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7群文通练圆形人物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7群文通练圆形人物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7群文通练圆形人物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7群文通练圆形人物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7群文通练圆形人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7群文通练圆形人物,共9页。
    [主题导语] 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里,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所谓“扁平人物”,也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最单纯的形式,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圆形人物”则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现实中人类的多维性构成了小说中“圆形人物”的创作基础。狄德罗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真实生活中的人本身就是复杂的、矛盾的。在那些深刻的文学作品里,更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复杂精神内涵的人物。
    在同一作品中,也不可能全是“圆形人物”,往往是两种人物共同承担阐释主题的任务。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中,往往采取主要人物为“圆形人物”,次要人物为“扁平人物”的做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8分)
    姑妈的书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天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是上天收去了。”
    “上天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有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老婆!”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藏书出售,传世经典。”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套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科利亚的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他的故事适合在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面对姑妈留下的书籍,科利亚坐在旁边,“像个孩子似的”,其原因由下文妻子的话揭示出来: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却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文化,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的、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体现了妻子的追求倾向。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很成功,通过富有个性化的语言,体现了科利亚和他妻子的不同形象特点,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小说的主旨。
    B.小说具有反讽意味,妻子为了尽快出售她看不上眼的书籍,却把它们标榜为“传世经典”,五大书橱的书只换来一套小转角沙发,极具批判色彩。
    C.小说语言比较有特色,一些语段庄谐并出,比如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谐,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地回敬,是庄。
    D.小说中多次提到电视,是为了把“影像化”生活与“文字化”生活对立起来,彰显两种不同生活追求的矛盾冲突。
    3.以“姑妈的书”作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答:


    4.请阅读下面关于圆形人物的论述,据此标准,判断“科利亚”是否为圆形人物,并阐明理由。(6分)
    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假使它让我们感到了意外却并不令人信服,它就是扁的想冒充圆的。——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8分)
    红灯笼
    李云雷
    ①那时候俊江大爷最吸引我们的,是他会扎灯笼。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灯节,村里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小孩子们也要点灯笼。对我们来说,那时挑着一只灯笼,在夜里到各家去串门,比比谁的灯笼好看,是最好玩的一件事了。
    ②俊江大爷扎的,就是小孩子玩的这种灯笼。他的手艺很高,在周围三里五村很有名,不少人专门等着买他的灯笼。这种灯笼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最讲究的是扎骨架的技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扎得结实牢靠,这样从外面看着明晃晃的,但又不至于让火苗舔着了灯笼纸,或者很快就散了架。
    ③一进腊月,俊江大爷就开始忙了。我们那里年前腊月二十七是大集,他要扎出一批灯笼来,赶到这个集上去卖。那个时候,俊江大爷家就成了一个制作灯笼的小作坊,不只是俊江大爷一个人忙,全家老少齐上阵,扎的扎,印的印,糊的糊,屋里点着一盏煤油灯,火苗挑得旺旺的,全家人围坐在桌子边干活儿,说说笑笑的。
    ④那个时候,黑五虽然很小,但也跟着大人一起干活儿,我去找他玩,他也很少出来了,他娘说他:“你在这儿帮不上啥忙,还净添乱,快出去玩去吧。”黑五有时候不出来,有时候出来了,在外边玩一会儿就又回去了,他说:“我还得回去扎灯笼呢。”黑五可以扎灯笼,那是最让我羡慕的了,因为他家扎灯笼,过年的时候,他就可以挑一只最大最好看的灯笼,在整个村子里游来荡去的,那个时候他是多么神气!他还可以参与扎灯笼的整个过程,这在我们看来都是很神秘、很好玩的事。可是我们都不知道,整个村子里的小孩儿,只有黑五知道,你说他该有多得意!
    ⑤俊江大爷去卖灯笼,黑五也跟着去。到了年根底下,集上的人多了起来,俊江大爷将灯笼装满一辆地排车,赶着驴车到集上去卖。俊江大爷拉着一辆车子,走遍了我们这里的十里八乡。车头上竖起一根竹竿,高高地悬挂着一只红灯笼,在风中飘飘摇摇的,别人从很远看到,就知道是卖灯笼的来了。
    ⑥据说俊江大爷扎灯笼的技艺,是跟宫里的一个工匠学会的,那时候他还在我们村地主二力的爷爷家扛活儿。这个工匠是我们这里的人,早先在皇宫里做匠人,民国后从宫里被赶了出来,辗转回到老家,在乡间靠手艺谋生,走街串巷,在很多村子里游荡。那一年冬天,他来到我们村里的时候,病倒在路上,在风雪中差点儿冻死,俊江大爷救了他,将他拉到自己的窝棚里,给他烤火,为他端水送药,足足养了一两个月。这个匠人病好之后,无以报答,那时候正赶上过年,他就教给了俊江大爷扎灯笼。
    ⑦在我们小的时候,扎灯笼只是俊江大爷的副业,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一家家干劲都很足,俊江大爷发家致富的劲头也很大。家里人都说,俊江大爷真是能干,这么大年纪了,不仅种地,还去放羊。又说,俊江大爷年轻时吃了不少苦,他有很长时间都在做乡村里最累的活——脱坯子,据说俊江大爷一天能脱一千块。俊江大爷这么卖命地干活儿,一是家里穷,不干活儿没有办法;二是他是个认死理的人,无论做什么他都认一个理,从不偷奸耍滑,说干多少就干多少,要干就拼命地干。跟村里人交往,俊江大爷也认老礼,讲直礼。我大爷比他大,他还在世的时候,每年过年俊江大爷去拜年,到了院里,他都真的跪下来磕头。别人看他年纪那么大,怕他摔着,赶忙去拉,他已经跪下了,认认真真地磕一个头才起来。
    ⑧土改那个时候,俊江大爷也认死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主家”的地怎么说分就分了,怎么就分给自己了?他说,那不是人家的吗,咱们分人家的地,那跟土匪老缺不是一样了吗?那时候我衍奎大爷是贫农队长,他和工作组给他做工作、讲道理,说那些土地本来是地主剥夺我们贫下中农的,现在分地,就是把我们的土地再夺回来。这个道理俊江大爷怎么也弄不懂,他一个人夜里趁天黑偷偷地跑到主家,把分给他的衣服和粮食,又给主家还了回去。他去还,二力的爷爷也不敢要,两人在那里推推搡搡,让值夜的民兵发现了,将他们俩带到大队部,等问清了事情的原委,我衍奎大爷大发雷霆,瞪起眼珠子大骂了俊江大爷一顿,俊江大爷不敢吭气,最后嘟嘟囔囔地说:“你想骂就骂吧,反正我娘就是你婶子,骂我也就是骂你自个儿。”“你说啥!”衍奎大爷像火上着了油,噼里啪啦又骂了他一顿。二力的爷爷被晾在一边,这时赶忙去劝:“别骂了,都是自家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他的话还没有说完,衍奎大爷就厉声喝止了他,“滚一边去!两个贫下中农吵架,哪有你说话的份儿?”
    ⑨最后俊江大爷分到了土地,在我们村西南有一大块。那天工作组丈量完,打好界桩,天已经晚了。他们走后,俊江大爷还在地里,他在自己的土地上走来走去,想到这些土地就是自己的了,既不敢相信,又感到惊喜。他抓起一把泥土,迎着夕阳慢慢撒下来,看着那些土缓缓地落到地上,腾起一阵烟尘,他的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天色渐渐黑了,他坐在地头上,抽了一袋又一袋旱烟。
    ⑩那一年,过年的时候,俊江大爷扎了一串红灯笼,在他家大门的门楣上挂成一排,在风雪中飘摇,喜气洋洋的。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一到腊月,俊江大爷都会扎上很多红灯笼,挂在自家的门上,送给我们院里的孩子,也拉着车子到外面村子里去卖。一到过年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都会提着红灯笼,在夜里互相串门,说笑,打闹,星星点点的火光,照亮了我们村里的暗夜。(节选自《再见,牛魔王》,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写“那时候俊江大爷最吸引我们的,是他会扎灯笼”,“灯笼”这个具有传统色彩的意象的出现,增加了小说厚重的文化感。
    B.文中强调小孩玩的这种灯笼“最讲究的是扎骨架的技术”,一方面体现了俊江大爷做活儿不偷奸耍滑,手艺高超;另一方面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C.第④段中“这在我们看来都是很神秘、很好玩的事”“整个村子里的小孩,只有黑五知道”,以黑五的“得意”凸显乡土社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D.文章以回忆的笔触,描写了分到土地后俊江大爷的一系列动作,极具电影的镜头感,艺术地刻画出主人公“不敢相信”“又感到惊喜”的复杂心理。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用儿童的眼光亲密地打量与铭记“门楣上挂成一排”的红灯笼,有着强烈的暗示意味,或者说是一种隐喻,昭示着丰富而动人的意蕴。
    B.写俊江大爷仍然拉着车子到外面村子里去卖灯笼,与前文照应,既展现了手工艺人走街串巷养家糊口的社会生活,也表现了底层农民的勤劳。
    C.文段以叙述性的句子为主,多使用短句,显现出强烈的抒情意味,尾句“照亮了我们村里的暗夜”以暗喻讴歌了土改后中国农村越来越好的生活。
    D.文段反复强调“那一年”,以回忆的口吻构建小说的艺术情境,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基调,于平淡质朴中自有一番真实。
    7.小说第⑥段叙述俊江大爷学艺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特点和好处?(6分)
    答:


    8.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两个美学概念,其中“圆形人物”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请从小说中选择两个人物简要分析。(6分)
    答:


    练案27 群文通练 圆形人物
    1.B “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能看懂带图的书籍”错。“像个孩子似的”,更直观地说明是孩子似的对知识的渴望。
    2.C C项,科利亚“百思不得其解”“怒吼”是庄,他把书“一摞摞地”“塞进”“角落”,妻子调侃式地回敬,是谐。
    3.答案:①从情节上看,“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②从人物形象上看,题目点明“姑妈”,目的是与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③从主题上看,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地方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了没有文化的人对文化的戕害的社会主题。
    解析:①从情节上看,“姑妈的书”是小说的线索,科利亚从姑妈那里继承了这批书,为了放电视机,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为了放床,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科利亚又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却遭到了儿子的拒绝,最终科利亚的妻子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文章围绕着如何处理这些书的问题,展开整个关于文化的故事。②从人物形象上看,“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台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可见姑妈虽然清贫,却有这么多书,说明姑妈爱书,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题目点明“姑妈”,目的是与主人公科利亚(也包括妻子和孩子)形成对比,科利亚一家为了摆放家具而将姑妈的书不断搬移,最后将书卖掉,刻画出人物对书籍的漠视。③从主题上看,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反映了社会上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通过展示这批书从继承到辗转各地方一直到最后被卖掉的命运,揭示了没有文化的人对文化的戕害的社会主题。
    4.答案:是圆形人物,科利亚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人感到意外。
    理由:①感到意外:科利亚向往文化,但是在妻子、孩子的影响下,步步退让,最终不再想有什么文化了。②令人信服:a.妻子对物质化生活的追求,把科利亚对文化的追求挤压得日渐逼仄;b.科利亚对文化的认识和追求只是虚有其表,附庸风雅;c.科利亚对书籍的知识认知程度浅陋粗鄙,不能从根本上认识书籍的文化价值。
    解析:题干给出是否“圆形人物”的判断标准,要求据此对“科利亚”进行判断,述说理由要立足于文本,从“令人信服”和“感到意外”两个方面说明。如果答“不是圆形人物,他让我们感到意外却不令人信服”或者答“是扁平人物,他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亦可,关键要言之有理。
    5.B B项谈不上坚守传统文化,属于过度解读,拔高人物形象。
    6.C C项,“以暗喻讴歌了土改后中国农村越来越好的生活”错。不是暗喻,是象征。
    7.答案:特点:插叙。好处:a.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表现了俊江大爷的善良淳朴;b.补充交代了上文俊江大爷扎灯笼手艺高超的原因,并为下文俊江大爷分地后的一系列举动做了铺垫,前后照应,使叙事更严谨;c.展现了旧社会手艺人艰难谋生,底层人民相濡以沫,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解析:根据“据说俊江大爷扎灯笼的技艺,是跟宫里的一个工匠学会的”可知,该段文字是插叙的内容。插叙的好处需要从情节、人物、主旨、读者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由“那一年冬天,他来到我们村里的时候,病倒在路上,在风雪中差点儿冻死,俊江大爷救了他,将他拉到自己的窝棚里,给他烤火,为他端水送药,足足养了一两个月”可知,通过写俊江大爷救人、照顾人,写出了俊江大爷为人善良、热心、淳朴,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由“这个匠人病好之后,无以报答,那时候正赶上过年,他就教给了俊江大爷扎灯笼”可知,该段补充交代了俊江大爷扎灯笼手艺高超是因为宫里的一个工匠教授给他技艺。俊江大爷为人善良、热心、淳朴,学习扎灯笼手艺,为下文写俊江大爷分地时把东西还给“主家”、送灯笼给孩子等情节做了铺垫。情节结构上前后呼应,使小说行文严谨,叙事清晰。主旨和读者效果上,俊江大爷救助“在乡间靠手艺谋生,走街串巷”的匠人,一方面写出了旧社会手艺人生活艰难、衣食不继,另一方面写出了底层人民之间互帮互助,这一故事的插入,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8.答案:衍奎大爷是乡村(底层)干部,阶级界限分明,但处事暴躁。二力的爷爷虽是地主,但为人不坏,服从国家安排。俊江大爷勤劳、善良、有手艺,但认死理,没有阶级界限,不能认清土改的作用。(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该题分析人物性格,不同于以往的分析题,只要列出即可,而是要分析出复杂的性格,即正邪、优劣、好坏来。如衍奎大爷:由“那时候我衍奎大爷是贫农队长,他和工作组给他做工作、讲道理,说那些土地本来是地主剥夺我们贫下中农的,现在分地,就是把我们的土地再夺回来”可知,衍奎大爷是乡村(底层)干部,心里对地主和农民的界限分得很清楚;由“我衍奎大爷大发雷霆,瞪起眼珠子大骂了俊江大爷一顿”“‘你说啥!’衍奎大爷像火上着了油,噼里啪啦又骂了他一顿”可知,衍奎大爷脾气暴躁,处理事情较为急躁。俊江大爷:由“他的手艺很高,在周围三里五村很有名,不少人专门等着买他的灯笼”可知,他扎灯笼的技艺高超;由“俊江大爷救了他,将他拉到自己的窝棚里,给他烤火,为他端水送药,足足养了一两个月”可知,俊江大爷为人善良,这是他的优点。但是,“土改那个时候,俊江大爷也认死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主家’的地怎么说分就分了,怎么就分给自己了?他说,那不是人家的吗,咱们分人家的地,那跟土匪老缺不是一样了吗”,可见他认死理,没有阶级界限,不能认清土改的作用,这是他性格上的缺陷。如分析其他人物,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分析其不同性格即可。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4群文通练红色沉思: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4群文通练红色沉思,共8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0群文通练草原春天: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30群文通练草原春天,共9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8群文通练标题分析: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28群文通练标题分析,共11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