。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3)此题考查导语拟写。导语是对新闻内容的简练概括。
由“10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近90人齐聚暨南大学”“本次会议是中国大陆首次召开这一主题的国际会议”可知,此次会议是首次召开,而且是国际性的,地点在暨南大学;由“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可知,会议主题是: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学术研讨。据此可拟写导语为:首届中国古代小说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开幕。
4.A 5. 看到拘谨的父亲,心里有点可怜父亲 迎面碰到领导,谎称父亲是老家来的亲戚 看到父亲流泪,猜测是被风吹的 6.(1)“突然”一词,表明毕业后的“顺风顺水”让“我”忘记了过去。
(2)这句话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父亲衣着的寒酸和不合时宜的蛇皮袋与办公室的氛围格格不入,再加上父亲拘谨的动作和不安的神态,这些都是让“我”觉得难堪的原因,既突出了父亲的老实可怜,又为下文“我”不认父亲的表现做了铺垫。 7.第①段主要介绍了“我”小时候的家境。这是为了突出父亲为“我”的付出,与下文“我”对父亲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 8.示例:爸,对不起!我的虚荣让您伤透了心,过去的我忘了本,走上了一条很危险的路。现在,我醒悟了,请您原谅我,我一定牢牢记住您对我的付出和过去的艰苦岁月,好好做人,努力工作!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那时,我很少想到乡下的父母。倒是父母,常常带上蔬菜和鸡蛋,从老家进城来看我”,“那时”指的是第②段中的“毕业那年,我在城里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倒是父母,常常带上蔬菜和鸡蛋,从老家进城来看我”为下文父亲提着装满蔬菜的蛇皮袋到“我”办公室找我做铺垫。所以应该放在【甲】处。
故选A。
5.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梳理与概括。
根据第⑤段“当我快步向父亲走过去时,父亲的样子很拘谨,突然很不自在,好像做了错事似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倒是有点可怜起父亲来”可概括出:看到拘谨的父亲,心里有点可怜父亲;
根据第⑥⑦段“正当我快要走近父亲的时候,突然,迎面碰到了我的领导。领导笑着问:‘老人家在这里等好久了,是你父亲吧?’”,“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嘴巴突然像不听使唤似的,笑着说:‘他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顺路来看看我’”可概括出:迎面碰到领导,谎称父亲是老家来的亲戚;
根据第⑨段“我把父亲带到宿舍,去给他倒了杯水,转过身时,看见他在偷偷抹眼泪。我的心猛地一颤,虽然我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着,可转念一想,我是父亲的骄傲,他的眼泪,也许是刚才在外面被风吹的吧”可概括出:看到父亲流泪,猜测是被风吹的。
6.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1)“突然”意思是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结合第①段“小时候,我家的生活来源,全部依靠父母土里刨食。父母要养活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得我上大学时,我所有的学费,是父亲借遍亲友才凑够的”,第②段“毕业那年,我在城里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工作,从此,我不仅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单位很好,待遇丰厚,这让我突然有了自豪感”可知,家里贫困,从小学到大学“我”的生活一直过得都较为辛苦,但大学毕业后“我”在城里工作,单位很好,待遇丰厚,这与过去的生活形成对比,让“我”忘记了过去。
(2)从“提、站、张望”等动作词的运用,可知这是运用了动作描写,“父亲手里正提着一只装满蔬菜的蛇皮袋,脚穿带着泥巴的黄球鞋”这是对父亲外貌的描写,“焦灼不安地张望着”这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结合第④段“我心想,父亲进城来,尤其是直接到我的办公室,提着那破旧难看的蛇皮袋,也不换身新衣服,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这毕竟是我的办公室啊!我以后在同事面前,还怎么抬起头来?”可知,父亲衣着的寒酸和不合时宜的蛇皮袋与办公室的氛围格格不入,以及父亲局促地站在楼梯的拐角四处张望,这也让“我”很难堪,突出了父亲的老实可怜,为下文第⑦段“他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顺路来看看我”谎称父亲是老家来的亲戚,不肯认父亲做铺垫。
7.本题考查段落内容概括与作用分析。
第①段“小时候,我家的生活来源,全部依靠父母土里刨食。父母要养活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记得我上大学时,我所有的学费,是父亲借遍亲友才凑够的。可以说,父母在农村靠耕种几亩农田和四处打零工,才挣出了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并使我顺利地走出了校门”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境。“我”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是父亲和母亲辛苦挣来的,是他们的付出让“我”顺利地走出校门,突出了父亲为“我”的付出,这与下文第⑦段“他是我老家的一个亲戚,顺路来看看我”谎称父亲是老家来的亲戚,不肯认父亲,冷漠对待父亲做铺垫。
8.本题考查想象和表达能力。
根据第⑬段“和我的同事比,我真的是对不住父亲。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我把父亲当成老家的一个亲戚,是真的刺痛了父亲的心”可知,“我”的一位同事在婚礼上感谢自己身为农民的父母,使“我”意识到当着领导的面把父亲说成是老家的亲戚的行为是多么的错误,刺痛了父亲的心。幡然醒悟的“我”见了父亲应该是表达自己的歉意,希望得到父亲的原谅,并表达自己的诚意。
示例:爸,对不起。因为我的虚荣心伤透了您的心,现在我已经知道错了,希望您能原谅我,我一定会谨记您为我所付出的,不会再忘了过去,好好做人,认真做事。
9.A 10.不能删去。“约”表示估计,因为并没有确切测量。如果删去,就变成肯定的说法了,这与事实不符。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1.作比较。把光伏发电技术与火电、水电相比,强调了在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能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示例:①对我们的粮食安全,以及我们的“双碳”目标,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②可以节约90%以上的耕地,节约90%以上的淡水资源,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人类温饱的保障,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解析】9.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辨析。
A.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可知,是在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此选项“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与原文的说法不符合;
故选A。
1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解答此题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解释词语的意思及作用。“约”是表示估计,起限制作用,结合“实验室初步测试显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可知,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大概是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不能确定正好是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如果删去,就表示人工合成淀粉的效率正好是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这与事实不符,“约”字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从画线句中的“而在应用方面还远远无法跟火电、水电相比”可知,这是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光伏发电技术与火电、水电相比,结合材料二第①②段“在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挑战需要克服:”“一是能源”可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在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能源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
根据材料一第③段“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可知,运用人工合成淀粉可以节约耕地,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全人类温饱的保障,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根据材料二第①段“对世界解决二氧化碳生成淀粉这个人类基本的食品和原料的问题及‘碳中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可知,对我们的“双碳”目标,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13. 考虑,想到。 形容水的澄澈。 改变。 做官。 14.(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 15.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16.示例:宠辱不惊,进退自如,超脱世俗,洒脱不羁。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句意:改变了它的意思。易:改变。
(4)句意: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仕:做官。
1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但,只(是)、仅仅;闲人,闲散的人;耳,语气词,“罢了”。
(2)夫,句首发语词,不译;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相易,互换;胜,胜过;之,代词,另一个。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是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第二层“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写景:描绘庭中夜色;第三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议论抒情,表达感慨,惋惜无人赏月。故①空填写: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第一段主要叙写随园的来历以及自己治园的经过;第二段抒写了作者舍官就园,安享园林之乐的情怀。引用苏轼“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表明自己仕与不仕皆随顺自然的心态。“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点明了作者从买院、修园及辞官等经历悟出的道理。故②空填写: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16.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甲】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暂寓承天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写明亮的月光,激发了作者的游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衬托出作者闲适的心境;“闲人”表面上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委婉地表达了宦途失意的苦闷;实际上却表达了自己的自豪之情:月光至美,竹影至丽,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苏轼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旷达乐观。
【乙】文,结合“余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途”“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可知,作者愿意拿出自己的薪水买下颓圯荒芜的园子并取名“随园”;结合作者“以一官易此园”可知,作者愿意用辞官来换取与园子的日日相伴。这种买园、命名、辞官,安享园林之乐的行为,也正是袁枚追求自由随性的人生观、仕宦观的显露,体现了作者不慕官场名利、享受自在随性、向往洒脱不羁生活的人生志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康熙年间,织造(官职名)隋大人在山的北麓建起广大的堂厦,城里人来游玩,盛极一时,给这座园林起名叫作隋园,是因为主人姓隋。三十年后,我做江宁县令的时候,园林倾塌而且荒芜,禽鸟讨厌这个地方(不来栖息),百花凋谢。我用官俸把它买了下来,修补围墙,修剪花草,更换房檐,改变用途。都根据它的丰盛、肃杀、繁茂、贫瘠情况而定,顺着自然地势选取景色,不让山堵塞。仍叫作随园,和隋园同音,但意思变了。
建成以后感叹说:“让我在这里做官,则一个月来一次;让我居住在这里,则每天都来。”于是托病辞官,带着弟弟香亭、外甥湄君搬着图书居住在随园里。听苏轼说过:“君子不一定非要做官,也不一定非不做官。”然而我的做不做官,和住这个园子的长久不长久是相关联的。两个事物能够互相交换,肯定其中的一个足以胜过另一个。我竟拿官职换这个园子,这个园子的奇妙,可想而知了。
17.例文:
快乐的一刻
学校门口那个卖报的老爷爷,已经好久不见了。
三年前,他就已经在校门口那棵大树下了,或许他的影子比这西门周边的风景还要久远。他就摆摊在学生上课的路上,一张两米来宽的旧布,压着几块树底下捡来的石头,旧布上整齐地放着一些报纸,最打眼的是《三峡晚报》,堆着很高的一摞。每天,老人都在这棵树下,靠着树坐在一把北方人叫作的“小马扎”上,有太阳时眯着眼睛,下雨时打着雨伞,一坐就是一天。
我想他应是清闲的人。总有同学在上课的路上停下脚步,去老人那里翻翻报纸,末了掏钱买下。我有一次也去看报,听着老爷爷和邻摊卖水果的阿姨聊他的小孙女,“小妞妞拿着我卖的报纸看呢,她也会看报!她爸让她读来听听,妞妞读了报纸背后打的一个广告,‘穿xx鞋,长(cháng)大个子’,哈哈,多音字她不懂呢。”我不禁也被这童言逗笑了,邻摊阿姨递给老爷爷一个剥好的橘子,他们已经是摊上老邻居了。
学校的日子就像风吹云彩一样,如书页般翻过,树一直在,他也一直在。
前几日放学回家,情不自禁往树下一瞥,空荡荡的树立在那里,就像一切不曾有过。摆水果摊的阿姨还在,零零落落的生意。老人究竟去了哪里呢?
费了一番功夫,昨天我找到老爷爷的住处,带着很多的担心,带着说不清的复杂心情,敲开了那扇门。老人院子里的槐花正香,小孙女——唤作小妞妞的小女孩,坐在老槐树下的秋千上,嘴里塞满了糖果,朝我咯咯笑。
老人原是陪着小孙女呢。他的笑容揉进了深深的皱纹。老人此刻不是悠闲,也不是苦涩,恰是人生滋味里的欢悦。此时,在这快乐的一刻中,我为着这份从容和淡然,默然欢喜。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据材料,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深刻含义。由材料“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的痛苦变成心灵的快乐”“比如日夜繁忙的人,短暂放松一下,便感觉格外舒畅。我们所要做的,是专注地体会那一刻”可知,“快乐”是指心无挂碍,专注地体会那一刻,由此可以引申出,“快乐”指的是:闲适、恬静、轻松或情感升华、心灵宁静等,只要弄清楚其真正含义,我们就会有材可选,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文如泉涌,下笔千言。“一刻”,指“短暂的时间”,应该把所选的材料集中在“一刻”上,运笔的重点应集中在“一瞬间”。写作的关键是要善于抓取瞬间情态,摄取瞬间精彩,捕捉瞬间感受,让人感到确实从生活中的一瞬间咀嚼出了“快乐”的味道,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第二,选材构思。可以回顾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去体悟生活中的“快乐的一刻”,如从“忙里偷闲”“快中求慢”“闹里取静”“苦中求乐”等方面寻找释放自我、寻找快乐的途径,去感悟“课间一次走神”“午后的一会儿小憩”“家中的片刻独处”“一顿野餐”“一次漫步”“一个凝望”之中前所未有的快乐。本题需要采用记叙文文体写作,写作时要侧重描写生活中的片段,写出生活的意趣,行文要流畅,语言要优美。可以根据现有的生活,在承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能忙里偷闲,找到一份放松心灵的地方,在课余之外,丰富人生阅历,追求个性生活和心灵的快乐。写作时,要把握三点:①描写较短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②写出内心的欢乐。③选材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独辟蹊径,选取新颖材料,把握记叙文要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